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童年》的粵語歌詞,黃霑稱只寫了一個小時,羅大佑:我寫了五年

01、

當黃霑碰到了羅大佑,

臺北的才子碰到香江的「鬼才」,

此時要沒有一架鋼琴的話,

實在比老友重逢沒有酒更難受了。

所以《今夜不設防》特意為羅大佑的到來準備了一架嶄新的鋼琴。

羅大佑彈唱, 黃霑在一旁興奮的打拍子。

兩人盡興後, 才肯老老實實坐回原處, 繼續清談。

黃霑開場便講道:

「我第一次見他是在臺北, 第二次見他我就跟他有合作了…」

蔡瀾不解道:「你跟他合作什麼?」

(當時還沒有《滄海一聲笑》)

黃霑很尷尬, 大聲道:

「《童年》啊!《童年》的廣東詞是我寫的。 」

倪匡聽後, 在一旁不懷好意地大笑。

蔡瀾客氣稱:

「哎, 廣東詞, 廣東詞寫的不是很好。 」

(其實是很一般。 )

羅大佑感到不好意思, 正要為黃霑辯解。

黃霑卻率先伸出手搭在羅大佑的肩膀, 道:

「沒國語好, 這是真的, 你不用客氣。 」

羅大佑仍謙虛道:

「主要這是廣東話語文本身的關係。 」

國語的聲韻只有四個,

廣東話因為有高低音, 有九個聲韻,

填起詞來要複雜好多。

所以用廣東話和國語比, 是不公平的。

就像拿國語和英文比一樣, 英文歌詞實在太容易寫了。

羅大佑稱自己曾寫過廣東版, 但並不滿意。

黃霑抱怨道:

你不需要的了, 你寫旋律就好啦, 留點給我寫吧。

羅大佑趕忙同黃霑握手, 以示同意。

說起《童年》的粵語版,

不管在歌詞質量, 還是流行程度上,

都遠遠不如國語版。

黃霑曾自嘲, 自己寫了太多的行貨。

這首《童年》應該就是其一。

說《童年》的粵語版歌詞是行貨, 簡直太明顯不過。

可能因為國語版太優秀,

以致于, 黃霑拿到旋律後,

根本沒有再度創作, 另闢蹊徑。

而是直接仿寫了一遍。

叫人忍俊不禁。

「操場上的秋千」,被霑叔改成了「運動場上的鐵閘。」

「福利社裡什麼都有」改成「合作社食品真多」

「隔壁班的那個女同學,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改為:「真可惜初戀心裡物件、每日見她都不敢傾訴清楚」……

在童年細節的描寫上,黃霑顯然處于下風。

不過,這些尚在其次。內容上,

相較于羅大佑每一小節都有一個主旨(遊戲的/初戀的/迷迷糊糊的/孤單的童年)的寫法。

黃霑每小節均已「童年時就如此飄過/經過」收尾,

就顯得單調得多。

結尾時,黃霑仍以此句帶過,實在平淡之極。

羅大佑卻很聰明把大菜留到了最後。

一句「盼望長大的」童年,

不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這又是多麼矛盾的一件事。

童年時都盼望長大,長大後卻發現最美好的時光就是童年。

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國、粵兩版本的差距,到此已明顯拉開。

02、

黃霑繼續道,有件事很好玩的,

「全世界都不明白寫歌的人是怎麼寫歌的,你講講你是怎麼寫歌的?」

倪匡在一旁贊道:

「是天生的本事。」

羅大佑卻認為:

「好多人都說寫歌靠的是靈感,其實靈感是騙人的。」

黃霑打趣道,

不是騙人的,我一見到錢就有好多靈感。

羅大佑稱,因為靈感是來自生活,

需要自己慢慢去感受。

比如談戀愛,生活的成功或失敗啊,都是需要經歷的。

黃霑問道,聽說你寫不出歌時會更暴躁?

