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慢慢變老的70後,開始退出「朋友圈」了,走自己的路,不管是苦是甜,與其抱怨,不如享受

01

70後, 一晃就老了, 五十歲近了, 六十歲還會遠嗎?

回頭看看, 自己走了好遠的路, 每一條路, 都好辛酸。

遠離故鄉, 漂泊異鄉;農村回不去, 城裡留不住。

即便是前途未蔔, 但還是要咬牙堅持, 朝前走, 一直走。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忽然發現, 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了。 你, 越來越不合群, 越來越不想說話。 打開手機, 不管是電話簿裡, 還是微信裡, 連絡人好幾百個, 但是一個能說真心話的人, 都沒有。

原來, 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 就會學會了做減法, 學會了封閉自己。 心累的時候, 只想獨處, 一直沉默。

02

社交很累, 不如獨處。

有一個社會學家說過:「人置身于群居的社會之中, 與人交流溝通, 學會站位找路, 都是人的生存技能。 」

合群, 是為了尋找生活的方向, 為了創業謀局。

還記得, 剛剛走出校園的時候, 想辦法和熟人、親戚朋友、老同學聯繫。 希望通過他們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70後的人,

走出校園的時候, 多半是九十年代。 那時候, 電話好少, 手機就是一個極端的奢侈品, 不是誰都買得起。 你就是買得起手機, 也很難找到有信號的地方。

那時候的我們通過寫信聯繫朋友。

一封信, 經過好幾座城市, 飛到了手裡。 認認真真讀, 認認真真回復。 約定在什麼時候, 在什麼地方見面。

緊接著, 我們有了尋呼機。 有人找你的時候, 先要找一臺電話機, 呼叫你。 你收到資訊了, 就近找電話機, 回復一下。

再後來, 我們有了數字手機, 又有了智慧化的手機。

親戚朋友、老同學、老夥計, 都聯繫上了。 大家有了群, 還可以隔三差五小聚。

記得, 剛剛有同學群的時候, 每天群裡都有幾百條消息。 回憶青春時光, 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總有人, 通過人脈資源, 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 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隨著時間的推移, 你終究明白——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獨。

一大批老熟人, 各自有了家庭, 在不同的城市, 只能各自安好;現實生活裡的人, 越來越現實, 多半是「唯利是圖」的, 不值得交往。

你的朋友圈, 看似很大, 其實越來越小。

03

聊天很累, 不如沉默。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在路上遇到了老熟人, 但是不想和他打招呼, 繞過去, 假裝沒有看到。

是的, 中年人的疏離, 是從沉默寡言開始的。

終究明白, 這個社會, 並沒有人懂得自己。 你的苦, 沒有人能和你感同身受。

你找人訴苦, 不過是給別人看笑話。 聽你訴苦的人, 漫不經心。 等你說完了, 他只是和你講一些大道理。 分開之後, 他背著你, 把你的「痛苦」當成笑料。

人這一生, 身體累了, 算不了什麼, 心累才是真的很累。

心累了, 一個人待著, 什麼都不想說。

曾經, 我們對人掏心掏肺, 在聚會的時候, 喝酒聊天, 無話不說。 「酒逢知己千杯少」, 這樣的感悟, 令人興奮不已。

現在, 我們越來越不喜歡聚會, 希望早點下班, 回家吃飯。 就是單位有聚餐的活動, 也懶得去了。

還有, 冷冷清清的微信朋友圈。 曾經是我們吐槽、炫耀的地方, 把生活的瑣事, 都拍下來, 發朋友圈。 很多人點贊, 好不熱鬧。 現在的朋友圈, 真的好冷清, 隨便你發什麼, 老半天都沒有人看。

你還會明白不, 有沒有人給你的朋友圈點贊, 取決于你的地位和經濟實力。 真的好紮心。 大部分的70後, 都是普通人, 沒有高官厚祿, 沒有闖出一片天地。 還發朋友圈幹嘛?

沒錯, 淡出了一個個圈子, 你說話的機會少了。 也就是這樣的行為, 消耗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從無話不說, 到一句話也不想說, 順理成章。

04

時光荏苒,不如獨享。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一首小詩,有沒有勾起你美好的回憶?

