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廊橋遺夢》:婚姻並不完美,我們卻走到了白頭

當我們聊起成年人的婚姻與愛情時, 有一部繞不過去的經典作品《廊橋遺夢》。

嚮往愛情的人說, 《廊橋遺夢》是四天相戀換來半生懷念的禁忌之戀。 但如果你只看到婚外戀, 說明你還太年輕。

真正步入婚姻的人, 看見的是兩個中年人對乏味婚姻的救贖, 正印證了馬克吐溫說的那句:「愛情是快速奔跑, 婚姻是慢慢成長。 」

沒有人的婚姻是完美的, 甚至一場誘惑就能促人逃離, 但最終有人停留了下來, 是責任, 是成熟, 也是愛。

一場乏善可陳婚姻

1965年, 理查和弗朗西絲卡結婚即將20年。

20年前, 一個善良敦厚的美國大兵和一個浪漫熱情的義大利姑娘在那不勒斯相遇了。

當時二戰傷痕猶在, 大多數義大利青年不是在戰俘集中營中或死或傷, 就是在戰爭中身心俱殘。 而25歲的弗朗西絲卡, 黑色的頭髮綁著紅色的緞帶, 眼睛猶如那不勒斯明媚的陽光, 多情而燦爛。

她當時正在一家私立女子中學教書, 剛剛結束與一位大學藝術系教授的瘋狂愛情, 生活漫無目的, 被傳統的父母催著定下靠譜婚姻。

坐在地中海的咖啡館裡, 弗朗西絲卡打量著一身戎裝的理查, 他的眼神是美國中西部人特有的懇切與真摯, 讓她不由得給了自己嫁給他的理由:待她好, 還有充滿美妙希望的美國。

于是她隨理查來到了依阿華的這座小農場, 成為了為他生兒育女的家庭主婦。

理查確實像他承諾那般待她好。

他對她總是溫和, 對孩子們總是慈愛, 他是一個好的丈夫, 好的父親, 更是一個有責任感深沉如山的好男人, 給予她最平靜安穩的生活。

而生活卻沒有像弗朗西絲卡希望的那樣充滿美妙希望。

她把長髮挽起,

辭了職, 戒了煙, 日復一日過著和所有村婦別無二致的生活——洗衣做飯、收拾房間、照顧家人……

她不過是從一個鄉村小鎮來到了另一個, 葉芝的詩和藍調音樂與她漸行漸遠, 單調的勞作幾乎構成了她婚姻生活的全部。

弗朗西絲卡也曾試圖讓他們之間擁有一些欲望和激情, 比如她要求, 甚至逼迫理查為她在樓上安裝了一個浴室。

那幾乎成了她在這個喧鬧無趣的家裡唯一的私人地盤, 最後的想象空間。

理查對她浴室內的陳設感到不舒服, 用他的話說, 「太風騷」。

「所有的婚姻, 所有的固定的關係都是有可能陷入這種惰性的。 」

于是她不再生動, 而理查卻愈發習慣平靜的鄉下生活, 甚至不願意與她聊聊她期待的話題。

習慣使一切都可以預見, 而這預見本身又帶來安逸。

「這不是我少女時代夢想的地方。 」

當初渴望的安逸卻在漫長的時光中磨滅了弗朗西絲卡對浪漫婚姻的最後一點想象, 看著在桌邊吃飯不語的丈夫與孩子, 她又搖頭將不甘咽了下去。

在一場乏善可陳的婚姻中,

似乎總有一個妥協容忍、兢兢業業的忙人, 也少不了一個缺乏熱情、了無生趣的好人。 當初戀愛時在彼此身上短暫迸發的愛情火花, 竟然成了一生唯一的高光時刻。

之後, 婚姻變成了相敬如賓的夫妻, 雞毛蒜皮的瑣碎, 千篇一律的日常——餘生很長, 只有搭夥, 成為了現在許多婚姻的通用模式。

一眼望得到頭的餘生或許不會讓人不滿, 卻憋悶至極。

婚姻的雙方都沒有錯, 可是卻越來越寂寞。 這是婚姻的宿命, 還是婚姻的劫數?

