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晚清名伶楊翠喜:女人什麼格局,什麼命

光緒三十三年五月, 尚未入夏的天津, 似乎突然變得熱乎起來了。

街頭巷尾的人們, 雖然依舊忙著一天的生計, 但稍一得空, 便忍不住紛紛拿起報紙, 交頭接耳, 啃一個「大瓜」。

這個「瓜」的主角是一個叫「楊翠喜」的女人, 起因則是登在報刊上的一份「情深意重」的表白信。

天津鹽商王益孫在各大報刊上表示:他早對歌妓楊翠喜傾心不已, 為了愛情, 已為其贖身並納為小妾。

然而近日謠言四起, 說楊翠喜攀上了京城權貴, 為證楊翠喜的清白, 他才特意登報聲明。

在當時, 這些情情【愛☆愛】的事情, 大家都是自己關起門來消受,

鮮少如此明目張膽擺上檯面讓人品頭論足。

這個「楊翠喜」究竟是何許人也, 能讓一方富商為她「戀愛腦」上身?

才子戀上佳人, 有緣痛惜無分

楊翠喜原是一個苦命兒, 她本來連個大名都不配有, 就叫陳二妞兒。

家裡太窮, 米都不夠下鍋, 爹娘又何曾有心思為多出來的這張嘴取個好聽的名兒呢。

無非是把她賣給一家楊姓樂戶換些口糧罷了。

後來這家人為她改了名, 叫了「楊翠喜」。

兒時的遺棄與流離, 使得楊翠喜的內心極度沒有安全感。

小小的她早已明白, 只有一技傍身才能站住腳跟。

除了老天賜予的好嗓子, 楊翠喜練戲極為刻苦, 為了讓眼神更靈活, 她經常盯著天上的飛鳥轉動雙眼, 眼動身不動, 一練就是幾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 十六歲時她已經成為了戲園頭牌。

只聽鑼鼓陣陣, 戲臺上楊翠喜款款挪來, 柳腰盈盈, 眼波流轉, 歌喉華麗, 聲聲撩撥一眾公子哥的心弦。

這其中, 就有富商李家三公子, 李叔同。

一日, 李叔同放學途中, 聽得報童吆喝著:

「天津第一名伶楊翠喜滬上奪魁,

一出《拾玉鐲》令申城萬人空巷!」

他不禁好奇接過報紙一看, 版心中央是一副楊翠喜盛裝出演的照片, 圖中人齒皓腮紅, 百媚千嬌。

從小對戲劇的癡迷, 以及眼前圖片中女子的光彩, 讓17歲的李叔同, 不顧母親規訓, 重新走進了戲園。

臺上楊翠喜的一顰一笑,

就像三月芍藥, 盛開在他的心房。 從此只要是楊翠喜的場子, 李叔同每場必到。

而楊翠喜在一眾吵吵嚷嚷的叫好聲中, 自然也注意到了李叔同。

有別于其他浪蕩公子肆無忌憚的目光以及看戲時的大呼小叫, 李叔同總是安靜地欣賞, 克制地鼓掌。

這其中, 楊翠喜讀到了一種尊重。

豆蔻年華, 兩顆心逐漸走近, 李叔同總是等到戲散場後, 挑著燈籠送她回家。 在回家的這一路上, 他們熱烈地討論著戲劇與唱腔。

于楊翠喜而言, 這個男子亦師亦友, 尊重她的職業, 欣賞她的才藝, 實在是飄零身世中幸遇的良人。

兩人濃情蜜意之際, 李叔同因事出差, 暫離天津, 忍不住把思念化成詩:

燕支山上花如雪, 燕支山下人如月;

額發翠雲璞,

眉彎淡欲無。

夕陽微雨後, 葉底秋痕瘦;

生怕小言愁, 言愁不耐羞。

李叔同認真地想過他們的未來, 他希望能衝破母親對家世的芥蒂, 娶回這位梨園女子。

然而他沒想到, 此時還有另外一人也盯上了楊翠喜。

王爺愛上歌妓, 紅顏卻是禍水

這個人, 是時任天津巡警道的段芝貴。

段芝貴因為擅長察言觀色, 故而深得袁世凱的重用。 此時, 袁世凱被清政府任命為直隸總督。

當時小王爺載振作為御前大臣, 往東三省考察, 正巧路過天津。

這載振的來頭可不小, 他的父親慶親王奕劻是軍機大臣, 權勢正盛。

袁世凱自然想好好拉攏這位小王爺, 于是他命天津段芝貴好生招待。

段芝貴是個滑頭, 他打聽到小王爺愛聽小曲兒, 馬上想到了用美人楊翠喜作為突破口。

果然,小王爺被戲臺上的楊翠喜攝住了魂。眼前的女子,讓他完全聽不到周邊的喧囂,仿佛世間只剩一束光攏在楊翠喜身上。

王爺的失神,段芝貴自然讀懂了。

他不惜下重本,找富商借款,籌到了萬兩黃金,為楊翠喜贖了身,並獻給小王爺。

一個流落風塵的歌妓,卻能賣到萬兩高價,還得到小王爺的垂愛,這是何等的幸運!

