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01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怎麼辦?

很多媽媽在一起交流的時候, 經常會說:我家孩子做事磨蹭的不得了啊, 寫作業一邊寫一邊玩, 一到家永遠是先玩手機, PAD或者看電視, 喊多少遍都不聽。 其實啊,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 總會有一些拖拖拉拉的習慣。

面對這些磨蹭的問題, 媽媽們都是怎麼做的呢?

是對他們進行好言勸說

不停的嘮叨, 不停的催促他們

還是對孩子進行指責

或者是河東獅吼, 一頓大吵呢

甚至是有的媽媽就直接放棄了, 不想管了呢?

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注意過, 這些方法可能短時間內起效了, 你指責過孩子之後, 孩子關了電視了, 去寫作業了, 去睡覺了。

但是, 能持續多久呢?

第二天, 孩子是自覺地去做作業了呢, 還是繼續磨蹭呢?

實際上到了第二天, 孩子們磨蹭的習慣還是那樣, 所以這些方法當下有效了, 但是並沒有解決孩子的習慣問題。

02 為什麼你的方法都無效 不停嘮叨的後果

當你對孩子進行嘮叨的時候,

我們經常說的就是「不要這麼做」「這麼做會怎麼怎麼樣」, 這樣孩子的感覺就是這件事不是他的, 你這麼著急這件事就是你的。

不能吼叫指責

而往往當父母嘮叨的越多, 孩子越會充耳不聞。

當我們對孩子吼叫指責的時候, 在傷害孩子情感的也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對抗、抵觸的心理, 同時也造成了孩子的情緒低落。

不要不想管孩子

當我們對孩子表現出:我不想管你了, 隨便你吧。 那對于孩子來說, 他也會感覺受到了傷害, 同時父母自己也會感到無奈又不甘心, 實際上問題依然存在, 一點也沒有解

03 我們應該怎樣做?

在面對孩子這些壞習慣的時候, 我們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評和指責,

而是先去瞭解這些習慣背後的原因。

首先我們得去瞭解我們父母自己對于孩子這件事的感受是什麼;

然後根據我們的感受去判斷孩子的目的, 去判斷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最後再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

比如說, 當我們生氣, 憤怒的時候, 孩子們會與我們進行對抗,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想要表達的是請你尊重我, 給我選擇的權利。

而當我們因為孩子的壞脾氣受傷、失望的時候, 其實孩子想表達的是:我覺得我也受到傷害了, 請你認同我的感受。

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 每個孩子錯誤的行為背後都是有他的目的的, 這些目的歸結起來可以分為兩部分:就是孩子的價值感和歸屬感。

歸屬感就是孩子需要被尊重、被關注、被愛、被欣賞、被接納。
而價值感就是孩子需要被認可、被重視、被需要。

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溫暖、踏實、自信、滿足。 只有孩子的感受好了, 他的行為才會變得好起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