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今天,全世界有4201塊螢幕都在替這個北川母親完成她唯一的心願


這是Figure的第122支

原 創 視 頻

編者按

明天是5.12,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5月13日則又恰逢母親節。 Fugire在製作這期紀念特輯的過程中, 瞭解到一位北川母親的故事:她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七歲的女兒, 地震之後又生育了一子一女, 嘗試開始新生活, 但她一直有個未完成的“唯一心願”, 就是讓世界知道她的女兒曾在世上開心地生活了七年。 十年中, 她所能使用的全部方式是在女兒的QQ空間和北川貼吧喁喁獨語。

為了幫這位母親完成心願, Figure團隊奔赴北川, 與她一起生活, 以我們最擅長的人物紀錄片的方式記錄了這位元母親的故事。

通過我們的努力和諸多人士的善舉, 未來24小時內, Figure將在紐約納斯達克大螢幕、首都機場200塊候機屏和北上廣深等城市超過4000塊線下螢幕播放這支公益視頻。

母親張興翠給Figure編導團隊的留言

這支視頻可能代表著更多人的心願, 每位汶川大地震中的失獨母親心裡都住著她們從未離去的孩子。 在撫慰她們的同時, 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支視頻告訴所有的人:活著的人不會忘記過去, 也會有勇氣背負過去未失去溫度的記憶, 面對新的生活前行。

就像《尋夢環遊記》裡描繪的那個亡靈世界, 年輕死者的特權是永遠不會再長大變老。 今天, 2018年5月11日,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的前一天, 北川男孩楊世揚迎來了8歲生日。 在母親張興翠的感覺裡,

他已經比他的姐姐楊小丸還要大了。

楊小丸的形象永遠定格在七歲的模樣。

在楊小丸出生之前, 張興翠在很多年裡都認定她不會有孩子。 張興翠生長在貧窮的單親家庭, 鄰居們憐憫的眼神從童年時就刺穿了她脆弱的自尊心。

她本能地將「貧窮」和「單親」聯繫在一起, 深深地擲於厭惡的筐簍中。 「我從小就很羡慕有爸爸媽媽在一起、有完整家庭的人。 所以長大以後, 耍朋友也很晚, 結婚也很晚, 我就是不願意結婚, 因為我不願意生孩子。 我就覺得有了自己的孩子, 如果要離婚的話, 對子女真的是太殘忍了。 」

北川是全國唯一一個羌族自治縣, 張興翠也是羌族人。 當地的女性步入婚姻的年齡非常早, 以至於在張興翠24歲懷上小丸之前,

家裡人一度擔憂她沒人要了。

在這段母女關係裡, 那個叫「小丸」的小女孩比張興翠更加適應。

小丸九個月大的時候, 看著小表哥會自己用勺子吃飯, 就有模有樣地學起來。 從那之後, 再沒讓媽媽喂過飯。

後來小丸去讀幼稚園, 興翠要從鎮上進村子裡工作。 小丸放學後經常坐在路邊的水泥臺上。 別人問楊小丸你在這裡做什麼呀, 小丸回答我要等媽媽回來。 有一次興翠要去出個短差, 在小丸書包裡放了十塊錢, 對她說:「這是媽媽拿給你中午買飯的錢, 媽媽要出差去北川開會, 你要保管好哦, 你這個掉了就沒有午飯吃了。 」小丸若有所思地想了想, 抬頭問:「媽媽你到北川要花多少錢啊?」興翠告訴她是十塊,

小丸又問那你那裡還有多少錢, 興翠覺得小傢伙認真算數的樣子實在可愛, 告訴她還有十五, 到北川的車費足夠了。

沒想到小丸聽完後, 徑直跑回了自己房間, 從書包裡取出那十元對興翠說:「媽媽, 我不要這個錢。 」興翠一臉困惑:「為什麼不要呢?」

「因為媽媽你到北川的車費要十塊錢, 但是你還要吃飯啊, 如果是我不把這個錢給你, 你就沒有錢吃飯了哦。 」

張興翠回憶到這裡幾欲落淚。 「其實我當時是在逗她, 我這裡還有十塊錢, 但我沒想到她那麼小就考慮她的媽媽餓肚子。 」興翠當時一下子下不來台, 她不能對女兒撒謊, 告訴她自己還有錢, 那樣她就失去了威信。 興翠硬撐著說:「么兒你不用拿給媽媽, 這是媽媽拿給你中午吃飯的錢,

