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外媒:中國4月以來首次就美國大豆詢價

【文/觀察者網 李煥宇】中美貿易戰不打了, 下一步要怎麼辦?

上周, 習近平主席特使劉鶴、美國財長姆努欽先後表態稱中美同意不打貿易戰。

緩和信號一出, 馬上有外媒報導稱, 中美就中興問題達成一致, 一旦達成協議, 特朗普政府將解除對中興向美國企業採購產品的禁令。

今天, 又有一家外媒報導稱, 中國政府詢問了美國大豆的價格, 這或許是中國政府自今年四月來首次重返美國大豆市場。


路透社報導截圖

5月23日, 路透社報導稱, 有兩名知情人士向其透露, 中糧集團如今已經可以購買美國大豆,

他們已經在詢價了。

還有消息人士稱, 現在就算是私企也知道, 進口美國大豆沒有問題。

儘管中糧集團並未對此作出回應, 但以大豆為代表的農產品貿易確實是中美貿易間的一個重頭戲。

觀察者網此前報導顯示, 上個月, 中國不僅基本停購了美國大豆, 還減少了水稻、玉米的種植面積, 增種了1000萬畝大豆, 總面積達1.27億畝, 產量預計會超過1500萬噸。 另外, 對於美國高粱, 商務部還發起了反傾銷調查。

到了這個月, 商務部終止了對美國高粱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19日, 中美雙方在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 稱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

增加美國大豆的進口, 都有哪些意義?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 中國高度依賴進口大豆,

是全球最大進口國, 購買了全球市場上近60%的大豆, 國產大豆不足需求量的20%。

去年, 大豆進口達到9554萬噸, 同比增長13.9%, 其中1/3來自美國。 大豆也是去年美國對華出口量最大的農產品, 出口價值120億美元。

不過可以放心的是, 這跟我們直接吃到的大豆關係不大。 《中國經營報》報導稱, 由於進口大豆全部為轉基因大豆, 因而全部用於食用油和蛋白飼料的生產, 主要用於低端市場。

而隨著今年中國市場消費升級, 純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在家庭消費領域也很難成為主力。

在此基礎上, 中國增加進口美國的農產品, 是可以雙贏的。

《經濟日報》就指出, 美國地廣人稀, 土地資源豐富, 其農產品如牛肉、大豆等具有極高的性價比和穩定的供應能力。

我國耕地面積有限, 隨著國民食品消費結構的升級, 增購美國的農產品既有利於優化我國食品結構, 也有助於我國保護耕地, 實現土地的休耕, 同時還能增加美國企業和農民的就業和收入。

以大豆為例,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估算稱, 2016年中國自美進口大豆3366萬噸, 換算成耕地相當於2.2億畝, 有利於緩解中國耕地資源緊張等問題。

事實上, 我國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的同時, 也面臨著一年超過500億美元的逆差。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援引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副主任宋聚國的話稱, 今後農產品擴大進口是必然的。

中國是個大市場, 農產品進口一方面調節我們國內餘缺、補充國內供給, 再一個也是平衡整個國際貿易。

2004年以來, 我國農產品持續逆差, 農產品進口在保供給的同時也為平衡整體貿易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美雙贏的貿易, 農產品只是一個縮影。 《經濟日報》認為, 中美所處發展階段不同, 無論從經濟總量還是科技發展水準來看, 均存在較大差距。 從美國更多地引進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在增加國內有效供給的同時, 也有利於國內競爭市場的形成, 激發市場活力, 有利於倒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有利於我國在全球產業競爭升級換代中把握機遇, 參與新一輪全球分工, 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5月23日, 商務部發言人也指出, 中美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 中美貿易有很大的潛力, 中方歡迎優質、有競爭力的美國產品等進入中國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