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黑暗、寒冷,這就是宇宙的結局嗎?還不夠

宇宙的結局是什麼呢?這個問題看似很大, 卻並非不可解。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遵循著相同的規律, 所以想要知道宇宙的結局是什麼, 不妨先來思考一下我們自己的結局。 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們機體逐漸衰老, 最終難以為繼, 當我們被推入焚化爐之後, 95%的身體化為氣體飄向空中, 只留下5%的無機鹽被親人們裝入木盒, 埋入地下, 很多年以後, 這些無機鹽會和承載它們的盒子一起重新融入自然之中。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由宇宙的基本規律所決定的, 這個規律被我們稱之為熵增定律。

熵代表了一個系統內部的無序程度, 在一個孤立系統內, 熵值只能夠自發增加, 而不會自發減少, 也就是說從有序走向無序是一個必然過程。

生命體是一個高度有序的孤立系統, 隨著熵值的增加, 最終它會化為一堆無序的氣體和塵埃。 熵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

生命體如此, 非生命體亦是如此, 比如藝術瑰寶《清明上河圖》, 它的結局會如何呢?同樣是化為氣體和塵埃, 無論給予怎樣的保護, 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我們的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孤立的系統, 所以系統內的熵值會不斷增加。

現在看起來, 整個宇宙是井然有序的,

行星圍繞恒星運行, 恒星圍繞星系的中心運行, 而星系又在更大規模的引力系統下有序運行。 然而這種有序只是暫時的, 恒星不會恒存永續, 當燃料耗盡, 聚變反應無法向更重的元素推進, 恒星便會膨脹坍縮, 化為白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 當然, 熄滅的恒星所噴撒出去的物質, 未來還有可能形成新的恒星, 但這些新形成的恒星最終也會熄滅, 當宇宙中一顆恒星也沒有的時候, 宇宙也就陷入了徹底的黑暗。

之後, 白矮星和中子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 慢慢冷卻, 在百億年之後成為一顆沒有光亮、也沒有溫度的黑矮星, 而黑洞也會因霍金輻射而緩慢蒸發, 儘管這個速度很慢很慢, 但宇宙有的是時間。

當一切都塵埃落定, 宇宙也就陷入了恒久的黑暗和寒冷。 這就是宇宙的最終結局嗎?不, 還不夠。 因為宇宙還在膨脹, 這種空間本身的膨脹, 速度是非常快的, 且從宇宙誕生之初就從未停止過。 因宇宙膨脹效應的存在, 宇宙間的天體都會逐漸遠離, 隨著膨脹速度的增加,

一些原本很近的天體也會漸行漸遠, 如果那個時候地球和月球都還健在, 最終它們之間的距離也會以光年來進行計算。 這就完了嗎?不。 這種空間膨脹效應最終會作用于天體本身, 甚至作用于每一個原子之上。

任何物質都不是一個真正的整體, 而是由一個個原子所構成的,空間的膨脹發展到極致就會使所有原子分崩離析,甚至于連原子本身也會被撕裂,所有物質都會回歸于最基本的狀態,也就是基本粒子,而每一個基本粒子之間的距離也會因空間的膨脹越來越遠,這就是「大撕裂猜想」。

大撕裂可以說是關于宇宙結局的最終推測,因為在這個推測下,宇宙的結局不僅是黑暗和寒冷,而是一無所有,宇宙間的每一個基本粒子都相距數十光年、數百光年乃至數千光年,再無相聚的可能。更令人覺得悲涼的是,那兩個相距數千光年的基本粒子,很久很久以前就來自于我們的身體之上。

而是由一個個原子所構成的,空間的膨脹發展到極致就會使所有原子分崩離析,甚至于連原子本身也會被撕裂,所有物質都會回歸于最基本的狀態,也就是基本粒子,而每一個基本粒子之間的距離也會因空間的膨脹越來越遠,這就是「大撕裂猜想」。

大撕裂可以說是關于宇宙結局的最終推測,因為在這個推測下,宇宙的結局不僅是黑暗和寒冷,而是一無所有,宇宙間的每一個基本粒子都相距數十光年、數百光年乃至數千光年,再無相聚的可能。更令人覺得悲涼的是,那兩個相距數千光年的基本粒子,很久很久以前就來自于我們的身體之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