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1月18日 / 大眾兩家德國工廠停產電動汽車一周;Sono Motors首日漲超70%;新能源汽車銷量自主高歌合資掉隊...

01

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化加劇 自主高

歌合資掉隊

儘管新能源汽車今年以來快速增長, 但合資品牌在該領域的表現仍不樂觀。

乘聯會資料顯示, 今年前10月, 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13%, 與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5.8%相比, 有了大幅提升。 其中, 個別月份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甚至達到了20%。 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主要是自主品牌貢獻的銷量, 其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6%。 豪華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2%, 但合資品牌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僅為3.4%。

值得注意的是, 在滲透率僅為3.4%的合資品牌新能源車的銷量中, 大眾品牌以ID系列為主的新能源車就佔據了72%的市場份額。

這意味著, 絕大多數的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車的領域表現依然疲軟。 而從大眾品牌的銷量來看, 雖然10月銷量達1.6萬輛, 但這是南北大眾兩家公司的銷量總和。 也就是說, 從單個公司的平均銷量來看, 大眾品牌月銷量還未達到1萬輛。 對比特斯拉10月5.4萬輛、比亞迪8萬輛的數字, 還有很大差距。

合資品牌新能源車為何表現較差?一方面, 合資車企轉型較慢, 而產品反覆運算速度已成為一個關鍵因素。 「自主品牌在體系方面比較靈活且效率較高, 加上當下一些自主品牌研發實力較強, 產品推出和反覆運算的速度很快。 一般情況下, 現在自主品牌推出一款車12個月到18個月就差不多了。 但合資品牌受于體制和流程,

效率較低, 而市場變化的速度是很快的。 可能合資品牌的車出來了, 自主品牌已推出了下一代產品, 在續航里程等方面就超越了它們。 」某自主車企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02

大眾兩家德國工廠將停產電動汽

車一周

日前, 我們從外媒獲悉, 由于持續的供應鏈問題以及晶片危機, 致使大眾將關閉德國兩家工廠的電動汽車生產, 為期一周。 這兩家工廠分別是茨維考工廠以及德累斯頓工廠, 停工將從本周開始。

據了解, 在茨維考工廠, 大眾生產ID.3、ID.4、奧迪Q4 e-tron和西雅特Cupra Born。 由于停產, 預計這些車輛的交付量在短時間內將會受到影響。 外媒推測, 本次停產將會影響的產能預計達到5000輛。

儘管供應鏈危機已經持續已久, 但大眾汽車集團始終在確保純電動車型的生產不受影響,

因此茨維考以及德累斯頓這兩家電動車工廠能夠一直維持著生產。 但目前來看, 似乎集團已經無法再繼續確保生產節奏了。 大眾汽車集團此前曾披露, 今年第三季度其在全球范圍內交付了 12.21萬輛純電動汽車 , 較2020年同期增長了109%, 第四季度的表現或將因為停產而受到影響。

03

德國電動汽車公司Sono Motors

上市首日漲超70%

德國電動汽車公司Sono Motors上市首日漲超70%, 兩次觸及熔斷, IPO定價為每股15美元。

總部位于慕尼克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Sono Motors目前已申請在美國IPO, 該品牌的目標是生產一款裝配太陽能電池的純電掀背車。 這款純電車型被稱為Sono Sion, 據稱續航里程高達305km。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這款車很醜很難看,

但Sion承諾會搭載先進技術以及具有實惠的價格, 它在德國市場的起售價僅為2.55萬歐元, 約合人民幣18.88萬元。

Sono提交的IPO檔顯示, 該公司已收到約1.4萬份預定, 這相當于大約3億歐元(約合22.21億人民幣)的淨銷售額, 這也意味著Sono將從訂金中獲得3880萬歐元(約合2.87億人民幣)的收入。 然而, 這顯然不足以支撐Sono新車型的生產, 因此Sono在美國申請了IPO。

該品牌的IPO檔披露了其量產工作計畫在2023年上半年啟動, 另外Sion將通過太陽能和傳統電源充電補能, 並在新能源車價格越來越高于傳統燃油車均價的時候, 成為一款物美價廉的純電車型。

