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優質的親子教育,是……

我想問大家幾個問題:

在家裡, 你和孩子的關係好不好?

這對于教育來說, 重不重要?

你有沒有去考慮過自己跟孩子的關係模式是怎麼樣的?

也許會有人說:我是他媽, 我是他爸, 還需要處理什麼關係嗎?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如果你對一個領導不是很滿意, 心裡覺得他能力也不是很強。 這時候, 如果他佈置任務給你, 你會不會對抗推諉?你會不會不太信任他?

所以, 關係很重要。 就好像你最好的朋友給你安利說, 有一個東西特別好!這時, 你是不是不需要去考慮其他, 反而會因為信任TA, 去購買這個東西呢?

原因就是你們之間的關係非常好, 你知道這個人所有的東西, 知道TA會替你著想, 知道這個人是關心你、愛護你的。

所以, 關係就決定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模式, 包括我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 也就可能影響到我們的親密關係。 其實, 親子關係也是一種親密關係。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1

親密關係是一種長久的互動。

如果一個快遞小哥, 只是來給你送一份快遞的, 那麼你跟他的互動十幾秒鐘就完成了。 這個我們肯定不會稱之為親密關係。

相反, 我們跟孩子, 每天都生活在一起, 肯定是要長久互動的。 從一個孩子出生, 到長大成人, 要十幾二十年, 甚至更長的時間。

這時, 就構成了親密關係中的第一個要素----長久互動。

第二方面, 親密關係中的雙方需要有共同的目標。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 孩子的目標與我們的是否相同?我們和伴侶之間有沒有共同目標?

有人說, 「可以共患難, 但不能同富貴」。

這是因為夫妻可能沒有達到一個親密關係的狀態。 以前 「共患難」 的時候,

需要彼此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解決我們眼前的困難。

後來富有了以後, 各自都去追求自己的精神需求的時候, 反而兩個人之間有很多東西變得不一致了。

所以, 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 需要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愛好, 才能一直攜手同行。 如果連共同的追求都沒有了, 那麼這段關係就會漸行漸遠。

協力廠商面, 親密關係需要 「互相影響」 。

我們的基因, 其實也很有意思。 前段時間, 我帶著一些家庭去戈壁徒步。 有一對父子, 孩子10歲, 爸爸的角色是在家裡全職照顧孩子。 孩子呢, 對爸爸不是很認可, 但是有時也會去照顧一下爸爸。

在徒步的過程中, 我們每天要在非常惡劣的環境裡走36公里。 所以這個爸爸除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外,

幾乎再沒有餘力, 也就更不會去關注到孩子累不累之類的。

那一刻, 我發現, 這對父子之間就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變化。 這個孩子會去主動拉一下爸爸的手, 主動問一下爸爸感覺怎樣, 甚至于會主動的向爸爸求助。 爸爸和他之間反而更親近了。

雖然爸爸每天都在照顧孩子, 但是他們兩個人的心似乎離得很遠。

但是在那一刻, 心與心之間反而變得親近了。

到最後, 我走在他們後面, 父子倆個所有的動作、行為完全一摸一樣, 包括他們兩個手都插在兜裡那樣。 兩個人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很同頻。

所以, 親密關係裡的影響, 也是因為我們在被同一個氛圍、環境影響著。 況且, 我們總希望孩子像自己的嘛, 對不對?

2

一段好的親密關係, 決定了對方能不能、願不願意與你接近。

一些爸爸媽媽跟我說:「我的孩子像很倔強、固執, 我們對他都要小心翼翼, 我讓他往東, 他偏往西。 這是不是一種叛逆?」

我說, 這不是叛逆。 這是你們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 我們不應該把這個問題理解為叛逆。 而是你們的關係變成了一種對立、敵對的狀態。

你想,如果一個敵人給你東西,你是不是會抵抗?一個你不信任、不認同的人告訴你的資訊,你是不是會懷疑一下?

所以,一個經常要控制你的人,你是肯定想逃離的。一個拼命想抓你的人,你也肯定要逃離。

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在前面逃,媽媽爸爸在後面追。爸爸媽媽說:「不準跑!」,然後孩子說:「你不追我就不跑!」 很有意思吧。

特別是在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經常會有這一幕:孩子在開小差,爸爸媽媽不允許,就很憤怒、大發雷霆。結果把孩子嚇傻了,連3+6都不知道是多少。然後爸爸媽媽一看就更生氣了。這就是這樣一種對立的狀態。

我們陪孩子做作業,在孩子身邊扮演的是一個什麼角色?我們是一個監督者嗎?一個管理者嗎?還是一個挑剔的老師那樣的角色?我們在孩子身邊是什麼角色,也就意味著在關係裡是什麼角色。

