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71歲罹巴金森氏癥依舊看診,屏東醫師紮根恒春20年,為「瞎子村」送去光明與希望

因為缺少眼科醫師, 這裏一度被稱為「瞎子村」, 看到偏鄉的貧瘠, 只因一句「留下來和我一起努力」, 他果斷接棒, 為弱勢病患送去光明, 紮根恒春的20年, 年過古稀、身患重病依舊在醫者崗位上發光, 他就是恒春基督教醫院院長鄭立智。

馬祖任醫官兩年間, 體會偏鄉就醫不便

自考上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畢業後他被分到馬祖做醫官, 因為缺少醫護他一度包辦所有科別, 雖然工作環境艱苦, 但他卻說「這是我從醫歷程中最寶貴的財富。 」

兩年多的全面訓練, 讓他成為十八般武藝樣樣通的全能醫師, 更讓他感受到偏向醫療資源的貧瘠, 這為他日後到恒春半島服務埋下伏筆。

馬祖的醫官生涯結束後, 他來到高雄任眼科醫師, 後面升任屏東基督教醫院任眼科主任, 原本可以享受「順風順水」的人生, 但這時一個人的一句話, 讓他心中奉獻偏鄉的種子發芽。

彼時的恒基只有陳雲址一個眼科醫師,

而他則是放棄在美國的逍遙生活, 主動留守的。 他找到「這裏很缺眼科醫師」希望他可以到恒春幫忙, 鄭立智被陳醫師打動, 每年拿出兩個月的時間到恒基協助, 可漸漸的他感受到這樣候鳥式的幫助並不能解決當地醫師短缺的問題。 窮苦人負擔不起醫療費、交通費的窘況, 更讓他感到肩頭的醫者職責。

最終他決定留在恒基, 從候鳥變留鳥, 紮根偏鄉, 服務病患。

九旬翁15年後重見光明, 巡迴醫療助力山區民眾健康

「這裏的工作比其他地方更有意義, 也充滿感動」鄭立智說起一位讓他至今印象深刻的病患。

那是一位94歲的老者, 因為患有白內障, 忍受了15年的失明生活, 在他的極力勸說下, 老人接受了手術, 術後重見光明的老人欣喜的跑去水田, 高興到在水田中跳舞。

這件事也讓鄭立智明白, 在偏鄉行醫要治的不只是疾病, 更要向居民們推廣醫療理念, 讓大家能正視疾病, 積極治療。

「很多病患因為缺乏正確理念, 一段患病就認為自己沒救了,

或者隨便買點眼藥水用, 最後導致延誤就醫, 甚至失明……」

為改變這個現狀, 鄭醫師在看診的同時還會向病人宣揚眼部衛生知識, 更透過下鄉看診, 發現「隱藏」的病患, 勸他們及時接受治療, 有的病患付不起醫療費, 還會自掏腰包。

除了老人, 弱勢家庭的孩子也是他的重點關注對象, 透過山區巡迴醫療和衛教宣導幫助孩子們矯正斜視, 提起家長對孩子眼睛健康的重視。

做「不務正業」的人, 生命踐行醫者誓言

不只是一位負責任的醫生, 鄭立智更是鄉民們的好朋友, 到原住民部落做到宅醫療時, 除了奉上專業服務, 還會笑瞇瞇的用排灣語和族人閒談, 瞭解他們在生活上的需求。

回到醫院便和醫師們共同謀劃, 服務範圍也從醫療擴展到獨居送餐、到宅沐浴、老人長照, 以及兒童課輔、新移民關懷等等社會福利工作。

以至於後面鄭立智戲稱「我們都是一群不務正業的人。 」

感念鄭醫師和其他醫護人員的關懷與愛心, 有農民病患經常會帶著自己飼養的雞鴨和蔬果到診間答謝, 但即便是這樣的回饋,鄭醫師也不曾收下,更溫暖的說「你們更需要補一補,我心領了。」

因為長期不間斷看診勞累過度,鄭醫師患上巴金森氏癥,為讓醫院後繼有人,他努力尋找年輕醫師接棒。

如今他雖已退休,但時常還會到醫院協助看診,培訓新醫師,踐行著自己從醫時的誓言「奉獻生命為人類服務」

感受到恒春醫療資源的匱乏,原本享受優渥生活的他,逆風而行、紮根偏鄉。

透過精湛的醫術讓無數被病痛折磨的人,重新看見希望。

即便已年屆古稀,依舊沒有停止奉獻。

願鄭醫師故事能帶動更多人,讓弱勢病患獲得更多的資源,走出黑暗、重見希望之光。

原創內容,禁止轉載,違規轉載將追究所有權

但即便是這樣的回饋,鄭醫師也不曾收下,更溫暖的說「你們更需要補一補,我心領了。」

因為長期不間斷看診勞累過度,鄭醫師患上巴金森氏癥,為讓醫院後繼有人,他努力尋找年輕醫師接棒。

如今他雖已退休,但時常還會到醫院協助看診,培訓新醫師,踐行著自己從醫時的誓言「奉獻生命為人類服務」

感受到恒春醫療資源的匱乏,原本享受優渥生活的他,逆風而行、紮根偏鄉。

透過精湛的醫術讓無數被病痛折磨的人,重新看見希望。

即便已年屆古稀,依舊沒有停止奉獻。

願鄭醫師故事能帶動更多人,讓弱勢病患獲得更多的資源,走出黑暗、重見希望之光。

原創內容,禁止轉載,違規轉載將追究所有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