一次不期而遇的心動

多年索然無味的生活中, 愛上羅伯特, 對弗朗西絲卡來說, 似乎突如其來又像命中註定。

那天, 羅伯特不偏不倚把車停在她家門前, 而她正好跳下秋千赤著腳向他走去, 他獨自一人而她獨自在家,讓乾燥炎熱的夏天空氣裡有了潮濕曖昧的味道。

這個52歲孑然一身的浪子,是《國家地理》的攝影師,身材矯健而輕捷,眼神深邃而溫柔。

不禁讓早已被封閉生活蠶食得不拘言笑、保守含蓄的弗朗西絲卡,面對他的問路,脫口而出:「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領你去。」

她坐上了他的車,陪他去找那座廊橋。他熾熱地看向她,而她溫柔的答話,情不知所起,卻一往情深。所過之處,繁花似錦。

羅伯特特意為弗朗西絲卡帶來一小捧野花表達謝意。弗朗西絲卡已經能狡黠地開著玩笑:「可惜它們是有毒的。」

或許弗朗西絲卡都沒意識到,自己的神情和聲音已經回到了那個十幾歲熱情如火的義大利少女。

他們之間的情愫開始變得正如這野花,野蠻生長出明豔的色彩卻又如同讓人沉溺的毒藥。

理查帶著孩子們外出的四天,遇見羅伯特的四天,是弗朗西絲卡來到美國後最無拘無束的四天。

她和羅伯特燭光晚餐、談天說地,翩翩起舞,迎著夕陽拍照,分享月色、音樂和晚風,甚至共度良宵。

渴望被人關注,渴望新奇事物,渴望浪漫,渴望激情,渴望理解……

這是弗朗西絲卡看似幸福婚姻下的波濤暗湧,理查無法給予的,羅伯特在慢慢喚醒。

這四天,弗朗西絲卡享受著這個男人把她當作值得欣賞和傾慕的女人,讓她可以跳出農夫的妻子、孩子的媽媽,成為一個成熟男人眼中優雅知性,充滿著風情的女人。

羅伯特喜歡她總散發出他長期離群索居後貪戀的一絲煙火氣,而她喜歡羅伯特走過四海的野性和帶著藝術氣息的不羈才華,那是她心之神往卻求而不得的某種自由。

短短四天,他們所做的無非是平淡無奇的小事,內心卻生出了「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因為他們愛上的對方,實際上都是自己現實中嚮往卻無法觸及的那份不甘心。

沒有人會為一場婚外情正名,但正如《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災難,日常的瑣碎煩惱更加難以躲避。」

婚姻中的危機,往往來源于在瑣碎中迷失了自己的內核,只剩下堅守承諾的軀殼。

愛的衝動不知何時而來,但當它不來自婚姻,便能輕易成為自己逃離當下乏味人生的「救命稻草」,渴望憑此找到壓抑已久的真實自我,慰藉內心的不甘。

它往往讓人會落入危險的選擇,但這樣的心動總是充滿誘惑,就像晚年弗朗西絲卡給兒女信中寫的那樣:

「我好像是另一個女子,可我比之前更像我自己。」

尊重愛,理解不完美

弗朗西絲卡與理查的婚姻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因為羅伯特對她說:「跟我走。」

在理查回來的前一晚,弗朗西絲卡四天的「幻夢般生活」面臨著現實抉擇。

激情過後,她猛然記起了她那不完美的婚姻,和無趣但愛她的丈夫。

尚存的理智告訴自己,她善良的丈夫不應該承受這樣不負責的傷害,她的婚姻也不應該擁有這般不體面的消亡。

她看得明白,與羅伯特的感情之所以熾熱濃烈,大抵是因為困守在當下百無聊賴的婚姻中無法解脫。

當婚姻不再成為束縛,自己也沒有了擺脫現狀的叛逆與期待,反而會陷入對自己相處近20年的丈夫子女的內疚。

「如果現在我這樣做了,這思想負擔會使我變成另外一個人,不再是你所愛的那個女人。」

更何況,婚外情並不能拯救婚姻危機,誰又能保證另一場衝動的愛情,不會造就另一段同樣蹉跎的婚姻呢?

「人不能永遠抓住幸福的回憶而不願意撒手」,弗朗西絲卡選擇在淚光中看著他走。

張愛玲說,對于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對于法蘭西斯卡來說,那四天廊橋之下遺失的舊夢與深情,便已是一生。

即使在後來有一次在公路上再次遇見,她只能默默看著雨中的羅伯特,用滂沱的眼淚無聲回絕了他的再次期待,隨著丈夫駕車離去。

之後,她又成為了農夫之妻,孩子的母親。

回歸家庭,是法蘭西斯卡最終的答案。

深埋幻夢,便成全了深愛,17年的互不打擾,便守住了婚姻的體面。

反觀理查或許是個無法理解妻子浪漫的粗獷男人,但絕不是無法體察妻子淚水的粗心丈夫。

妻子不願意多談,他便不再追問。

但緊縮的眉頭和無盡的沉默早已出賣了他的心緒。

在彌留之際,理查對弗朗西絲卡說出了此生最動人的話:「我知道你也有過自己的夢,我很抱歉我沒能給你。」

他知道自己和婚姻都並不那般完美,但他將對妻子的深愛,隱藏在理解中,也用包容去寬饒婚姻中的裂痕甚至傷害,給自己堅守的婚姻一個完整的交代。

莫阿羅在《人生五大問題》中說:

婚姻起初是吸引,但維持靠的是友誼與愛情的融合,尊重有禮。

接受和伴侶種種精神上、靈智上的異點,包容它而非‘羅曼蒂克’式必要找到那個百分百匹配的命中註定。

時間、經歷和情感都不足以讓兩個人完全契合,弗朗西絲卡的精神世界理查無法進入,但她對婚姻的責任與負擔羅伯特也難以認同,他們的孤獨,是婚姻和婚外情都無法救贖的。

因為尊重愛,羅伯特選擇離開,理查選擇釋懷。

因為理解不完美,弗朗西絲卡和理查堅守了婚姻。

你或許認為這不是勇敢而圓滿的結局,但他們讓我們看到:

婚姻與背叛並非絕對的對立,愛情與責任也不是不能重合,這段本足以扼殺婚姻的感情,最終平復婚姻中的困惑、猶豫、不甘甚至失望,支撐他們走到了最後。

回到現在這個自由時代,很多人會說:婚姻不能束縛對真愛的追逐。

而打破當下的追求看似是反抗,實際上往往是一種徒勞。

漫長的一生經不起飛蛾撲火的反抗,就算飛蛾撲火也未必換來你期待中完整的、契合的、無憂無慮的愛情。雙向的尊重與理解,遠比單純的怦然心動讓感情走得長遠。

《廊橋遺夢》之所以讓那麼多人為之所動,就是因為它沒有變成下一個婚姻,讓我們重複看到另一份真愛的幻滅。

正如作者所說,鼓勵大家逃離婚姻不是他的本意,他希望大家能用一顆敏感的心去觸摸真情,相信在粗糲的生活之下,仍然有愛情的珍珠在發光。

現實中的粗糙生活,會磨去愛情的光彩,但不要忘了,愛情確實來過。

不再為愛情燃燒的婚姻或許不完美,也值得我們再給一次停留、包容或重來的機會,在平凡溫情中過好一生。

他獨自一人而她獨自在家,讓乾燥炎熱的夏天空氣裡有了潮濕曖昧的味道。

這個52歲孑然一身的浪子,是《國家地理》的攝影師,身材矯健而輕捷,眼神深邃而溫柔。

不禁讓早已被封閉生活蠶食得不拘言笑、保守含蓄的弗朗西絲卡,面對他的問路,脫口而出:「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領你去。」

她坐上了他的車,陪他去找那座廊橋。他熾熱地看向她,而她溫柔的答話,情不知所起,卻一往情深。所過之處,繁花似錦。

羅伯特特意為弗朗西絲卡帶來一小捧野花表達謝意。弗朗西絲卡已經能狡黠地開著玩笑:「可惜它們是有毒的。」

或許弗朗西絲卡都沒意識到,自己的神情和聲音已經回到了那個十幾歲熱情如火的義大利少女。

他們之間的情愫開始變得正如這野花,野蠻生長出明豔的色彩卻又如同讓人沉溺的毒藥。

理查帶著孩子們外出的四天,遇見羅伯特的四天,是弗朗西絲卡來到美國後最無拘無束的四天。

她和羅伯特燭光晚餐、談天說地,翩翩起舞,迎著夕陽拍照,分享月色、音樂和晚風,甚至共度良宵。

渴望被人關注,渴望新奇事物,渴望浪漫,渴望激情,渴望理解……

這是弗朗西絲卡看似幸福婚姻下的波濤暗湧,理查無法給予的,羅伯特在慢慢喚醒。

這四天,弗朗西絲卡享受著這個男人把她當作值得欣賞和傾慕的女人,讓她可以跳出農夫的妻子、孩子的媽媽,成為一個成熟男人眼中優雅知性,充滿著風情的女人。

羅伯特喜歡她總散發出他長期離群索居後貪戀的一絲煙火氣,而她喜歡羅伯特走過四海的野性和帶著藝術氣息的不羈才華,那是她心之神往卻求而不得的某種自由。

短短四天,他們所做的無非是平淡無奇的小事,內心卻生出了「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因為他們愛上的對方,實際上都是自己現實中嚮往卻無法觸及的那份不甘心。

沒有人會為一場婚外情正名,但正如《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災難,日常的瑣碎煩惱更加難以躲避。」

