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備錯失三位牛人:若有一位在,關羽丟不了荊州,諸葛亮不會累死

一、蜀漢的「人才困局」

三國競爭, 歸根結底是對人才的競爭, 由此造成了三國這個「降將的黃金期」。 許多名將、名臣都跳過槽。 如荀彧, 最初跟著袁紹, 發現袁紹小心思忒多, 大局觀太少, 便跳槽到了曹操這家「小公司」。

也正是因荀彧到來, 帶動起了潁川這個人才基地的人才, 紛紛湧向曹操, 讓他有了足夠底氣去跟袁紹掰腕子。 同時,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這一招, 也成了他的金字招牌, 畢竟皇上大哥在曹操那裡, 如孔融等諸多忠于漢室的人才, 也就都跑到曹操陣營中。

所以, 官渡之戰, 本質上是曹操陣營和漢室陣營的聯合行動, 勝利果實卻被曹操獨自享用, 你還對此毫無辦法, 只能聽之任之。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言, 劉備、孫權和周瑜等一再強調:曹操是漢賊, 也是成立的。

對比曹操的高明, 劉備則顯得有點笨拙了, 蜀漢自始至終都存在「人才困局」。 這才逼得關羽、張飛,

今兒跟這位掐, 明兒同那位打。 曹操的武將可以輪班休息, 而關羽和張飛, 卻只能連軸轉。

好處是, 能激發人的潛能, 讓小宇宙爆發, 關羽和張飛「萬人敵」的稱號, 其實就是這麼被生生給逼出來的。

壞處是, 缺乏韌性和抗壓性。 如曹操陣營, 夏侯淵被黃忠劈了, 張郃能頂上來。 荀彧跟曹操翻臉, 賈詡、劉曄迅速補位。 可一旦關羽和張飛死了, 蜀漢陣營內誰還能補缺?

諸葛亮也是這種情況, 為何最終會累死在五丈原, 就是因沒人能接替他。 故而諸葛亮一死, 蜀漢事實上就等于進入到「等死期」, 存活多久全賴外部環境, 失去了主動權。 虧得曹魏那裡, 出了一個司馬懿, 搞得曹魏一地雞毛, 無暇他顧, 讓蜀漢能「偷雞」。

那麼, 為何三國時期的蜀漢, 顯得那麼特殊和尷尬, 所有原因皆由這個「人才困局」導致。 無論曹魏和東吳, 關鍵人才都有可替代品。 比如不必關注的東吳, 有四大都督, 周瑜走了, 有魯肅, 魯肅去世, 呂蒙出, 呂蒙也死了, 卻來了個更狠的陸遜。

反觀蜀漢, 頭號名將關羽, 跟曹魏和東吳的名將,

幾乎都較量過, 卻是「(關)羽死軍衰」。

蜀漢頭號名臣諸葛亮, 也是如此啊, 他的對手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 可蜀漢這裡, 卻總是諸葛亮在兩軍陣前, 不停地搖著扇子, 這是悲, 還是喜?

所以關羽一丟荊州, 蜀漢立馬進入衰退期。 諸葛亮一累死在五丈原, 蜀漢則開始「躺平」。

其實身為蜀漢瓢把子的劉備, 曾有可能避免這一切的, 只可惜他錯過三位牛人, 若有一人在, 關羽不會丟荊州, 諸葛亮不會被累死!那麼劉備錯失的是哪三位呢?

二、劉備的生死之交:牽招

如今人們都習慣了, 劉備一出場就自帶關羽和張飛。 但事實上這哥三,根本就沒有誓同生死的「桃園結義」,也就是說,沒拜過把子。正史中唯一上升到這高度的是牽招。

據晉朝人孫楚所寫的《雁門太守牽招碑》記載: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意思就是說,牽招才是跟劉備的「刎頸之交」。即:生死之交。

劉備為何錯失牽招?如今沒法查證了。如今能確定是自黃巾起義後,兩人就完美錯過,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打黃巾軍升級,當上了平原相,牽招在追隨了袁紹。

