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和父母「愉快相處」的秘訣,都在這裡了

「你能不能快一點, 上學要遲到了」;

「告訴你多少遍了, 玩完的玩具要收拾好」;

「不好好吃飯, 就別看電視了」!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建立在平等互愛, 相互尊重基礎上的交流方式和溝通技巧。

兩位作者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是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 他們的著作深受家長們的歡迎與喜愛, 而且也得到很多權威人士的認可。

借用這本書的知識來說說如何和孩子正常溝通。

1

這兩大原因, 才是溝通的「原罪」

1、思想固化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孩子不聽話叛逆, 話沒說幾句就開始吵架, 這其實不是孩子的錯。

而是家長們總是延用老一輩的教育理念, 總覺得棍棒下出孝子, 各種恐嚇命令, 以為這樣會讓孩子聽話懂事。

殊不知, 那樣只會讓孩子疏遠你。

我們常說言傳身教, 對于和父母朝夕相處的孩子來說,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被印在眼裡記在心裡的, 所以父母要為孩子的所作所為負很大責任。

2、和孩子不「共情」

先來看一個故事:

媽媽:玩具給小弟弟玩一下

孩子:我不要, 這是我的!

媽媽:小孩子要學會分享, 給弟弟玩一下怎麼了

孩子:哇, 媽媽根本不愛我……

故事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孩子太不懂事自私, 孩子覺得你是個惡毒的媽媽。

其實只不過是我們缺少對孩子的「共情力」, 只站在大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忽視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有著直接關係, 孩子有好的感受, 才會有好的行為。

那麼遇到以上情況我們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2

接受孩子的感受,

是孩子叛逆的最佳解藥

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感受?很簡單, 接受他們的感受。

就比如前面說到的故事, 孩子自己的玩具不想和別人分享有錯嗎?沒錯!

我們應該先聽聽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享再去引導, 而不是一味的指責。

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其中全神貫注的聽, 尤為重要。

我的小侄子今年三年級, 有一天放學後,

他告訴爸爸, 有同學欺負他, 然而他的爸爸正在看電視並沒有對小侄子的話做出回應。

生氣懊惱的小侄子, 對著爸爸大吼「你有沒有在聽我說話啊」, 然而爸爸的表現, 讓他感到氣餒, 轉身就走了。

假如換做是你, 興致勃勃的跟你的家人描述一件事情而沒有得到回應, 你是什麼感受?

後來, 我給姐夫推薦了這本書, 姐夫學以致用, 消除了和孩子的隔閡。

在我侄子興致勃勃和他說話的時候, 他會:

1.放下手上的事情, 目光注視孩子

2.認真聆聽孩子講話, 並用簡單的詞語給與回應比如:「哦……」、「嗯……」、「這樣啊!……」

3.說出他們此刻的感受。 比如:這件事一定讓你很難受吧。

4.用幻想的方式和他共情, 比如:真希望那位同學能認識他的錯誤很道歉……

你看, 就是簡單的四個步驟, 家長就能和孩子建立溝通的橋樑, 孩子也能感知你的共情力。

別說孩子和你有代溝, 問問自己學會聆聽並感受孩子的感受了嗎?

3

尊重孩子的努力

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

其實, 我們並不知道, 當孩子從頭到尾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 會產生家庭參與感,還能培養獨立的意識。

最近抖音上有一條視訊特別火,場景是一位媽媽站在門口等待著孩子出發去學校,然而那個孩子卻慢吞吞的系鞋帶,穿衣服。

急性子的父母一把拉過孩子去幫助他,嘴裡還不停的念叨「怎麼這麼慢」。

此刻,是不是覺得這個媽媽的做法就是你,而且有些家長會抱怨說,他們不能忍受自己站在那裡,看著孩子掙扎而無動于衷。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需給孩子一些提示和建議就好,而不是替他們做。

拿上面的例子來說,我們可以耐心的等待孩子做完這些。

儘管做的並不是那麼好,但仍然告訴他「穿衣服,系鞋帶很考驗你的手指靈活度」,孩子聽了這樣的話,你說他會不會開心?

這種場景生活中到處都是,我們可以用「有時候,····會更好」這樣去表達,因為即使孩子做不到,他也不會很難過,覺得失敗。

「有時候,把拉鍊伸直,拉鍊會容易拉一些」。

「有時候,做東西以前把黏土揉成軟球會好一些」。

「有時候,在上鎖前,把鎖頭來回轉動幾下會好些」。

這樣表達,是不是更好呢?

心理學家魯道夫·雷德克斯說過,花時間訓練孩子的技能,尊重他們的行為,應該成為一個家庭生活的常規內容。

如果不花時間訓練孩子,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糾正往往就會變成批評,這會讓孩子更加的沮喪和憤怒,孩子可能就會不再學習了,反而會因為想得到關注,而變得更加變本加厲。

4

懂得這樣誇孩子的父母,

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家庭教育專家,王寶祥說過,「表揚激勵為主,批評為輔」,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要講道理,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記得前幾天看過一個視訊,一個小女孩站在臺上拉小提琴,但是始終都是悶悶不樂的表情。

下來之後,老師把她帶到了媽媽的面前,問這個媽媽,你覺得孩子拉的怎麼樣?

