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緩解關節炎癥狀 試試這些方法

骨性關節炎常見于中老年人, 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為主要病理改變的疾病, 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和關節僵硬,

後期出現肌肉萎縮、關節無力, 嚴重影響關節功能。

目前骨性關節炎的治療原則主要是階梯治療和個性化治療, 其目的是緩解疼痛、延緩關節損害、恢復關節功能和回歸社會生活。 對于骨性關節炎, 西醫有健康教育、基礎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 而中醫治療該疾病也有一系列方法, 其中有六大治法, 即砭石、針刺、艾灸、導引、推拿、中藥, 都可以防治骨性關節炎。 這六種方法還可以聯合使用, 起到「1﹢1>2」的效果。
根據中醫的經典理論, 骨性關節炎屬于「痹證」「筋痹」「骨痹」等范疇, 常見于膝、脊柱、髖、手等關節。 《黃帝內經》雲「風寒濕三氣雜至, 合而為痹」, 告訴我們要注意防禦風、寒、濕三邪的侵襲, 同時疾病是一個經皮、脈、肉、筋、骨不斷進展的過程,

最終導致氣血瘀阻, 引起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肢體功能受限。
對于骨性關節炎, 中醫主要採用「內治﹢外治﹢功能鍛煉」的綜合治療方案。 同時強調整體的預防、保健、治療、康復一體化理念和全生命週期預防干預的觀點, 即中醫所推崇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複」。 預防和保健方面, 我們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控制體重、均衡營養、適度運動、防寒保暖, 同時儘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在骨性關節炎的急性期, 患者可以嘗試針刺、艾灸、刮痧、火罐、中藥、康復訓練等方法治療。 到了疾病緩解期或者慢性期, 為了進一步緩解疼痛、增強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患者可以在家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中藥薰蒸 把適量生薑、艾葉、紅花或者醫院購買的薰蒸方藥包放在器具里加些水煮沸,

找好合適的姿勢, 將疼痛部位置于器具之上進行薰蒸, 以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薰蒸時注意避免燙傷, 薰蒸時間大約20分鐘。
艾灸 施灸時, 將艾條[插·入]艾灸盒, 點燃, 置于疼痛關節腧穴或應灸部位, 以所灸部位皮膚紅潤為度。 此法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自我推拿 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為例, 一是採用鬆動髕骨法, 平坐于座位上, 用一手掌面緊貼于髕骨(膝蓋骨)上方, 做環形摩擦推揉, 力量要由小變大, 可以帶動髕骨移動。 時間是3分鐘, 以髕骨下有發熱感為度。 二是採用按揉膝周穴位法, 取坐位, 用一手拇指端按揉外膝眼、內膝眼、陽陵泉、陰陵泉、血海、梁丘、委中及阿是穴(痛點)。
這幾處分別按揉1分鐘, 力量要由小變大, 以感覺酸脹為度。 三是採用直擦膝關節平面法, 取坐位, 將雙手搓熱, 用雙手魚際分別置于膝關節內外側, 上下來回摩擦數次, 直至局部發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