官渡之戰,曹操擊敗袁紹後,牽招又成了曹操手下。由于他在河北擁有巨大影響力,曹操便讓牽招一直待在北方,看管和監視烏桓。如曹操討烏桓時就啟用了牽招,並立下了大功。

後來在曹叡時期,鮮卑人軻比能,統帥三萬鐵騎包圍了馬城。牽招接到田豫的求救後,玩了一手「圍魏救趙」。他上書曹叡讓大造輿論言稱:要進攻鮮卑老巢,然後回師馬城,把你軻比能包了餃子。

這一下,不但軻比能信了,嚇得連忙退軍,就連田豫也信了,來了個反敗為勝!由此救了馬城之危。只可惜才華橫溢的牽招,終其一生都效力在曹魏的北疆。由于跟劉備關係太好而未被重用,只做到了雁門太守位置。

可想而知,若劉備沒錯過牽招,由他跟關羽一起守荊州,關羽也不會把能得罪的人,他都得罪光了。

當我們都紛紛怒斥糜芳、傅士仁、劉封、孟達,對關羽背後捅刀時。若反向思維一下,是不是也說明瞭,荊州班子的崩潰?而牽招無論資歷,還是跟劉備的交情都比關羽還牛,能有效整合「荊州班子」,避免堡壘從內部崩潰。那麼荊州還會丟嗎?

三、劉備的第一位軍師:徐庶

倘若說,劉備錯失牽招,是三國這個時代造就,顯得很無奈的話。那麼他錯失徐庶,則是最大的遺憾,甚至是決定劉備事業的關鍵事件。

其一:對于劉關張來言,徐庶遠比諸葛亮更親近。道理很簡單,徐庶最初堪稱是一位「江湖大俠」。據《魏略》載:(徐庶)嘗為人報讎,白堊突面,被發而走。翻譯過來便是,徐庶為替別人報仇,殺其仇人後,便用白粉撲面,披散起頭髮逃亡。

這是不是跟關羽的經歷很一致?關羽也是因在家鄉殺了人,才逃亡到涿郡的。同時,劉備本質上,就具有「遊俠」特徵,這也是他年輕時,能成為 「涿郡大哥」的資本。

反觀諸葛亮,本質上屬于知識份子。因此他跟關羽、張飛的磨合比不過徐庶,氣質就決定了這些。因此,若徐庶沒有丟下劉備投奔曹操,那麼由他跟關羽搭配,荊州還能丟嗎?

其二:徐庶跟荊州名士,比如司馬徽等,關係非常親密,就是徐庶推薦的諸葛亮!這其實就證明瞭,徐庶在荊州的根基很深。又由于他跟諸葛亮關係非同一般,那麼就算劉備撒手而去,徐庶搭配諸葛亮,這個組合,還能讓諸葛亮那麼累嗎?

因此,千萬別小看了徐庶。他的作用,堪稱能左右三國格局。只可惜劉備遺憾錯失了,若徐庶還在,劉備焉能那麼抓瞎。如今只能說,就不該蜀漢成事罷了,真是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四、劉備最大的痛點:黃權

劉備奪了西川後,對劉璋的舊臣中,明顯最喜歡其中的三位。

第一位是法正!咱不多說了,太有名。連曹操都贊:天下的牛人幾乎都被我抓到手了,獨獨逃了一個法正,歸了劉備,卻導致我老曹兵敗漢中!

第二位比較有名,是李嚴!劉備白帝城托孤,有兩位重臣,第一位是諸葛亮,說出了「君可自取」。第二位便是李嚴,讓他「總督內外軍事」,留永安,防范東吳。

可惜後來李嚴卻開始跟諸葛亮爭鬥。在北伐期間誆騙諸葛亮:後方糧盡了,趕緊回兵。可當諸葛亮回兵後,他卻又表示:糧草很多啊,你咋私自回來了?

