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授予愛國藝人,77次扮演黃飛鴻,關德興付出得遠比你想得更多!

國家有難, 匹夫有責。

處變不驚, 臨危不懼, 方顯男兒本色。

他是愛國藝人, 也是「黃飛鴻專業戶」。

在香港, 隨便跟一個老人提起關德興這個名字, 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對他交口稱讚。

提起關德興, 50、60、70後或許對他並不陌生, 80、90、00後或許會問一聲, 他是何許人也?

1905年, 關德興出生于廣州。

《三國演義》當中,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萬古流芳, 關雲長也因此被人稱為關二爺。

巧合的是, 關德興在家中也排行老二。

跟關二爺一樣, 關德興自幼就跟尋常人家的孩子有所不同, 最大的特點是有膽有識。

三歲那年, 關德興曾經被拐子攔路抱走, 經過縣衙門口時, 關德興突然嚎啕大哭, 嚇得拐子急忙將他放下, 落荒而逃。

那個年代, 寒門子弟若想出人頭地, 唯有吃苦耐勞, 由于父親英年早逝, 養家的重擔就落在家中稍微大一點的孩子身上。

關德興長到7歲的時候, 只在學堂讀了一年書, 8歲就跟著母親回到祖籍紅溪務農, 農閒時幫大戶人家放牛, 寒冬時節跟著母親一起製作香燭賺錢。

因為都是小本買賣, 勉強維持收入而已, 看著母親日夜操勞的背影, 關德興暗暗發誓, 一定要出人頭地。

那個年代, 若是沒有一技之長, 窮人家的孩子多數會在建築工地找活幹,

因為雖然辛苦, 但是收入頗豐。

關德興12歲就在建築工地打零工, 捨得出力氣的他, 一口氣能扛起70多塊磚頭走一裡路, 工頭看他肯吃苦, 也願意教他一些技術活, 例如搭棚子等等。

家裡的經濟情況略有改善之後, 關德興也會省下零用錢去聽戲, 尤其是那些講述俠義情懷, 忠肝義膽的英雄事蹟, 關德興聽得意往神馳, 他也想扮演那樣出彩的角色。

聽到興奮處, 他跑回家告訴媽媽, 他想拜師學藝當演員, 關媽媽覺得他不過是一時興起而已, 因此並未在意。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若干年後, 關德興居然實現了當演員的夢想。

1918年, 國內第一條國道張庫公路開通, 汽車隊取代了駱駝和人力車隊, 四通八達的交通環境讓很多人蠢蠢欲動, 那一年, 陸陸續續有人下南洋去淘金。

關德興是一個緊隨時代潮流的人, 年僅13歲就跟著淘金大隊, 去新加坡闖蕩。

彼時的新加坡, 屬于英國的殖民地, 關德興乘坐的「藍煙通」即將靠岸之際, 被英國大兵以外來人員需先消毒為由, 命令其先在玉扣山用硫磺清洗。

關德興跟所有人一樣, 被搞得黃膽水都吐了出來, 嘔吐物中甚至含有血絲, 直到這一步, 英國大兵才非常滿意的讓他們登上新加坡的土地。

關德興在新加坡港口找了一個搬運貨物的活兒, 保證了最基本的收入之後, 漸漸地在新加坡有了落腳之地。

當地的一位戲院司理跟老伴膝下多年一無所出,因為看中關德興的勤勞能幹,所以將其收為義子,後來得知關德興想學戲,于是拜託一位叫「新北」的小生收他為徒,悉心教導。

那個年代,尊師重道之風成為社會常態,關德興對師父的話言聽計從,照料師父的飲食起居從未有過怠慢,因此盡得師父真傳,學會了一身好本領。

正當關德興在新加坡勤學苦練之際,國內的護國運動搞得如火如荼,中華大地在風雨飄搖之際,各地英雄人物揭竿而起,為中國的獨立自主砥礪前行。

1921年,16歲的關德興學有所成,師父倍感欣慰,于是放心地離開新加坡,去美國發展。

那一年,關德興回到廣州與母親團聚,憑藉一身精湛的本領,投靠在「紅船班」效力。

為了提高自己在粵劇方面的造詣,關德興後來拜師求藝在靚元亨門下,從最初的跑龍套演員,漸漸成為獨挑大樑的名角。

1927年,22歲的關德興自立門戶,成立了「大少年」,當上了戲班班主,帶領戲班在各鄉鎮演出,賺了萬兩白銀,成為名噪一時的萬元戶。

關德興存夠了老婆本之後,很快就成家立業了,娶了演員紮腳勝的女兒。

1930年,國內粵劇市場不景氣,25歲的關德興帶領戲班跑到越南賺外國人的錢,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賺到十萬越南幣。