戲園裡的姐妹們紛紛羨慕起了楊翠喜,都說這個出身貧苦的丫頭終于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然而,自始至終,沒有人聽得到楊翠喜最真實的聲音,作為事件的女主角,她反而是最無足輕重的。

她曾經幻想過可以與懂她的李叔同,在寂靜的長夜裡一路走下去不天明,讓那把溫暖美好的燈籠依稀照亮他們模糊的前路。

然而,一切如泡影。

她在稀裡糊塗中,當了小王爺的妾,也斷了李叔同的念。

而段芝貴卻因此官升三級,但紙終是包不住火,此事被有心人彈劾上奏,慈禧大怒,下令徹查。

饒是載振多麼寵愛楊翠喜,大禍當前,美色又值幾分?

楊翠喜被連夜送走,送給了垂涎她已久的王益孫當妾,于是有了開頭堂而皇之的「真愛告白」。

著名歷史學家鄧之誠先生在《書楊翠喜案》一文中說:

「楊翠喜尋常裡巷中人,非有傾國之貌;

因緣時會,亦得掛彈章,騰萬口。衰世乏才,乘時擅權者,率不能高于此輩,良可慨也。」

一個女子「非有傾國之貌」,為何能接連虜獲男子的心呢?

原因無他,才藝加持了女人的美色。

楊翠喜最讓人挪不開眼的時刻,就是戲臺上的顧盼生姿,光芒四射。

自帶業務能力的女子,才能如《梅蘭佳話》中所言「韻中生韻,香外生香」。

只可惜,生活遠比戲臺複雜,命運如螻蟻,萬般不由人。

前程錯付小人,格局暗藏結局

隨著清政府倒臺,袁世凱上位,段芝貴自然跟著雞犬升天,志得意滿。

此時,被王益孫養在深宅大院的楊翠喜,日益思念戲臺,她喜歡臺下一眾人烏泱泱癡迷聽戲的熱鬧,也享受在戲臺上唯我獨尊的成就感。

終于,她找到了段芝貴。

她並沒有去深思,當初正因為段芝貴的溜鬚拍馬,才讓她與李叔同徹底沒了緣分,也讓她成了「色賄案」醜聞的棋子。

美人自己送上來,段芝貴自然順水推舟。

他開始帶著楊翠喜出入各類交際場所,與官太太們曲意逢迎。

楊翠喜通過自己擅長的惟妙惟肖的模仿表演,惹得一眾妻妾們哈哈大笑。

在這恍恍惚惚的笑聲中,她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同時她也開始利用一方戲臺,為袁世凱歌功頌德,搖旗吶喊。

孰是孰非,她看不明白,也未曾細想,她只是曉得,跟著看似風光的段芝貴,傍上袁世凱這個後臺,能讓自己在這亂世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這觥籌交錯中,在這浮華熱鬧中,楊翠喜徹底迷失了。

她熱愛戲臺,卻沒有堅持雕琢藝術本身,反而把它作為了交際籌碼。

正是這選擇的錯誤,一步步將她推向深淵。

袁世凱倒臺後,段芝貴立馬倒戈相向,與袁世凱劃清界限,同時拋棄了曾為袁世凱月臺的楊翠喜。

自此之後,世人皆說楊翠喜是個不祥的女子:

初戀李叔同入了佛門,小王爺因她丟了官,

袁世凱大勢早去,小人段芝貴也倉皇出逃。

大家紛紛與她劃清界限,甚至于無人再願提起她。

今古事,堪悲詫。身世艱,從牽惹。

不思過往,不分黑白,是一個人糊塗行事的悲哀;

而不懂識人,不辨時局,更是一個人視野與格局的狹隘。

一個人能走至多遠,格局中早已暗藏了結局。

戲劇家翁偶虹先生認為,我國最早的京劇名女伶非楊翠喜莫屬。

她曾經綻放在戲劇舞臺上,流過光也溢過彩。

流年亂世中,她曾靠一己之長讓自己的職業生涯熠熠生輝,這是楊翠喜的幸。

然而,世事難料,她本以為通過捷徑能擺脫束縛,卻沒想一旦走錯了路,便再也掙脫不開命運的枷鎖,只好一步步走向沉淪……

楊絳說:

「走好選擇的路,別走好選的路。這樣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起初的選擇,決定了最終的出路。

正如網上流傳的一句話: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果然,小王爺被戲臺上的楊翠喜攝住了魂。眼前的女子,讓他完全聽不到周邊的喧囂,仿佛世間只剩一束光攏在楊翠喜身上。

王爺的失神,段芝貴自然讀懂了。

他不惜下重本,找富商借款,籌到了萬兩黃金,為楊翠喜贖了身,並獻給小王爺。

一個流落風塵的歌妓,卻能賣到萬兩高價,還得到小王爺的垂愛,這是何等的幸運!

