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多少要看自己能消耗多少,手把手教你計算每日能量消耗TDEE

所有直接告訴你每天該吃多少熱量的減肥方法都是耍流氓。

相信大部分都明白, 當我們熱量攝入<熱量消耗的時候, 就有很大幾率來減輕我們的體重。 關于計算每天該吃多少食物, 是一個相對方便的過程, 你只需要記錄下一天的食物、結合烹飪手法, 做一個簡單的加法計算即可;

但提到每天到底消耗了多少熱量, 對于很多不同人來說非常抽象, 到底有沒有一個固定的計算方法來大致瞭解自己的熱量消耗水準呢?有, 這就是TDEE每日能量消耗,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如何算出自己的TDEE。

TDEE的定義和組成部分

定義

TDEE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定義, 即我們去完成一天中的任何事情時, 需要調動多少能量才可以完成, 而能量的計算數值就是以我們熟悉的卡路里作為單位的。

這個定義讓我們有了一層新的思考:只要生命還存在, 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消耗能量,

不同的能量消耗方式, 就成為了TDEE的組成部分

組成部分

TDEE是我們每天消耗熱量的總額, 它是由我們生活中的多個活動方式組成的:

1. BMR基礎代謝率60-70%

這是指我們在完全靜止狀態下, 維持心跳、呼吸、體溫及各臟器基礎功能所需要熱量消耗。

因為這一部分能耗覆蓋了每日所有時間, 因此無論你是否有健身習慣, BMR的占比都是TDEE中最大的一部分。

2. NEAT非運動消耗15-20%

這是指我們在沒有進行運動、健身、訓練活動, 但進行日常活動時所需要能量消耗。 這些行為包括:掃地、做飯、走路、打遊戲等等, 它處于靜止與運動之間, 相信大部分人也不可避免, 因此能耗占比是第二多的

3. EAT運動消耗5-10%

對于有固定健身運動習慣的朋友, 運動消耗的占比會有些許提高, 但基本上上限就是TDEE的10%左右, 受限于人體機能的極限, 我們很難讓EAT成為日常訓練的決定性因素

而對于其他普通人, 運動消耗往往是被動發生的, 例如體力勞動工作、長途騎車上班等方面, *EAT這一部分對于日常消耗的影響有限, 但現實中常常會被過分誇大, 讓我們誤以為拼命鍛煉是減肥的關鍵。

4. TEF食物熱效應5%

沒錯,我們吃東西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TEF包括進食、消化吸收、存儲及代謝這四個部分,這些吃喝拉撒的耗能多少與飲食中的宏量營養素成分關係密切。

我們可以通過蛋白質、碳水和脂肪之間比例變化來調整TEF的相對大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減肥人士會被建議在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提高蛋白質的攝入比例,適當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

那綜上所述TDEE= BMR+NEAT+EAT+TEF+其他因素,我們就得到了一個比較具象化的計算公式。

所謂的「其他因素」是什麼?

作為人類,我們並不是機器人,勢必會有一些不可控的變數讓我們的每日能耗各異,而這些「其他因素」就包括了:

性別 年齡 體重 身高 活躍程度 基因 人體結構差異 營養 體溫

而在目前計算TDEE的方式中,通常只考慮性別、年齡、體重、身高和活躍程度這幾個因素,接下來就來聊聊這幾個因素是如何導致TDEE差異的。

性別

男性和女性的熱量消耗速度不同,通常情況下男性每天可以消耗更多的熱量,其原因在于雄性激素分泌或讓身體保留更多的肌肉和更少的脂肪。*此外女性的月經及生殖週期也會導致體脂的提升。

年齡

「研究表明,肌肉質量相對于體重的占比下降,可能與年齡增長導致的基礎代謝下降有關」

——《衰老、基礎代謝與營養》

當我們變老時,新陳代謝自然開始減慢。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原有的骨骼肌含量會消耗更多的能量,這種過度消耗就會進一步降低自身基礎代謝,是一種雙生雙滅的奇妙關係。

體重

很多人會將體重區分為骨骼肌占比高,和脂肪占比高這兩種身體,事實上,如果我們不在同體重下對比熱量消耗的話,大體重的人勢必會比小體重消耗更多的能量。

身高

身材高挑的人擁有更大的身體表面積用于覆蓋肌肉組織,我們會說他們的單位能耗會比身材矮小的人更高,雖然身材高的人在健美美感上沒有身材矮小的人那麼飽滿且具有衝擊力,但他們進行日常活動時,需要位移的距離會更長,肌肉收縮的時間也會更長。

活躍程度

毋庸置疑,日常活動更活躍的人勢必消耗的熱量更多,擁有健身習慣的人大多受益于運動後過量氧氣消耗(EPOC),在每天的大部分非運動時間依舊會或多或少的享受運動所帶來的能耗福利。

TDEE計算:Mifflin-St Jeor米夫林公式

首先,公式是將生活簡化的一種數學計算方式,它勢必會有一些誤差,但對于大部分對自己TDEE完全沒有概念的朋友,一個確切的數字絕對會比「高」或「低」來的精確。

第一步:BMR計算

男性:10 x 體重(kg)+6.25 x 身高(cm)-5 x 年齡(年)+5

女性:10 x 體重(kg)+6.25 x 身高(cm)-5 x 年齡(年)-161

例如一位25歲男性,身高177cm, 體重 72kg

將資料套入上述男性公式得出的基礎代謝BMR是1706熱量左右,然後我們需要將BMR數值乘以日常活躍係數:

你每天有多活躍?

