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道變壞,是從人心冷漠開始的。

人心可以冷漠到什麼程度?

上周, 美國費城一女子喝了幾杯啤酒, 暈暈乎乎的乘捷運回家。

一個流浪漢緊隨其後, 然後坐到她身邊, 並且攀談。

過了一會, 流浪漢的手直接摸上了女子的胸部, 還試圖和女子接吻。

女子多次想推開, 卻沒掙脫。

就這樣, 男子整整摸了這名女子超過40分鐘。

最後更是獸性大發, 直接將女子撲倒在了座位上, 扒光了她的衣服, 對她實施了[強.奸]。

直到8分鐘後!

捷運上的巡查人員才趕來將男子拉開。

讓人寒心的是,

在長達50分鐘的[性·侵]過程中,

車內一直都有其他的乘客,

但是, 站出來阻止的卻一個都沒有!

也沒有一個人報警。

他們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這起悲劇發生。

甚至還有人拿起手機將這一切錄下來, 發佈到網上成為談資!

看著罪惡在眼前發生, 圍觀的人有能力阻止嗎?

完全可以!

可偏偏無人援救。

受害的女人該有多麼絕望?

在這件悲劇中, 最令人憤怒的便是那一群冷漠的看客!

 1 

還記得小悅悅事件嗎?

2歲女孩小悅悅相繼被兩車碾壓後7分鐘內, 18名路人路過卻視而不見。

第一個:身穿白衣深色褲, 左右張望, 徑直從小悅悅腳邊經過。

第二個:開著摩托車, 他往下看了一眼, 一拐彎繞過傷者。

第三個:走進監控范圍後一直盯著小悅悅, 卻走得離孩子越來越遠。

第四個:開車三輪車從店鋪門口兩次橫向經過, 對2米外的小悅悅視若無睹。

第五個:身穿藍衣踩著三輪車經過

第六個:騎摩托車經過。

第七個:開摩托車經過, 不斷回望小悅悅。

第八個:一名中年女子帶著黃衣小女孩經過, 看了幾眼沒有停步。

第九個:一個騎摩托車男子經過, 低頭看了一眼。

……

小女孩躺在血泊中,

生命危在旦夕, 肇事者難道不知道女孩傷重, 甚至有生命危險?

他知道!

但卻沒有留下, 而是狼狽逃逸。

路過的人難道沒看到一個可憐的小女孩需要他們的救助嗎?

他們看到了!

但卻視而不見, 選擇冷漠離去。

最後, 還是一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

她本是世俗眼中生活在最底層的勞動者, 卻以實際行動成為了最高尚可敬的人。

只可惜, 最終小女孩還是走了。

如果早一點有人施以援手, 小女孩的結局會不會不同?

遭受了嚴重的交通事故, 也許最後還是會離世!

但是, 即便知道結果難以改變, 那7分鐘內發生的一切, 依舊讓我久久無法平靜。

曾經, 看過一部電影短片《車四十四》。

山間公路上, 一輛大巴緩緩行駛著。

突然, 路中出現兩個人, 一個捂著肚子好似不舒服, 一個揮手叫停車輛。

女司機連忙停下車, 打開車門, 關心道:「他沒事吧?」

誰知兩人沖進車裡後, 就亮出刀子:打劫!

大哥舉著刀, 小弟拿著包, 挨個收錢。

全車無一人反抗, 恭恭敬敬的把錢交給劫匪!

劫完財, 劫匪一把拉住女司機, 又想劫色!

看到這一幕, 全車人噤若寒蟬。

但等到劫匪把女司機拽下車,全車人動了,反應迅速整齊,湊到車窗前圍觀。

正如魯迅筆下「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的那群看客。

只有一個瘦弱男子應聲奮起,卻被打傷在地。

男子氣極,大呼全車人制止暴行,卻無人響應,任憑女司機被拖至路邊草叢。

但他猶豫了一下,還是跟了上去。

只是,赤手空拳的他面對兩個強壯而且帶刀的劫匪,根本無濟于事,很快就被推倒,腿上挨了一刀,鮮血直流。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女司機被劫匪[強.奸]……

半個時辰後,劫匪與衣衫不整的女司機歸來。

女司機回頭看了一眼車上的乘客,眼神複雜,費解、恨、還有絕望……

那一刻,她的心已經死了!

