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此人比劉伯溫還勝一籌,輔助朱元璋稱帝后,立即辭官歸隱得以善終

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朱元璋謀士的故事, 提到朱元璋謀士, 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開國軍事劉伯溫。 劉伯溫的能力有目共睹, “一統天下”就是他對於劉伯溫最大的褒獎。

不過, 劉伯溫並不是朱元璋麾下唯一的軍師。 除了劉伯溫, 朱元璋還有李善長、朱升等。 李善長名氣雖比不上劉伯溫, 可也是被後世所銘記了, 朱元璋也對他稱讚有加, “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 千載之下, 人人傳頌, 與善長相比, 蕭何未必過也。 ”

朱升與劉伯溫、李善長相比, 名氣就小得多了。 名氣小, 並不意味著能力就差, 朱升能善終就是他最大能力的體現。

在朱元璋創立明朝過程中, 朱升利用他精通天文知識, 為朱元璋出謀劃策, 這是他的神技。

朱元璋是最大的受益者, “蓍言趨吉避凶, 往無不克”, 多次感歎“朱允升知其神乎!”至正十七年(1357年), 朱元璋第一次見到朱升, 期間朱升提出了對朱元璋建立明朝至關重要的計策, “高築牆, 廣積糧, 緩稱王。 ”

可以這樣說, 朱標的九字計策成為他戰勝陳友諒的根本原因之一, “升於明興之初, 參贊帷幄, 兼知制誥, 一切典制, 多出其手, 與陶安、宋濂等名望相埒。 ”這是清朝史學家對朱升的評價, 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二月, 朱元璋已經平定了山東, 又擊敗浙東農民起義軍領袖方國珍, 局勢對朱元璋越來越有利。

不久, 朱元璋“命朱升兼儀禮官”, 儼然是為自己稱帝做準備。

次年正月初四, 朱元璋稱帝, 封賞群臣, “大封功臣, 制詞多升撰, 時稱典核。 ”就在此時, 這位追隨朱元璋十四年的謀士, 想到了歸隱, 於次年三月“請老歸山”。 朱元璋多次挽留, 朱升心意已決, “亦為惻然, 因與朱同免死券以慰之, 馳驛送歸。 ”

朱升是看了什麼, 為何國家剛剛建立就隱退?我們不得而知, 也許他在與朱元璋常年接觸中, 對朱元璋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隱退成為保存自己最好的選擇。 洪武三年十二月, 朱升以72歲高齡在去世。

死訊傳來, 朱元璋沒有任何表示。 不過, 朱升友人鎮國上將軍駙馬都督王克恭寫了一篇祭文, 其中有這樣一句話, “我知先生歿有遺憾者, 豈不以其書未傳其人耶,

子孫未見其眾多耶。 ”

參考資料:《明史·朱升傳》、《九字國策定江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