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岳飛死後金軍來犯,南宋無良將可用,一書生卻打敗六十萬金軍

紹興十一年(1141年), 南宋與金簽訂和約, 達成紹興和議。 和議的結果是嶽飛冤死, 南宋的主戰派被大肆清洗, 主和派把持朝政大權。 以宋高宗為代表的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 沉醉于江南美景, 日日縱歌, 以為天下太平, 卻不知大禍將要臨頭。

金人與南宋和議, 不過是因為以岳飛為代表的南宋主戰派實力強大, 屢次挫敗金軍, 收復了大量失地, 想要短時間滅亡南宋, 已無可能。 可是紹興和議一出, 嶽飛冤死, 韓世忠被革除兵權, 投降派秦檜成為宰相, 南宋數十年的努力功虧一簣。

而金人亡南宋之心不死, 皇統八年(1148年), 金兀術死去, 繼承他位置的是海陵王完顏亮。 完顏亮貪婪自大, 他發動政變自立為帝后, 一心想要滅亡南宋, 享受江南的繁華。

為了實現滅亡南宋的目的, 完顏亮不斷往南遷都, 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並打造戰船, 全力備戰。 數十萬人的軍事調動,

規模龐大, 為了保密, 完顏亮貼出皇榜:敢言金軍將要南下, 不論何人

完顏亮的行為無異于此地無銀三百兩, 南宋朝廷中也有人看出金國動向, 賀金正旦使孫道夫向朝廷報告金軍有南侵之意, 卻被秦檜黨羽湯思退貶出京城。 金朝賀宋正旦使施宜生看不下去,

委婉地透露了金國的意圖, 然趙構仍不相信。 直到金人的使者來到南宋, 在大殿上對著趙構破口大駡, 揚言不割地就開戰後, 趙構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然而, 當宋高宗開始進行防禦部署時, 完顏亮已經完成了大軍的集結, 他傾全國之力, 調集五十余萬士兵, 並徵調六十萬匹軍馬, 還有三萬水軍和數百艘大型戰船。 完顏亮禦駕親征, 共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從金國南下, 分四路攻向南宋。

而這個時候的宋高宗趙構在幹什麼呢?趙構一方面手忙腳亂地部署將領進行防禦, 另一方面立趙瑗為皇子, 以便仿效他的父親徽宗, 將抗金的重任扔給趙瑗。 如果不是主戰派大臣攔住不讓走, 趙構恐怕已經逃往海上了。

皇帝尚且如此, 下面的文臣武將更不用說, 一個賽一個的貪生怕死。 嶽飛已經冤死, 韓世忠早已去世, 南宋再無禦敵良將, 唯一的一位老將劉錡身染重病, 一直躺在病榻上。

其實, 這個時候的金軍戰鬥力也已不復往日, 但失去了岳飛的宋軍失去了領袖,

將領們尸位素餐, 戰士們軍心渙散。 金軍南下後, 沿途宋軍望風而逃, 金軍沒有遭到任何有效的抵抗, 一個月就推進到了長江北岸, 與建康隔江而望。

劉錡拖著病軀指揮部隊進駐揚州, 並派兵北上準備禦敵。 可是負責淮西防務的王權畏敵如虎, 遲遲不敢上前, 致使淮西門戶大開, 金軍輕而易舉渡過淮河。

聽聞金軍已經攻入淮西, 前方的宋軍紛紛不戰自潰, 準備逃跑, 後方的朝廷人人自危, 官員們將家屬都送走, 準備再來一次「浮海避敵」。 如果沒有一個人的橫空出世, 南宋極有可能就這樣狼狽落幕。

這個人名叫虞允文, 在戰前的官職是中書舍人, 既無權勢, 也無名氣, 是一個從沒有上過戰場的書生。 然而當南宋的將領們紛紛潰逃時, 卻是這位書生挺身而出,挽狂瀾于既倒。

