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想孩子被「霸淩」,教孩子一開始就好好應對很重要!

從我不太懂事的時候開始, 就聽我媽不停地念叨我說:

「別吃了, 別總坐著, 要多鍛煉, 要不然你長太胖還跑不動, 上了幼稚園, 上了學, 就會被其他小孩子欺負嘲笑, 到時候有你的苦吃。 」

結果被我媽不幸言中, 我真的從小到大被同齡人嘲笑欺負, 起各種侮辱性的外號, 我媽也兩手一攤表示沒辦法:

「誰讓你就是那麼貪吃愛宅瘦不下來呢?我說了多少遍你也不聽啊!」

所以, 我一直覺得我之所以被欺負都是我自己的錯誤, 是因為我改不掉我的缺點, 所以被嘲笑被貶低也是應該的。

直到我長大成年, 有了更多的生活經歷,

我才突然發現邏輯完全不是這樣的。

被霸淩的原因根本不是你的「缺點或缺陷」, 而主要在「氣勢」上。

氣勢足了, 有多少缺點都無所謂, 甚至還會成為一種別樣的酷炫。

可如果氣勢上太弱, 那你什麼特質都會被拿來作為攻擊的理由, 大胖子瘦麻桿矮矬子傻大個。

人類語言如此豐富多樣, 總會有一款侮辱適合你。

所以呢, 如果你怕孩子個性軟弱被欺負, 一定不能像我媽那樣, 總惦記讓他改毛病, 因為這反而強化孩子認為自己有毛病, 往往是越改越沒自信, 從而就越沒氣勢越被欺負, 那可真是墨菲定律的現實操作。

可如果不改, 那毛病明晃晃的擺在那兒, 不是就會引人注意招人嘲笑嘛?

但問題是, 是人誰還沒個把毛病呢?為啥就對孩子要求那麼高?非要他完美呢?

其實孩子本身有什麼特點, 導致引人注目或招人嘲笑本身都不要緊。

要緊的是孩子第一次面對這些注目和嘲笑的應對。

如果他心裡有自信, 應對得比較有氣勢, 讓對方碰個釘子, 發現小丑反而是自己,

那麼這種嘲笑也就僅此一次。

但如果孩子本來就心虛敏感, 一被笑就表現出很崩潰很受傷, 就會正中對方下懷:哇, 戳到痛處了, 原來他隨便一說就會哭, 太有意思了!

那麼接下來, 連續的、有針對性地嘲笑乃至進一步的霸淩就會隨之而來, 甚至會傳播成群體性的。

到那個程度無論再做什麼都很難扭轉這個霸淩氛圍了。

所以, 霸淩者有意無意地嘲笑一個孩子, 可以說是一種試探性的冒犯, 看看對方是不是軟弱, 所以頭幾次的應對非常重要的。

無論對方是惡意嘲笑還是善意的玩笑, 只要孩子感覺糟糕, 都應該認真對待。

所以如果孩子回家哭訴有小朋友笑話他, 我們當父母的不要不當回事, 隨便安慰幾句打發了事。

孩子表現出受傷是對我們的求助。

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好好和孩子談一談。

讓孩子對被嘲笑這類的事情有所準備, 從而不會遭到進一步的霸淩。

1

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孩子因為嘲笑而難過, 我們先要讓孩子解開心結, 讓他不要對嘲笑耿耿于懷, 在安慰他等他平靜下來之後, 可以和他好好談一談, 讓孩子充分認識到以下兩點:

1, 你現在的樣子很好, 只是和別人不太一樣而已, 不一樣不是錯誤。

2, 就算你覺得自己不夠好, 那也是你自己的事, 別人沒資格說你。

當然, 我們和孩子說的話, 要淺顯易懂, 只說道理他可能不太明白, 所以最好是舉例說明, 舉自己的例子, 或者舉孩子熟悉的人的例子都可以。

譬如, 孩子因為胖被嘲笑, 就可以這麼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不一樣的人, 有些人瘦自然也有些人胖, 胖一點也不是犯錯啊, 你看媽媽就挺胖的, 你會因為這個討厭媽媽嗎?不會對不對?那其他人應該因為媽媽胖而討厭媽媽嗎?也不應該對不對?所以你胖不胖是你自己的事情, 別人用這個來笑話你是他的錯, 是他不禮貌而且很壞,因為傷害別人而感到開心,就這種人的話我們還要聽嘛?那就不聽他的,把他的話當個屁,噗~~~放掉就好啦!

