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孔子的一位弟子,辯才堪比蘇秦、張儀,以一人之力顛覆五國政治

蘇秦、張儀是鬼穀子的兩個高徒, 是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蘇秦主張合縱, 說合六國結盟抵抗秦國, 本人也佩六國相印。 張儀則西入秦國, 採取連橫策略, 為秦國瓦解六國盟約, 極盡忽悠, 把個楚懷王騙死在秦國。

蘇秦、張儀可謂辯才一流了, 可是還有一個人的辯才絕不在他們二人之下。 他就是孔子的高徒––子貢端木賜, 他以一人之力顛覆了五國政治。 如使蘇張二人同在子貢時代, 當拜服子貢的辯才, 早晚向他求教了。

那麼, 子貢是怎麼顛覆五國政治的呢?

故事背景

當時, 田常勢大, 想在齊國作亂, 但又害怕齊國的高固、國佐、晏嬰等人, 于是想出兵魯國以壯其威。

孔子聽到後, 對他的弟子說:「魯國埋葬著我的祖宗墳墓, 你們誰去制止這場戰爭?」, 子路、子張、子石請求前往, 孔子都不同意。 子貢請求前去勸說, 孔子答應了。

遊說齊國田常

到了齊國, 他對田常說:「你討伐魯國, 實在是大錯誤。 魯國是難以攻取的, 它城矮地小, 國君愚蠢不仁, 大臣虛偽無用, 百姓厭惡打仗。 你不如攻打強大的吳國, 吳國城高地廣, 兵甲堅固, 將士作戰勇敢。 」

田常聽了, 憤怒地說:「你用是非顛倒的道理來教訓我, 有什麼企圖?」

子貢說:「我聽說,

憂患在內的, 攻擊強敵;憂患在外的, 攻擊弱者。 您現在攻打魯國, 當然能取得勝利。 可是輕易取得的勝利不能體現您的功勞, 反而會使國君驕橫以恣意妄為, 使群臣放肆以爭權奪利, 從而不利于你在齊國的權威。 討伐吳國則不同, 討伐吳國不能取勝, 百姓和官員死在國外, 國內大臣空虛, 這樣, 您上邊沒有強臣作您的對手, 下邊沒有百姓官員指責您的過錯。 孤立國君制服齊國的就只有您了。 」

田常稱善, 但軍隊以派往魯國, 突然改攻魯國會引起群臣懷疑。 子貢勸說田常按兵不動, 他會去遊說吳國救魯, 屆時齊國再攻打吳國。

遊說吳王夫差

到了齊國, 他對吳王夫差說:「我聽說齊國想要私吞魯國, 與吳國爭強, 我為大王感到擔憂。 您去解救魯國, 就會顯名于天下;討伐齊國, 又有大利可圖, 您可以借機扶助泗水流域的諸侯, 誅滅齊國, 使強大的晉國屈服。 」

吳王夫差說:「好啊, 可是越王現在正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準備伺機報仇。 等我攻滅了越國再說吧。 」

子貢說:「大王已有存危亡、繼絕世之名,

現在卻畏懼小小的越國報復, 實在不算勇敢啊!您不如保存越國以向諸侯顯示您的仁義, 救魯攻齊以向晉國施威, 這樣各諸侯國就會競相歸順吳國, 大王的霸業也就成功了。 如果您真的擔心越國報復, 我可以遊說越國與您一同出兵救魯。 」

吳王夫差稱善, 派子貢前往越國。

遊說越王勾踐

到了越國,子貢對越王說:「我勸說吳王救魯伐齊,吳王雖然有想去的意思,但又害怕越國,聲稱:‘等我討伐越國後就行’,如果這樣,攻取越國就是必然的了。」

越王向子貢請教,子貢說:「大王你不如發兵幫助他,以奪取他滅越之志;贈送重金寶玉以取悅于他的心;用辭謙卑以表示對他的遵從。那麼,他一定會去討伐齊國,而不再與越國為敵。如果他討伐齊國沒有取勝,就是大王的福氣。如果他戰勝了齊國,必然用兵威逼晉國,我再請求到北面去見晉國國君,讓他與諸侯一起攻討吳國。屆時吳國國內空虛,您趁機攻打吳國,一定成功的。」

越王勾踐稱善,子貢繼續到晉國遊說。

遊說晉國國君

到了晉國,他對晉國國君說:「如今吳國與齊國就要打仗了,如果齊國打敗了吳國,越國必然隨之大亂;如果吳國打敗了齊國,吳國必將兵臨晉國。」

晉國國君大驚,詢問對策。子貢對他說:「修造武器,休養士卒,做好與吳國打仗的準備。」晉國國君同意了。

勸說的結果

吳國與齊國交戰,大勝。但吳王沒有返回吳國,而是轉而攻打晉國,卻大敗于晉軍。越國聞此,趁機攻打吳國。吳王返師救援,結果三戰都不能取勝。最後,吳國城門失守,武王夫差被殺。越王滅吳三年後,在東方稱霸。

子貢出使,保全了魯國,搞亂了齊國,滅了吳國,使晉國強盛,並使越國稱霸。十年之中,改變了五個國家的命運。

遊說越王勾踐

到了越國,子貢對越王說:「我勸說吳王救魯伐齊,吳王雖然有想去的意思,但又害怕越國,聲稱:‘等我討伐越國後就行’,如果這樣,攻取越國就是必然的了。」

越王向子貢請教,子貢說:「大王你不如發兵幫助他,以奪取他滅越之志;贈送重金寶玉以取悅于他的心;用辭謙卑以表示對他的遵從。那麼,他一定會去討伐齊國,而不再與越國為敵。如果他討伐齊國沒有取勝,就是大王的福氣。如果他戰勝了齊國,必然用兵威逼晉國,我再請求到北面去見晉國國君,讓他與諸侯一起攻討吳國。屆時吳國國內空虛,您趁機攻打吳國,一定成功的。」

越王勾踐稱善,子貢繼續到晉國遊說。

遊說晉國國君

到了晉國,他對晉國國君說:「如今吳國與齊國就要打仗了,如果齊國打敗了吳國,越國必然隨之大亂;如果吳國打敗了齊國,吳國必將兵臨晉國。」

晉國國君大驚,詢問對策。子貢對他說:「修造武器,休養士卒,做好與吳國打仗的準備。」晉國國君同意了。

勸說的結果

吳國與齊國交戰,大勝。但吳王沒有返回吳國,而是轉而攻打晉國,卻大敗于晉軍。越國聞此,趁機攻打吳國。吳王返師救援,結果三戰都不能取勝。最後,吳國城門失守,武王夫差被殺。越王滅吳三年後,在東方稱霸。

子貢出使,保全了魯國,搞亂了齊國,滅了吳國,使晉國強盛,並使越國稱霸。十年之中,改變了五個國家的命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