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魏延是此人爭權奪利的棋子,魏延死後他的後代如何?讓人唏噓

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 魏延是長沙太守韓玄的部下, 當時關羽戰黃忠, 多次虛射, 韓玄多疑黃忠叛變, 於是命人砍下他的頭顱, 魏延看不慣太守的小人心思, 拔劍把韓玄刺死, 開城投降。 當時諸葛亮以魏延叛主、殺主為由, 將其問罪, 魏延在眾人的求情下暫時保命。 這是小說的情節, 其實魏延本人是劉備的部下, 而且和劉備關係很好, 劉備對他信任有加, 他也是劉備白旄軍重要一員, 白旄軍是那時的精英護衛隊, 有點像現在的中南海保鏢團隊。

魏延頭上的反骨也是虛構之說, 後來諸葛亮北伐, 魏延作為主要的大將。

魏延跟隨劉備進入益州, 攻佔漢中, 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時漢中太守之職一直備受爭議, 張飛必然首當其衝, 不管是地位還是功勞, 漢中太守必然是他。 最後讓眾人失色, 魏延做了漢中太守, 而且從牙門將軍提拔為鎮遠將軍, 手中握有十萬精銳。 魏延告訴劉備, 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 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 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 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 此話讓劉備很是滿意。

劉備死後, 魏延便開始追隨諸葛亮北伐, 當時蜀漢大將有趙雲(已七旬), 王平和馬岱不夠神勇, 張興和關苞經驗不足, 姜維只是初投立足未穩, 餘下將領根本不夠檔次, 只有魏延可以獨當一面, 而且魏延戰功赫赫, 有勇有謀,

當時大戰郭淮之時, 人數懸殊很大, 魏延依然完勝, 可見他的神勇。

子午穀奇謀是魏延提出的, 在現在看來可以一試, 五千精兵長途奔襲, 直取長安, 因為習慣了諸葛亮的老套路, 這樣的奇謀未必是壞事。 諸葛亮多思少斷, 而且不喜歡冒進和奇襲, 在他的戰略上只有荊州用兵, 後來荊州丟失, 他只得北伐出祁山, 每次都一樣, 司馬懿在給諸葛亮書信中多次提到, 你這份執念太過剛勁, 凡事需要變通。 諸葛亮北伐失敗有三點, 一是蜀漢疲敝, 劉禪昏庸;二是內部鬥爭惡劣, 當時諸葛亮代表荊州派, 李嚴代表益州派, 攘外必先安內, 自己內部鬥爭不斷, 何來的北伐成功, 只能被掣肘;三是諸葛亮雖大智, 治國方可, 領兵打仗不佳, 雖熟讀兵法,

但是欠缺奇謀, 從糧草每次北伐只備一月只需, 這已經是敗局。

魏延本人性格孤僻, 而且人緣不好, 軍中對他有怨言, 朝中大臣也多次彈劾他, 因為其人神勇, 諸葛亮多是不計較。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時, 其實丞相的身體已經不行, 多次吐血而且老病纏身, 火息上方穀後, 諸葛亮自知不能活著回國, 便安排退兵之事, 魏延必然是斷後, 然後有長史楊儀和薑維帶兵前行。 楊儀和魏延素來不合, 諸葛亮在世時, 二人畏懼丞相之所在, 如今諸葛亮病逝, 楊儀開始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他必須奪取軍權。 魏延斷後, 必然帶著精銳, 但是魏延脾氣孤傲, 他一直反對諸葛亮謹慎用兵的壞習慣, 如今丞相已死, 論資歷和軍功, 魏延必然第一。 魏延心有不服,

應該繼續北伐, 他帶著兵馬跑到前方燒毀棧道, 並且上奏蜀主劉禪, 告知楊儀謀反, 楊儀此時也上書一封, 同樣狀告魏延謀反, 劉禪看到奏摺後不知所措。 劉禪招來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 詢問到底是誰想造反, 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

魏延因為孤傲的脾氣, 朝中大院多有不服, 而且楊儀利用丞相做依靠, 必然深得人心, 最後劉禪派人捉拿魏延, 魏延但是嫉恨楊儀, 出兵攻打楊儀, 他並沒有反叛朝廷, 最後被王平的一席話, 蜀軍紛紛散逃, 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 最後被馬岱率兵追趕斬殺。 《三國志·後主傳》:“十二年春二月, 亮由斜穀出, 始以流馬運。 秋八月, 亮卒於渭濱。 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不和,

舉兵相攻, 延敗走;斬延首, 儀率諸軍還成都。 大赦。 ”馬岱把魏延的人頭帶回來, 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 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

魏延死後, 被楊儀以反叛罪誅殺, 那魏延的後人如何呢?《三國志·魏延傳》:“儀遣馬岱追斬之, 致首於儀, 儀起自踏之, 曰:‘庸奴!複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魏延的家族被楊儀斬盡殺絕。 俗話說得好, 敗軍之將不染其後, 楊儀利用這樣的手段, 可見他是在泄私憤。

《三國志》記載:"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 但欲除殺儀等。 "元代的郝經認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 罪浮於延"。 當時諸葛亮病逝時, 魏延是被託付兵權之人, 楊儀只是負責送棺, 楊儀只是害怕魏延對他陷害, 所以用反叛之名誅殺魏延, 這是二人爭權奪利的體現, 只是魏延不得人心最後慘死。

說這麼多,你們並不瞭解楊儀本人。楊儀本是關羽手下,最後來到成都被劉備重用,楊儀被封為尚書,諸葛亮評價楊儀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自恃功高。他在做尚書時與劉巴不合,被劉備調為弘農太守,諸葛亮死後,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應該在蔣琬之上,但儀僅拜中軍師,多有怨言,最後被劉禪貶官流放。當時費禕去看他,他依然埋怨蜀主不公平,後悔自己沒有帶兵投降魏國,最後此話被劉禪知道,楊儀被打入大牢,最後自殺身亡。

楊儀本人心胸狹窄,他得勢的時候看不慣任何人,自認為斬殺了魏延叛賊,自己應該身居丞相之職,後來願望沒有達成,消極懈怠,詆毀聖上,可見楊儀並非有才之人,魏延也是他陷害致死。

只是魏延不得人心最後慘死。

說這麼多,你們並不瞭解楊儀本人。楊儀本是關羽手下,最後來到成都被劉備重用,楊儀被封為尚書,諸葛亮評價楊儀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自恃功高。他在做尚書時與劉巴不合,被劉備調為弘農太守,諸葛亮死後,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應該在蔣琬之上,但儀僅拜中軍師,多有怨言,最後被劉禪貶官流放。當時費禕去看他,他依然埋怨蜀主不公平,後悔自己沒有帶兵投降魏國,最後此話被劉禪知道,楊儀被打入大牢,最後自殺身亡。

楊儀本人心胸狹窄,他得勢的時候看不慣任何人,自認為斬殺了魏延叛賊,自己應該身居丞相之職,後來願望沒有達成,消極懈怠,詆毀聖上,可見楊儀並非有才之人,魏延也是他陷害致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