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貴為希特勒最後的底牌與希望,第12軍當年為何對柏林淪陷坐視不管?

看過《帝國毀滅》這部電影的朋友, 一定對影片最後, 希特勒的絕望印象深刻。 在人生最後時刻, 希特勒口中一直在念叨一句話:“溫克的第12軍在哪裡?”, 在第三帝國即將覆滅的最後時刻, 希特勒口中的第12軍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為什麼他到死都認為, 第12軍能救他和柏林, 這支神秘的部隊, 最終結局又會怎樣?

一、“第三帝國最後的救火隊員”, 傳奇的第12軍

1945年年初, 對納粹德國來說形勢急轉直下, 西線盟軍在諾曼地登陸後, 已經在法國荷蘭一線站穩腳跟。 而在東線, 蘇軍的反攻更讓德軍無法招架。 此時的德軍面對盟軍兩線進攻, 不但勝利無望, 徹底崩潰只是時間問題。

由於兵源接近枯竭, 此時的納粹德國已經無力派出大軍同時支援東西兩線作戰。 救一頭成了最好的選擇, 相比較東線局勢不可逆轉, 在西線, 此時德軍還有B集團軍和H集團軍兩支作戰部隊。

希特勒固執認為, 此時只要德軍再派出一支奇兵, 就能一舉扭轉西線局勢。 而這支奇兵就是國防軍第12軍。

從組建的初衷來看, 德軍第12軍就是名副其實的救火隊員。 從時間上看, 這支組建在德國投降前一個月的部隊某種程度上說, 第12軍就是納粹德國最後希望。 也因為他們是最後的希望, 所以第12軍在組建之初, 從將領選擇到裝備人員, 都盡可能做到最好。

將領方面, 沃爾特·溫克成為這支奇兵的司令官。 和曼施坦因一樣, 溫克也是參謀出身的軍事指揮奇才。 他的戰術指揮能力得到古德里安、龍德施泰特等人認可,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希特勒對他委以重任, 希望他能帶領這支奇兵完成救贖。

在配備了最強指揮官之後, 第12軍在兵力配備方面也力求做到最強!按照德國軍方的計畫, 第12軍共編有10個師, 其中有2個裝甲師和8個步兵師。 然而實際上, 第12軍最終只編有8個師, 1個裝甲師和7個步兵師。

但即便如此就兵力來說, 第12軍依然是當時德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機動部隊。 雖然這支部隊人員組成極其複雜,

除了士兵外還有消防員、員警、甚至還有十幾歲的孩子。 但在後來的戰鬥中, 第12軍證明自己雖然是雜牌軍, 但戰鬥力不亞于黨衛軍。 在後來的某些時候, 他們甚至差點成為救世主, 不過拯救的並不是希特勒和他的邪惡帝國而已。

二、33天, 短命第12軍發起德軍最後進攻

對於第12軍士兵來說, 他們是納粹德國最後的機動作戰力量。 因此他們沒有時間去慢慢適應戰場, 必須調整狀態第一時間面對強敵。 事實上就在第12軍組建尚未完成時, 他們已經接到拯救西線被圍困的第11軍作戰任務。

不得已第12軍只得派出旗下的“克勞塞維茨”裝甲師前往增援, 沒有友軍配合, 甚至自己本身也處於缺編狀態, 克勞塞維茨裝甲師在一個裝甲營只有5輛坦克可用的情況下,

還是在第一時間突破美軍防線, 掩護被包圍的11軍突出重圍。

從戰術層面來說, 第12軍憑藉豹式坦克性能優勢, 能在混亂的西線戰場為殘存的德軍集團打開一條生路。 然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 由於第12軍實際兵力嚴重不足, 還在幾次強攻之後傷亡慘重,唯一的突擊力量,“克勞塞維茨”裝甲師損失過半,使得這支部隊並沒有發揮出奇兵威力。

所以在西線作戰半個月後,第12軍自己面臨被美軍強大兵力包圍的可能。不得已第12軍只得且戰且退,最終被迫從易北河北岸繼續後撤。而他們本來要解救的西線德軍部隊,也基本被美軍悉數殲滅。

不過可喜的是,因為第12軍的局部反攻,讓美軍放慢了繼續推進的腳步,因為他們不知道前面還有沒有兵力裝備更加強大的德軍。也因為美軍的遲疑,西線的德軍防線暫時穩定了下來。

在完成西線救火之後,第12軍將前往東線,面對更加強大的對手—蘇聯紅軍。而此時東線的情況可以用崩潰來形容,因為此時德軍已經兵臨柏林城下,並且在22日完成對柏林合圍。雖然柏林城內還有幾十萬德軍駐守,但如果沒有外援這支部隊也很難抵擋蘇軍的進攻。

而12軍作為外援,本應該和其他三支德軍一起對正面蘇軍發起進攻,但現實卻是,其他三支德軍已經自身難保,其中第9軍更是被蘇軍分兵包圍。因此第12軍不僅將獨自面對蘇軍兩個方面軍,上百萬人的攻擊,還要虎口奪食救出被包圍的德軍第9軍。此時的第12軍和溫克將軍,站在歷史十字路口,他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三、第12軍為何放棄救援柏林投降美軍