你給了我你中午沒有辦法買飯了。 」小丸不肯, 哭著怎麼都要給媽媽, 興翠情急之下只得演起朋友會請媽媽吃飯的戲碼。

在興翠眼裡, 小丸的懂事是上天賜予的驚喜, 卻不曾想這成了她回憶裡最大的心痛。 有一次家裡有小偷溜進來, 母女倆從睡夢中聽到動靜時歹人早已跑掉, 興翠嚇得不敢再睡, 還是小丸鎮定地安慰她:「媽媽別怕, 我們明天早上去報警。 」興翠說。 她覺得女兒就是上天派給她的天使, 不是她在當媽, 而是女兒在保護她。

某種意義上, 楊小丸的誕生改變了張興翠的生命軌跡, 她成為一名相夫教子的媽媽, 還擁有令小縣城人豔羨的公務員身份, 兒時的恐懼與她似乎漸行漸遠, 直到有一天另一種殘忍重新打斷了她規劃好的命運。

512地震在母女心裡有過預演。北川是個地質災害頻發的地方,一次母女倆上山時恰巧就遇到了泥石流,平日裡清澈見底叮咚緩慢的青片河霎那間就變了樣子。興翠和小丸被困在坡上,兩邊都是死路,錯一步都會陷入泥石之中。張興翠生怕小丸掉下去,使勁兒攥住她的手。張興翠心都懸在嗓子眼兒,卻不敢表現出似乎害怕的樣子,因為擔心女兒看出來後會更加害怕。

沒想到小丸居然用小手抓著她,搶先說了一句話:「媽媽你不要怕,我牽著你,你不會掉下去的,我保護你。」當時下著很大的雨,興翠的眼淚混在雨水中止不住地流。

但是當大地震的縱波開始撕碎這尚未長久的牽絆,興翠卻沒有抓住女兒的手,這讓她至今都覺得對不起孩子。屋頂砸下來時,興翠瞬間以為自己死定了。沒想到過一會兒還能睜開眼,她咬牙從疼痛裡恢復知覺,發現自己還可以動彈,竟然沒有成為植物人。這實在是當時的大幸。

從廢墟中爬出來後,人們從慌亂中恢復組織,像興翠這樣還能正常說話、正常走路的人被安排每人帶十個傷患轉移。因為當時餘震不斷,山上的塌方垮石還在繼續,負責人擔心路上遭遇絕境會退縮,要求無論路上發生任何事情,哪怕十個人中有人傷亡都不能走回頭路,不能掉頭回來,必須把這十個人往外去帶,帶出去。

那時路面已經被山石砸得不成樣子,太多如三室一廳大小的巨石橫亙在路中央。興翠還想往女兒的學校去,卻被攔了回來,告知此路不通。這時興翠已經感覺到女兒已經出事了。

她只得帶著這十個人一路向南,向80公里外的安縣走去。一路上沒有食物補給,只有走之前從超市里搶出來的餅乾。每個人只能分一點點,幾塊甚至半塊餅乾,興翠將這些交給學生,告訴他們等到餓得最不行的時候再吃。這支死裡逃生的小隊伍走了一天一夜,夜晚興翠躺在草地上,看著星星劃破夜空,淚痕也凝固在了臉上。

後來興翠跑遍了當地的醫院,始終沒有找到小丸。有一天,一位災民對興翠說起:今天看到個農民,很土氣,全身帶水沾著泥巴,居然背了一個古箏。那個古箏又不是很值錢,別人都搬冰箱電視,他居然背了那麼個東西。興翠難過地告訴他:「那是我們楊小丸的古箏,那個人就是我弟弟,是我叫他拿出來的。我有可能找不到我們楊小丸了,可能這就是我唯一的念想了。所以我任何東西都不要,但我一定要把她的東西找一件出來。」

這個村民一下子愣住了。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本可以借由興翠長達十年地陷入回憶不可自拔,或者在自責與痛苦的輪回來滿足讀者的唏噓與淚腺,但事實並不全然如此。兩年之後,也就是2010年,興翠又生了一個男孩叫楊世揚,一年後又多了一個女兒,叫楊妮爾。

如今楊世揚的年齡已經比小丸去世時更大了。儘管矛盾糾結,興翠還是覺得自己必須告訴兩個孩子他倆還有過一個姐姐這個事實,那個楊小丸在這個世界上真實地存在過。「我們都應該記住她在這個世界上快樂地生活了七年,不可能為了讓這個女兒兒子開心快樂就把她遺忘忽略了。」

張興翠常常會和兩個孩子講起姐姐的故事,不僅僅是為了懷念,更希望兩個孩子更加珍惜生命,能承受自然和社會中的挫折。很多人都覺得小孩子聽不懂,但興翠相信他們是明白的,「我覺得他們那種認知世界的能力比我們想像要高得多的多」。

