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斯坦福教授: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優秀!從3個方面進行培養

帶孩子的過程中, 發現一個問題:面對同樣一類困難或挑戰, 孩子的態度不同, 結果就會大相徑庭。

如果孩子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去應對, 不想後果, 只想做, 認為自己能做好, 開始行動, 就一定能做好。

如果孩子前怕狼後怕虎, 認為這件事沒做過, 肯定特別難, 一定做不好, 不想去嘗試, 只想往後退, 那問題一定得不到解決。

很顯然, 總是敢于做事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不敢做事的孩子只能越來越失敗, 開始起點相同, 只是因為思維方式不同, 差距竟如此之大。

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研究發現,

孩子們之間的根本差異在于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智商出現分化。

思維模式就是看待自己的方式, 分為: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第一種孩子的思維模式就是成長型:喜歡擁抱挑戰、堅持不懈做事、相信努力一定會成功、批評也是進步的機會、善于從他人的成功中獲得經驗和靈感,

將來會有更高的成就。

第二種孩子的思維模式就是固定型:避免挑戰、會輕易放棄、認為努力也是白費功夫、面對批評一蹶不振、看到別人成功只會極度沮喪, 最終在原地踏步, 即使有潛力也無法發揮。

思維模式並非天生, 而是後天培養的結果, 如果想要孩子將來更優秀, 突破自己的極限, 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 在眾人中脫穎而出, 那就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具體怎麼培養呢?重點來說需要抓住這3個方面。

第一, 讓孩子積極適應各種變化

達爾文說過:在大自然的歷史長河中, 能夠存活下來的物種, 既不是那些最強壯的, 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 而是那些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

所謂適者生存, 不僅僅事關生命, 是否能被自然選擇, 也關係到日常生活的大事小情。

「雙減」後, 往日紅火的教培行業成為過去式, 曾經的教培大咖俞敏洪沒有消極, 而是積極應對變化, 迅速轉型。

他把幾萬套嶄新的課桌椅捐給了鄉村小學,

改善孩子們的學習條件。 計畫成立一個大型農業平臺, 帶領幾百位老師直播助農, 支持鄉村振興。 也沒有放棄擅長的教育業務, 而是把重心放在大學生、成人、家長上面。

這些措施讓人對俞敏洪刮目相看, 以前都說他是「商人」, 現在都稱他是「智者」, 又一次成為妥妥的贏家。

回到孩子身上來說, 孩子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都會遇到不同的變化, 如果不能積極適應各種變化, 每天不履薄冰, 滿心怨氣, 又如何能正常學習生活呢。

比如開始上幼稚園, 從幼稚園升入小學, 從小學升入國中, 從國中升入高中, 每次都要適應不同的環境、人際關係變化。

在同一個班級學習, 可能會換老師、換同桌、換小組, 進行不同的活動。 孩子在面對變化時, 要馬上做出積極調整, 才能迅速適應, 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中去。

我們要及時給孩子成長型思維的指導, 告訴他如果出現變化, 要注意發現積極的一面。 比如:

發現新環境的優勢, 就不會因為換環境而不安。

發現一個人身上的閃光點, 想著又多了一個朋友,就不會捨不得以前的老師和同學。

對于不可控的外在因素,要擺正心態,隨著變化做出新的計畫,不致于陷入悲傷之中。

第二,鼓勵孩子敢于接受各種挑戰

《終身成長》中提到,在職場上,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接受挑戰,堅持不懈,能夠承認並改正錯誤。

只有敢于接受挑戰,才能進入新的領域,學到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獲得新經驗,有更好的成長和進步。

思維導圖之父東尼博贊,上大二的時候,由于學業加重,學習阻力很大,他想找到如何高效利用大腦的方法,去圖書館卻找不到相關書籍。

他開始很沮喪,但是轉念一想,既然沒有書介紹如何使用大腦,那這個領域就有研究潛力。于是,他開始學習心理學與科學、神經生理學、資訊理論等等,逐漸理解了大腦的工作原理,找到了突破性解決方法,那就是類比大腦的發散結構,繪製思維導圖,可以高效利用大腦。

