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天多吃這種花,不僅養肺陰、止燥咳,還緩解抑鬱失眠、早醒

百合花, 有雲裳仙子之稱 寓意「百年好合」 其鱗莖即寧心潤肺的中藥「百合」 《黃帝內經》雲: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百合, 適合秋冬季節養生 是「藥食同源」的養陰之品 上焦心肺, 在上者宜降 下焦肝腎, 在下者宜升 中焦脾胃, 能升能降, 為氣機升降的樞紐 而百合花的歸經為入上焦的心、肺
心和肺的關係, 就是血和氣的關係。 心主血脈, 而「肺朝百脈」, 心主血, 肺主氣, 心血和肺氣是相互依存的。 血的運行, 有賴氣的推動;氣的輸布, 也需要血的運載。 如果血無氣的推動, 則血凝而不行, 稱為瘀血。 心若不寧, 焦慮上火, 很可能肺部咯痰帶血絲, 在心肺關係中, 這是心克肺的表現。 中醫裡的百合, 既能夠滋肺陰, 強肺氣, 又能夠養心安神。 百合能潤肺止咳, 潤肺實際上是包括了補肺陰、清肺熱或潤肺燥這三個方面, 所以肺陰虛、肺熱或是肺燥都可以用百合, 中醫有一個方叫百合固金湯,
治療肺腎陰虛又有燥熱的咳嗽, 或痰中帶血。 需要注意的是, 百合性微寒, 所以「寒咳」不要用百合, 陰虛的有熱的咳嗽, 或者由于心煩(有心火), 火克肺金, 導致的咳血、咳嗽等, 用百合最為適宜。 百合的第二個功效就是清心安神, 除煩。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就有記載:「百合之根, 似眾瓣合成也。 或雲專治百合病故名, 亦通。 」大概意思是說, 百合的名字是因為它能治「百合病」而得名。 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有個病名就叫百合狐惑證, 也就是「百合病」, 要用百合來治。 這個百合病, 張仲景認為, 可能是「平素情志不遂, 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 和現在的現代的精神疾病和情志病類似。 而且在工作、學習壓力下, 抑鬱、焦慮、失眠、乏力……現代人患上百合病,
屢見不鮮。 有些人雖然能入睡, 但是晚上夢多, 睡著半夜易醒, 多夢, 煩躁, 早上也醒得特別, 洗臉刷牙時, 還常常吐口帶有血絲的痰液, 這都是心陰受損的表現。 百合能夠清心、安神、養陰, 很早就用來治療失眠, 比如張仲景的百合地黃湯, 就用百合+生地黃, 很簡單的兩味藥, 用于心肺陰虛的失眠。

 推薦食療方

百合雞子湯 原料:雞蛋兩個, 百合60克。 做法:百合60克, 用水浸泡一夜, 取之加水3碗, 煎煮2碗, 然後取雞蛋2個, 去蛋白, 蛋黃搗爛, 倒入百合湯中拌勻(慢火煮), 再加白糖或冰糖適量。 分2次, 1天內服完。 說明:具有養陰潤燥, 清心安神的功效。 原治癔癥, 現適用于多發性抽動癥, 伴心脾不足, 心神失寧, 癥見抽動, 少眠的寶寶, 療效尚佳。 百合銀耳羹 原料:百合50克,
去心蓮肉50克, 銀耳25克, 冰糖50克。 做法:百合, 蓮肉加水適量, 煮沸, 再加銀耳, 文火煨至湯汁稍黏, 加冰糖, 冷後即可服用。 說明: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 適用于多發性抽動癥, 陰虛火旺, 抽動兼見脾氣急躁、大便偏乾等癥的寶寶。 百合蓮棗粥 原料:鮮百合40克(幹品減半)、蓮子30克(含蓮子心)、大棗10枚、炙甘草 5 克、粳米60克。 做法:蓮子、大棗用溫水浸軟, 將甘草用紗布包好, 同煮。 煮至蓮子半熟, 取出紗布包丟棄。 再加大棗、粳米大火煮沸, 沸後加百合小火 煮爛即成(幹百合需與蓮子、紅棗溫水浸軟後, 再煮)。 粥成可酌加白糖調味。 早晚分服, 溫熱食之。 說明:適用于圍絕經期綜合征或癔癥、神經衰弱等, 所致心中煩亂、心悸不安、精神恍惚、情緒易于波動及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
薏米百合粥 原料:薏米40克、新鮮百合40克、蜂蜜適量 做法:新鮮百合洗淨, 薏米洗淨瀝幹。 先把洗淨的薏米倒入鍋中, 調入適量清水, 煮半小時左右;然後倒入浸泡的百合, 連二次浸泡的水一併倒入, 煮至熟;調入適量的蜂蜜(或冰糖)拌勻即可。 說明:可以保護皮膚水潤, 減少皺紋, 對面部粉刺及皮膚粗糙有明顯的作用;還能安神靜心, 促進睡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