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92歲老母親去世後,為3個「智障」兒子留下500公斤糧食:怕兒子餓著

她有過如花似玉的面龐, 她有過富裕闊綽的家庭, 她有過萬事如意的生活, 她在最美好的年紀絢麗綻放過。

她的面容爬上了歲月的痕跡, 她的境遇變得窮困潦倒, 她從女子變成女將, 與命運對抗, 並非堅強, 而是有了需要守護的人。

這並非兩個人, 兩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全來自同一人, 她的名字叫做孟阿香。

(一)對結婚生子的憧憬和渴望

1924年, 孟阿香出生于湖北, 她的家庭是當地出名的大戶人家, 雖談不上家纏萬貫, 但也從來沒有為錢財發過愁。

父母對這個女兒甚是寵愛, 給了她優渥的生活條件和無盡的寵愛呵護, 在幸福美滿的環境之下長大, 孟阿香沒有吃過苦沒有遭過罪, 無憂無慮, 長得也面容姣好。

等到孟阿香長大成人, 美貌更是豔壓群芳, 前來提親的男子絡繹不絕, 但在那個封建落後的年代, 自由戀愛需要的不只是緣分, 更是勇氣和膽量。

出生在那個舊時代的人們, 走在包辦婚姻的道路上, 也不懂什麼是科學, 什麼是禁忌, 在父母的操辦之下, 孟阿香迎來了她的婚禮, 丈夫是自己的表哥。

現代人眾所周知, 有著血緣關係的兩個人是無法談婚論嫁, 更不能孕育生子的, 可是那時候的人, 何曾懂這個,

于是, 孟阿香懷揣著對結婚生子的憧憬和渴望, 走進了婚姻。

婚後不久, 孟阿香接連懷孕, 沒有政策沒有限制, 誕下了三女四男, 足足七個孩子。

但孩子的狀況和預計的截然不同, 女兒們還好, 沒有太過奇異突兀的地方, 但四個兒子就沒這麼幸運了,

老大和老三患有先天智障, 生活無法自理, 老二和老四稍微好一些, 只不過發育成長都比同齡人緩慢了許多, 身材很是矮小。

因為要給孩子們看病就醫, 家裡的積蓄很快花光, 賺錢的速度比不上花錢的迅速, 一大家子入不敷出, 原本富裕的家庭很快變得一貧如洗。

女兒們長大之後, 孟阿香為她們選擇了值得託福終生的丈夫, 家裡只剩下有著不同程度缺陷的兒子, 和一間面積不大陳設簡陋的舊屋。

(二)「女子本弱, 為母則剛」

家裡的生計被寄託在幾畝田地上, 到了豐收的季節, 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基本溫飽, 牆壁上滿是斑駁, 傢俱泛黃陳舊。

入了夜, 別的人家裡盡是燈火通明, 而孟阿香的家裡, 唯一的光源只有一盞時明時暗的電燈泡, 這更是唯一能被稱得上是家電的物件。

然而命運的變故總是接湧而至。 1997年, 丈夫因病去世, 頂樑柱倒下了, 勞動力消失了, 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孟阿香一介女流之輩身上, 農活家務活她通通包攬, 還要分出心神來照料殘障智障的兒子們, 人們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這句話在孟阿香身上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她力氣不大,很多東西抬不動搬不動,就一點一點慢慢來,一趟一趟往返跑。

有人勸她改嫁,她自知家中情況如何,不願給好人家添負擔;有人勸她別那麼累,她仍不允許自己有絲毫放鬆,因為如果自己也倒下了,那孩子們就真的無依無靠了。

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歲數,別的同齡人都在家中享受子孫之福,只有孟阿香不同,還在田野裡忙活,回到家更加辛苦。