這個媽媽的回答,驚到了老師,她覺得拉的不好,還提出了很多問題。小女孩低著頭默默地走開了。

事後,老師告訴這個媽媽,孩子拉的很好,問題是出在你的身上。

你不但不讚賞孩子,反而指出這麼多問題,孩子有時候需要的就是你的一句鼓勵與讚美,這會大大的提升她的學習積極性。

這種場景,你是否也覺得似曾相識呢?不管你的孩子做的多麼好,都換不來你的一句表揚與稱讚。

所以說,孩子是需要表揚與稱讚的,大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更何況孩子呢?

我們可以把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下面幾個小例子,你覺得孩子聽完會不會表現得更好呢?

媽媽看到兒子正在背英語單詞,如果你想讚賞他有耐心,可以這樣說「你已經記了一個多小時的單詞了,這就叫做有耐心。

兒子放學回到家,爸爸說「你說好五點回家,現在正好五點,這叫做守時。

媽媽看到桌子上的蛋糕少了一小塊,對女兒說「儘管你很愛吃蛋糕,但也只吃了一小塊,這叫做自律。

聽了上面這種讚賞,是不是感覺很棒呢!

既誇讚了孩子,還告訴孩子具體好在哪裡,這屬于二級回饋。

不是簡單地表揚你,而是具體的告訴你,你做的好的地方在哪裡?孩子聽了之後,下次只會做的更好。

這種話勝過你的一句很好,很棒。

5

寫在最後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開始重視家庭教育的學習。

現在回想一下,你跟孩子之間的溝通相處方式正確嗎?

如果你覺得跟孩子之間相處困難,那一定是用錯了方法,那還等什麼?

會產生家庭參與感,還能培養獨立的意識。

最近抖音上有一條視訊特別火,場景是一位媽媽站在門口等待著孩子出發去學校,然而那個孩子卻慢吞吞的系鞋帶,穿衣服。

急性子的父母一把拉過孩子去幫助他,嘴裡還不停的念叨「怎麼這麼慢」。

此刻,是不是覺得這個媽媽的做法就是你,而且有些家長會抱怨說,他們不能忍受自己站在那裡,看著孩子掙扎而無動于衷。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需給孩子一些提示和建議就好,而不是替他們做。

拿上面的例子來說,我們可以耐心的等待孩子做完這些。

儘管做的並不是那麼好,但仍然告訴他「穿衣服,系鞋帶很考驗你的手指靈活度」,孩子聽了這樣的話,你說他會不會開心?

這種場景生活中到處都是,我們可以用「有時候,····會更好」這樣去表達,因為即使孩子做不到,他也不會很難過,覺得失敗。

「有時候,把拉鍊伸直,拉鍊會容易拉一些」。

「有時候,做東西以前把黏土揉成軟球會好一些」。

「有時候,在上鎖前,把鎖頭來回轉動幾下會好些」。

這樣表達,是不是更好呢?

心理學家魯道夫·雷德克斯說過,花時間訓練孩子的技能,尊重他們的行為,應該成為一個家庭生活的常規內容。

如果不花時間訓練孩子,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糾正往往就會變成批評,這會讓孩子更加的沮喪和憤怒,孩子可能就會不再學習了,反而會因為想得到關注,而變得更加變本加厲。

4

懂得這樣誇孩子的父母,

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家庭教育專家,王寶祥說過,「表揚激勵為主,批評為輔」,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要講道理,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記得前幾天看過一個視訊,一個小女孩站在臺上拉小提琴,但是始終都是悶悶不樂的表情。

下來之後,老師把她帶到了媽媽的面前,問這個媽媽,你覺得孩子拉的怎麼樣?

這個媽媽的回答,驚到了老師,她覺得拉的不好,還提出了很多問題。小女孩低著頭默默地走開了。

事後,老師告訴這個媽媽,孩子拉的很好,問題是出在你的身上。

你不但不讚賞孩子,反而指出這麼多問題,孩子有時候需要的就是你的一句鼓勵與讚美,這會大大的提升她的學習積極性。

這種場景,你是否也覺得似曾相識呢?不管你的孩子做的多麼好,都換不來你的一句表揚與稱讚。

所以說,孩子是需要表揚與稱讚的,大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更何況孩子呢?

我們可以把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下面幾個小例子,你覺得孩子聽完會不會表現得更好呢?

媽媽看到兒子正在背英語單詞,如果你想讚賞他有耐心,可以這樣說「你已經記了一個多小時的單詞了,這就叫做有耐心。

兒子放學回到家,爸爸說「你說好五點回家,現在正好五點,這叫做守時。

媽媽看到桌子上的蛋糕少了一小塊,對女兒說「儘管你很愛吃蛋糕,但也只吃了一小塊,這叫做自律。

聽了上面這種讚賞,是不是感覺很棒呢!

既誇讚了孩子,還告訴孩子具體好在哪裡,這屬于二級回饋。

不是簡單地表揚你,而是具體的告訴你,你做的好的地方在哪裡?孩子聽了之後,下次只會做的更好。

這種話勝過你的一句很好,很棒。

5

寫在最後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開始重視家庭教育的學習。

現在回想一下,你跟孩子之間的溝通相處方式正確嗎?

如果你覺得跟孩子之間相處困難,那一定是用錯了方法,那還等什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