車又將行,瘦弱男子一瘸一拐的走過來,卻被女司機趕下了車。

他很不解,也很不忿:「為什麼啊!我可是唯一下車救你的人!」

一番爭論之下,女司機無情的說:「你不下車,我就不開!」

車上幾個乘客一陣竊笑,

剛才面對暴行視若無睹,

此刻卻齊心協力地勸男子下車:

「你快下去吧,我們還有事呢,耽擱不起!」

竊笑間,甚至有乘客想上去拖男子下車。

最後,男子的行李直接被人從車窗丟下去,才被推搡著下了車。

中巴車再次上路……

女司機掠了一下頭髮,按響了答錄機。

車快到山頂,拐過彎去就要下山了,車左側是劈山開的路,右側是百丈懸崖。

女司機臉上十分平靜,雙手緊握方向盤,車開始加速,她眼睛裡淌出淚水。

汽車卻像離弦的箭向著懸崖沖去......

司機和十三名乘客無一生還!

女司機選擇了以死亡來捍衛生命的尊嚴,寧為碎玉,不為全瓦!

乘客用麻木、冷漠為自己的生命畫上句號。

這部短片,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人心世相。

掀起那中巴車的車頂,我們向裡望去,都會在裡面看到自己,那就是我們每一天生活的現實!

當悲劇發生時,

永遠不缺少看客,

當有人需要幫助時,

永遠有人冷眼旁觀!

都說世態炎涼,可卻涼不過人心!

 2 

悲劇過後,我不禁捫心自問:為什麼人越來越冷漠?

在這背後,或許是信任的缺失。

中國人一直都傳承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見義勇為、救死扶傷的正義精神。

但是,極少數人的欺騙和訛詐,卻不免讓人寒心。

很多人都看過央視春晚上沈騰演的小品《扶不扶》。

沈騰演一位熱心年輕人,看到一位老太太躺在馬路上,立刻將她扶了起來。

沒想到,老太太轉頭就訛上了他。

想調監控還原真相,監控卻壞了。

最後,他用自己犀利的語言和機智的行為逼退了老太太。

人們看得樂了,也覺得解氣。

然而,現實中,真被訛上了卻很難脫身。

2014年,吳偉青好心扶老人,

送去醫院,還墊付了3000元的住院費。

誰知道卻被老人訛上了,索賠10到20萬。

百口莫辯的他心裡特別委屈,三天后,他給親友逐個打電話喊冤後,跳塘自盡了。

就在他死後,老人私底下親口承認:

吳偉清沒有撞到他,因為他有半身不遂,一隻腳舉不起來,是他走路時不小心摔倒的!

真相大白,可人卻再也回不來了!

2015年,一老太太下車後走了三步,踏上臺階時跌倒。

公交司機馬師傅將老人送去醫院,

墊付近2000元的醫藥費。

老人卻說是馬師傅未等她下車,

就關閉車門,導致她摔倒的。

馬師傅蒙受不白之冤,

竭力證明自己的清白。

好在經過多方調查,現場監控,

都證明老人是自己摔倒的。

然而,即便證據擺在眼前,老人和老人的兒子卻依舊胡攪蠻纏:

「我老人家不會撒謊。」

「不是你的責任,你為什麼送我去醫院?還幫忙墊醫藥費?」

「從你車上下來,公車或多或少都有責任。」

明明幫了人,卻反被誣陷,

明明做好事,卻要證明清白,

扶起來,送去醫院,墊付醫藥費……

這些危急時刻伸出的援手,

卻成了對方訛詐的由頭,

滿腔善意,卻成了傷害自己的工具。

想想都讓人心底發寒。

而這樣的事情多了,在危難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猶豫。

該不該幫?能不能幫?會不會賴上我?

以前,我都告訴孩子:樂于助人是美德。

現在,卻只能告訴孩子:幫別人之前,先確保自己的安全。

漸漸的,人們之間失去了起碼的信任、失去了相互關心,逐漸變得冷漠而疏遠!