四個兒子裡,老四病情較輕,跟哥哥們比起來,甚至能稱得上是個正常人,所以他能下地幹活,能結婚成家,有了獨立家庭之後也心系家人,便時常回家來幫忙送糧。

然而,留在家中的三個兒子就不那麼幸運了,他們連簡單的自我照顧都難以完成,更別說去務農去賺錢。

孟阿香放心不下,擔心自己不在家裡的時候,孩子們會餓著傷著,就慢慢地教導老二學習些基礎家務,至少能學會做飯也是不錯的。

(三)留下500公斤糧食:怕兒子餓著

老二記不住,剛學會的轉頭就忘,孟阿香也不急躁,一步一步耐心地說,示范給他看。

在感受到自己身體狀況日趨不佳的時候,孟阿香害怕自己哪一天就真的不在了,所以在老二能夠熟練做飯之後,又開始教著他學會照顧兄弟。

雖然心疼落在老二身上的擔子有些重了,可她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三個兒子中沒有人能夠站起來學會自力更生,那自己就算是走了也不會安心。

孟阿香知道,自己照顧不了孩子們一輩子,所以提前為他們打算起自己離世後的生活。

她在地裡幹得更賣力,在本就營養不足的吃食上一減再減,孩子們吃米飯,自己就偷偷吃些野菜紅薯來充饑。

一年下來家裡土地收穫的糧食,再加上村裡的好心人們贈送的,一年一年慢慢累計,足足攢下了500公斤重的糧食,把四個大缸裝得滿滿當當。

金黃飽滿的一粒粒稻穀,不僅僅是三個兒子日後能夠活下去的支柱,更是孟阿香對他們深沉的母愛。

安排好兒子們的溫飽問題,那便只剩下自己的身後事,孟阿香把省吃儉用的錢拿出來,為自己置辦了壽衣和棺材,這些本由子女完成的事情,她都自己一手操辦好了。

在孟阿香92歲的時候,大病降臨,這個堅強了一輩子的女人,還是倒下了,老四把她接回到自己家中,精心照料。

老二牢記母親對自己的教導,在家中做飯養雞,照顧哥哥和弟弟,不忙的時候,他就來到老四家,不善言辭的他,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

(四)撒手人寰

就坐在母親的床前,握住母親的手,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腰酸了腿麻了也沒有知覺,坐著坐著就掉下了眼淚,他知道 ,母親太辛苦了,也太累了。

在孟阿香患病臥床期間,家中傳來大兒子病逝的消息,本就放心不下孩子們的孟阿香在聽到這個噩耗的時候,深受打擊,病情更加嚴重。

沒能撐多久,孟阿香在九十二歲這年撒手人寰,在她的九十二年裡,有六十個年頭是圍繞著孩子們轉的,偶爾有好心人前來幫襯。

但大多數時候,大小事宜她都一個人咬著牙扛下來,村裡都知道孟阿香一家的特殊情況,在她離世之後,知道她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兒子們。

所以為了讓她在天上安心,免費為她的孩子們修建了房屋,在收拾東西的時候,那裝滿稻穀的四個缸子,讓在場的人紛紛動容,潸然落淚。

聽完孟阿香的事蹟,你有什麼感想?你認為她的母愛是怎樣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孟阿香忙碌了一生,堅強了一生,憂慮了一生。那個原本美麗動人的富家小姐,卻過了大半輩子的苦日子。

但她卻從不認為自己可憐,也拒絕別人投來同情,用柔弱的身軀撐起一個大家庭,用纖細雙手托起孩子餘生,讓她堅持下來的,不是她有多強大,不是她有多厲害,所有咽下去的苦,都是源自于她對孩子們沉甸甸的愛。

即使孩子們各有殘缺,她從不氣餒,也不肯放棄,這都是從她身上掉下來的骨肉,路難走,那也走得心甘情願,日子難過,那也過得自我滿足。

有著這麼一句俗語:「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但是在孟阿香的身上,人們能夠看見像山那般高大的母愛,能夠看見似山那樣雄偉的母愛,她既是父親,又是母親,不求回報,以子為天。

人們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這句話在孟阿香身上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她力氣不大,很多東西抬不動搬不動,就一點一點慢慢來,一趟一趟往返跑。

有人勸她改嫁,她自知家中情況如何,不願給好人家添負擔;有人勸她別那麼累,她仍不允許自己有絲毫放鬆,因為如果自己也倒下了,那孩子們就真的無依無靠了。

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歲數,別的同齡人都在家中享受子孫之福,只有孟阿香不同,還在田野裡忙活,回到家更加辛苦。