第二步:乘以日常活躍係數

久坐不動:上班族或宅男,很少或幾乎不做運動(x 1.2) 輕度活躍:每週輕度運動1-3,例如走路上班(x 1.375) 中度活躍:每週健身運動3-5天 (x1.55) 非常活躍:每週劇烈運動6-7天,或長期體力勞動者(x 1.725) 極度活躍:每日進行高強度訓練例如職業選手、軍事訓練等 (x 1.9)

評測數值準確性,「多退少補」原則

假設上述男性是中度活躍,我們就用1706 x 1.55 = 2644大卡,這個就是每日熱量消耗TDEE的數值,那最後,我們需要確定這個2644大卡是不是足夠準確。

「多退少補」原則

這是大部分無專業知識也能進行的簡單原則,即這位男性開始使用2644大卡來安排自己的日常飲食,持續攝入相同熱量數1-2周時間,觀察自身體重的變化,如果體重變輕則實際消耗會比略高于TDEE數值,反之則低于這個數值。

我們根據自己減脂或增肌目標適當調整熱量攝入和營養素構成,這種方式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即方便,也容易堅持,非常適合還沒有找到合適體重管理方式的朋友。感謝大家的閱讀,夏天到了,記得及時補水,保持室內通風,訓練強度要適度哦!!

4. TEF食物熱效應5%

沒錯,我們吃東西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TEF包括進食、消化吸收、存儲及代謝這四個部分,這些吃喝拉撒的耗能多少與飲食中的宏量營養素成分關係密切。

我們可以通過蛋白質、碳水和脂肪之間比例變化來調整TEF的相對大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減肥人士會被建議在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提高蛋白質的攝入比例,適當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

那綜上所述TDEE= BMR+NEAT+EAT+TEF+其他因素,我們就得到了一個比較具象化的計算公式。

所謂的「其他因素」是什麼?

作為人類,我們並不是機器人,勢必會有一些不可控的變數讓我們的每日能耗各異,而這些「其他因素」就包括了:

性別 年齡 體重 身高 活躍程度 基因 人體結構差異 營養 體溫

而在目前計算TDEE的方式中,通常只考慮性別、年齡、體重、身高和活躍程度這幾個因素,接下來就來聊聊這幾個因素是如何導致TDEE差異的。

性別

男性和女性的熱量消耗速度不同,通常情況下男性每天可以消耗更多的熱量,其原因在于雄性激素分泌或讓身體保留更多的肌肉和更少的脂肪。*此外女性的月經及生殖週期也會導致體脂的提升。

年齡

「研究表明,肌肉質量相對于體重的占比下降,可能與年齡增長導致的基礎代謝下降有關」

——《衰老、基礎代謝與營養》

當我們變老時,新陳代謝自然開始減慢。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原有的骨骼肌含量會消耗更多的能量,這種過度消耗就會進一步降低自身基礎代謝,是一種雙生雙滅的奇妙關係。

體重

很多人會將體重區分為骨骼肌占比高,和脂肪占比高這兩種身體,事實上,如果我們不在同體重下對比熱量消耗的話,大體重的人勢必會比小體重消耗更多的能量。

身高

身材高挑的人擁有更大的身體表面積用于覆蓋肌肉組織,我們會說他們的單位能耗會比身材矮小的人更高,雖然身材高的人在健美美感上沒有身材矮小的人那麼飽滿且具有衝擊力,但他們進行日常活動時,需要位移的距離會更長,肌肉收縮的時間也會更長。

活躍程度

毋庸置疑,日常活動更活躍的人勢必消耗的熱量更多,擁有健身習慣的人大多受益于運動後過量氧氣消耗(EPOC),在每天的大部分非運動時間依舊會或多或少的享受運動所帶來的能耗福利。

TDEE計算:Mifflin-St Jeor米夫林公式

首先,公式是將生活簡化的一種數學計算方式,它勢必會有一些誤差,但對于大部分對自己TDEE完全沒有概念的朋友,一個確切的數字絕對會比「高」或「低」來的精確。

第一步:BMR計算

男性:10 x 體重(kg)+6.25 x 身高(cm)-5 x 年齡(年)+5

女性:10 x 體重(kg)+6.25 x 身高(cm)-5 x 年齡(年)-161

例如一位25歲男性,身高177cm, 體重 72kg

將資料套入上述男性公式得出的基礎代謝BMR是1706熱量左右,然後我們需要將BMR數值乘以日常活躍係數:

你每天有多活躍?

第二步:乘以日常活躍係數

久坐不動:上班族或宅男,很少或幾乎不做運動(x 1.2) 輕度活躍:每週輕度運動1-3,例如走路上班(x 1.375) 中度活躍:每週健身運動3-5天 (x1.55) 非常活躍:每週劇烈運動6-7天,或長期體力勞動者(x 1.725) 極度活躍:每日進行高強度訓練例如職業選手、軍事訓練等 (x 1.9)

評測數值準確性,「多退少補」原則

假設上述男性是中度活躍,我們就用1706 x 1.55 = 2644大卡,這個就是每日熱量消耗TDEE的數值,那最後,我們需要確定這個2644大卡是不是足夠準確。

「多退少補」原則

這是大部分無專業知識也能進行的簡單原則,即這位男性開始使用2644大卡來安排自己的日常飲食,持續攝入相同熱量數1-2周時間,觀察自身體重的變化,如果體重變輕則實際消耗會比略高于TDEE數值,反之則低于這個數值。

我們根據自己減脂或增肌目標適當調整熱量攝入和營養素構成,這種方式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即方便,也容易堅持,非常適合還沒有找到合適體重管理方式的朋友。感謝大家的閱讀,夏天到了,記得及時補水,保持室內通風,訓練強度要適度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