一般說到這裡,孩子就會卸下負擔,心情變輕鬆了,接下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下次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這個一般要先聽聽孩子的想法,看看他想採取什麼策略,有的孩子比較溫和保守,更傾向于消極應對,有些孩子氣性比較大,可能覺得懟回去更舒服。這兩種方式沒有孰優孰劣,只要表達出自己對嘲笑的強硬態度就好,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儘量想,將相關的方式羅列出來,讓孩子選擇一種自己最適合最舒服的做法。

2

防守策略

防守策略不需要說話,但需要表情到位:

1,自然地跟著笑一下,然後不受影響該幹嘛幹嘛。不過這個笑容要足夠自信坦誠,不能是討好心虛的笑容。大概是「我知道你在貶低我,但是我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這麼一種感覺。

2,故意做出皺眉的表情,重重地冷哼一聲,然後平靜地臭臉離開現場。

3,面無表情地翻對方個白眼,好像他說了什麼很白癡的話(大概是流川楓看櫻木的眼神)。

以上策略有一個前提,就是要表現得夠冷靜夠酷,無論內心多生氣至少表面不能崩潰,越是不動氣才說明你真的不在乎,對方的精神攻擊就越是無效。

3

反擊策略

反擊就得說話攻擊對方了,可以說得不複雜,但氣勢一定要足,聲音要大一點:

1,關你屁事啊!有病!

2,瘋了吧,有什麼好笑的!

3,切,什麼都不懂,還傻笑呢!

4,我媽媽說沒禮貌的壞孩子才會這樣笑別人!

反擊的重點在于,避免去反駁和爭執對方嘲笑自己的點,而是要攻擊他的行為,指出對方剛才做了一件很傻很差勁兒很無聊的事兒。這樣就等于嘲笑了嘲笑本身,對方就很難短時間內做出反應,尷尬的就是他了。

無論是挑哪種策略,都要在家演練一下,到時候才能發揮好。

當然以上都是針對嘲笑者是孩子不太在意的路人,可以撕破臉鬧掰的情況下,但如果是孩子很看重的朋友嘲笑他讓他不舒服,想維護關係,就不好直接懟回去,這種情況我們要鼓勵孩子真誠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XX你這樣說,我很難過,我會覺得你討厭我,你能不能不要這樣說了?」

還和孩子說明,友誼的原則不是討好,越是要好的朋友,越是不能互相傷害,就算開玩笑也要在雙方都不介意的情況下。如果你不喜歡對方開這種玩笑,就要及時說出來,如果你不說,對方會繼續做出讓你不喜歡的事情,所謂朋友是要兩個人都很開心,如果只有一個人開心就不叫朋友。

4

說了這很多應對嘲笑的技巧,感覺就是一種死鴨子嘴硬不許別人說自己有缺點的感覺。

不過客觀地說,確實是這個原則,就算心裡承認那表面也不能承認,一承認氣勢上就輸了,就會讓找尋弱者的壞孩子有機可乘。

那可能有很多父母會問,那這是不是鼓勵孩子破罐子破摔,有缺點也不改了呢?

當然可以改缺點,只不過要將改缺點和拒絕嘲笑這兩件事分開。

我們可以找別的時間問孩子,你要不要改變你的某些習慣?如果孩子想要改,就盡力幫助他,如果孩子不想,也可以儘量說服他,但最後還是要尊重他的選擇,但無論怎樣說服,都千萬不要拿「改不好別人會嘲笑你」去刺激他。

因為改缺點就應該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為了別人的評價。

雖然看上去是一個行為,但是「為自己」和「為別人」兩種不同的驅動力帶來的心理感受卻是天差地別:

為自己而改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適合自己的步調和節奏,還可以決定自己可以改到一種什麼程度,這樣每改變一點就覺得自己更棒棒。

但如果是為別人的評價而改,那就全都照著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但是那很可能並不符合孩子本身的情況,又容易導致急于求成,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就算最終歷盡艱辛地「改好了」,也是以孩子討厭自我為代價,因為他會認為真正的自己很糟糕,需去扮演別人認同的「另外一個人」才是最好的選擇。這種想法本身就是自卑,會更容易被霸淩。

雖然說「知恥而後勇」也是一種動力,但是對于自我認同還沒有成型的小孩子來說,知道太多羞恥是會從根本上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認知的,還是一定避免用這招。

說了這麼多對外策略,其實最重要的是,我們當父母的自己不要嘲笑孩子缺點,更不要看孩子因為嘲笑臉色差,就批評孩子太敏感,開不起玩笑。只要孩子在意,就要尊重他的感受,好好和他道歉。父母是孩子面對世界的鏡像,只要我們能夠維護好孩子的自尊,孩子自然就有勇氣有底氣面對外界對他的攻擊。

最後,願每個孩子都挺起胸膛做人,從小懂得拒絕PUA,不怕被嘲笑。

是他不禮貌而且很壞,因為傷害別人而感到開心,就這種人的話我們還要聽嘛?那就不聽他的,把他的話當個屁,噗~~~放掉就好啦!