有消息稱, Sono Motors將尋求超過10億美元的估值。 作為參考, 另一家電動汽車初創公司Rivian也渴望儘快上市, 並將尋求估值約800億美元。

04

Rivian就新增亞特蘭大電動汽車

工廠進行最後談判

據知情人士透露, Rivian(RIVN.US)正就在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東部開設一家汽車製造和電池工廠進行最後階段談判。 消息人士強調, 談判尚未最終敲定, 細節可能會發生變化。

據悉, 在上周, 已經有報導指出, 除了兩家新的汽車裝配廠外, Rivian還在積極尋找一個獨立電池工廠的選址。

目前, Rivian已經在美國伊利諾斯州Normal建有一座工廠, 該工廠生產該公司的全電動R1T皮卡。

05

歐盟將大力推動投資半導體產業

鏈以實現供應自足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15日參觀荷蘭半導體設備廠商阿斯麥時表示, 歐盟將大力推動投資半導體產業鏈以實現供應自足及提升歐洲競爭力。 馮德萊恩表示, 將在明年提出歐洲晶片法案內容, 大力推動半導體產業鏈發展,目標是至2030年歐洲的晶片在全球市占率從目前的10%增至20%,並生產最頂尖的晶片。她說,晶片產量增加對歐洲有利,因為這代表著其對少數國家依賴的減少。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近期公開向歐盟呼籲出臺系列措施,改善晶片等汽車零配件供應鏈壓力。

據彭博社15日報導,在法國等成員國的呼籲下,歐盟委員會本周可能會允許成員國對晶片工廠提供補貼。

不過,歐盟內部人士稱,當前投資不足仍是制約歐洲汽車供應鏈改善的瓶頸。歐盟反壟斷事務委員維斯塔格上周表示,歐盟需要預先投資高達3300億歐元(約合3780億美元),才能完全滿足晶片自給需求,而此舉將導致「晶片價格上漲,並對所有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06

FF公司被指涉嫌欺詐、預定量造

假三季報延期

11月15日,因被做空機構J Capital(美奇金投資)指責涉嫌欺詐,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以下簡稱「FF公司」)的三季報延期。

早前,做空機構美奇金投資日前指責FF公司涉嫌欺詐,包括謊報FF91的預訂量、創始人賈躍亭不當獲利等。

根據FF公司11月15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報告顯示,因為調查尚未完成,所以無法完整披露三季度財報。但分享了其第三季度虧損2.8億美元(約17.88億元)的消息,並強調其在2022年7月交付首批FF91的目標。

在遭遇做空後,FF公司的董事會成立了「獨立董事特別委員會」,聘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進行調查。

美奇金投資曾指責法拉第未來對其電動 SUV FF 91 的預訂數量撒謊。它還指責法拉第未來的創始人賈躍亭從該公司最近的公開上市中不公平地受益,上市是在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後完成的。

但FF公司卻表示,「法拉第未來 FF 尋求以最合乎道德和透明的方式開展業務,」「作為一家新的上市公司,董事會作為其審查的一部分,正在尋求確保公司遵守最高的行為標準。」

據了解,FF公司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檔中披露了這項調查。同時FF公司警告投資者,由于調查,它無法按時提交 2021年第三季度的全部財務業績。不過,法拉第未來確實在第三季度虧損了2.8億美元,並重申了在 2022 年 7 月交付首批 FF 91 的目標。

FF公司在文件中寫道:「調查正在進行中,特別委員會將繼續與外部律師和顧問一起努力工作,以儘快完成調查。公司無法預測調查的持續時間、最終范圍、結果或對公司財務業績的影響。」

07

寶馬CEO「暗諷」特斯拉背後:如

何確定車企的高端定位?

