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姜----食藥界之王

1、植物簡述

姜(學名:Zingiberofficinale Rosc.), 姜科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均有栽培, 食用歷史悠久。 根莖供藥用, 有嫩生薑與老生薑之分, 做醬菜都用嫩薑, 藥用以老薑為佳, 藥用可以製成乾薑、炮姜、煨薑。 鮮品或幹品可作烹調配料或製成醬菜、糖薑。 莖、葉、根莖均可提取芳香油, 用于食品、飲料及化妝品香料中。 生薑在食、藥兩界都是必需品, 非一般食物或藥物可以替代。 一般以根莖肉質肥厚、扁平, 有芳香和辛辣味為佳。 外表微黃, 顯得非常白嫩, 表皮脫落的生薑被硫磺熏烤過。

《本草圖經》記載生薑, 「生犍為山谷及荊州、揚州。

今處處有之, 以漢、溫、池州者為良。 苗高二、三尺, 葉似箭竹而長, 兩兩相對, 苗青, 根黃, 無花實。 秋采根, 于長流水洗過, 日曬為乾薑。 」

2、功能用法

辛, 溫, 入肺、胃、脾經。 可以治感冒風寒, 嘔吐, 痰飲, 喘咳, 脹滿, 泄瀉。 解魚蟹毒優良, 亦能解半夏、天南星、鳥獸肉毒。

去臭氣, 通神明。 《神農本草經》

除壯熱, 治轉筋、心滿。 止逆, 散煩悶, 開胃氣。 《食療本草》

汁解毒藥, 破血調中, 去冷除痰, 開胃。 《本草拾遺》

生用發散, 熟用和中, 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 貼風濕痛。 食薑久, 積熱患目。 凡病痔人多食兼酒, 立發甚速。 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 《本草綱目》

薑汁, 開痰, 治噎膈反胃, 救暴卒, 療狐臭, 搽凍耳。 煨薑, 和中止嘔。 《本草從新》

煨薑, 治胃寒,

泄瀉, 吞酸。 《會約醫鏡》

久服損陰傷目, 陰虛內熱, 陰虛咳嗽吐血, 表虛有熱汗出, 自汗盜汗, 髒毒下血, 因熱嘔惡, 火熱腹痛, 法韭忌之。 《本草經疏》

內熱陰虛, 目赤喉患, 血證瘡痛, 嘔瀉有火, 暑熱時癥, 熱哮大喘, 胎產痧脹及時病後、痧痘後均忌之。 《隨息居飲食譜》

《神農本經》止有生薑、乾薑, 而無炮姜, 後人以乾薑炮黑, 謂之炮薑。 《金匱要略》治肺痿用甘草乾薑湯, 其乾薑亦炮:是炮姜之用, 仲祖其先之矣。 姜味本辛, 炮過是辛味稍減, 主治產後血虛身熱, 及裡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證。 若炮製太過, 本質不存, 謂之薑炭, 其味微苦不辛, 其質輕浮不實, 又不及炮薑之功能矣。 即用炮薑, 亦必須三衢開化之母薑, 始為有力。 《本草崇原》

生薑可作烹調配料或製成醬菜、糖薑食用。

莖、葉、根莖均可提取芳香油, 用于食品、飲料及化妝品香料中。 主要產品有薑片、甜姜、姜醬、姜汁、姜餅、薑糖等。 吃薑一次不宜過多, 以免吸收大量薑辣素。

薑除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植物抗菌素外, 還含有較多的揮發油, 可以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防止肝臟和血清膽固醇的蓄積。 揮發油主要成分為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芳樟醇等, 又含辣味成分薑辣素。

腐爛的生薑中含有毒物質黃樟素, 對肝臟有劇毒, 可誘發肝癌、食道癌, 不能食用。 生薑也不宜久服, 久服積熱, 損陰傷目。 陰虛、內有實熱、患痔瘡者忌食;高血壓病人慎食。

3、便方選讀

大棗10個, 生薑5片, 紅糖適量, 煎湯代茶飲, 每日1次。 可以改善手腳冰涼。

生薑5片, 紅糖適量,

姜片煎湯後加紅糖調味, 代茶飲, 每日1-2次。 適用于風寒感冒或淋雨後胃寒的輔助治療。

治感冒風寒, 生薑五片, 紫蘇葉一兩。 水煎服。 《本草匯言》

治嘔吐, 百藥不差。 生薑一兩, 切如綠豆大, 以醋漿七合, 于銀器煎取四合, 空腹和滓旋呷之。 《食醫心鏡》

治冷痰嗽。 生薑二兩, 餳糖一兩。 水三碗, 煎至半碗, 溫和徐徐飲。 《本草匯言》

治勞嗽。 蜂蜜、薑汁各四兩, 白蘿蔔汁、梨汁、人乳各一碗。 共熬成膏, 早晚滾湯服數匙。 《經驗廣集》

風濕痹痛。 生薑汁和黃明膠熬貼。 《本草從新》

治禿頭。 生薑搗爛, 加溫, 敷頭上, 約二、三次。 《貴州中醫驗方》

治赤白癜風。 生薑頻擦之良。 《易簡方》

治蝮蛇毒。 末姜薄之, 幹複易。 《千金方》

痛經。 生薑6克, 大棗10枚, 紅糖60克, 加水適量, 煎湯飲。 月經前, 每天1次,

連服3~5天。 《食療本草》

腳汗。 乾薑15克, 白礬15克, 煎水洗, 連洗數日汗即止。 《食療本草》

凍瘡。 生薑數片, 放適量白酒內, 文火煮沸, 去渣, 用棉球蘸酒, 擦洗患處。 《食療本草》

斑禿。 生薑搗爛, 加溫, 敷頭上;或鮮薑頻擦。 《食療本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