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意想不到的戰爭:打贏的一方成了失敗者,被打敗的一方卻大獲全勝

文/協虎團隊 虛擬林先生

我們不喜歡戰爭, 因而我們常說:“戰爭沒有勝利者, 只有失敗者”。 不過, 在世界軍事史上有一場特例, 那就是打贏戰爭的人成了失敗者, 而被打敗的一方卻成為了真正的勝利者, 這場戰爭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 也即是蘇伊士運河戰爭。


蘇伊士運河

顧名思義, 蘇伊士運河戰爭正是緊緊圍繞著蘇伊士運河——這條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繼而在海上連接大西洋與印度洋的重要航線展開的。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西奈半島, 但這條花費了埃及人民十一個年月才建成的運河, 自1875年起便一直掌握在英國殖民者手中。

1952年, 以納賽爾為首的埃及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了埃及的法魯克王朝, 成立了埃及共和國。 次年開始, 埃及政府就多次與英國談判, 終於在1954年讓英國同意撤軍。


納賽爾(左)

然而, 事情並沒有如此簡單, 因為當時的英國人並不是心甘情願地交出運河, 它們的撤退只是鑒於當時複雜的國際形勢, 以退求進, 以便尋求機會, 重新搶回蘇伊士的控制權。 終於, 1956年的一件事打破了這個格局, 甚至成為了後續戰爭的導火索。

這一年6月, 納賽爾當選總統, 並很快宣佈將原本由英法掌握的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埃及國有, 這件事直接觸動了英法的利益。 為此, 英國人開始與法國頻繁接觸, 意圖再次搶奪這條本就屬於埃及人的運河。

一方面, 他們在國際上提出將蘇伊士運河交給國際管理, 另一方面則在暗中調動軍事力量, 準備對埃及動武。

很快, 英國就制定好了對埃及動兵的行動計畫, 希望通過武力逼迫埃及政府讓步。 而此時, 因為以色列自第一次中東戰爭後與阿拉伯國家正值對峙鋒芒, 阿拉伯人對其在蒂朗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航線進行了限行, 因此法國見縫插針, 將以色列拉進了戰陣。 很快, 三國制定好了新的行動計畫, 各自擺開陣勢, 磨刀霍霍準備進軍埃及。

由於急著打開運河航線, 以軍於10月29日下午率先出擊, 傘兵很快突襲了米特拉山口, 並輔以重兵對米特拉山口、阿布奧格拉等要衝發起猛攻。 為了捍衛主權, 埃及軍隊也毫不示弱,

儘管在埃及西奈半島駐守的邊防軍不佔優勢, 但他們依舊拼死抵抗。 與此同時, 埃及東部軍區於當日調遣兩個營火速馳援米特拉山口, 第4裝甲師和兩個警衛旅也開赴比爾吉夫賈法地區。

由於埃及人的奮起反擊, 再加上以軍多次出現指揮失誤, 埃軍在多個軍事據點前都擋住了以軍的攻勢。 在烏姆希漢和烏姆卡特夫兩個要塞, 埃軍用兩個營和兩個反坦克連抵擋了以軍兩個旅的進攻, 甚至擊斃了一名以軍的旅長。 無奈之下, 以軍只好下令暫時停止進攻, 戰況一度陷入膠著。

就在這時, 此次行動的幕後推手——英國和法國終於浮出了水面, 他們給埃及政府發去了一份條件苛刻的“最後通牒”, 要求雙方停戰並允許英法聯軍入駐蘇伊士運河區。

當然, 面對這一份苛刻的檔, 埃及政府選擇了拒絕。 但英法聯軍卻以此為由, 調遣空軍於10月31日下午對埃及進行了突襲, 將戰爭推向白熱化。

當天, 英法空軍從賽普勒斯、馬爾他等地和航母上起飛了兩百多架飛機, 對埃及空軍的機場、高炮部隊和軍營進行狂轟濫炸。 在兩天之內, 埃及空軍由於英法的空襲幾乎全滅。 鑒於這種危局, 埃及軍隊緊急停止了向西奈半島的增援, 並命令西奈半島上的軍隊先行撤退, 以觀戰局。 而為了減少空襲帶來的傷亡, 塞得港的埃及軍隊將以軍放進了城中, 與之展開了慘烈的巷戰。

正當埃及軍隊雙拳難敵四手之時, 剛剛解決了匈牙利危機的蘇聯覺得是時候終止這場鬧劇了,

於是馬上給以色列、英國和法國分別發去一份措辭強硬的照會, 隨後又提醒美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且又是擁有原子武器的大國, 有制止戰爭和恢復中東地區和平的責任。 ”

無奈之下的美國一面作出強硬的姿態, 警告蘇聯不可對英法動武;另一方面則向英法施加壓力, 要求其實現停火。 與此同時, 中東的國家也紛紛聲援埃及, 並對英法採取石油禁運。

在雙重壓力之下, 英法只好選擇妥協, 並於1956年11月開始陸續從埃及撤軍。 隨後, 以色列也將部隊撤回國境。 這場給埃及帶來了巨大損失的第二次中東戰爭終於宣告了結束。

第二次中東戰爭, 顯而易見是英法為了攫取一己私利而發動的侵略戰爭。 在戰爭的最後,埃及名正言順地收復了蘇伊士運河,而英法兩國儘管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卻沒有撈到一分一毫的好處,還在國際收穫了一片叫駡,這確實大快人心。隨著英法聯軍悻悻地離開埃及,中東也不再活在舊殖民主義的陰影中。這場戰爭推動了日後的伊拉克人民反抗費薩爾王朝的抗爭,更催生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對中東的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不過說回戰爭一開始,距離埃及如此遠的殖民者,都敢如此放肆地左右埃及,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當時的埃及國力不強,才如此受人欺辱。我們回看埃及在這場戰爭中的處境,不難發現它的身上或多或少有著我們當年貧弱時——清末那個被打開國門,任列強宰割的時代的影子。

如今,我們的國家終於又強大了起來,和平的光芒也照耀著我國長達數十年之久。不過,我們還需要更加積極地發展、更加銳意地進取,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更加強大的國家,用強大的國力來爭取後世子孫們更加長久的安寧才是!

在戰爭的最後,埃及名正言順地收復了蘇伊士運河,而英法兩國儘管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卻沒有撈到一分一毫的好處,還在國際收穫了一片叫駡,這確實大快人心。隨著英法聯軍悻悻地離開埃及,中東也不再活在舊殖民主義的陰影中。這場戰爭推動了日後的伊拉克人民反抗費薩爾王朝的抗爭,更催生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對中東的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不過說回戰爭一開始,距離埃及如此遠的殖民者,都敢如此放肆地左右埃及,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當時的埃及國力不強,才如此受人欺辱。我們回看埃及在這場戰爭中的處境,不難發現它的身上或多或少有著我們當年貧弱時——清末那個被打開國門,任列強宰割的時代的影子。

如今,我們的國家終於又強大了起來,和平的光芒也照耀著我國長達數十年之久。不過,我們還需要更加積極地發展、更加銳意地進取,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更加強大的國家,用強大的國力來爭取後世子孫們更加長久的安寧才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