而當真的有人需要幫助時,還有多少人敢伸出援手?

正如小品裡的那句話:

「人倒了還可以再扶起來,人心倒了就再也扶不起來了!」

曾經,就有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半小時無人扶。

被扶起來後,老人第一時間說道:「謝謝你,放心吧,我不會訛人!」

很現實,也很悲哀。

 3 

醉酒女人被[性·侵],捷運上的乘客冷眼旁觀,

小女孩出交通事故,路上的行人視若無睹,

女司機被劫匪[強.奸],一車乘客噤若寒蟬……

一個個悲劇面前,人心的冷漠讓人憤怒!

因為,他們本能阻止這些慘劇的發生和擴大!

所以,對袖手旁觀之人的恨甚至更大于施暴者。

但是,如果換做你,你會阻止,會幫忙嗎?

也許很多人都會沉默!

明哲保身,趨利避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是人性!

在很多人看來,不害人,不做虧心事就是遵守道德,對他人的冷漠與道德無關,是一種現實的無奈。

但大寶老師想說:

社會風氣的敗壞固然有一定的原因,但是,任何社會,任何風氣,都是由一個個人構建的。

當一個社會集體冷漠,又怎麼贏得人性溫暖?

有一種惡,叫「平庸之惡」。

這種惡,就是指那些看似平庸,本性非惡之人,卻因為缺乏思想,冷漠從眾,實則涼薄且愚蠢。

在環球時報上有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叫《每人只錯一點點》。

講述的是一艘輪船沉沒了,後來救援隊發現真相就藏在一個密封的瓶子裡。

那裡面是一張紙條,上面有21種筆跡。

記載著從服務生,水手,到船長等21人在沉船前的一些日常細微舉動。

他們每個人都犯了一點錯誤,看上去無傷大雅,但卻釀成了船毀人亡的大錯。

我們常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在這些悲劇面前,同樣如此,

每個人都帶著那一點點的小惡,

懦弱、自私、愚蠢、優柔寡斷、從眾……

但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無法挽回的大惡。

其實,人心在善惡取捨中,沒有旁觀者!

當我看到一個矛盾衝突的時候,就已經不可能置身事外。

我們的態度,對事態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會決定自己和他人的未來。

尤其在大是大非,大善大惡面前,更沒有中立一說,漠視罪惡本身就是罪惡。

對惡的縱容就是對善的打擊,對暴行的沉默就是對文明的玷污!

同時,對人們的善意更不能辜負。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讓我們的每一次善意付出都是值得的,要讓善良也得到應有的回報!

 4 

寫在最後:

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我們稱之為人性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同情心。

你溫暖,這個世界便因你溫暖;

你冷漠,這個世界便因你而冷漠。

有一個網友曾說過自己的經歷:

有一天,我的父親走在街上,不小心摔倒了,周圍人來人往,卻沒有一個人上前扶。

他坐在地上足足10分鐘,最後還是自己艱難地爬起來。

以前,我看到老人摔倒,我也是不扶的。

但是以後我不會再袖手旁觀了。

因為,我希望當我的父母需要幫助時,別人也能多些善意。

大寶老師寫下這篇文章,是想告訴我們自己,也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人:

幫助別人,也是在自己某一天需要幫助時,有人能夠對我們伸出援手。

那個將小悅悅送去醫院的拾荒阿姨,

她後來在老家的養老院生活,

國家每月補貼她2500元,

有一次她生病住院做手術,

醫院得知她是幾年前救人的阿婆,

主動免了她全部2萬多的手術費。

在中巴車上唯一挺身而出的男子,

成了那輛車上唯一的倖存者。

命運是公平的,若你願意傾囊相助地幫助別人,那麼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有人願意為你挺身而出。

但等到劫匪把女司機拽下車,全車人動了,反應迅速整齊,湊到車窗前圍觀。

正如魯迅筆下「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的那群看客。

只有一個瘦弱男子應聲奮起,卻被打傷在地。

男子氣極,大呼全車人制止暴行,卻無人響應,任憑女司機被拖至路邊草叢。

但他猶豫了一下,還是跟了上去。

只是,赤手空拳的他面對兩個強壯而且帶刀的劫匪,根本無濟于事,很快就被推倒,腿上挨了一刀,鮮血直流。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女司機被劫匪[強.奸]……

半個時辰後,劫匪與衣衫不整的女司機歸來。

女司機回頭看了一眼車上的乘客,眼神複雜,費解、恨、還有絕望……

那一刻,她的心已經死了!