正因為東尼博贊不被困難嚇倒,敢于接受新的挑戰,持續努力研究,才有了思維導圖,既幫助了自己,又惠及了他人。

回到孩子身上,孩子每天也會面對大大小小的挑戰,如果每次遇到困難就說「我不行」「我不會」「我做不到」「太難了」,總是為自己找各種藉口,那他永遠無法走出舒適區,無法在新的領域獲得成長,想想都是可怕的。

比如讓孩子達到一個新的目標,才有更好的成績。讓孩子做一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才知道自己多有潛力。讓孩子堅持做一件事情,才能鍛煉毅力。

在面對挑戰時,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成長型思維的指導,告訴他如何具體做,才能完成挑戰任務。

設置合理的目標:採用SMART目標原則制定目標,也就是清晰地描述一個明確具體的目標、使用可衡量的資料描述目標、保證目標的可實現性、小目標和總體目標一致、有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制定合理的計畫:分三步走制定計劃,列出挑戰目標的障礙有哪些、突破障礙的方法有哪些、最後採取哪些具體行動實現目標。

堅持做事的要領:人的行為重複21天會形成習慣,列出視覺化的目標,每完成一天,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做好標記,堅持21天就挑戰成功了。

第三,教孩子正確面對各種挫折

《墨菲定律》中說:你成長的過程中,會遭遇很多的失敗,但最好的機會也往往就藏在這些失敗背後。懂得坦然面對挫折和失敗,並把它變成你的一種常態,這樣你就離成功不遠了,或者說這本身就是一種心理的成功。

失敗、錯誤常有,而成功不常有,只有在失敗中爬起來,在錯誤中糾正過來,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愛迪生那個時代,整個科學界都在研究燈泡,但是多年一無所獲。愛迪生進行了5000次實驗,都以失敗告終。

當地報紙的一名記者去採訪他說:「愛迪生先生,您已經進行了5000次實驗,失敗了5000次,放棄吧」。

愛迪生卻說:「我沒有失敗5000次,是成功了5000次,我成功證明瞭哪些方法行不通」。

他人讓為的失敗,愛迪生卻解讀為成功,正是這樣的想法,成了他走向成功的敲門磚。思維方式,果真能決定成敗。

回到孩子身上,孩子面臨的失敗、錯誤也是多如牛毛。如果每次出現失敗和錯誤,就一蹶不振,情緒失落,只想採取保護措施,固步自封,少做事、做簡單的事,那怎麼會有成長和進步呢?

比如:考試考砸了、比賽輸了、想加入一個小組被拒絕了、做家務的時候不小心弄壞了東西、上課回答問題太緊張出錯了、單詞沒掌握好拼寫錯誤太多、上學只顧玩忘了帶東西、不慎破壞了公物等等。

這些問題很常見,及時給孩子一些成長型思維的指導非常有必要,以便讓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和錯誤,勇敢戰勝挫折。

和壞情緒說拜拜:和信得過的人聊一聊,說出自己的煩惱,獲得有益的幫助。做一件喜歡的事情、想一件開心的事情、深呼吸、外出呼吸新鮮空氣運動一小會兒等等。

總結失敗獲得成長:找到失敗的原因、想出避免失敗的方法、勇敢去嘗試,確信失敗是成功之母。

保持積極心態:意識到犯錯恰好告訴自己哪些地方需要集中精力改進,會讓自己變得更好。採用列清單、提前準備等方式避免下次犯錯。犯錯要勇于承擔,採取行動補救。

結語

成長型思維會讓孩子產生努力學習、積極改變的欲望,能夠積極適應各種變化、敢于接受各種挑戰、正確面對失敗和錯誤等挫折,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孩子智商很高,如果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式,不想付出努力,也只能被稱為聰明的矮子。要想讓孩子成為巨人,更優秀,那就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想著又多了一個朋友,就不會捨不得以前的老師和同學。

對于不可控的外在因素,要擺正心態,隨著變化做出新的計畫,不致于陷入悲傷之中。

第二,鼓勵孩子敢于接受各種挑戰

《終身成長》中提到,在職場上,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接受挑戰,堅持不懈,能夠承認並改正錯誤。

只有敢于接受挑戰,才能進入新的領域,學到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獲得新經驗,有更好的成長和進步。