婚姻中的危機,往往來源于在瑣碎中迷失了自己的內核,只剩下堅守承諾的軀殼。

愛的衝動不知何時而來,但當它不來自婚姻,便能輕易成為自己逃離當下乏味人生的「救命稻草」,渴望憑此找到壓抑已久的真實自我,慰藉內心的不甘。

它往往讓人會落入危險的選擇,但這樣的心動總是充滿誘惑,就像晚年弗朗西絲卡給兒女信中寫的那樣:

「我好像是另一個女子,可我比之前更像我自己。」

尊重愛,理解不完美

弗朗西絲卡與理查的婚姻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因為羅伯特對她說:「跟我走。」

在理查回來的前一晚,弗朗西絲卡四天的「幻夢般生活」面臨著現實抉擇。

激情過後,她猛然記起了她那不完美的婚姻,和無趣但愛她的丈夫。

尚存的理智告訴自己,她善良的丈夫不應該承受這樣不負責的傷害,她的婚姻也不應該擁有這般不體面的消亡。

她看得明白,與羅伯特的感情之所以熾熱濃烈,大抵是因為困守在當下百無聊賴的婚姻中無法解脫。

當婚姻不再成為束縛,自己也沒有了擺脫現狀的叛逆與期待,反而會陷入對自己相處近20年的丈夫子女的內疚。

「如果現在我這樣做了,這思想負擔會使我變成另外一個人,不再是你所愛的那個女人。」

更何況,婚外情並不能拯救婚姻危機,誰又能保證另一場衝動的愛情,不會造就另一段同樣蹉跎的婚姻呢?

「人不能永遠抓住幸福的回憶而不願意撒手」,弗朗西絲卡選擇在淚光中看著他走。

張愛玲說,對于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對于法蘭西斯卡來說,那四天廊橋之下遺失的舊夢與深情,便已是一生。

即使在後來有一次在公路上再次遇見,她只能默默看著雨中的羅伯特,用滂沱的眼淚無聲回絕了他的再次期待,隨著丈夫駕車離去。

之後,她又成為了農夫之妻,孩子的母親。

回歸家庭,是法蘭西斯卡最終的答案。

深埋幻夢,便成全了深愛,17年的互不打擾,便守住了婚姻的體面。

反觀理查或許是個無法理解妻子浪漫的粗獷男人,但絕不是無法體察妻子淚水的粗心丈夫。

妻子不願意多談,他便不再追問。

但緊縮的眉頭和無盡的沉默早已出賣了他的心緒。

在彌留之際,理查對弗朗西絲卡說出了此生最動人的話:「我知道你也有過自己的夢,我很抱歉我沒能給你。」

他知道自己和婚姻都並不那般完美,但他將對妻子的深愛,隱藏在理解中,也用包容去寬饒婚姻中的裂痕甚至傷害,給自己堅守的婚姻一個完整的交代。

莫阿羅在《人生五大問題》中說:

婚姻起初是吸引,但維持靠的是友誼與愛情的融合,尊重有禮。

接受和伴侶種種精神上、靈智上的異點,包容它而非‘羅曼蒂克’式必要找到那個百分百匹配的命中註定。

時間、經歷和情感都不足以讓兩個人完全契合,弗朗西絲卡的精神世界理查無法進入,但她對婚姻的責任與負擔羅伯特也難以認同,他們的孤獨,是婚姻和婚外情都無法救贖的。

因為尊重愛,羅伯特選擇離開,理查選擇釋懷。

因為理解不完美,弗朗西絲卡和理查堅守了婚姻。

你或許認為這不是勇敢而圓滿的結局,但他們讓我們看到:

婚姻與背叛並非絕對的對立,愛情與責任也不是不能重合,這段本足以扼殺婚姻的感情,最終平復婚姻中的困惑、猶豫、不甘甚至失望,支撐他們走到了最後。

回到現在這個自由時代,很多人會說:婚姻不能束縛對真愛的追逐。

而打破當下的追求看似是反抗,實際上往往是一種徒勞。

漫長的一生經不起飛蛾撲火的反抗,就算飛蛾撲火也未必換來你期待中完整的、契合的、無憂無慮的愛情。雙向的尊重與理解,遠比單純的怦然心動讓感情走得長遠。

《廊橋遺夢》之所以讓那麼多人為之所動,就是因為它沒有變成下一個婚姻,讓我們重複看到另一份真愛的幻滅。

正如作者所說,鼓勵大家逃離婚姻不是他的本意,他希望大家能用一顆敏感的心去觸摸真情,相信在粗糲的生活之下,仍然有愛情的珍珠在發光。

現實中的粗糙生活,會磨去愛情的光彩,但不要忘了,愛情確實來過。

不再為愛情燃燒的婚姻或許不完美,也值得我們再給一次停留、包容或重來的機會,在平凡溫情中過好一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