虧得諸葛亮手握他親筆書信,才讓真相大白。否則諸葛亮會被李嚴給坑了。這是蜀漢最嚴重的一次內耗——發生在兩大托孤重臣之間。

第三位不太出名,便是黃權,他是劉備最大的痛點!

首先,若黃權還在,托孤重臣是輪不到李嚴的,因為黃權的才華不在法正之下。劉備更信任和重用黃權。如著名的漢中之戰,都說法正是第一功,但實則卻是「殺夏侯淵,據漢中,皆(黃)權本謀也」。這是《三國志》明文記載的,非小編胡說!

其次,夷陵之敗劉備本可避免。戰前,黃權曾提出了一條謀略: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當寇,陛下宜為後鎮。

意思是說:要水陸並進,讓劉備督後總攬全域。這是連陸遜都怕的方略。因為當陸遜得知劉備舍掉水戰後,立馬給孫權寫信表示:老大等著啊,劉備舍了水軍,他必敗!

結果劉備不聽,導致兵敗夷陵,黃權則被東吳水軍分割,無法返回蜀漢,便投降了曹丕!凡涉及到蜀漢和劉備、諸葛亮的事,是一句話不說,真正地「進曹營,一言不發」。

有人曾向劉備表示,黃權投降,應殺他的家屬。劉備卻說:你少來,是我對不起黃權,不是黃權對不起我。後來黃權的兒子黃崇,在蜀漢滅亡之時隨諸葛瞻一併,戰死在綿竹!

這就是黃權。顯然若黃權還在的話,他就會成為托孤重臣,跟諸葛亮配合著治理蜀漢,那麼,還會有嚴重內耗嗎?

須知黃權跟諸葛亮很親密,是互相欣賞!故而,黃權能分擔諸葛亮的壓力。若真如此了,諸葛武侯必能多活幾年,不至于生生累死在五丈原!

但事實上這哥三,根本就沒有誓同生死的「桃園結義」,也就是說,沒拜過把子。正史中唯一上升到這高度的是牽招。

據晉朝人孫楚所寫的《雁門太守牽招碑》記載: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意思就是說,牽招才是跟劉備的「刎頸之交」。即:生死之交。

劉備為何錯失牽招?如今沒法查證了。如今能確定是自黃巾起義後,兩人就完美錯過,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打黃巾軍升級,當上了平原相,牽招在追隨了袁紹。

官渡之戰,曹操擊敗袁紹後,牽招又成了曹操手下。由于他在河北擁有巨大影響力,曹操便讓牽招一直待在北方,看管和監視烏桓。如曹操討烏桓時就啟用了牽招,並立下了大功。

後來在曹叡時期,鮮卑人軻比能,統帥三萬鐵騎包圍了馬城。牽招接到田豫的求救後,玩了一手「圍魏救趙」。他上書曹叡讓大造輿論言稱:要進攻鮮卑老巢,然後回師馬城,把你軻比能包了餃子。

這一下,不但軻比能信了,嚇得連忙退軍,就連田豫也信了,來了個反敗為勝!由此救了馬城之危。只可惜才華橫溢的牽招,終其一生都效力在曹魏的北疆。由于跟劉備關係太好而未被重用,只做到了雁門太守位置。

可想而知,若劉備沒錯過牽招,由他跟關羽一起守荊州,關羽也不會把能得罪的人,他都得罪光了。

當我們都紛紛怒斥糜芳、傅士仁、劉封、孟達,對關羽背後捅刀時。若反向思維一下,是不是也說明瞭,荊州班子的崩潰?而牽招無論資歷,還是跟劉備的交情都比關羽還牛,能有效整合「荊州班子」,避免堡壘從內部崩潰。那麼荊州還會丟嗎?

