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園接娃時,寶媽拒絕幾個行為,別讓寶寶心裡難受

眼看下午三點了, 我們家社區的幼稚園門口已經站滿了家長, 有的家長在看手機, 有的家長在聊天, 有的家長在翹首企盼。 不一會兒, 孩子從幼稚園裡放學出來, 家長們迎接過去。

有的家長看見孩子一下把抱起來。 有的家長對孩子問東問西。 也有的家長繼續看著手機, 打著電話, 手裡領著娃。

看著幼稚園門前的眾生相。 我不禁想起了一個幼稚園園長說的話:家長接孩子的行為反映出了家長的素質, 也能讓人推測出這個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話當初聽起來覺得有些吹牛, 可時隔20年再回想起來, 不得不嘆服這位有經驗的老園長這話背後的深意

一、經常遲到的家長

姐姐把放學的時候總有一些家長喜歡遲到, 偶爾遲到有可原諒沒事兒就遲到還不和孩子道歉的父母, 多半比較自我, 信用度也比較差。

這種家庭中出生的小孩兒, 多半存在內心焦慮的情況,

他們的心理安全感也相對較差。 這種孩子成年後與父母的連結並不多, 與父母之間生澀的情感也讓他們的顯得比較為難。 而他們成年後讓父母失望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二、不遵守秩序

孩子排隊家長插隊的情況是很難讓小朋友理解的, 一些孩子懂事兒後如果父母再這樣做,就會讓孩子很沒有面子。 其實這個世界是要有一定規則遵循的。 否則你的一樣表現就會引起大家的不滿的神情。

小孩子都是敏感的, 管是不屑還是嘲笑, 小孩子們很快地就能感受得到, 他們會在內心嫌棄自己的父母不懂規矩沒有原則, 給自己丟了臉。 如此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成年後很容易對父母產生不滿, 結果不言而喻,

想獲得子女的孝順, 也不太可能。

三、當眾說孩子隱私

你有沒有隨便曝光過孩子跟你說的心裡話?這種願意當眾說孩子隱私的父母多半是不太瞭解人性的。 尤其是面對一些相對比較敏感的孩子, 他們的心裡是不太願意被人知道的, 或許只有媽媽才被自己所信任, 但可惜, 有的時候媽媽也並不可靠。

我兒子尿床了, 我兒子脆弱, 這樣張口就來的媽媽, 勢必會導致孩子對你關上一扇心門。 替孩子問一問我們的媽媽們, 懂不懂得尊重人, 為什麼一定要探究孩子的思想, 要將其公佈于眾呢?

教育小孩子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科, 需要父母不斷地思考學習, 探索和積累經驗。 讓孩子未來發展得好, 父母點點滴滴的言行都很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