所以,我經常說,「關係優于教育」。在對立或者敵對的關係中,我們是不可能有好的教育的,孩子是絕對不會聽我們話的。

原因很簡單,如果孩子聽你話了,那就意味著他沒有自己了。越是到青春期的孩子,越要有自己的主張、自己的思想、對事物獨立的認知。

所以,親子之間的關係一旦對立,叛逆是一定會發生的。叛逆的孩子,跟家長一定是對立的關係的。

3

當我們跟孩子之間有一個比較良好的親子關係時,所有好的教育都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有一些爸爸媽媽跟孩子之間建立的關係模式,真的是很友好的。這種友好,其實是彼此之間的合作。

我經常說,孩子其實是你的合作者,不是你的索取者,不是你的拯救者,不是你的累贅,也不是你的負擔。

假如說,你心裡覺得這個孩子是你的負擔或者累贅,那麼就說明你在生這個孩子之前沒有想好,或者想推卸作為父母的責任。

如果,你認為自己一直在為孩子付出,心裡有很強烈的被消耗感,那這個孩子就一定會是你的累贅和負擔。

在一段關係裡,如果我們總強調自己的付出,那麼被我們付出的那個人就沒有任何價值,TA也會覺得自我價值感很低。

所以,有一些孩子就會特別自卑。

記住,孩子不是我們的索取者,而是一個價值創造者。

比如說,你一直覺得生活很糟糕,似乎世界待你不公。但生了孩子以後,你每天下班回家,總能看到孩子的笑容,聽到孩子歡樂的笑聲,體會到被孩子需要的感覺,你漸漸地對世界都有了改觀。那麼,孩子就是一個給你提供情緒價值的人。

孩子,其實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為寶貴的禮物。

善待自己,善待孩子,善待關係。也許你會發現,生活其實也並沒有那麼糟糕嘛!

而是你們的關係變成了一種對立、敵對的狀態。

你想,如果一個敵人給你東西,你是不是會抵抗?一個你不信任、不認同的人告訴你的資訊,你是不是會懷疑一下?

所以,一個經常要控制你的人,你是肯定想逃離的。一個拼命想抓你的人,你也肯定要逃離。

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在前面逃,媽媽爸爸在後面追。爸爸媽媽說:「不準跑!」,然後孩子說:「你不追我就不跑!」 很有意思吧。

特別是在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經常會有這一幕:孩子在開小差,爸爸媽媽不允許,就很憤怒、大發雷霆。結果把孩子嚇傻了,連3+6都不知道是多少。然後爸爸媽媽一看就更生氣了。這就是這樣一種對立的狀態。

我們陪孩子做作業,在孩子身邊扮演的是一個什麼角色?我們是一個監督者嗎?一個管理者嗎?還是一個挑剔的老師那樣的角色?我們在孩子身邊是什麼角色,也就意味著在關係裡是什麼角色。

所以,我經常說,「關係優于教育」。在對立或者敵對的關係中,我們是不可能有好的教育的,孩子是絕對不會聽我們話的。

原因很簡單,如果孩子聽你話了,那就意味著他沒有自己了。越是到青春期的孩子,越要有自己的主張、自己的思想、對事物獨立的認知。

所以,親子之間的關係一旦對立,叛逆是一定會發生的。叛逆的孩子,跟家長一定是對立的關係的。

3

當我們跟孩子之間有一個比較良好的親子關係時,所有好的教育都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有一些爸爸媽媽跟孩子之間建立的關係模式,真的是很友好的。這種友好,其實是彼此之間的合作。

我經常說,孩子其實是你的合作者,不是你的索取者,不是你的拯救者,不是你的累贅,也不是你的負擔。

假如說,你心裡覺得這個孩子是你的負擔或者累贅,那麼就說明你在生這個孩子之前沒有想好,或者想推卸作為父母的責任。

如果,你認為自己一直在為孩子付出,心裡有很強烈的被消耗感,那這個孩子就一定會是你的累贅和負擔。

在一段關係裡,如果我們總強調自己的付出,那麼被我們付出的那個人就沒有任何價值,TA也會覺得自我價值感很低。

所以,有一些孩子就會特別自卑。

記住,孩子不是我們的索取者,而是一個價值創造者。

比如說,你一直覺得生活很糟糕,似乎世界待你不公。但生了孩子以後,你每天下班回家,總能看到孩子的笑容,聽到孩子歡樂的笑聲,體會到被孩子需要的感覺,你漸漸地對世界都有了改觀。那麼,孩子就是一個給你提供情緒價值的人。

孩子,其實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為寶貴的禮物。

善待自己,善待孩子,善待關係。也許你會發現,生活其實也並沒有那麼糟糕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