三、劉備的第一位軍師:徐庶

倘若說,劉備錯失牽招,是三國這個時代造就,顯得很無奈的話。那麼他錯失徐庶,則是最大的遺憾,甚至是決定劉備事業的關鍵事件。

其一:對于劉關張來言,徐庶遠比諸葛亮更親近。道理很簡單,徐庶最初堪稱是一位「江湖大俠」。據《魏略》載:(徐庶)嘗為人報讎,白堊突面,被發而走。翻譯過來便是,徐庶為替別人報仇,殺其仇人後,便用白粉撲面,披散起頭髮逃亡。

這是不是跟關羽的經歷很一致?關羽也是因在家鄉殺了人,才逃亡到涿郡的。同時,劉備本質上,就具有「遊俠」特徵,這也是他年輕時,能成為 「涿郡大哥」的資本。

反觀諸葛亮,本質上屬于知識份子。因此他跟關羽、張飛的磨合比不過徐庶,氣質就決定了這些。因此,若徐庶沒有丟下劉備投奔曹操,那麼由他跟關羽搭配,荊州還能丟嗎?

其二:徐庶跟荊州名士,比如司馬徽等,關係非常親密,就是徐庶推薦的諸葛亮!這其實就證明瞭,徐庶在荊州的根基很深。又由于他跟諸葛亮關係非同一般,那麼就算劉備撒手而去,徐庶搭配諸葛亮,這個組合,還能讓諸葛亮那麼累嗎?

因此,千萬別小看了徐庶。他的作用,堪稱能左右三國格局。只可惜劉備遺憾錯失了,若徐庶還在,劉備焉能那麼抓瞎。如今只能說,就不該蜀漢成事罷了,真是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四、劉備最大的痛點:黃權

劉備奪了西川後,對劉璋的舊臣中,明顯最喜歡其中的三位。

第一位是法正!咱不多說了,太有名。連曹操都贊:天下的牛人幾乎都被我抓到手了,獨獨逃了一個法正,歸了劉備,卻導致我老曹兵敗漢中!

第二位比較有名,是李嚴!劉備白帝城托孤,有兩位重臣,第一位是諸葛亮,說出了「君可自取」。第二位便是李嚴,讓他「總督內外軍事」,留永安,防范東吳。

可惜後來李嚴卻開始跟諸葛亮爭鬥。在北伐期間誆騙諸葛亮:後方糧盡了,趕緊回兵。可當諸葛亮回兵後,他卻又表示:糧草很多啊,你咋私自回來了?

虧得諸葛亮手握他親筆書信,才讓真相大白。否則諸葛亮會被李嚴給坑了。這是蜀漢最嚴重的一次內耗——發生在兩大托孤重臣之間。

第三位不太出名,便是黃權,他是劉備最大的痛點!

首先,若黃權還在,托孤重臣是輪不到李嚴的,因為黃權的才華不在法正之下。劉備更信任和重用黃權。如著名的漢中之戰,都說法正是第一功,但實則卻是「殺夏侯淵,據漢中,皆(黃)權本謀也」。這是《三國志》明文記載的,非小編胡說!

其次,夷陵之敗劉備本可避免。戰前,黃權曾提出了一條謀略: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當寇,陛下宜為後鎮。

意思是說:要水陸並進,讓劉備督後總攬全域。這是連陸遜都怕的方略。因為當陸遜得知劉備舍掉水戰後,立馬給孫權寫信表示:老大等著啊,劉備舍了水軍,他必敗!

結果劉備不聽,導致兵敗夷陵,黃權則被東吳水軍分割,無法返回蜀漢,便投降了曹丕!凡涉及到蜀漢和劉備、諸葛亮的事,是一句話不說,真正地「進曹營,一言不發」。

有人曾向劉備表示,黃權投降,應殺他的家屬。劉備卻說:你少來,是我對不起黃權,不是黃權對不起我。後來黃權的兒子黃崇,在蜀漢滅亡之時隨諸葛瞻一併,戰死在綿竹!

這就是黃權。顯然若黃權還在的話,他就會成為托孤重臣,跟諸葛亮配合著治理蜀漢,那麼,還會有嚴重內耗嗎?

須知黃權跟諸葛亮很親密,是互相欣賞!故而,黃權能分擔諸葛亮的壓力。若真如此了,諸葛武侯必能多活幾年,不至于生生累死在五丈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