一般說到這裡,孩子就會卸下負擔,心情變輕鬆了,接下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下次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這個一般要先聽聽孩子的想法,看看他想採取什麼策略,有的孩子比較溫和保守,更傾向于消極應對,有些孩子氣性比較大,可能覺得懟回去更舒服。這兩種方式沒有孰優孰劣,只要表達出自己對嘲笑的強硬態度就好,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儘量想,將相關的方式羅列出來,讓孩子選擇一種自己最適合最舒服的做法。

2

防守策略

防守策略不需要說話,但需要表情到位:

1,自然地跟著笑一下,然後不受影響該幹嘛幹嘛。不過這個笑容要足夠自信坦誠,不能是討好心虛的笑容。大概是「我知道你在貶低我,但是我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這麼一種感覺。

2,故意做出皺眉的表情,重重地冷哼一聲,然後平靜地臭臉離開現場。

3,面無表情地翻對方個白眼,好像他說了什麼很白癡的話(大概是流川楓看櫻木的眼神)。

以上策略有一個前提,就是要表現得夠冷靜夠酷,無論內心多生氣至少表面不能崩潰,越是不動氣才說明你真的不在乎,對方的精神攻擊就越是無效。

3

反擊策略

反擊就得說話攻擊對方了,可以說得不複雜,但氣勢一定要足,聲音要大一點:

1,關你屁事啊!有病!

2,瘋了吧,有什麼好笑的!

3,切,什麼都不懂,還傻笑呢!

4,我媽媽說沒禮貌的壞孩子才會這樣笑別人!

反擊的重點在于,避免去反駁和爭執對方嘲笑自己的點,而是要攻擊他的行為,指出對方剛才做了一件很傻很差勁兒很無聊的事兒。這樣就等于嘲笑了嘲笑本身,對方就很難短時間內做出反應,尷尬的就是他了。

無論是挑哪種策略,都要在家演練一下,到時候才能發揮好。

當然以上都是針對嘲笑者是孩子不太在意的路人,可以撕破臉鬧掰的情況下,但如果是孩子很看重的朋友嘲笑他讓他不舒服,想維護關係,就不好直接懟回去,這種情況我們要鼓勵孩子真誠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XX你這樣說,我很難過,我會覺得你討厭我,你能不能不要這樣說了?」

還和孩子說明,友誼的原則不是討好,越是要好的朋友,越是不能互相傷害,就算開玩笑也要在雙方都不介意的情況下。如果你不喜歡對方開這種玩笑,就要及時說出來,如果你不說,對方會繼續做出讓你不喜歡的事情,所謂朋友是要兩個人都很開心,如果只有一個人開心就不叫朋友。

4

說了這很多應對嘲笑的技巧,感覺就是一種死鴨子嘴硬不許別人說自己有缺點的感覺。

不過客觀地說,確實是這個原則,就算心裡承認那表面也不能承認,一承認氣勢上就輸了,就會讓找尋弱者的壞孩子有機可乘。

那可能有很多父母會問,那這是不是鼓勵孩子破罐子破摔,有缺點也不改了呢?

當然可以改缺點,只不過要將改缺點和拒絕嘲笑這兩件事分開。

我們可以找別的時間問孩子,你要不要改變你的某些習慣?如果孩子想要改,就盡力幫助他,如果孩子不想,也可以儘量說服他,但最後還是要尊重他的選擇,但無論怎樣說服,都千萬不要拿「改不好別人會嘲笑你」去刺激他。

因為改缺點就應該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為了別人的評價。

雖然看上去是一個行為,但是「為自己」和「為別人」兩種不同的驅動力帶來的心理感受卻是天差地別:

為自己而改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適合自己的步調和節奏,還可以決定自己可以改到一種什麼程度,這樣每改變一點就覺得自己更棒棒。

但如果是為別人的評價而改,那就全都照著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但是那很可能並不符合孩子本身的情況,又容易導致急于求成,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就算最終歷盡艱辛地「改好了」,也是以孩子討厭自我為代價,因為他會認為真正的自己很糟糕,需去扮演別人認同的「另外一個人」才是最好的選擇。這種想法本身就是自卑,會更容易被霸淩。

雖然說「知恥而後勇」也是一種動力,但是對于自我認同還沒有成型的小孩子來說,知道太多羞恥是會從根本上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認知的,還是一定避免用這招。

說了這麼多對外策略,其實最重要的是,我們當父母的自己不要嘲笑孩子缺點,更不要看孩子因為嘲笑臉色差,就批評孩子太敏感,開不起玩笑。只要孩子在意,就要尊重他的感受,好好和他道歉。父母是孩子面對世界的鏡像,只要我們能夠維護好孩子的自尊,孩子自然就有勇氣有底氣面對外界對他的攻擊。

最後,願每個孩子都挺起胸膛做人,從小懂得拒絕PUA,不怕被嘲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