在汽車市場向電動化賽道轉型的關鍵時期,傳統車企難免會和新勢力車企有所碰撞。近日寶馬汽車CEO齊普策評價特斯拉的言論引發熱議一事就是新、老車企「較勁」的一個鮮明事例。

據報導,齊普策日前在德國商業報紙 Handelsblatt 舉辦的會議上表示:「我們與特斯拉的不同之處在于兩者在質量和可靠度上標準不同,我們有我自己的標準,對于客戶的滿意程度,我們有著更高的期望。」齊普策還表示:「特斯拉並不屬于高端市場,它只是喜歡通過降價來促進銷量的增長,而我們為了更長久的未來考慮並不會那麼做。」

齊普策的言論隨機引起了行業熱議。畢竟就齊普策的發言來看,他精準「打擊」了特斯拉被廣泛熱議的質量問題和降價問題。就中國市場而言,此前多次維權事件讓特斯拉頻頻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除此之外,過于頻繁的調價也引起了中國消費者的不滿。以至于特斯拉每一次大幅降價,都使得車主聚集在特斯拉門店前拉橫幅喊口號維權。

且隨著Model 3、Model Y相繼國產後越走越低的售價,導致大眾開始對特斯拉的定位有些困惑和疑慮,甚至開始思考特斯拉的品牌價值。

單純從品牌可靠度來說,寶馬等傳統車企確實高于特斯拉。美國獨立非營利組織《消費者報告》曾發佈2021年度最新汽車品牌年度調查排名,汽車品牌可靠性排名基于道路測試、可靠性測試、車主滿意度和車輛安全性四個方面綜合考量。排名顯示,馬自達、寶馬及斯巴魯分別成為品牌可靠性最佳的三大品牌,而特斯拉在32個品牌中排在第16位。報告表示,「我們唯一能夠推薦的特斯拉型號也只有Model3,因為其他產品的可靠性都低于平均水準。」

08

阿裡巴巴擬4000萬元「上車」大眾

出行

11月17日晚間,大眾交通旗下的大眾出行迎來一位重量級「乘客」。大眾交通、大眾公用雙雙公告稱,為進一步推動現有業務和擬開展業務的發展,上海大眾出行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眾出行」)擬增資擴股引入投資人阿裡巴巴。若增資完成,阿裡方面將持有大眾出行10%的股權。

根據協定,在達成相關協定約定條件的情況下,阿裡巴巴將分兩期共計向大眾出行投資4000萬元。其中第一 期投資2000萬元中,1388.89萬元作為增資額計入大眾出行的註冊資本,剩餘部分611.11萬元計入資本公積;第二期投資2000萬元中,1388.89萬元作為增資額計入大眾出行的註冊資本,剩餘部分611.11萬元計入資本公積。公司及其他原股東均放棄對本次增資的優先認購權。

本次增資完成後,阿裡巴巴和/或其指定的關聯方將持有大眾出行10%的股權,大眾交通、大眾企管、大眾公用持股比例分別為46.8%、30.6%、12.6%。

大力推動半導體產業鏈發展,目標是至2030年歐洲的晶片在全球市占率從目前的10%增至20%,並生產最頂尖的晶片。她說,晶片產量增加對歐洲有利,因為這代表著其對少數國家依賴的減少。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近期公開向歐盟呼籲出臺系列措施,改善晶片等汽車零配件供應鏈壓力。

據彭博社15日報導,在法國等成員國的呼籲下,歐盟委員會本周可能會允許成員國對晶片工廠提供補貼。

不過,歐盟內部人士稱,當前投資不足仍是制約歐洲汽車供應鏈改善的瓶頸。歐盟反壟斷事務委員維斯塔格上周表示,歐盟需要預先投資高達3300億歐元(約合3780億美元),才能完全滿足晶片自給需求,而此舉將導致「晶片價格上漲,並對所有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06

FF公司被指涉嫌欺詐、預定量造

假三季報延期

11月15日,因被做空機構J Capital(美奇金投資)指責涉嫌欺詐,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以下簡稱「FF公司」)的三季報延期。

早前,做空機構美奇金投資日前指責FF公司涉嫌欺詐,包括謊報FF91的預訂量、創始人賈躍亭不當獲利等。

根據FF公司11月15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報告顯示,因為調查尚未完成,所以無法完整披露三季度財報。但分享了其第三季度虧損2.8億美元(約17.88億元)的消息,並強調其在2022年7月交付首批FF91的目標。

在遭遇做空後,FF公司的董事會成立了「獨立董事特別委員會」,聘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進行調查。