憑藉潔身自好的藝術修養,禮賢下士的待客之道,德藝雙馨的關德興在國外贏得了一片讚揚之聲。

當地的越南華僑非常喜歡關德興,一位華僑帶頭人還親筆為他寫下長聯作為臨別留念:「無時下伶人積習,有潔身自愛美德」。

在那個伶人為下品的年代,關德興能獲得如此成就與褒獎,足以見得他的藝術修養,有別常人。

1932年,作為國內名伶翹楚,關德興受到美國三藩市大中華戲院的熱情相邀,在美國登臺表演。

彼時的好萊塢,有聲電影漸漸盛行,業內著名導演關文清、趙樹樊力邀關德興主演有聲電影《歌女情潮》,這部電影製作完成之後,關德興成為首位在異國他鄉拍攝有聲電影的中國人。

1934年,有聲電影在香港漸漸興起,關德興在香港的事業也開展得如魚得水。

他先後參演了《昨日之歌》、《殘歌》兩部影片。

同一年,關德興大膽借鑒留美期間感染到的異國情調,將這種異國他鄉的藝術元素,應用到粵劇團的作品當中,接連推出劇碼《離婚十八年》、《風誰是姦夫》等,大獲好評。

也是在這一年,關德興與愛國華僑鄺炳舜走得很近,在他的指導下,關德興學會百發百中揮鞭滅蠟燭的絕技,將這項絕活應用到時裝劇《神鞭俠》當中,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1937年,中華大地硝煙彌漫,無數愛國人士紛紛捨生取義,用血肉和汗水力圖為後代子孫爭取一片和平淨土。

在這樣全民奮戰的時代大背景之下,但凡熱血男兒,都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鄺炳舜認為,作為一名海外華僑,既然不能執利器保衛國家,就應該不吝嗇金錢,力助愛國人士救國家于危難之中。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作為鄺炳舜的好友,關德興也有這樣的愛國情懷。

戰場上的輸贏勝負,武器裝備是必不可少的,當時國內空軍最缺的就是戰鬥機,因為飛機太貴,投入的資金成本最高昂。

彼時的香港同胞,團結一心,紛紛慷慨解囊,力求能購入兩架飛機。

關德興為了能儘快籌集資金,將自己的一輛美國名牌小轎車捐了出去,作為抗戰物資。

當時這輛小轎車成為了宣傳車,車頂上拉著籌集資金購置飛機的宣傳條幅,宣傳車在港宣傳的效果相當驚人,在極短的時間內,籌集到了購置七架飛機的資金。

戰場上的每一場勝利,不僅取決于國人堅定不移的信念與不懼生死的勇敢,武器裝備的消耗也相當龐大。

為了給前方戰士輸送源源不斷的軍需裝備,關德興跟鄺炳舜等人在美國華僑界做了大量的宣傳募捐工作。

除此之外,關德興還通過在美的義演活動籌集了大量資金,跟鄺炳舜帶領的「三藩市救國總會」共籌集了30萬美金,全部捐助給了國家。

當時的政府還送給關德興一面「愛國藝人」的錦旗,愛國藝人的稱呼也由此而來。

1939年,還授以關德興少將軍銜,但是關德興卻只接受職位,拒絕接受薪水,那些發國難財的蛀蟲,不知有多少人,背後暗自嘲笑他的愛國愚忠。

但是關德興卻認為:「生而為人,不求頂天立地,但求問心無愧」。

1941年,香港被日軍侵犯,關德興覺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喬裝打扮成一個鄉下佬,趁機返回內地,被組織派遣到一家近2萬名的孤兒院做抗戰宣傳工作。