曾經的我們,多半在農村長大。夏天來了,坐在小院裡,看螢火蟲飛來飛去。螢火蟲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絲瓜藤上。絲瓜的葉子,被啃咬出很多的破洞。

電視機,都是黑白的。為了看電視,要做一個很高的天線架子。把天線綁在屋頂上,還是不行,還要加上一根粗壯的木頭。

《武松》《水滸傳》《小龍人》《地雷戰》......電視裡的畫面不太清楚,但是我們看得很認真。好幾家人,湊在一起看電視,把屋子擠得滿滿的。

小時候的我們,也有很多玩伴。大家一起做遊戲。跳房子、下五子棋、找鳥窩、摸魚......生活很窮,但是快樂真的不少。

可惜,一切都過去了。曾經喜歡湊熱鬧的我們,現在越來越喜歡孤單了。

作家馬德曾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誰都願意在自我的價值觀體系中求得圓滿。有人覺得活出情趣才有意思,有人覺得坐擁錢權才有意義,彼此去說服對方,與彼此笑話對方一樣沒意義。走自己的路,讓各自的鞋去說吧。」

變老的70後,把記憶藏起來,開始遠離熱鬧的生活。走自己的路,不管是苦是甜,與其抱怨,不如享受。

05

生老病死,不如坦然。

有讀者給我留言:「73年的,父母七十多歲需照顧,孫子孫女要帶,老伴有高血壓糖尿病不能幹重活,小兒子上高三,家裡開銷大又沒人掙錢,我感覺好累,快熬不下去了。」

「71年的,下崗自己交社保,曾經想到了退休年齡,就不上班打工了,陪陪父母,簡單衣食,看看已經退休的朋友每個月只有1千多的退休金,不敢想了,繼續努力掙錢吧。」

70後的人,到了爺爺奶奶的輩分了。但是壓力一直都在。也許,還有父母要照顧;也許,還有人生了二孩,孩子只有幾歲;也許,自己沒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準備好退休金......一萬個假設,都沒有用,只能面對現實。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事。就是同齡的人,忽然不見了,讓你的內心像針紮一樣痛苦,還是要看淡。

終于,不管是生活的朋友圈,還是微信朋友圈,你都不再熱衷了。

痛苦、幸福、成績、煎熬......一切的生活狀態,都靠自己去改變,和別人無關。

前途未蔔,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往後餘生,獨來獨往,沉默寡言。

04

時光荏苒,不如獨享。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一首小詩,有沒有勾起你美好的回憶?

曾經的我們,多半在農村長大。夏天來了,坐在小院裡,看螢火蟲飛來飛去。螢火蟲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絲瓜藤上。絲瓜的葉子,被啃咬出很多的破洞。

電視機,都是黑白的。為了看電視,要做一個很高的天線架子。把天線綁在屋頂上,還是不行,還要加上一根粗壯的木頭。

《武松》《水滸傳》《小龍人》《地雷戰》......電視裡的畫面不太清楚,但是我們看得很認真。好幾家人,湊在一起看電視,把屋子擠得滿滿的。

小時候的我們,也有很多玩伴。大家一起做遊戲。跳房子、下五子棋、找鳥窩、摸魚......生活很窮,但是快樂真的不少。

可惜,一切都過去了。曾經喜歡湊熱鬧的我們,現在越來越喜歡孤單了。

作家馬德曾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誰都願意在自我的價值觀體系中求得圓滿。有人覺得活出情趣才有意思,有人覺得坐擁錢權才有意義,彼此去說服對方,與彼此笑話對方一樣沒意義。走自己的路,讓各自的鞋去說吧。」

變老的70後,把記憶藏起來,開始遠離熱鬧的生活。走自己的路,不管是苦是甜,與其抱怨,不如享受。

05

生老病死,不如坦然。

有讀者給我留言:「73年的,父母七十多歲需照顧,孫子孫女要帶,老伴有高血壓糖尿病不能幹重活,小兒子上高三,家裡開銷大又沒人掙錢,我感覺好累,快熬不下去了。」

「71年的,下崗自己交社保,曾經想到了退休年齡,就不上班打工了,陪陪父母,簡單衣食,看看已經退休的朋友每個月只有1千多的退休金,不敢想了,繼續努力掙錢吧。」

70後的人,到了爺爺奶奶的輩分了。但是壓力一直都在。也許,還有父母要照顧;也許,還有人生了二孩,孩子只有幾歲;也許,自己沒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準備好退休金......一萬個假設,都沒有用,只能面對現實。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事。就是同齡的人,忽然不見了,讓你的內心像針紮一樣痛苦,還是要看淡。

終于,不管是生活的朋友圈,還是微信朋友圈,你都不再熱衷了。

痛苦、幸福、成績、煎熬......一切的生活狀態,都靠自己去改變,和別人無關。

前途未蔔,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往後餘生,獨來獨往,沉默寡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