美奇金投資曾指責法拉第未來對其電動 SUV FF 91 的預訂數量撒謊。它還指責法拉第未來的創始人賈躍亭從該公司最近的公開上市中不公平地受益,上市是在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後完成的。

但FF公司卻表示,「法拉第未來 FF 尋求以最合乎道德和透明的方式開展業務,」「作為一家新的上市公司,董事會作為其審查的一部分,正在尋求確保公司遵守最高的行為標準。」

據了解,FF公司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檔中披露了這項調查。同時FF公司警告投資者,由于調查,它無法按時提交 2021年第三季度的全部財務業績。不過,法拉第未來確實在第三季度虧損了2.8億美元,並重申了在 2022 年 7 月交付首批 FF 91 的目標。

FF公司在文件中寫道:「調查正在進行中,特別委員會將繼續與外部律師和顧問一起努力工作,以儘快完成調查。公司無法預測調查的持續時間、最終范圍、結果或對公司財務業績的影響。」

07

寶馬CEO「暗諷」特斯拉背後:如

何確定車企的高端定位?

在汽車市場向電動化賽道轉型的關鍵時期,傳統車企難免會和新勢力車企有所碰撞。近日寶馬汽車CEO齊普策評價特斯拉的言論引發熱議一事就是新、老車企「較勁」的一個鮮明事例。

據報導,齊普策日前在德國商業報紙 Handelsblatt 舉辦的會議上表示:「我們與特斯拉的不同之處在于兩者在質量和可靠度上標準不同,我們有我自己的標準,對于客戶的滿意程度,我們有著更高的期望。」齊普策還表示:「特斯拉並不屬于高端市場,它只是喜歡通過降價來促進銷量的增長,而我們為了更長久的未來考慮並不會那麼做。」

齊普策的言論隨機引起了行業熱議。畢竟就齊普策的發言來看,他精準「打擊」了特斯拉被廣泛熱議的質量問題和降價問題。就中國市場而言,此前多次維權事件讓特斯拉頻頻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除此之外,過于頻繁的調價也引起了中國消費者的不滿。以至于特斯拉每一次大幅降價,都使得車主聚集在特斯拉門店前拉橫幅喊口號維權。

且隨著Model 3、Model Y相繼國產後越走越低的售價,導致大眾開始對特斯拉的定位有些困惑和疑慮,甚至開始思考特斯拉的品牌價值。

單純從品牌可靠度來說,寶馬等傳統車企確實高于特斯拉。美國獨立非營利組織《消費者報告》曾發佈2021年度最新汽車品牌年度調查排名,汽車品牌可靠性排名基于道路測試、可靠性測試、車主滿意度和車輛安全性四個方面綜合考量。排名顯示,馬自達、寶馬及斯巴魯分別成為品牌可靠性最佳的三大品牌,而特斯拉在32個品牌中排在第16位。報告表示,「我們唯一能夠推薦的特斯拉型號也只有Model3,因為其他產品的可靠性都低于平均水準。」

08

阿裡巴巴擬4000萬元「上車」大眾

出行

11月17日晚間,大眾交通旗下的大眾出行迎來一位重量級「乘客」。大眾交通、大眾公用雙雙公告稱,為進一步推動現有業務和擬開展業務的發展,上海大眾出行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眾出行」)擬增資擴股引入投資人阿裡巴巴。若增資完成,阿裡方面將持有大眾出行10%的股權。

根據協定,在達成相關協定約定條件的情況下,阿裡巴巴將分兩期共計向大眾出行投資4000萬元。其中第一 期投資2000萬元中,1388.89萬元作為增資額計入大眾出行的註冊資本,剩餘部分611.11萬元計入資本公積;第二期投資2000萬元中,1388.89萬元作為增資額計入大眾出行的註冊資本,剩餘部分611.11萬元計入資本公積。公司及其他原股東均放棄對本次增資的優先認購權。

本次增資完成後,阿裡巴巴和/或其指定的關聯方將持有大眾出行10%的股權,大眾交通、大眾企管、大眾公用持股比例分別為46.8%、30.6%、12.6%。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