車又將行,瘦弱男子一瘸一拐的走過來,卻被女司機趕下了車。

他很不解,也很不忿:「為什麼啊!我可是唯一下車救你的人!」

一番爭論之下,女司機無情的說:「你不下車,我就不開!」

車上幾個乘客一陣竊笑,

剛才面對暴行視若無睹,

此刻卻齊心協力地勸男子下車:

「你快下去吧,我們還有事呢,耽擱不起!」

竊笑間,甚至有乘客想上去拖男子下車。

最後,男子的行李直接被人從車窗丟下去,才被推搡著下了車。

中巴車再次上路……

女司機掠了一下頭髮,按響了答錄機。

車快到山頂,拐過彎去就要下山了,車左側是劈山開的路,右側是百丈懸崖。

女司機臉上十分平靜,雙手緊握方向盤,車開始加速,她眼睛裡淌出淚水。

汽車卻像離弦的箭向著懸崖沖去......

司機和十三名乘客無一生還!

女司機選擇了以死亡來捍衛生命的尊嚴,寧為碎玉,不為全瓦!

乘客用麻木、冷漠為自己的生命畫上句號。

這部短片,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人心世相。

掀起那中巴車的車頂,我們向裡望去,都會在裡面看到自己,那就是我們每一天生活的現實!

當悲劇發生時,

永遠不缺少看客,

當有人需要幫助時,

永遠有人冷眼旁觀!

都說世態炎涼,可卻涼不過人心!

 2 

悲劇過後,我不禁捫心自問:為什麼人越來越冷漠?

在這背後,或許是信任的缺失。

中國人一直都傳承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見義勇為、救死扶傷的正義精神。

但是,極少數人的欺騙和訛詐,卻不免讓人寒心。

很多人都看過央視春晚上沈騰演的小品《扶不扶》。

沈騰演一位熱心年輕人,看到一位老太太躺在馬路上,立刻將她扶了起來。

沒想到,老太太轉頭就訛上了他。

想調監控還原真相,監控卻壞了。

最後,他用自己犀利的語言和機智的行為逼退了老太太。

人們看得樂了,也覺得解氣。

然而,現實中,真被訛上了卻很難脫身。

2014年,吳偉青好心扶老人,

送去醫院,還墊付了3000元的住院費。

誰知道卻被老人訛上了,索賠10到20萬。

百口莫辯的他心裡特別委屈,三天后,他給親友逐個打電話喊冤後,跳塘自盡了。

就在他死後,老人私底下親口承認:

吳偉清沒有撞到他,因為他有半身不遂,一隻腳舉不起來,是他走路時不小心摔倒的!

真相大白,可人卻再也回不來了!

2015年,一老太太下車後走了三步,踏上臺階時跌倒。

公交司機馬師傅將老人送去醫院,

墊付近2000元的醫藥費。

老人卻說是馬師傅未等她下車,

就關閉車門,導致她摔倒的。

馬師傅蒙受不白之冤,

竭力證明自己的清白。

好在經過多方調查,現場監控,

都證明老人是自己摔倒的。

然而,即便證據擺在眼前,老人和老人的兒子卻依舊胡攪蠻纏:

「我老人家不會撒謊。」

「不是你的責任,你為什麼送我去醫院?還幫忙墊醫藥費?」

「從你車上下來,公車或多或少都有責任。」

明明幫了人,卻反被誣陷,

明明做好事,卻要證明清白,

扶起來,送去醫院,墊付醫藥費……

這些危急時刻伸出的援手,

卻成了對方訛詐的由頭,

滿腔善意,卻成了傷害自己的工具。

想想都讓人心底發寒。

而這樣的事情多了,在危難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猶豫。

該不該幫?能不能幫?會不會賴上我?

