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很多父母,正費力地讓孩子充滿「羞恥感」

「剛上小學的孩子, 沒有自信, 甚至經常說‘我不行, 我長得又難看, 我不如同學’, 面對孩子的這種自卑, 感覺一點辦法沒有!」一位媽媽留言說。 她說仔細反思, 應該跟自己這些年的養育方式有關。 她對孩子的期待一直很高, 如果看到他做得不好, 就會很生氣。 比如作業書寫的時候歪歪扭扭, 就會罵他屢教不改, 有時真恨不得把他寫的那些給撕掉。 而背誦課文, 帶讀了好幾遍, 又講解了很多遍, 就是背不過。 而他還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所以有時就會揪著他的耳朵, 罵他「腦袋裡面裝的是豬腦子嗎?」 冷靜的時候想起自己的這些話,
真的不應該對孩子說。 可情緒一失控就會這樣毫無顧忌, 口無遮攔地罵了出來。 而孩子每次看到自己動了真格的, 一聲不吭地盯著地板, 看到他那副樣子, 心裡是又心疼又氣憤。 可氣憤往往占了上風, 覺得自己不能心軟, 甚至覺得辱駡孩子的那些話, 也是為了孩子好啊! 可是, 為什麼讓孩子變成這個樣子?

仔細反思下, 「你有沒有羞辱過孩子?」 如果在氣急敗壞時辱駡孩子的話也算的話, 有很多的父母都做過這事。 有一次, 在大廳等電梯, 一位媽媽推著一兩歲的小寶寶。 女兒背著幼稚園的書包靠著電梯邊的牆壁站著。 突如其來地一頓訓斥。 周邊等電梯的人, 都轉頭看看女孩, 又看看媽媽。 而小女孩一聲不吭, 看上去很難受。 遇到這些鄰居的目光, 小女孩躲躲閃閃。 媽媽的嘴也一直沒有停下。 還有一次是在電梯裡面, 人不多。 我帶著小小魚剛從外邊騎車回來。 不知道是什麼緣故, 進去的時候, 那女孩的媽媽就已經在罵她了。 「你以為我管不了你了啊!你才多大,
就不聽我的話, 我還管不了你!」 聲音很大。 小小魚很難為情地看著我, 表情怪怪的。 我也被這高聲地訓斥給震到了。 氣呼呼地媽媽, 一直到我們下電梯, 還在裡面理直氣壯地訓著女兒。 管孩子沒問題。 但是在公共場合, 當著鄰居的面這樣吼孩子的方式真的不妥。 孩子小小的自尊早已變得稀碎。 她會不會想「整棟樓的小朋友和其他人, 都知道我犯了錯, 而且被這樣的責駡」。 難道孩子就不要面子嗎?僅僅憑著「我是為了孩子好」就能彌補一切嗎? 真的很心疼這個女孩。

小心這些羞辱式打擊, 給孩子的人格造成不可修復地傷害。 兒童安全性群組織Safekids, 曾發佈過這樣一組海報: 說這些話的時候, 很多父母是覺得自己沒錯的。 這樣做只是為了教育孩子, 為了孩子好。 可是沒有想到這些羞辱孩子的話, 會讓他們的心靈受到永久地傷害, 甚至會造成人格上的缺陷。 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 哪怕在成年後, 跟人打交道時, 都會覺得自卑和恐慌。 批評孩子時, 要不要尊重孩子? 當然要!甚至比平時更需要注意措辭,
管好自己的嘴。 因為這種時刻, 父母的語言變得更有力量, 更有說服力。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自我評價體系。 比如他頑皮打碎了家裡的東西, 那就只要針對這個行為給予批評指出就行。 告知他你這樣做, 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 而沒必要劈頭蓋臉地罵他是「敗家子」, 是「闖禍精」…… 我自己小時候也很頑皮, 搞過不少破壞。 有一次我弄壞了鄰居路旁地裡的一個小南瓜。 她就罵罵咧咧去我家裡告狀。 奶奶把我叫過去, 問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說想試試我做的這把劍快不快, 然後拿著那把木頭削的劍給她看。 「你的這根木頭再好, 也不能破壞別人的東西。 」她很嚴肅地跟我說。 然後把我的劍沒收了, 丟到了柴火堆裡。 可鄰居不甘心, 嘟囔著:「真是沒人教的,也會像這南瓜。」 聽到這詛咒,奶奶就跟她爭執了起來。 這件事我一直記得,覺得奶奶沒做錯,她讓我認識到了錯誤,也給予了懲罰。 後來我也沒有再去打別人家的作物。 如果真的為了面子或者為了讓鄰居舒坦,而把我打罵一頓。 說不定年幼的我會氣憤地繼續去打掉她家裡幾個南瓜。 對待孩子的錯誤,該指出的絕不要故意去偏袒。這不是愛,而是縱容。 但是批評和指出的方式,一定要記得尊重孩子。

這樣孩子能理解你的批評是為了什麼,而且也能更願意接受你的批評。 他們也會明白,是我的「行為」不對,而不是「我」這個人不行。 因為行為可以改正,意味著我可以變得更好,我也願意聽爸媽的話去變得更好。 而不會陷入被自卑和羞恥感控制的「自我」之中。 親愛的爸媽,不管什麼時候,請保護好孩子小小的自尊。 嘟囔著:「真是沒人教的,也會像這南瓜。」 聽到這詛咒,奶奶就跟她爭執了起來。 這件事我一直記得,覺得奶奶沒做錯,她讓我認識到了錯誤,也給予了懲罰。 後來我也沒有再去打別人家的作物。 如果真的為了面子或者為了讓鄰居舒坦,而把我打罵一頓。 說不定年幼的我會氣憤地繼續去打掉她家裡幾個南瓜。 對待孩子的錯誤,該指出的絕不要故意去偏袒。這不是愛,而是縱容。 但是批評和指出的方式,一定要記得尊重孩子。

這樣孩子能理解你的批評是為了什麼,而且也能更願意接受你的批評。 他們也會明白,是我的「行為」不對,而不是「我」這個人不行。 因為行為可以改正,意味著我可以變得更好,我也願意聽爸媽的話去變得更好。 而不會陷入被自卑和羞恥感控制的「自我」之中。 親愛的爸媽,不管什麼時候,請保護好孩子小小的自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