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若覺人生太迷茫,勸君多讀馮夢龍

大明天啟年間, 浙江秀水, 市中心繁華地帶。

一老者年過半百, 支起個小攤子, 身前的招牌上寫著五個大字:「大學聯考衝刺班」。

老者大聲吆喝道:「走過路過, 不要錯過, 學習不好的年輕人都來看看!最新的大學聯考參考書, 詳細注解了教材, 包你考上啊!」

差生是哪裡都有的, 漸漸圍上來一些讀書人:「老先生, 科舉考試這麼難, 您這書靠譜不靠譜啊?」

老者一撚鬍鬚:「看看封面, ‘公安三袁’推薦!對他們總信得過吧。 」

眾人一聽推薦人的名號, 紛紛解囊購買。 老者邊收錢邊笑道:「我這還有衝刺補習班呢, 歡迎大家報名!」

這位老者便是日後名震文學史的馮夢龍,

也是教輔行業、補習班行業的祖師爺。

年過半百, 屢考不中, 馮夢龍在科考上連連失利, 卻在編書寫書領域大顯身手, 也算得上是「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了, 而這主要得益于他的圓融變通。

《易經》裡說:「窮則變, 變則通, 通則久」, 這正是馮夢龍一生之寫照。

苦吟神鬼愁

明萬曆二年, 馮夢龍出生在蘇州馮氏。

馮氏家族是一個書香世家, 與吳中大儒王仁孝世代交好, 又和望族侯家來往甚密。 所以馮夢龍從小就被寄予厚望——學而優則仕。

馮父給馮夢龍指明方向:「欲成大器者, 就該歩上金殿, 接受天子面試, 若連孔廟的門檻也未曾踏進, 那就不配稱作儒生。 」

馮母教馮夢龍學習方法時說:

自古念書成人只有一個秘竅——苦吟神鬼愁。

當朝一品的王鼇, 少小時家貧如洗, 每日放牛時于門外偷聽先生授課, 以樹枝作筆, 沙泥作紙, 到後來不但金榜題名, 還做了輔國的棟樑之材。

吾兒當自省自策其力也!

說罷, 為表示慎重, 特地將「苦吟神鬼愁」五字寫在紙上, 給馮夢龍作座右銘。

馮夢龍將父母的教誨謹記于心, 從小就師從王仁孝, 苦讀四書五經, 研究儒家典籍。 真正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唯讀聖賢書」。

雖然有時會偷偷跑去書場聽評書, 但終究聰穎過人, 為日後的文學成就打下了堅實基礎。

馮夢龍回憶起年少時的經歷說:「不佞童年受經, 逢人問道, 四方之秘策, 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 亦多研悟。 」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 五經勤向窗前讀。 」

宋真宗這首禦筆親作《勵學篇》, 給天下的文人士子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夢:勤讀五經, 高中科舉, 名利雙收, 大展宏圖。

馮夢龍也不能免俗, 他也想通過苦讀完善自我, 受皇封, 食皇祿, 光耀馮家門楣, 實現父母的期望。

可是明代科舉盛行八股文,

一以程文定去取, 必須按照規定的格式答題。 馮夢龍雖精通典籍, 但素來瀟灑特立, 不願被條條框框所束縛, 因此止步鄉試, 屢考不中。

馮夢龍考場遇挫, 可他深知:

人這一生難免有走不通路的時候, 暫時休整一下也無妨。 畢竟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嘛!

歲歲無慧卿

文人狎妓, 從唐朝就開始盛行。 誰能與士子分享高中科舉的喜悅, 誰能撫慰士子寒窗苦讀的心靈創傷?

