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Ayton缺席太陽7連勝,太陽的「衝動」,揭開了NBA內線的「遮羞布」

在剛剛結束的NBA常規賽, 太陽隊客場119-94輕鬆戰勝灰熊, 豪取7連勝, 以8勝3負的戰績繼續緊追勇士隊, 排名西部第二。 本場比賽, 太陽的狀元內線Ayton繼續缺席。

Ayton本賽季至今出場6次, 場均能夠得到14.2分11.3籃板1.2搶斷, 命中率為58.5%。 但是這6場比賽, 太陽戰績僅為3勝3負。 而Ayton缺席的5場比賽, McGee頂替Ayton進入首發, 場均能夠得到10.6分6.2籃板1助攻1蓋帽, 命中率為58%。 太陽戰績為5勝0負。

戰績方面的區別, 能說明McGee比Ayton更強嗎?不!但能說明,

在如今太陽隊的體系裡, Ayton的作用, 跟McGee差不多——

積極地為隊友做擋拆:或空切, 接隊友傳球完成籃下終結;或後撤, 接隊友傳球完成投籃。

防守、籃板。

說到底, 中鋒位置上, 僅僅是太陽隊的戰術執行者, 而不是戰術影響者。 換句話說, Ayton是比McGee強, 但對太陽隊體系的影響,

可能只有+0.01, 甚至更低。 好比當年勇士體系下的Harrison Barnes, 不是因為他的存在而讓勇士強大, 而是因為勇士讓他在這個位置, 做這些事情, 把Barnes換成Ariza、Battier等同樣的3D球員, 勇士體系依然存在, 毫無影響。

Ayton是一名優質的中鋒, 上賽季季後賽也有不錯的表現, 但很遺憾, 在太陽隊當下的體系裡, 他依然只能排在最末位, 地位甚至不如Bridges。

再回顧今年夏天太陽隊的「衝動」選擇——續約Paul、續約Bridges, 然後壓價Ayton。 其實不是Ayton不好, 只是太陽暫時不太需要Ayton的其它作用。

這就是當今NBA, 內線球員的尷尬。 太陽的衝動, 一定程度上揭開了中鋒的遮羞布。

回顧之前的NBA, 得內線者得天下!21世紀初, 內線有姚明、O'Neal、Duncan、Garnett、Nowitzki、Webber、Stoudamire……外線球員更多的是陪襯, Kobe雖然拿了5個冠軍, 但依然離不開內線, 前有O'Neal, 後有Gasol。

現在的NBA, 以內線為絕對核心的球隊有哪些?恐怕就只有76人和金塊吧。

Towns多年來給森林狼帶來了什麼?

上賽季季後賽被快艇逆轉的時候, Gobert又在做什麼?

所以說,如今的內線,除非能足夠強大,否則,很難委以重任。再說說Embiid和Jokic。

上賽季76人被老鷹逆轉淘汰,Rivers自帶的屬性、Simmons的「心理」疾病固然是主要原因,Embiid難道就沒責任嗎?別的不展開,關鍵時刻上丟幾乎空籃的準絕殺,就很傷士氣。

而金塊直接被太陽橫掃出局。金塊缺少了Murray,太陽也缺少了Paul,雖然太陽整體實力在金塊之上,但金塊也不至于毫無抵抗能力。

也就是說,以現狀來看,以內線為核心的球隊,很難在如今的NBA取得成功。這樣的大背景下,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太陽隊不願意給Ayton頂薪了。或許Ayton身上有更多的潛力,但請原諒我太陽隊暫時不會使用。

如果有一天,內線能夠重新佔據主動地位;如果有一天,Ayton打出偉大的表現;那麼太陽註定要被不斷拿出來指責,就像25年前的夏洛特黃蜂一樣。但是有誰在意過:

當年的黃蜂,更需要的是一名內線,直接能帶來戰鬥力的內線;

當年的黃蜂,根本不是Kobe的菜,不僅Kobe不願為黃蜂效力,就算Kobe願意效力,也不見得能成長為一名超級巨星。

黃蜂的選擇,本就沒有錯。只是湖人確實血賺了而已。

太陽的選擇,也符合他們的現狀,至于未來他們是否後悔,那是未來的事情。

不是所有人擁有了資源,都能取得成功的。用經濟學的角度來講,資源之間既有替代效應也有規模效應。光有想法是不夠的,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撐,也是一場空。

但是,太陽的選擇,說明了如今NBA對中鋒不利的現狀——中鋒,真的沒那麼重要。

所以說,如今的內線,除非能足夠強大,否則,很難委以重任。再說說Embiid和Jokic。

上賽季76人被老鷹逆轉淘汰,Rivers自帶的屬性、Simmons的「心理」疾病固然是主要原因,Embiid難道就沒責任嗎?別的不展開,關鍵時刻上丟幾乎空籃的準絕殺,就很傷士氣。

而金塊直接被太陽橫掃出局。金塊缺少了Murray,太陽也缺少了Paul,雖然太陽整體實力在金塊之上,但金塊也不至于毫無抵抗能力。

也就是說,以現狀來看,以內線為核心的球隊,很難在如今的NBA取得成功。這樣的大背景下,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太陽隊不願意給Ayton頂薪了。或許Ayton身上有更多的潛力,但請原諒我太陽隊暫時不會使用。

如果有一天,內線能夠重新佔據主動地位;如果有一天,Ayton打出偉大的表現;那麼太陽註定要被不斷拿出來指責,就像25年前的夏洛特黃蜂一樣。但是有誰在意過:

當年的黃蜂,更需要的是一名內線,直接能帶來戰鬥力的內線;

當年的黃蜂,根本不是Kobe的菜,不僅Kobe不願為黃蜂效力,就算Kobe願意效力,也不見得能成長為一名超級巨星。

黃蜂的選擇,本就沒有錯。只是湖人確實血賺了而已。

太陽的選擇,也符合他們的現狀,至于未來他們是否後悔,那是未來的事情。

不是所有人擁有了資源,都能取得成功的。用經濟學的角度來講,資源之間既有替代效應也有規模效應。光有想法是不夠的,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撐,也是一場空。

但是,太陽的選擇,說明了如今NBA對中鋒不利的現狀——中鋒,真的沒那麼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