8歲的世揚更加懂事,他希望姐姐依然活著,這樣母親會更加開心。但是興翠看著世揚天真的臉也陷入到痛苦之中:如果小丸還在,也根本不可能再有這個兒子或女兒。

5月,對於張興翠來說,是同一枚人生硬幣的兩面、殘忍和幸福的纏鬥。作為一種命運的補償,她後來的兩個孩子都降生在5月。尤其是楊世揚的生日是5月11號,512的前一天,女兒楊妮兒是5月30日出生的。張興翠的心情在這樣的日子裡備受煎熬。

她常常做噩夢,甚至失眠,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和止不住地落淚。喪女之痛,尤其是大災大難中的喪女之痛很難被時間癒合,可世揚是無辜的。有朋友對興翠說你可以就把兩個孩子當成小丸的轉世嘛。可興翠覺得這樣的想法不對。小丸是小丸,是那個無可替代的小天使。她的懷念,她的愧疚,她的傷口都永遠地定格在了心裡,總是不由自主地地擦拭眼睛成了她潛意識般的習慣動作。

每當張興翠的思念無法排遣,她會在貼吧留下情緒,她為小丸註冊了一個QQ號,可她依然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她看到櫻桃小丸子的動畫,就想到如果能有個以自己女兒「小丸」命名的動畫片那該多好。她希望女兒的名字以某種形式留在人間,鐫刻在某處紀念碑上。這不僅是她對女兒的記憶,也是世界對女兒的見證。當世界更好的時候,他們不應消失,應該擁有一塊屬於他們的不朽之地,那是在死去後仍活在人間的權利。

「銘記災難是為了拯救生者的靈魂。」十年以來,張興翠的性格幾乎被打破重塑。她知道該追求的是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快樂,而不是功名權力。像很多災民一樣,張興翠於災難的沉澱中練就了豁達與堅強。

只是每當夜幕降臨,兩個年幼的孩子沉沉睡去,興翠抬起頭看到繁星,她就會想起那個不會被時間改寫的名字。

名字是一個代號,是一段記憶,是活過的痕跡。這十年都仍終無法飄散的,才是我們人性裡最堅不可摧而能抵禦時空的部分。對於這個母親而言,女兒楊小丸的名字就是這樣。她說自己沒有太多遺憾、沒有抱怨,這十年的經歷也堪稱幸福。只有一個心願:十年後,她仍然想讓全世界都知道她的女兒楊小丸,曾經在這個世界上開心地生活過七年。

特別感謝以下公眾號及微博聯合發佈

讀者 青年文摘 新京報•剝洋蔥 成都同城會 小熱點 十點視頻 bookface BottleDream

- END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512地震在母女心裡有過預演。北川是個地質災害頻發的地方,一次母女倆上山時恰巧就遇到了泥石流,平日裡清澈見底叮咚緩慢的青片河霎那間就變了樣子。興翠和小丸被困在坡上,兩邊都是死路,錯一步都會陷入泥石之中。張興翠生怕小丸掉下去,使勁兒攥住她的手。張興翠心都懸在嗓子眼兒,卻不敢表現出似乎害怕的樣子,因為擔心女兒看出來後會更加害怕。

沒想到小丸居然用小手抓著她,搶先說了一句話:「媽媽你不要怕,我牽著你,你不會掉下去的,我保護你。」當時下著很大的雨,興翠的眼淚混在雨水中止不住地流。

但是當大地震的縱波開始撕碎這尚未長久的牽絆,興翠卻沒有抓住女兒的手,這讓她至今都覺得對不起孩子。屋頂砸下來時,興翠瞬間以為自己死定了。沒想到過一會兒還能睜開眼,她咬牙從疼痛裡恢復知覺,發現自己還可以動彈,竟然沒有成為植物人。這實在是當時的大幸。

從廢墟中爬出來後,人們從慌亂中恢復組織,像興翠這樣還能正常說話、正常走路的人被安排每人帶十個傷患轉移。因為當時餘震不斷,山上的塌方垮石還在繼續,負責人擔心路上遭遇絕境會退縮,要求無論路上發生任何事情,哪怕十個人中有人傷亡都不能走回頭路,不能掉頭回來,必須把這十個人往外去帶,帶出去。