自然是這些善解人意, 這些秀外慧中, 這些心靈自由的世間尤物。

馮夢龍失意之餘, 也開始流連秦樓楚館。

白居易曾感歎:「人生莫作婦人身, 百年苦樂由他人。 」

馮夢龍風流倜儻、古道熱腸, 也能理解諸妓的不易與身不由己, 眾妓自然願意與他來往。

馮夢龍也經常盡己所能, 熱心幫助她們。

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他, 曾經用自己的作品為青樓女子白小樊伸張正義, 同情白小樊的不幸遭遇, 譴責劉生「一片熱心渾不悟, 還依舊是薄幸夫」的薄情行為:

我是真思真慕, 捱朝捱暮。

隨他冷口譏嘲, 兀自熱心回護, 到如今可疑, 到如今可疑, 眼見六年辜負。

有甚弱水炎山, 故把行人阻。

影也無, 風也無, 待向夢中尋, 夢還無。

不久,馮夢龍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摯愛——侯慧卿。侯慧卿不僅豔冠秦淮、色藝雙全,更有文化素養,蕙質蘭心。

馮夢龍曾問她:「你閱人無數,可曾有方寸大亂的時候?」

侯慧卿冷靜答道:「不會的。我心中自有一桿秤,這些人從低到高,井井有序。他日情或厚薄,就把內心排名升降調整。不得其上,轉思其次,何亂之有?」

馮夢龍心裡一盤算,估摸著自己排不到前三,但還是承諾會來給侯慧卿贖身。

聰明理智如侯慧卿,自然知道嫁給馮夢龍這樣的書香子弟限制頗多,不會被眼前的你儂我儂衝昏頭腦,因此她選擇嫁作商人婦。

傾心熱戀的侯慧卿嫁人了,所嫁的良人卻不是他馮夢龍。

馮夢龍想不通侯慧卿為何如此薄情,那些舉杯邀明月的日子她都忘卻了嗎?

好在自己豁達開朗的性格,再次起了幫助。既然想不通,索性就放下吧!

「歲歲無慧卿」的馮夢龍,將傷感的過往轉化為自己的文學素材,以侯慧卿為原型,創作了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盛名照汗青

「早歲才華眾所驚,名場若個不稱兄」,說的就是馮夢龍早年的出眾才華。

雖然從青年時開始,馮夢龍就屢屢遭受科場失意,但這並不代表他的學問、才華或者能力不夠,只能說明他運氣實在太差。

其實說到底,是他所追求的、所擁有的才學,與科考所要求的才學存在著某種錯位。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但馮夢龍在理想和現實之間,通過靈活應變,找到了平衡。

官場情場皆失意,但在文人界,馮夢龍可謂聲名顯赫,被推舉為「盟主」。

他組織了一個文學社團——韻社,不要小看了這個民間社團,它彙集了董斯張、毛以燧、祁彪佳、錢謙益等大咖。

馳騁官場的祁彪佳曾這樣贊許馮夢龍:「才華肝膽,冠絕一世。得瞻風采,且聆榘誨,是荷三生之多幸也。」

除此之外,馮夢龍洞察世情,發現出版業方興未艾,教輔行業大有可為。

彼時的讀書人仍堅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對民間文化的興起不以為然。可馮夢龍明白變革的時機到了,于是編寫了各種經典注解書:

一破二承三起講,入事及意斷制當。

七陳八收異九結,此是作文新格樣。

馮夢龍現販現賣,將由老師處所得學問,轉而講授出去。他善于言表,將「死書本」講的頭頭是道。

治學上又採用蘇州朱夫子言傳身教之法,授課時深入淺出,嚴格要求學生勤做作業,對于每一作業,均隻字不放地進行批點。

故而聲譽日隆,不下半年,那地處偏僻的補習寒舍,竟成為學子們嚮往之地。三間講堂,終日人頭濟濟,馮夢龍大名不脛自走,成為紅極一時的「大學聯考名師」。

馮夢龍的成功,皆源自他懂得變通之道,不受主流規矩的束縛,走出自己獨有的「畸人」之路。

馮夢龍沒有實現父母的期望,位列大明王朝的股肱良臣,卻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更憑藉「三言」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盛名。

當我們有心栽花花不開的時候,不妨學學馮夢龍的無心插柳。

馮夢龍科舉之路走不通時,懂得轉換賽道,編寫主流讀書人不願去寫的書 ;