羅大佑承認有時候會暴躁,

因為自己寫歌很慢。

差不多兩個半月才寫出一首歌。

黃霑簡直不敢相信,問道

你做電影配樂很快啊,

已經為十幾部電影做過配樂了。

羅大佑稱,為電影做配樂是很快的。

「我寫一首歌可能要慢過做整部電影配樂。」

因為電影本身是有劇本的,有導演要求的東西。

寫自己的歌就只能去慢慢感受。

羅大佑反問黃霑,聽說你寫歌很快的,

「《童年》的廣東歌詞,你寫了多久?」

黃霑稱,我很快的,大概一個小時。

羅大佑:我寫了五年啊。

此言一出,眾人譁然。

怎麼可能寫這麼長時間。

羅大佑解釋道,

因為這是我第一首用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寫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

音樂如果感動不了自己,是很難感動其他人的。

羅大佑坦言稱,自己寫這首歌,是一句一句來的,句句斟酌。

有時因為一句話的旋律不太對,就要修改兩個星期。

倪匡又好奇地問道,

《明天會更好》你寫了多久?我真的很喜歡這首歌。

羅大佑淡淡的說道,

這首歌很快的,因為有十一個人一起寫。

(其實並非如此,只因羅大佑的頭稿審核不過,又不肯改稿。滾石才號召來另外十個人一同改寫。)

黃霑插嘴道:

旋律呢?旋律是你自己寫的啊。

「旋律也很快,大概一個多月。」

黃霑又忍不住問道,

你為什麼會不鐘意《明天會更好》呢?好奇怪。

羅大佑無奈稱,

因為這首歌本身就有壓力的。

一開始不知道,後來才發現有問題。

其實《明天會更好》的創作初衷,

是想模仿邁克爾·傑克遜的《We Are The World》。

以群星演唱的模式,呼籲世界和平。

不過,這首歌實在是命途多舛。

從一出生就不順利。

羅大佑創作這首歌時還頗有憤青的味道,

初稿的歌詞寫得太過刺眼,開頭即是:「輕輕撫摸...」

這樣的歌詞,不給通過也在情理之中。

總算,公司還是惜才的。

羅大佑不肯改,公司便找來了張大春、李壽全、張艾嘉…等十個人,一同修改歌詞。

歌詞終于走上正軌,歌曲發行。

邀來六十幾位當紅歌星共同演唱,一時間轟動整個東南亞。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也許歌曲太觸動人心,竟被人用來竟選。

羅大佑身為作曲人和主要填詞人,

因此事,只好被迫離開家鄉。

可能這是羅大佑的傷心事,

以致于不願再提起。

蔡瀾走過來,對坐在鋼琴前的羅大佑說道:

「大佑,好啦,我們不唱這首歌了。」

03、

對于羅大佑近乎嚴苛的創作,

黃霑作為前輩關切的說道,

我有個意見,我覺得你可能太刻意求工了。

你要放鬆點,喝兩杯酒,舒舒服服的。

再找個靚點的女朋友坐在旁邊,談談戀愛。

「你要這樣創作才對。」

倪匡笑稱:

「他戀愛過了,戀愛過了(指張艾嘉)」

羅大佑:「戀愛很多次了。」

黃霑繼續講道,那你每戀愛一次,就寫一首歌啊。

倪匡調侃道,你以為是你嗎,見到一個女的就寫歌。

羅大佑也稱,

「一個戀愛寫一首歌,就不會有太多歌了。」

黃霑解釋道:

「你戀愛不用真來的嘛」

黃霑稱自己有個寫新詩的朋友,戴天先生。

他從戀愛到熱戀再到狂戀直到失戀,

對方都不知道。

時間很短,只有三個鐘頭。詩也隨之誕生。

黃霑勸羅大佑,

你也可以三個鐘頭戀愛一次,寫一首歌,然後再戀…

聊到大陸音樂人時,黃霑又情不自禁得提起了崔健。

黃霑真的很鐘意崔健,

只要談及大陸音樂,總也繞不開崔健。

「我很喜歡崔健的歌詞,那首《一無所有》,我們真的寫不出來。」

倪匡在一旁道:

「羅大佑做到了,羅大佑的層次比崔健高。」

黃霑搖頭稱,不對,不能這樣講。羅大佑也贊同。

倪匡仍舊堅持崔健層次低,黃霑轉頭道:

「我們兩個做音樂的,你是外行人,你不要說話了。」

蔡瀾道,我們是聽眾,是你們的老闆,更有資格評論。

「你們專家是沒用的。」

黃霑默然。

羅大佑解釋道:

「崔健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將搖滾同當時的環境放在一起。

有什麼樣的環境,就出來什麼樣的音樂,這點很重要。」

環境影響音樂,黃霑十分贊同。

于是分享了自己的一個經驗。

黃霑稱自己初學音樂時,學吹口琴,

吹的都是西洋的歌曲。

很傾向西洋音樂。

因為音樂老師給黃霑灌輸的思想是:

中國音樂都是植物性的(沒有生命),可以隨便剪,像草一樣。

後來,黃霑去了一趟明十三陵。

恰巧那天喇叭裡放了一首江南絲竹的音樂。

給黃霑觸動很大:

「哇,我忽然覺得中國音樂,有史以來第一次這樣好聽。」

它讓你覺得好像對面的森林裡,有四五個音樂家在悠閒的彈奏。

因為它配合了中國的建築,讓你的心平靜得不得了。

回港後黃霑,開心的不得了。

他終于發現,原來中國的音樂,配上中國的建築是這樣美。

「以後我就開竅了,中國音樂不知比西洋音樂美多少。」

興奮的黃霑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顧嘉輝:

「輝哥,你要趕快去明十三陵感受一下。」

蔡瀾卻不同意,直言稱,

你在明十三陵聽的不一定好,人人唱的才是最好。

我就感覺「三隻老虎、三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很好,因為人人都喜歡。

黃霑反駁,但中國民歌也很好的啊。

蔡瀾稱:不一定很好。

它需要配上環境,但三隻老虎在哪裡唱都行。

黃霑聽蔡瀾講中國民歌還不夠好,激動起來,直接現場唱了出來:

虹彩妹妹嗯唉嗨喲,長得好看那麼嗯唉嗨喲…

小嘛小二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

「這些難道你不鐘意?」

黃霑繼續道,你們南洋民歌也很好啊大佬。

說著又聲情並茂得唱了一首南洋民歌。(真難為霑叔了。)

蔡瀾無言以對,直接換了話題。

(蔡瀾此時應該明白,在音樂上真不能和黃霑抬杠,這人懂的實在太多了。)

羅大佑稱,其實歌就是歌,好聽的都一樣的了。

「我覺得最好的音樂,是不同人聽有不同的感受。」

黃霑很贊同,又舉了太多例子,邊舉邊唱。

聊起音樂的黃霑顯得頗為興奮。

羅大佑也在一旁忍不住哼唱。

黃霑突然建議:

「我們不如不要說了,我們回去彈。」

說著拽起羅大佑走到鋼琴旁。

與之前不同,這次是黃霑同羅大佑合奏。

兩人一曲接一曲地彈著、唱著…

訪談在鋼琴、哼唱聲中緩緩結束。

04、

一個時代也結束了。

「操場上的秋千」,被霑叔改成了「運動場上的鐵閘。」

「福利社裡什麼都有」改成「合作社食品真多」

「隔壁班的那個女同學,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改為:「真可惜初戀心裡物件、每日見她都不敢傾訴清楚」……

在童年細節的描寫上,黃霑顯然處于下風。

不過,這些尚在其次。內容上,

相較于羅大佑每一小節都有一個主旨(遊戲的/初戀的/迷迷糊糊的/孤單的童年)的寫法。

黃霑每小節均已「童年時就如此飄過/經過」收尾,

就顯得單調得多。

結尾時,黃霑仍以此句帶過,實在平淡之極。

羅大佑卻很聰明把大菜留到了最後。

一句「盼望長大的」童年,

不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這又是多麼矛盾的一件事。

童年時都盼望長大,長大後卻發現最美好的時光就是童年。

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國、粵兩版本的差距,到此已明顯拉開。

02、

黃霑繼續道,有件事很好玩的,

「全世界都不明白寫歌的人是怎麼寫歌的,你講講你是怎麼寫歌的?」

倪匡在一旁贊道:

「是天生的本事。」

羅大佑卻認為:

「好多人都說寫歌靠的是靈感,其實靈感是騙人的。」

黃霑打趣道,

不是騙人的,我一見到錢就有好多靈感。

羅大佑稱,因為靈感是來自生活,

需要自己慢慢去感受。

比如談戀愛,生活的成功或失敗啊,都是需要經歷的。

黃霑問道,聽說你寫不出歌時會更暴躁?

羅大佑承認有時候會暴躁,

因為自己寫歌很慢。

差不多兩個半月才寫出一首歌。

黃霑簡直不敢相信,問道

你做電影配樂很快啊,

已經為十幾部電影做過配樂了。

羅大佑稱,為電影做配樂是很快的。

「我寫一首歌可能要慢過做整部電影配樂。」

因為電影本身是有劇本的,有導演要求的東西。

寫自己的歌就只能去慢慢感受。

羅大佑反問黃霑,聽說你寫歌很快的,

「《童年》的廣東歌詞,你寫了多久?」

黃霑稱,我很快的,大概一個小時。

羅大佑:我寫了五年啊。

此言一出,眾人譁然。

怎麼可能寫這麼長時間。

羅大佑解釋道,

因為這是我第一首用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寫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

音樂如果感動不了自己,是很難感動其他人的。

羅大佑坦言稱,自己寫這首歌,是一句一句來的,句句斟酌。

有時因為一句話的旋律不太對,就要修改兩個星期。

倪匡又好奇地問道,

《明天會更好》你寫了多久?我真的很喜歡這首歌。

羅大佑淡淡的說道,

這首歌很快的,因為有十一個人一起寫。

(其實並非如此,只因羅大佑的頭稿審核不過,又不肯改稿。滾石才號召來另外十個人一同改寫。)

黃霑插嘴道:

旋律呢?旋律是你自己寫的啊。

「旋律也很快,大概一個多月。」

黃霑又忍不住問道,

你為什麼會不鐘意《明天會更好》呢?好奇怪。

羅大佑無奈稱,

因為這首歌本身就有壓力的。

一開始不知道,後來才發現有問題。

其實《明天會更好》的創作初衷,

是想模仿邁克爾·傑克遜的《We Are The World》。

以群星演唱的模式,呼籲世界和平。

不過,這首歌實在是命途多舛。

從一出生就不順利。

羅大佑創作這首歌時還頗有憤青的味道,

初稿的歌詞寫得太過刺眼,開頭即是:「輕輕撫摸...」

這樣的歌詞,不給通過也在情理之中。

總算,公司還是惜才的。

羅大佑不肯改,公司便找來了張大春、李壽全、張艾嘉…等十個人,一同修改歌詞。

歌詞終于走上正軌,歌曲發行。

邀來六十幾位當紅歌星共同演唱,一時間轟動整個東南亞。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也許歌曲太觸動人心,竟被人用來竟選。

羅大佑身為作曲人和主要填詞人,

因此事,只好被迫離開家鄉。

可能這是羅大佑的傷心事,

以致于不願再提起。

蔡瀾走過來,對坐在鋼琴前的羅大佑說道:

「大佑,好啦,我們不唱這首歌了。」

03、

對于羅大佑近乎嚴苛的創作,

黃霑作為前輩關切的說道,

我有個意見,我覺得你可能太刻意求工了。

你要放鬆點,喝兩杯酒,舒舒服服的。

再找個靚點的女朋友坐在旁邊,談談戀愛。

「你要這樣創作才對。」

倪匡笑稱:

「他戀愛過了,戀愛過了(指張艾嘉)」

羅大佑:「戀愛很多次了。」

黃霑繼續講道,那你每戀愛一次,就寫一首歌啊。

倪匡調侃道,你以為是你嗎,見到一個女的就寫歌。

羅大佑也稱,

「一個戀愛寫一首歌,就不會有太多歌了。」

黃霑解釋道:

「你戀愛不用真來的嘛」

黃霑稱自己有個寫新詩的朋友,戴天先生。

他從戀愛到熱戀再到狂戀直到失戀,

對方都不知道。

時間很短,只有三個鐘頭。詩也隨之誕生。

黃霑勸羅大佑,

你也可以三個鐘頭戀愛一次,寫一首歌,然後再戀…

聊到大陸音樂人時,黃霑又情不自禁得提起了崔健。

黃霑真的很鐘意崔健,

只要談及大陸音樂,總也繞不開崔健。

「我很喜歡崔健的歌詞,那首《一無所有》,我們真的寫不出來。」

倪匡在一旁道:

「羅大佑做到了,羅大佑的層次比崔健高。」

黃霑搖頭稱,不對,不能這樣講。羅大佑也贊同。

倪匡仍舊堅持崔健層次低,黃霑轉頭道:

「我們兩個做音樂的,你是外行人,你不要說話了。」

蔡瀾道,我們是聽眾,是你們的老闆,更有資格評論。

「你們專家是沒用的。」

黃霑默然。

羅大佑解釋道:

「崔健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將搖滾同當時的環境放在一起。

有什麼樣的環境,就出來什麼樣的音樂,這點很重要。」

環境影響音樂,黃霑十分贊同。

于是分享了自己的一個經驗。

黃霑稱自己初學音樂時,學吹口琴,

吹的都是西洋的歌曲。

很傾向西洋音樂。

因為音樂老師給黃霑灌輸的思想是:

中國音樂都是植物性的(沒有生命),可以隨便剪,像草一樣。

後來,黃霑去了一趟明十三陵。

恰巧那天喇叭裡放了一首江南絲竹的音樂。

給黃霑觸動很大:

「哇,我忽然覺得中國音樂,有史以來第一次這樣好聽。」

它讓你覺得好像對面的森林裡,有四五個音樂家在悠閒的彈奏。

因為它配合了中國的建築,讓你的心平靜得不得了。

回港後黃霑,開心的不得了。

他終于發現,原來中國的音樂,配上中國的建築是這樣美。

「以後我就開竅了,中國音樂不知比西洋音樂美多少。」

興奮的黃霑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顧嘉輝:

「輝哥,你要趕快去明十三陵感受一下。」

蔡瀾卻不同意,直言稱,

你在明十三陵聽的不一定好,人人唱的才是最好。

我就感覺「三隻老虎、三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很好,因為人人都喜歡。

黃霑反駁,但中國民歌也很好的啊。

蔡瀾稱:不一定很好。

它需要配上環境,但三隻老虎在哪裡唱都行。

黃霑聽蔡瀾講中國民歌還不夠好,激動起來,直接現場唱了出來:

虹彩妹妹嗯唉嗨喲,長得好看那麼嗯唉嗨喲…

小嘛小二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

「這些難道你不鐘意?」

黃霑繼續道,你們南洋民歌也很好啊大佬。

說著又聲情並茂得唱了一首南洋民歌。(真難為霑叔了。)

蔡瀾無言以對,直接換了話題。

(蔡瀾此時應該明白,在音樂上真不能和黃霑抬杠,這人懂的實在太多了。)

羅大佑稱,其實歌就是歌,好聽的都一樣的了。

「我覺得最好的音樂,是不同人聽有不同的感受。」

黃霑很贊同,又舉了太多例子,邊舉邊唱。

聊起音樂的黃霑顯得頗為興奮。

羅大佑也在一旁忍不住哼唱。

黃霑突然建議:

「我們不如不要說了,我們回去彈。」

說著拽起羅大佑走到鋼琴旁。

與之前不同,這次是黃霑同羅大佑合奏。

兩人一曲接一曲地彈著、唱著…

訪談在鋼琴、哼唱聲中緩緩結束。

04、

一個時代也結束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