那時路面已經被山石砸得不成樣子,太多如三室一廳大小的巨石橫亙在路中央。興翠還想往女兒的學校去,卻被攔了回來,告知此路不通。這時興翠已經感覺到女兒已經出事了。

她只得帶著這十個人一路向南,向80公里外的安縣走去。一路上沒有食物補給,只有走之前從超市里搶出來的餅乾。每個人只能分一點點,幾塊甚至半塊餅乾,興翠將這些交給學生,告訴他們等到餓得最不行的時候再吃。這支死裡逃生的小隊伍走了一天一夜,夜晚興翠躺在草地上,看著星星劃破夜空,淚痕也凝固在了臉上。

後來興翠跑遍了當地的醫院,始終沒有找到小丸。有一天,一位災民對興翠說起:今天看到個農民,很土氣,全身帶水沾著泥巴,居然背了一個古箏。那個古箏又不是很值錢,別人都搬冰箱電視,他居然背了那麼個東西。興翠難過地告訴他:「那是我們楊小丸的古箏,那個人就是我弟弟,是我叫他拿出來的。我有可能找不到我們楊小丸了,可能這就是我唯一的念想了。所以我任何東西都不要,但我一定要把她的東西找一件出來。」

這個村民一下子愣住了。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本可以借由興翠長達十年地陷入回憶不可自拔,或者在自責與痛苦的輪回來滿足讀者的唏噓與淚腺,但事實並不全然如此。兩年之後,也就是2010年,興翠又生了一個男孩叫楊世揚,一年後又多了一個女兒,叫楊妮爾。

如今楊世揚的年齡已經比小丸去世時更大了。儘管矛盾糾結,興翠還是覺得自己必須告訴兩個孩子他倆還有過一個姐姐這個事實,那個楊小丸在這個世界上真實地存在過。「我們都應該記住她在這個世界上快樂地生活了七年,不可能為了讓這個女兒兒子開心快樂就把她遺忘忽略了。」

張興翠常常會和兩個孩子講起姐姐的故事,不僅僅是為了懷念,更希望兩個孩子更加珍惜生命,能承受自然和社會中的挫折。很多人都覺得小孩子聽不懂,但興翠相信他們是明白的,「我覺得他們那種認知世界的能力比我們想像要高得多的多」。

8歲的世揚更加懂事,他希望姐姐依然活著,這樣母親會更加開心。但是興翠看著世揚天真的臉也陷入到痛苦之中:如果小丸還在,也根本不可能再有這個兒子或女兒。

5月,對於張興翠來說,是同一枚人生硬幣的兩面、殘忍和幸福的纏鬥。作為一種命運的補償,她後來的兩個孩子都降生在5月。尤其是楊世揚的生日是5月11號,512的前一天,女兒楊妮兒是5月30日出生的。張興翠的心情在這樣的日子裡備受煎熬。

她常常做噩夢,甚至失眠,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和止不住地落淚。喪女之痛,尤其是大災大難中的喪女之痛很難被時間癒合,可世揚是無辜的。有朋友對興翠說你可以就把兩個孩子當成小丸的轉世嘛。可興翠覺得這樣的想法不對。小丸是小丸,是那個無可替代的小天使。她的懷念,她的愧疚,她的傷口都永遠地定格在了心裡,總是不由自主地地擦拭眼睛成了她潛意識般的習慣動作。

每當張興翠的思念無法排遣,她會在貼吧留下情緒,她為小丸註冊了一個QQ號,可她依然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她看到櫻桃小丸子的動畫,就想到如果能有個以自己女兒「小丸」命名的動畫片那該多好。她希望女兒的名字以某種形式留在人間,鐫刻在某處紀念碑上。這不僅是她對女兒的記憶,也是世界對女兒的見證。當世界更好的時候,他們不應消失,應該擁有一塊屬於他們的不朽之地,那是在死去後仍活在人間的權利。

「銘記災難是為了拯救生者的靈魂。」十年以來,張興翠的性格幾乎被打破重塑。她知道該追求的是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快樂,而不是功名權力。像很多災民一樣,張興翠於災難的沉澱中練就了豁達與堅強。

只是每當夜幕降臨,兩個年幼的孩子沉沉睡去,興翠抬起頭看到繁星,她就會想起那個不會被時間改寫的名字。

名字是一個代號,是一段記憶,是活過的痕跡。這十年都仍終無法飄散的,才是我們人性裡最堅不可摧而能抵禦時空的部分。對於這個母親而言,女兒楊小丸的名字就是這樣。她說自己沒有太多遺憾、沒有抱怨,這十年的經歷也堪稱幸福。只有一個心願:十年後,她仍然想讓全世界都知道她的女兒楊小丸,曾經在這個世界上開心地生活過七年。

特別感謝以下公眾號及微博聯合發佈

讀者 青年文摘 新京報•剝洋蔥 成都同城會 小熱點 十點視頻 bookface BottleDream

- END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