思維導圖之父東尼博贊,上大二的時候,由于學業加重,學習阻力很大,他想找到如何高效利用大腦的方法,去圖書館卻找不到相關書籍。

他開始很沮喪,但是轉念一想,既然沒有書介紹如何使用大腦,那這個領域就有研究潛力。于是,他開始學習心理學與科學、神經生理學、資訊理論等等,逐漸理解了大腦的工作原理,找到了突破性解決方法,那就是類比大腦的發散結構,繪製思維導圖,可以高效利用大腦。

正因為東尼博贊不被困難嚇倒,敢于接受新的挑戰,持續努力研究,才有了思維導圖,既幫助了自己,又惠及了他人。

回到孩子身上,孩子每天也會面對大大小小的挑戰,如果每次遇到困難就說「我不行」「我不會」「我做不到」「太難了」,總是為自己找各種藉口,那他永遠無法走出舒適區,無法在新的領域獲得成長,想想都是可怕的。

比如讓孩子達到一個新的目標,才有更好的成績。讓孩子做一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才知道自己多有潛力。讓孩子堅持做一件事情,才能鍛煉毅力。

在面對挑戰時,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成長型思維的指導,告訴他如何具體做,才能完成挑戰任務。

設置合理的目標:採用SMART目標原則制定目標,也就是清晰地描述一個明確具體的目標、使用可衡量的資料描述目標、保證目標的可實現性、小目標和總體目標一致、有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制定合理的計畫:分三步走制定計劃,列出挑戰目標的障礙有哪些、突破障礙的方法有哪些、最後採取哪些具體行動實現目標。

堅持做事的要領:人的行為重複21天會形成習慣,列出視覺化的目標,每完成一天,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做好標記,堅持21天就挑戰成功了。

第三,教孩子正確面對各種挫折

《墨菲定律》中說:你成長的過程中,會遭遇很多的失敗,但最好的機會也往往就藏在這些失敗背後。懂得坦然面對挫折和失敗,並把它變成你的一種常態,這樣你就離成功不遠了,或者說這本身就是一種心理的成功。

失敗、錯誤常有,而成功不常有,只有在失敗中爬起來,在錯誤中糾正過來,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愛迪生那個時代,整個科學界都在研究燈泡,但是多年一無所獲。愛迪生進行了5000次實驗,都以失敗告終。

當地報紙的一名記者去採訪他說:「愛迪生先生,您已經進行了5000次實驗,失敗了5000次,放棄吧」。

愛迪生卻說:「我沒有失敗5000次,是成功了5000次,我成功證明瞭哪些方法行不通」。

他人讓為的失敗,愛迪生卻解讀為成功,正是這樣的想法,成了他走向成功的敲門磚。思維方式,果真能決定成敗。

回到孩子身上,孩子面臨的失敗、錯誤也是多如牛毛。如果每次出現失敗和錯誤,就一蹶不振,情緒失落,只想採取保護措施,固步自封,少做事、做簡單的事,那怎麼會有成長和進步呢?

比如:考試考砸了、比賽輸了、想加入一個小組被拒絕了、做家務的時候不小心弄壞了東西、上課回答問題太緊張出錯了、單詞沒掌握好拼寫錯誤太多、上學只顧玩忘了帶東西、不慎破壞了公物等等。

這些問題很常見,及時給孩子一些成長型思維的指導非常有必要,以便讓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和錯誤,勇敢戰勝挫折。

和壞情緒說拜拜:和信得過的人聊一聊,說出自己的煩惱,獲得有益的幫助。做一件喜歡的事情、想一件開心的事情、深呼吸、外出呼吸新鮮空氣運動一小會兒等等。

總結失敗獲得成長:找到失敗的原因、想出避免失敗的方法、勇敢去嘗試,確信失敗是成功之母。

保持積極心態:意識到犯錯恰好告訴自己哪些地方需要集中精力改進,會讓自己變得更好。採用列清單、提前準備等方式避免下次犯錯。犯錯要勇于承擔,採取行動補救。

結語

成長型思維會讓孩子產生努力學習、積極改變的欲望,能夠積極適應各種變化、敢于接受各種挑戰、正確面對失敗和錯誤等挫折,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孩子智商很高,如果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式,不想付出努力,也只能被稱為聰明的矮子。要想讓孩子成為巨人,更優秀,那就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