情場失意時,不執著于得失,轉而將失戀經歷,改寫成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行不通就轉彎,想不通就放下,換個角度看待世界,往往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史》有言:「事不凝滯,理貴變通。」

上善若水,世間之事並非一成不變,為人處世當像水一樣圓融通透,方能自在無礙。

與君共勉。

不久,馮夢龍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摯愛——侯慧卿。侯慧卿不僅豔冠秦淮、色藝雙全,更有文化素養,蕙質蘭心。

馮夢龍曾問她:「你閱人無數,可曾有方寸大亂的時候?」

侯慧卿冷靜答道:「不會的。我心中自有一桿秤,這些人從低到高,井井有序。他日情或厚薄,就把內心排名升降調整。不得其上,轉思其次,何亂之有?」

馮夢龍心裡一盤算,估摸著自己排不到前三,但還是承諾會來給侯慧卿贖身。

聰明理智如侯慧卿,自然知道嫁給馮夢龍這樣的書香子弟限制頗多,不會被眼前的你儂我儂衝昏頭腦,因此她選擇嫁作商人婦。

傾心熱戀的侯慧卿嫁人了,所嫁的良人卻不是他馮夢龍。

馮夢龍想不通侯慧卿為何如此薄情,那些舉杯邀明月的日子她都忘卻了嗎?

好在自己豁達開朗的性格,再次起了幫助。既然想不通,索性就放下吧!

「歲歲無慧卿」的馮夢龍,將傷感的過往轉化為自己的文學素材,以侯慧卿為原型,創作了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盛名照汗青

「早歲才華眾所驚,名場若個不稱兄」,說的就是馮夢龍早年的出眾才華。

雖然從青年時開始,馮夢龍就屢屢遭受科場失意,但這並不代表他的學問、才華或者能力不夠,只能說明他運氣實在太差。

其實說到底,是他所追求的、所擁有的才學,與科考所要求的才學存在著某種錯位。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但馮夢龍在理想和現實之間,通過靈活應變,找到了平衡。

官場情場皆失意,但在文人界,馮夢龍可謂聲名顯赫,被推舉為「盟主」。

他組織了一個文學社團——韻社,不要小看了這個民間社團,它彙集了董斯張、毛以燧、祁彪佳、錢謙益等大咖。

馳騁官場的祁彪佳曾這樣贊許馮夢龍:「才華肝膽,冠絕一世。得瞻風采,且聆榘誨,是荷三生之多幸也。」

除此之外,馮夢龍洞察世情,發現出版業方興未艾,教輔行業大有可為。

彼時的讀書人仍堅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對民間文化的興起不以為然。可馮夢龍明白變革的時機到了,于是編寫了各種經典注解書:

一破二承三起講,入事及意斷制當。

七陳八收異九結,此是作文新格樣。

馮夢龍現販現賣,將由老師處所得學問,轉而講授出去。他善于言表,將「死書本」講的頭頭是道。

治學上又採用蘇州朱夫子言傳身教之法,授課時深入淺出,嚴格要求學生勤做作業,對于每一作業,均隻字不放地進行批點。

故而聲譽日隆,不下半年,那地處偏僻的補習寒舍,竟成為學子們嚮往之地。三間講堂,終日人頭濟濟,馮夢龍大名不脛自走,成為紅極一時的「大學聯考名師」。

馮夢龍的成功,皆源自他懂得變通之道,不受主流規矩的束縛,走出自己獨有的「畸人」之路。

馮夢龍沒有實現父母的期望,位列大明王朝的股肱良臣,卻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更憑藉「三言」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盛名。

當我們有心栽花花不開的時候,不妨學學馮夢龍的無心插柳。

馮夢龍科舉之路走不通時,懂得轉換賽道,編寫主流讀書人不願去寫的書 ;

情場失意時,不執著于得失,轉而將失戀經歷,改寫成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行不通就轉彎,想不通就放下,換個角度看待世界,往往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史》有言:「事不凝滯,理貴變通。」

上善若水,世間之事並非一成不變,為人處世當像水一樣圓融通透,方能自在無礙。

與君共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