在70多年後的今天,很多人依然無法理解溫克的選擇,作為希特勒最欣賞的戰將,作為納粹德國最後的希望。第12軍本身就是為拯救柏林組建,這支部隊中絕大多數人的家人都在柏林。

但他們在最後時刻卻選擇放棄柏林,轉而和救出的第9軍向西轉進,並且在易北河畔向美軍投降。雖然溫克在投降時向美軍提出要求,善待幾十萬難民和十幾萬放下武器的德軍官兵,但柏林城中幾百萬人卻因為第12軍的離開,失去了希望。

其實溫克之所以做出這樣選擇,是經過理性思考之後的結果。因為在當時,進攻柏林的蘇軍烏克蘭、白俄羅斯方面軍,合計有200多萬人!而第12軍只有10萬人。再加上武器裝備上的懸殊,可以想見,如果第12軍對蘇軍兩大方面軍發動正面進攻,在蘇軍強大的火力下,第12軍不但打不進柏林,甚至自己都有可能被蘇軍分割包圍一口吃掉。

而德軍統帥部命令中所謂“打配合的友軍”,實際上是自身難保。根據記載,三支德軍部隊,有一支根本不存在,一支已經被打殘。還有一支正在被蘇軍圍困(也就是第9軍),但因為蘇軍圍城,德軍統帥部並不清楚這些情況。因此對溫克來說,與其向最高統帥部反映,還不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決定自己命運。

而之所以向美軍投降,更多是因為在德軍將領看來,美軍對德軍仇恨不深,當美軍戰俘受到優待可能性更大,這也是當時德軍一貫思路。事實上,第12軍為了解救友軍掩護難民,自己幾乎打光的事蹟,也的確感動了美國人。並被美國人記錄在歷史中,不過無論如何粉飾第12軍,他們依然是納粹部隊,始終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這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還在幾次強攻之後傷亡慘重,唯一的突擊力量,“克勞塞維茨”裝甲師損失過半,使得這支部隊並沒有發揮出奇兵威力。

所以在西線作戰半個月後,第12軍自己面臨被美軍強大兵力包圍的可能。不得已第12軍只得且戰且退,最終被迫從易北河北岸繼續後撤。而他們本來要解救的西線德軍部隊,也基本被美軍悉數殲滅。

不過可喜的是,因為第12軍的局部反攻,讓美軍放慢了繼續推進的腳步,因為他們不知道前面還有沒有兵力裝備更加強大的德軍。也因為美軍的遲疑,西線的德軍防線暫時穩定了下來。

在完成西線救火之後,第12軍將前往東線,面對更加強大的對手—蘇聯紅軍。而此時東線的情況可以用崩潰來形容,因為此時德軍已經兵臨柏林城下,並且在22日完成對柏林合圍。雖然柏林城內還有幾十萬德軍駐守,但如果沒有外援這支部隊也很難抵擋蘇軍的進攻。

而12軍作為外援,本應該和其他三支德軍一起對正面蘇軍發起進攻,但現實卻是,其他三支德軍已經自身難保,其中第9軍更是被蘇軍分兵包圍。因此第12軍不僅將獨自面對蘇軍兩個方面軍,上百萬人的攻擊,還要虎口奪食救出被包圍的德軍第9軍。此時的第12軍和溫克將軍,站在歷史十字路口,他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三、第12軍為何放棄救援柏林投降美軍

在70多年後的今天,很多人依然無法理解溫克的選擇,作為希特勒最欣賞的戰將,作為納粹德國最後的希望。第12軍本身就是為拯救柏林組建,這支部隊中絕大多數人的家人都在柏林。

但他們在最後時刻卻選擇放棄柏林,轉而和救出的第9軍向西轉進,並且在易北河畔向美軍投降。雖然溫克在投降時向美軍提出要求,善待幾十萬難民和十幾萬放下武器的德軍官兵,但柏林城中幾百萬人卻因為第12軍的離開,失去了希望。

其實溫克之所以做出這樣選擇,是經過理性思考之後的結果。因為在當時,進攻柏林的蘇軍烏克蘭、白俄羅斯方面軍,合計有200多萬人!而第12軍只有10萬人。再加上武器裝備上的懸殊,可以想見,如果第12軍對蘇軍兩大方面軍發動正面進攻,在蘇軍強大的火力下,第12軍不但打不進柏林,甚至自己都有可能被蘇軍分割包圍一口吃掉。

而德軍統帥部命令中所謂“打配合的友軍”,實際上是自身難保。根據記載,三支德軍部隊,有一支根本不存在,一支已經被打殘。還有一支正在被蘇軍圍困(也就是第9軍),但因為蘇軍圍城,德軍統帥部並不清楚這些情況。因此對溫克來說,與其向最高統帥部反映,還不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決定自己命運。

而之所以向美軍投降,更多是因為在德軍將領看來,美軍對德軍仇恨不深,當美軍戰俘受到優待可能性更大,這也是當時德軍一貫思路。事實上,第12軍為了解救友軍掩護難民,自己幾乎打光的事蹟,也的確感動了美國人。並被美國人記錄在歷史中,不過無論如何粉飾第12軍,他們依然是納粹部隊,始終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這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