以前,我都告訴孩子:樂于助人是美德。

現在,卻只能告訴孩子:幫別人之前,先確保自己的安全。

漸漸的,人們之間失去了起碼的信任、失去了相互關心,逐漸變得冷漠而疏遠!

而當真的有人需要幫助時,還有多少人敢伸出援手?

正如小品裡的那句話:

「人倒了還可以再扶起來,人心倒了就再也扶不起來了!」

曾經,就有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半小時無人扶。

被扶起來後,老人第一時間說道:「謝謝你,放心吧,我不會訛人!」

很現實,也很悲哀。

 3 

醉酒女人被[性·侵],捷運上的乘客冷眼旁觀,

小女孩出交通事故,路上的行人視若無睹,

女司機被劫匪[強.奸],一車乘客噤若寒蟬……

一個個悲劇面前,人心的冷漠讓人憤怒!

因為,他們本能阻止這些慘劇的發生和擴大!

所以,對袖手旁觀之人的恨甚至更大于施暴者。

但是,如果換做你,你會阻止,會幫忙嗎?

也許很多人都會沉默!

明哲保身,趨利避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是人性!

在很多人看來,不害人,不做虧心事就是遵守道德,對他人的冷漠與道德無關,是一種現實的無奈。

但大寶老師想說:

社會風氣的敗壞固然有一定的原因,但是,任何社會,任何風氣,都是由一個個人構建的。

當一個社會集體冷漠,又怎麼贏得人性溫暖?

有一種惡,叫「平庸之惡」。

這種惡,就是指那些看似平庸,本性非惡之人,卻因為缺乏思想,冷漠從眾,實則涼薄且愚蠢。

在環球時報上有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叫《每人只錯一點點》。

講述的是一艘輪船沉沒了,後來救援隊發現真相就藏在一個密封的瓶子裡。

那裡面是一張紙條,上面有21種筆跡。

記載著從服務生,水手,到船長等21人在沉船前的一些日常細微舉動。

他們每個人都犯了一點錯誤,看上去無傷大雅,但卻釀成了船毀人亡的大錯。

我們常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在這些悲劇面前,同樣如此,

每個人都帶著那一點點的小惡,

懦弱、自私、愚蠢、優柔寡斷、從眾……

但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無法挽回的大惡。

其實,人心在善惡取捨中,沒有旁觀者!

當我看到一個矛盾衝突的時候,就已經不可能置身事外。

我們的態度,對事態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會決定自己和他人的未來。

尤其在大是大非,大善大惡面前,更沒有中立一說,漠視罪惡本身就是罪惡。

對惡的縱容就是對善的打擊,對暴行的沉默就是對文明的玷污!

同時,對人們的善意更不能辜負。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讓我們的每一次善意付出都是值得的,要讓善良也得到應有的回報!

 4 

寫在最後:

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我們稱之為人性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同情心。

你溫暖,這個世界便因你溫暖;

你冷漠,這個世界便因你而冷漠。

有一個網友曾說過自己的經歷:

有一天,我的父親走在街上,不小心摔倒了,周圍人來人往,卻沒有一個人上前扶。

他坐在地上足足10分鐘,最後還是自己艱難地爬起來。

以前,我看到老人摔倒,我也是不扶的。

但是以後我不會再袖手旁觀了。

因為,我希望當我的父母需要幫助時,別人也能多些善意。

大寶老師寫下這篇文章,是想告訴我們自己,也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人:

幫助別人,也是在自己某一天需要幫助時,有人能夠對我們伸出援手。

那個將小悅悅送去醫院的拾荒阿姨,

她後來在老家的養老院生活,

國家每月補貼她2500元,

有一次她生病住院做手術,

醫院得知她是幾年前救人的阿婆,

主動免了她全部2萬多的手術費。

在中巴車上唯一挺身而出的男子,

成了那輛車上唯一的倖存者。

命運是公平的,若你願意傾囊相助地幫助別人,那麼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有人願意為你挺身而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