虞允文本無在前線抵抗金軍的責任,負責接替王權鎮守長江隘口採石的是將領李文忠。但李文忠行動緩慢,導致位于採石的宋軍沒有將領,軍心渙散,大部分人都準備逃跑。

虞允文視察後,毅然決定留在採石,率軍抗金。有手下勸虞允文不要背這個黑鍋,虞允文卻說國家危難時,匹夫有責。其實,虞允文並非天降奇才,他只是一介書生,沒打過仗,沒領過兵,但他憑藉著一腔熱血,鼓舞了全軍的士氣。在採石這個地方,陸軍無法發揮作用,只能用水軍作戰,而宋軍水軍戰鬥力強。虞允文就利用這一點,專門與金軍水戰。

這個時候的完顏亮也十分焦躁,在他攻打南宋的時候,後院失火,金世宗殺掉他的心腹自立為帝,並打出旗號要討伐完顏亮。完顏亮為了趕快回去,加快了進攻的步伐。但是金軍不善水戰的弊端在這個時候暴露出來,他們的戰船笨重無比,難以打敗靈活的南宋戰船。而且保衛採石的宋軍在虞允文的指揮下士氣大振,不再像一開始那樣,輕而易舉就可以擊敗。

幾次交戰,不僅沒有拿下採石,金軍還損兵折將,性格暴戾的完顏亮想要仿效項羽,他下令全軍三日內拿不下採石,全部處死。完顏亮殘暴的軍令讓手底下的將士們寒了心,尤其是北方的金世宗正在大張旗鼓地準備討伐完顏亮,這不免影響軍心。最終,完顏亮被手下殺死,金軍爆發內訌,損失慘重,從採石撤軍。

採石一戰,影響深遠,金世宗為了鞏固統治,再一次與南宋議和,南宋贏得了喘息之機,金國也逐漸失去了滅亡南宋的能力。

然而,採石一戰也是南宋的恥辱,趙構和秦檜製造了千古冤案,殺死嶽飛,剝奪韓世忠等人的軍權,對金人畢恭屈膝,以至于金軍南下時,南宋竟再無一位可堪大用的良將,竟讓一書生挽救國家,何其悲哀。

卻是這位書生挺身而出,挽狂瀾于既倒。

虞允文本無在前線抵抗金軍的責任,負責接替王權鎮守長江隘口採石的是將領李文忠。但李文忠行動緩慢,導致位于採石的宋軍沒有將領,軍心渙散,大部分人都準備逃跑。

虞允文視察後,毅然決定留在採石,率軍抗金。有手下勸虞允文不要背這個黑鍋,虞允文卻說國家危難時,匹夫有責。其實,虞允文並非天降奇才,他只是一介書生,沒打過仗,沒領過兵,但他憑藉著一腔熱血,鼓舞了全軍的士氣。在採石這個地方,陸軍無法發揮作用,只能用水軍作戰,而宋軍水軍戰鬥力強。虞允文就利用這一點,專門與金軍水戰。

這個時候的完顏亮也十分焦躁,在他攻打南宋的時候,後院失火,金世宗殺掉他的心腹自立為帝,並打出旗號要討伐完顏亮。完顏亮為了趕快回去,加快了進攻的步伐。但是金軍不善水戰的弊端在這個時候暴露出來,他們的戰船笨重無比,難以打敗靈活的南宋戰船。而且保衛採石的宋軍在虞允文的指揮下士氣大振,不再像一開始那樣,輕而易舉就可以擊敗。

幾次交戰,不僅沒有拿下採石,金軍還損兵折將,性格暴戾的完顏亮想要仿效項羽,他下令全軍三日內拿不下採石,全部處死。完顏亮殘暴的軍令讓手底下的將士們寒了心,尤其是北方的金世宗正在大張旗鼓地準備討伐完顏亮,這不免影響軍心。最終,完顏亮被手下殺死,金軍爆發內訌,損失慘重,從採石撤軍。

採石一戰,影響深遠,金世宗為了鞏固統治,再一次與南宋議和,南宋贏得了喘息之機,金國也逐漸失去了滅亡南宋的能力。

然而,採石一戰也是南宋的恥辱,趙構和秦檜製造了千古冤案,殺死嶽飛,剝奪韓世忠等人的軍權,對金人畢恭屈膝,以至于金軍南下時,南宋竟再無一位可堪大用的良將,竟讓一書生挽救國家,何其悲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