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孩子挨打時,如果有「這2種反應」,家長再生氣也不要動手了,不然後悔都來不及

「棍棒底下出孝子」, 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教育理念。 生活中不乏一些脾氣火爆的家長, 奉行「棍棒教育」法則, 遇到孩子做錯事,

難免會打罵孩子。

採取「棍棒」教育的方法也許當下會收穫良多, 覺得孩子變得聽話了很多, 但事後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去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許多網友曾在網上分享過自己經常被打之後自己的心理:

網友A:自己曾經想過自盡, 但是....刮錯地方了;

網友B:因為老被打, 自己變得極度不自信, 自卑, 情商超差, 現在長大的我夢到我媽打我, 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兒時的恐懼。

可見, 孩子經常處于「被打」的生活環境中, 對孩子的未來以及心理有多大的影響。 所以, 當孩子挨打時, 有這下面幾種反應, 家長在生氣也不要動手了。 先雙方都冷靜一下。

一:孩子站在原地, 任由打罵

當父母打罵孩子時, 孩子站在原地, 一動不動, 任由其打罵, 這是有的父母也許會更生氣, 看著孩子「默然」的態度, 更是加大了手裡的力度, 覺得自己還管不了你了。

其實, 當孩子出現這個反應時, 家長應該立即停手。 因為此時對于孩子來說, 要不內心就是已經無所謂了, 覺得隨便你, 反正自己做什麼都是挨打, 都是錯, 有種「放棄自己」的感覺。

二:與父母互罵互打

有的孩子當被父母打時, 會與父母互罵互打, 誰也不讓誰。 其實,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長期生活在被父母管教被打的環境下, 小時候也許自己沒有力量反抗, 但是現在自己長大了, 有力量反抗了, 就會形成這種與父母對打的局面。

甚至有的孩子還要自殘傾向, 這些對孩子內心的心理都是有著極大的傷害。

其實, 對于孩子犯錯, 一味的「棍棒教育」, 只會讓自己和孩子都陷入僵持的局面, 讓彼此的親情變得更加「淡薄」。 試想如果有個人從來都不問緣由, 每天不分對錯, 完全讓你按照他的意願來生活, 一不對就打你, 你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 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去教育他們, 因為我們要對他們的以後負責, 畢竟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我們不教會孩子如何去分辨對與錯, 長大後社會就會教育他們。

但是, 我們卻也要用正確的方法, 説明孩子去分辨對錯, 而不是一味地打罵。

當孩子犯錯是, 我們應該如何教育?

一:教育孩子之前, 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 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人一旦情緒的「荷爾蒙」上來了, 大腦根本就不會理性思考。 我們教育孩子的初衷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然後並改正。 所以, 大腦只有保持足夠的冷靜, 才可以分析去問題原因,並去解決。

二:良好的溝通是關鍵

父母與孩子只有溝通交流了,才可以解決問題。瞭解孩子當時內心的想法,才可以幫孩子知道自己錯在那,為什麼不該這樣做?然後才可以去解決問題。

而不是一上來就不分青紅皂白的一頓打。完全憑自己的想法,就給孩子「扣上各種帽子」。

父母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利于他們的成長。由于每一個小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所以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因材施教哦。

才可以分析去問題原因,並去解決。

二:良好的溝通是關鍵

父母與孩子只有溝通交流了,才可以解決問題。瞭解孩子當時內心的想法,才可以幫孩子知道自己錯在那,為什麼不該這樣做?然後才可以去解決問題。

而不是一上來就不分青紅皂白的一頓打。完全憑自己的想法,就給孩子「扣上各種帽子」。

父母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利于他們的成長。由于每一個小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所以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因材施教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