四個兒子裡,老四病情較輕,跟哥哥們比起來,甚至能稱得上是個正常人,所以他能下地幹活,能結婚成家,有了獨立家庭之後也心系家人,便時常回家來幫忙送糧。

然而,留在家中的三個兒子就不那麼幸運了,他們連簡單的自我照顧都難以完成,更別說去務農去賺錢。

孟阿香放心不下,擔心自己不在家裡的時候,孩子們會餓著傷著,就慢慢地教導老二學習些基礎家務,至少能學會做飯也是不錯的。

(三)留下500公斤糧食:怕兒子餓著

老二記不住,剛學會的轉頭就忘,孟阿香也不急躁,一步一步耐心地說,示范給他看。

在感受到自己身體狀況日趨不佳的時候,孟阿香害怕自己哪一天就真的不在了,所以在老二能夠熟練做飯之後,又開始教著他學會照顧兄弟。

雖然心疼落在老二身上的擔子有些重了,可她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三個兒子中沒有人能夠站起來學會自力更生,那自己就算是走了也不會安心。

孟阿香知道,自己照顧不了孩子們一輩子,所以提前為他們打算起自己離世後的生活。

她在地裡幹得更賣力,在本就營養不足的吃食上一減再減,孩子們吃米飯,自己就偷偷吃些野菜紅薯來充饑。

一年下來家裡土地收穫的糧食,再加上村裡的好心人們贈送的,一年一年慢慢累計,足足攢下了500公斤重的糧食,把四個大缸裝得滿滿當當。

金黃飽滿的一粒粒稻穀,不僅僅是三個兒子日後能夠活下去的支柱,更是孟阿香對他們深沉的母愛。

安排好兒子們的溫飽問題,那便只剩下自己的身後事,孟阿香把省吃儉用的錢拿出來,為自己置辦了壽衣和棺材,這些本由子女完成的事情,她都自己一手操辦好了。

在孟阿香92歲的時候,大病降臨,這個堅強了一輩子的女人,還是倒下了,老四把她接回到自己家中,精心照料。

老二牢記母親對自己的教導,在家中做飯養雞,照顧哥哥和弟弟,不忙的時候,他就來到老四家,不善言辭的他,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

(四)撒手人寰

就坐在母親的床前,握住母親的手,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腰酸了腿麻了也沒有知覺,坐著坐著就掉下了眼淚,他知道 ,母親太辛苦了,也太累了。

在孟阿香患病臥床期間,家中傳來大兒子病逝的消息,本就放心不下孩子們的孟阿香在聽到這個噩耗的時候,深受打擊,病情更加嚴重。

沒能撐多久,孟阿香在九十二歲這年撒手人寰,在她的九十二年裡,有六十個年頭是圍繞著孩子們轉的,偶爾有好心人前來幫襯。

但大多數時候,大小事宜她都一個人咬著牙扛下來,村裡都知道孟阿香一家的特殊情況,在她離世之後,知道她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兒子們。

所以為了讓她在天上安心,免費為她的孩子們修建了房屋,在收拾東西的時候,那裝滿稻穀的四個缸子,讓在場的人紛紛動容,潸然落淚。

聽完孟阿香的事蹟,你有什麼感想?你認為她的母愛是怎樣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孟阿香忙碌了一生,堅強了一生,憂慮了一生。那個原本美麗動人的富家小姐,卻過了大半輩子的苦日子。

但她卻從不認為自己可憐,也拒絕別人投來同情,用柔弱的身軀撐起一個大家庭,用纖細雙手托起孩子餘生,讓她堅持下來的,不是她有多強大,不是她有多厲害,所有咽下去的苦,都是源自于她對孩子們沉甸甸的愛。

即使孩子們各有殘缺,她從不氣餒,也不肯放棄,這都是從她身上掉下來的骨肉,路難走,那也走得心甘情願,日子難過,那也過得自我滿足。

有著這麼一句俗語:「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但是在孟阿香的身上,人們能夠看見像山那般高大的母愛,能夠看見似山那樣雄偉的母愛,她既是父親,又是母親,不求回報,以子為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