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利潤薄如紙,製造業該怎麼活?這家企業極致運營卻賺的盆滿鍋滿!

【機械cax360第338期】製造業利潤薄如紙, 中國製造業企業日子好過的不多。 但這家有著80多年歷史的汽車公司, 憑藉極致的精益管理, 創造了豐厚的利潤。

這家企業是日本的豐田公司, 它從偏安於一隅的小企業, 躍升為全球汽車產業巨頭, 並造就了“有路必有豐田車”的神話。

5月9日, 豐田汽車發佈了其2017財年的聯合財報, 豐田集團2017財年銷售額為267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164億元), 比同比增加6.5%。 營業利潤達2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02億元), 同比增加20.3%, 參照國內表現較好的吉利汽車去年營業利潤106.34億元人民幣來看, 豐田的營業利潤相當於14個吉利。

國內許多企業都以豐田為榜樣, 以超越豐田為自己的目標。 吉利汽車、奇瑞汽車、三一重工、華為等大企業發起了向豐田學習的號召, 全面學習豐田的精細化管理, 並不斷派人去豐田學習考察, 希望能把豐田模式運用到自己公司裡, 像豐田當年一樣騰飛。

豐田汽車名列世界各大汽車廠第一, 利潤更是遙遙領先全球各大汽車廠。 豐田汽車、日本電裝、愛信精機、、豐田自動織機, 都是豐田財團下面世界500強, 愛知制鋼、豐田紡織、豐田化學、豐田合成等企業更是把豐田延伸到稀土深加工, 碳纖維, 特種材料等高科技領域。

而豐田汽車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總的組裝部門而已, 其下上萬家關聯企業都隱藏在豐田汽車後面,

大家都知道汽車零部件的利潤普遍高於整車而, 豐田下面各個企業的盈利能力絲毫不比豐田汽車差, 就這麼大的一個巨無霸,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成了無數中國無數企業追求的目標, 豐田的精細化管理更是成了他們學習的法寶。

01 豐田精細化生產

豐田生產方式, 即中國認為的精益生產, "多品種, 少批量"是豐田生產方式的基礎, 目的在於"徹底杜絕企業內部各種浪費, 以提高生產效率"。

"準時化和自動化"是貫串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

準時化:就是在通過流水作業裝配一輛汽車的過程中, 所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時刻, 以需要的數量, 不多不少地送到生產線旁邊。

自動化:不是單純的機械"自動化", 而是包括人的因素的"自動化"。

02 產量剛好夠用

大野耐一, 豐田生產方式(TPS)創始人。 他指出, 客人只買必要的商品, 店員業只補充能賣掉得那部分。 這樣一來, 就不需要多餘的存貨, 也不會浪費錢。 多餘的東西只會白白佔用資金。

他要求生產的產品只要剛好夠就好, “不生產多餘的產品”, “不要有庫”。 必要的產品, 只在必要的時間, 生產必要的數量, 做得太多就是浪費。

03 給員工思考空間

一線工作者是最瞭解問題的專家, 在豐田, 小到如何省下一個螺絲釘, 都可以被獎勵。 以豐田設在臺灣的國瑞廠為例, 平均每月有3500件提案, 每個員工至少提案1.2個, 採用率達8成以上, 改善提案規劃14個層級發放獎金。

獎金金額不高, 有時只有幾百元而已, 但是大家會有成就感,

因為被公開獎勵。 自己提出的方案被標準化, 落實在生活四周, 會覺得自己創造了很多過去沒有的價值, 把改善變成了習慣。

04 培養工匠精神

日本人終生的信仰, 一生只做一件事, 窮盡一生磨練一個技能。 工匠其實也是練出來的, “如同玩家手中的遊戲機, 閉著眼都能摸著操作。 ”一位豐田技師講, 熟悉是能工巧匠的必由之路。

人工作業是為了讓人能夠掌握的工序更加精益求精, 雖說現在有可替代的機器人, 但在豐田, 人, 永遠是產品的最後一關。

05 追求極致的思維

《哈佛商業評論》曾稱:“豐田最可怕的, 是一種原則的力量, 一種追求極致的思維, 而不是生產工具與方法而已。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一組數字, 你就能感受到。

在臺灣,

電子業的不良率在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十, 而在豐田不良率是百萬分之七。 汽車整車有三萬多個零部件, 車廠必須與450家企業之間往來零件, 豐田製造一部車需要不到100個員工, 10小時就能造出一輛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