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告訴三歲的孩子,誰打你,你就狠狠打回去,這樣教育孩子對嗎?

01

我想會有很多人會說, 讓孩子給老師說或者給家長說, 對, 這是可以的, 不過不是長久之計。

這次孩子被打了, 家長去學校, 下次被打了, 家長還去給孩子坐陣, 那後面n次呢?

而且小孩子都有對著幹的心理, 你越是搬老師搬家長, 我越是打你, 往狠裡打, 而且孩子每次都去找大人幫忙, 別的小孩可能認為這個人就是個窩囊廢, 我這次不打你, 是時候未到, 等著吧, 逃的了15, 你逃不了16。 那這樣並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

別人打你一拳, 你先去警告他, 如果再敢打, 必須回擊!!!

大家都知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打我, 憑什麼我不能還手?

我還手還要比你打的更狠(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 讓你知道, 我不是好欺負的!

02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做客《開講啦》, 觀眾提問:「如果孩子被打, 您會支持他打回去嘛?」

李玫瑾教授給出了肯定的回答:「肯定會啊!」還分享了自己孫女在幼稚園被小男孩欺負的案例教孫女:「可以揪住對方耳朵, 直到對方放手。 」有的人會覺得, 這不是教唆孩子使用暴力嗎?也有人說, 就應該這樣, 只有知道你不好惹, 別人才不敢把你當軟柿子。

早在上個世紀 90 年代, 家庭心理學家傑拉德 R. 派特森和李察 A. 利特曼,

做了一項兒童攻擊行為和行為強化的實驗。

他們在幼稚園共記錄了 2583 次幼兒之間的攻擊事件(打人搶玩具等)。

實驗結果發現, 不同的處理方式會造成不同的後果:

1. 被打不還手的孩子

80% 的孩子都沒有反擊, 任由玩具被搶, 或者選擇默默走開。

演變結果:打人的孩子下次還會繼續攻擊別人, 而被打的孩子行為得到了「負強化」, 他們再遇到被攻擊時, 會退讓妥協。

可以看到這個比例還是挺多的。 大多數的孩子在被攻擊時都會不知所措。

2. 被打還手的孩子

選擇還手的孩子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 反擊且成功

演變結果:打人的孩子後續會減少對他們的攻擊, 或更換攻擊目標, 而這些反擊成功的孩子會在下一次被攻擊的時,

繼續選擇反擊。

第二種, 反擊沒有成功

演變結果:下次還會被打人的孩子攻擊, 並遭到更頻繁的攻擊(報復)。

3. 尋求老師幫助的孩子

被攻擊的孩子向老師或家長尋求幫助, 在大人的介入下, 打人的孩子會停止攻擊。

演變結果:一般都能讓打人孩子的攻擊行為得到收斂, 他們或停止、或轉向他人。

現在, 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03

所以, 我們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呢?

1、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語言上的攻擊, 要教會孩子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 然後走開。

身體上的攻擊, 要教會孩子大聲的制止, 「走開!停下!」。

如果警告沒有用, 就用手用力的把施暴者推開, 迅速走到安全的地方。

2、教孩子尋求幫助。

教會孩子迅速向老師或者其他成人尋求幫助。

這一步至關重要, 太多的校園欺淩都是因為孩子沒有得到幫助, 導致孩子陷入到了「習得性無助」當中。

孩子覺得反正跟誰說了都沒有用, 還是會被這些人繼續欺負, 不如就這樣默默忍受好了。

講這個當然不是鼓勵大家去嚇唬小孩, 而是這種時候父母一定要無條件的支持孩子, 你的支持是孩子敢于反抗、敢于求助的必要條件。

千萬不要說:「你怎麼那麼沒用?」,「為什麼人家就欺負你」這樣的話!

1、告訴孩子,任何時候,父母永遠會堅定的站在你的身後。

2、當時為了保護自己不反擊是可以的,但是事後一定要尋求幫助。

3、教孩子不惹事,但是事兒來了不怕事兒。

千萬不要說:「你怎麼那麼沒用?」,「為什麼人家就欺負你」這樣的話!

1、告訴孩子,任何時候,父母永遠會堅定的站在你的身後。

2、當時為了保護自己不反擊是可以的,但是事後一定要尋求幫助。

3、教孩子不惹事,但是事兒來了不怕事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