戲園裡的姐妹們紛紛羨慕起了楊翠喜,都說這個出身貧苦的丫頭終于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然而,自始至終,沒有人聽得到楊翠喜最真實的聲音,作為事件的女主角,她反而是最無足輕重的。

她曾經幻想過可以與懂她的李叔同,在寂靜的長夜裡一路走下去不天明,讓那把溫暖美好的燈籠依稀照亮他們模糊的前路。

然而,一切如泡影。

她在稀裡糊塗中,當了小王爺的妾,也斷了李叔同的念。

而段芝貴卻因此官升三級,但紙終是包不住火,此事被有心人彈劾上奏,慈禧大怒,下令徹查。

饒是載振多麼寵愛楊翠喜,大禍當前,美色又值幾分?

楊翠喜被連夜送走,送給了垂涎她已久的王益孫當妾,于是有了開頭堂而皇之的「真愛告白」。

著名歷史學家鄧之誠先生在《書楊翠喜案》一文中說:

「楊翠喜尋常裡巷中人,非有傾國之貌;

因緣時會,亦得掛彈章,騰萬口。衰世乏才,乘時擅權者,率不能高于此輩,良可慨也。」

一個女子「非有傾國之貌」,為何能接連虜獲男子的心呢?

原因無他,才藝加持了女人的美色。

楊翠喜最讓人挪不開眼的時刻,就是戲臺上的顧盼生姿,光芒四射。

自帶業務能力的女子,才能如《梅蘭佳話》中所言「韻中生韻,香外生香」。

只可惜,生活遠比戲臺複雜,命運如螻蟻,萬般不由人。

前程錯付小人,格局暗藏結局

隨著清政府倒臺,袁世凱上位,段芝貴自然跟著雞犬升天,志得意滿。

此時,被王益孫養在深宅大院的楊翠喜,日益思念戲臺,她喜歡臺下一眾人烏泱泱癡迷聽戲的熱鬧,也享受在戲臺上唯我獨尊的成就感。

終于,她找到了段芝貴。

她並沒有去深思,當初正因為段芝貴的溜鬚拍馬,才讓她與李叔同徹底沒了緣分,也讓她成了「色賄案」醜聞的棋子。

美人自己送上來,段芝貴自然順水推舟。

他開始帶著楊翠喜出入各類交際場所,與官太太們曲意逢迎。

楊翠喜通過自己擅長的惟妙惟肖的模仿表演,惹得一眾妻妾們哈哈大笑。

在這恍恍惚惚的笑聲中,她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同時她也開始利用一方戲臺,為袁世凱歌功頌德,搖旗吶喊。

孰是孰非,她看不明白,也未曾細想,她只是曉得,跟著看似風光的段芝貴,傍上袁世凱這個後臺,能讓自己在這亂世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這觥籌交錯中,在這浮華熱鬧中,楊翠喜徹底迷失了。

她熱愛戲臺,卻沒有堅持雕琢藝術本身,反而把它作為了交際籌碼。

正是這選擇的錯誤,一步步將她推向深淵。

袁世凱倒臺後,段芝貴立馬倒戈相向,與袁世凱劃清界限,同時拋棄了曾為袁世凱月臺的楊翠喜。

自此之後,世人皆說楊翠喜是個不祥的女子:

初戀李叔同入了佛門,小王爺因她丟了官,

袁世凱大勢早去,小人段芝貴也倉皇出逃。

大家紛紛與她劃清界限,甚至于無人再願提起她。

今古事,堪悲詫。身世艱,從牽惹。

不思過往,不分黑白,是一個人糊塗行事的悲哀;

而不懂識人,不辨時局,更是一個人視野與格局的狹隘。

一個人能走至多遠,格局中早已暗藏了結局。

戲劇家翁偶虹先生認為,我國最早的京劇名女伶非楊翠喜莫屬。

她曾經綻放在戲劇舞臺上,流過光也溢過彩。

流年亂世中,她曾靠一己之長讓自己的職業生涯熠熠生輝,這是楊翠喜的幸。

然而,世事難料,她本以為通過捷徑能擺脫束縛,卻沒想一旦走錯了路,便再也掙脫不開命運的枷鎖,只好一步步走向沉淪……

楊絳說:

「走好選擇的路,別走好選的路。這樣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起初的選擇,決定了最終的出路。

正如網上流傳的一句話: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