1945年,抗戰勝利,40歲的關德興返回香港,繼續開展他熱愛的演藝事業。

從1946年開始,連續三年的時間,關德興都在打造《黃飛鴻》系列電影,他喜歡黃飛鴻身上的浩然正氣,也喜歡這個人物身上的愛國精神。

影視作品是否具有正能量,這對社會的影響意義深遠,所以,關德興才多次扮演黃飛鴻這個角色。

彼時的中國,因為歷史原因,國人體質普遍不好,也因此被洋人嘲笑東亞病夫若干年。

1952年,47歲的關德興為了增強國人體質,特意在香港英皇道開設藥局,專賣風濕膏藥,對于囊中羞澀的窮苦人,他都不收診金和藥費。

關德興的愛國之心,從未因為歲月流逝而淡化。

1991年,華東水災,關德興率領旗下弟子,總共籌集了1200萬港幣的救助金,全部捐助給國家應急,另外還聯繫國內的18家制衣廠,承包趕制了20多萬件棉衣捐助到災區。

從1949年至1994年,關德興共拍攝了77部《黃飛鴻》系列電影,也因此被業內人士稱為「黃飛鴻專業戶」,當年李連杰扮演黃飛鴻之時,也曾經向關德興請教,虛心學習。

1996年,垂暮之年的關德興,因病住進了香港瑪麗醫院,最後因胰臟癌逝世,享年91歲。

關德興一生為人,坦坦蕩蕩,他的人生信條是:「作為炎黃子孫,絕不可以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走向滅亡」。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沒有國,哪來的家?

社會風氣,決定了民心所向,從過去到現在,直至將來,每一個中華兒女,都不應該忘記,在血跡斑斑的中國歷史上,那些愛國人士,都值得尊敬、瞻仰!

當地的一位戲院司理跟老伴膝下多年一無所出,因為看中關德興的勤勞能幹,所以將其收為義子,後來得知關德興想學戲,于是拜託一位叫「新北」的小生收他為徒,悉心教導。

那個年代,尊師重道之風成為社會常態,關德興對師父的話言聽計從,照料師父的飲食起居從未有過怠慢,因此盡得師父真傳,學會了一身好本領。

正當關德興在新加坡勤學苦練之際,國內的護國運動搞得如火如荼,中華大地在風雨飄搖之際,各地英雄人物揭竿而起,為中國的獨立自主砥礪前行。

1921年,16歲的關德興學有所成,師父倍感欣慰,于是放心地離開新加坡,去美國發展。

那一年,關德興回到廣州與母親團聚,憑藉一身精湛的本領,投靠在「紅船班」效力。

為了提高自己在粵劇方面的造詣,關德興後來拜師求藝在靚元亨門下,從最初的跑龍套演員,漸漸成為獨挑大樑的名角。

1927年,22歲的關德興自立門戶,成立了「大少年」,當上了戲班班主,帶領戲班在各鄉鎮演出,賺了萬兩白銀,成為名噪一時的萬元戶。

關德興存夠了老婆本之後,很快就成家立業了,娶了演員紮腳勝的女兒。

1930年,國內粵劇市場不景氣,25歲的關德興帶領戲班跑到越南賺外國人的錢,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賺到十萬越南幣。

憑藉潔身自好的藝術修養,禮賢下士的待客之道,德藝雙馨的關德興在國外贏得了一片讚揚之聲。

當地的越南華僑非常喜歡關德興,一位華僑帶頭人還親筆為他寫下長聯作為臨別留念:「無時下伶人積習,有潔身自愛美德」。

在那個伶人為下品的年代,關德興能獲得如此成就與褒獎,足以見得他的藝術修養,有別常人。

1932年,作為國內名伶翹楚,關德興受到美國三藩市大中華戲院的熱情相邀,在美國登臺表演。

彼時的好萊塢,有聲電影漸漸盛行,業內著名導演關文清、趙樹樊力邀關德興主演有聲電影《歌女情潮》,這部電影製作完成之後,關德興成為首位在異國他鄉拍攝有聲電影的中國人。

