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楊家將最後的結局如何?結局竟然這麼慘,完全被歷史給忽悠了

楊家將正是這樣一代接一代地為保衛祖國恪盡職守。 他們的事蹟不斷走入傳說、故事、戲曲舞臺和影視劇創作。 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稱讚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 其智勇號稱無敵, 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 皆能道之”。 凝聚在楊家將傳說故事中的前仆後繼、忠心報國的偉大精神, 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面對外族侵擾和西方列強欺淩, 反抗侵略、保家衛國、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種寄託。

提起楊家將, 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楊業楊老令公。 歷史上, 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將, 早在20歲時便由於受到皇上的信任,

而在北漢朝廷中擔任起了重要職務。 後來北漢戰敗, 楊業卻仍在城南與宋軍苦戰。 宋太宗早聽說楊業是一員勇將, 便派北漢亡國皇帝劉繼元的親信前去勸降。 楊業悲憤地大哭一場, 投降了宋朝。

雖然是演義作品, 對歷史史實肯定做了一定誇大和美化, 但也反應了古代普通老百姓對忠君愛國將領的愛戴, 對國家抵禦外辱的認同和對奸佞小人的痛恨。 在那個普遍受教育程度很低的年代, 優秀的通俗文學經過口口相傳, 也起到了教化民眾的作用。 楊家將的故事可以是我國傳統精神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應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下來。

宋太宗因他長期在邊疆鎮守, 熟悉那裡的地勢與軍情,

就任命他為左領軍衛大將軍, 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與河東三交口都部署潘仁美共同擔負起山西防禦契丹的重任。 實際上, 潘仁美只是掛了個虛位元, 重擔全部壓在代州前線楊業的身上。

雍熙三年(986), 宋太宗為徹底解決契丹對邊境的騷擾, 執意全面進攻契丹, 下詔分兵3路進行北伐。 西路由潘美、楊業統率, 出雁門關, 攻朔、寰、雲、應等4州。 最終目標是3路大軍會師幽州, 與契丹進行決戰。 三路大軍同時前進, 結果東路軍與中路軍都被契丹打敗;只有潘美、楊業的西路軍, 出師僅2個月便戰果累累, 收復4州之地, 大軍直抵桑乾河。 但是由於東、中兩路守軍的潰敗, 他們卻成了孤軍深入。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 契丹軍又一次向宋朝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

宋軍節節失利。 這時, 楊延昭正守衛遂城。 在契丹的圍攻之下, 遂城的人們個個畏懼。 楊延昭泰然自若, 率士兵牢守城門, 毫不慌亂。 他讓士兵在城牆上澆水成冰, 使城牆變得又堅固又光滑。 契丹軍攻城不下, 只好繞道去攻打別處。

楊業死後, 楊延昭守衛北方達20多年, 屢敗契丹軍隊, 繼承和發揚了楊家忠心報國的優良家風。 楊家將第三代是楊宗寶, 也是宋代一名邊防名將。 在宋仁宗時期, 他先後在河北、陝西邊境做鎮守將軍。 他鎮守陝西時, 主要是防備西夏國對中原地區的騷擾。

楊宗保應為楊文廣。 宋史記載, 文廣系楊延昭之子。 “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 授殿直官。 ”曾被范仲淹收為部下, 後跟狄青南征, 最後官至定州路副都總管,

遷步軍都虞侯。 所謂的“楊門女將”, 正史中一點影子都找不到。 宋史楊業傳中只收錄楊業及其子延昭等七人, 和其孫文廣一人, 無一字提及楊門婦女。 而且專收婦女的北宋“烈女傳”中有四十名奇女子也沒有一人出之楊門。 可見小說演義與真實的史實有相當的差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