1934年,有聲電影在香港漸漸興起,關德興在香港的事業也開展得如魚得水。

他先後參演了《昨日之歌》、《殘歌》兩部影片。

同一年,關德興大膽借鑒留美期間感染到的異國情調,將這種異國他鄉的藝術元素,應用到粵劇團的作品當中,接連推出劇碼《離婚十八年》、《風誰是姦夫》等,大獲好評。

也是在這一年,關德興與愛國華僑鄺炳舜走得很近,在他的指導下,關德興學會百發百中揮鞭滅蠟燭的絕技,將這項絕活應用到時裝劇《神鞭俠》當中,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1937年,中華大地硝煙彌漫,無數愛國人士紛紛捨生取義,用血肉和汗水力圖為後代子孫爭取一片和平淨土。

在這樣全民奮戰的時代大背景之下,但凡熱血男兒,都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鄺炳舜認為,作為一名海外華僑,既然不能執利器保衛國家,就應該不吝嗇金錢,力助愛國人士救國家于危難之中。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作為鄺炳舜的好友,關德興也有這樣的愛國情懷。

戰場上的輸贏勝負,武器裝備是必不可少的,當時國內空軍最缺的就是戰鬥機,因為飛機太貴,投入的資金成本最高昂。

彼時的香港同胞,團結一心,紛紛慷慨解囊,力求能購入兩架飛機。

關德興為了能儘快籌集資金,將自己的一輛美國名牌小轎車捐了出去,作為抗戰物資。

當時這輛小轎車成為了宣傳車,車頂上拉著籌集資金購置飛機的宣傳條幅,宣傳車在港宣傳的效果相當驚人,在極短的時間內,籌集到了購置七架飛機的資金。

戰場上的每一場勝利,不僅取決于國人堅定不移的信念與不懼生死的勇敢,武器裝備的消耗也相當龐大。

為了給前方戰士輸送源源不斷的軍需裝備,關德興跟鄺炳舜等人在美國華僑界做了大量的宣傳募捐工作。

除此之外,關德興還通過在美的義演活動籌集了大量資金,跟鄺炳舜帶領的「三藩市救國總會」共籌集了30萬美金,全部捐助給了國家。

當時的政府還送給關德興一面「愛國藝人」的錦旗,愛國藝人的稱呼也由此而來。

1939年,還授以關德興少將軍銜,但是關德興卻只接受職位,拒絕接受薪水,那些發國難財的蛀蟲,不知有多少人,背後暗自嘲笑他的愛國愚忠。

但是關德興卻認為:「生而為人,不求頂天立地,但求問心無愧」。

1941年,香港被日軍侵犯,關德興覺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喬裝打扮成一個鄉下佬,趁機返回內地,被組織派遣到一家近2萬名的孤兒院做抗戰宣傳工作。

1945年,抗戰勝利,40歲的關德興返回香港,繼續開展他熱愛的演藝事業。

從1946年開始,連續三年的時間,關德興都在打造《黃飛鴻》系列電影,他喜歡黃飛鴻身上的浩然正氣,也喜歡這個人物身上的愛國精神。

影視作品是否具有正能量,這對社會的影響意義深遠,所以,關德興才多次扮演黃飛鴻這個角色。

彼時的中國,因為歷史原因,國人體質普遍不好,也因此被洋人嘲笑東亞病夫若干年。

1952年,47歲的關德興為了增強國人體質,特意在香港英皇道開設藥局,專賣風濕膏藥,對于囊中羞澀的窮苦人,他都不收診金和藥費。

關德興的愛國之心,從未因為歲月流逝而淡化。

1991年,華東水災,關德興率領旗下弟子,總共籌集了1200萬港幣的救助金,全部捐助給國家應急,另外還聯繫國內的18家制衣廠,承包趕制了20多萬件棉衣捐助到災區。

從1949年至1994年,關德興共拍攝了77部《黃飛鴻》系列電影,也因此被業內人士稱為「黃飛鴻專業戶」,當年李連杰扮演黃飛鴻之時,也曾經向關德興請教,虛心學習。

1996年,垂暮之年的關德興,因病住進了香港瑪麗醫院,最後因胰臟癌逝世,享年91歲。

關德興一生為人,坦坦蕩蕩,他的人生信條是:「作為炎黃子孫,絕不可以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走向滅亡」。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沒有國,哪來的家?

社會風氣,決定了民心所向,從過去到現在,直至將來,每一個中華兒女,都不應該忘記,在血跡斑斑的中國歷史上,那些愛國人士,都值得尊敬、瞻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