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仗保命要挖好戰壕,二戰士兵挖戰壕有多快?老兵:挖得快能保命

在很多二戰老兵的回憶錄之中, 對挖戰壕這個工作印象深刻。 當時無論是的哪國的士兵, 在打仗過程中一旦有空就要挖土, 在紀錄片《遠征軍回憶錄》裡, 士兵回憶挖戰壕的工作苦不堪言, 長官要求:打仗前要先挖土, 淺的要挖深, 深的要挖通, 挖通後要加固, 等加固完了軍隊也該開拔了, 去下一個地方繼續挖。

戰壕成為陸地戰爭的主要戰術, 其實是19世紀戰爭形態變化的產物。 近代最早的熱武器戰爭是「排隊槍斃」模式, 因為那個時代的燧發槍準確度很差, 只能讓士兵站成一排齊射, 來提高命中的準確度。 當時的戰爭是極為殘忍的, 士兵挺起胸膛迎接炮彈和子彈, 躲都沒處躲。 美國南北戰爭就是燧發槍時代, 這次內戰的傷亡比美國在二戰還要大。

後來有膛線的來福槍問世, 槍械的準確度大大提升, 陸戰就慢慢告別了「排隊槍斃」。 士兵們依靠散兵坑保護自己,

用步槍精確射擊殺傷敵人, 散兵坑後來進化為戰壕, 「塹壕戰」最終在一戰成為主流戰術, 並且在二戰時依然是陸軍陣地戰的主要戰術。

挖戰壕是個體力活, 但是士兵們為了保命, 人人都得會土工作業。 那麼, 二戰士兵挖戰壕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戰壕又是怎麼個挖法呢?

一、戰壕的歷史

戰壕出現在戰場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其原型是歐洲步兵躲避子彈的「散兵坑」。 這些坑裡的士兵不用參加列陣槍斃, 他們可能是炮兵觀察手或者裝備手榴彈的「擲彈兵」。 當時的散兵坑大多並不用挖掘, 而是戰場上被炮擊後炸出的深坑, 能容納一兩人蜷縮。

隨著熱兵器的進化, 19世紀中後期全世界進行了熱兵器革新, 來福槍的出現,

讓單兵的殺傷力大大提高。 美國南北戰爭後期的彼得斯堡戰役中, 就出現了人類史上第一次的「塹壕戰」, 自此戰壕成為陸上戰爭的主要形式。

▲一戰佈滿鐵絲網的戰壕

但戰壕真正成為陸戰主角, 是在血腥泥濘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戰壕和刺刀、鐵絲網、重機槍就是一戰的代名詞,

協約國和軸心國士兵在戰壕中吃喝拉撒, 躲避對方的火炮襲擊, 軍官一吹哨子就拿著步槍衝鋒, 被馬克沁機槍一波一波收割……

一戰的戰壕非常複雜, 從功能上分為前線的戰線戰壕, 第二線的備用戰壕, 第三線的醫療和物資、指揮戰壕, 最後面則是炮兵陣地。 這些戰壕長度從幾百米到幾公里不等, 加上多重的備用壕和鐵絲網組成陣地。 在一戰時, 雖然已經有挖戰壕的「戰壕機」出現, 但是大部分還是人力慢慢挖掘。

根據當時軍隊訓練科目, 一個英國士兵一小時的土工作業, 要挖掘1.2立方的土。 英國士兵500人花一個下午5小時就能挖掘出250m的戰壕。 當然, 這是理想狀況, 若是遇到巖石或者是堅硬地面, 時間就會延長。

二、士兵不是挖掘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戰壕依然是陸軍主要的陣地戰術, 尤其是在機械化程度較低、以步兵火力為主的亞洲戰場, 挖戰壕是堅守陣地和躲避炮火的唯一方式。

挖戰壕也分緊急和不緊急, 在不緊急的情況下是士兵全員上陣的, 《硫磺島家書》中的日軍居然在硫磺島堅硬的火山灰上挖戰壕,士兵們累到體力不支,甚至有人因勞累病死,這是符合當時歷史的。

▲《硫磺島家書》日軍挖戰壕的情景

但如果是短兵相接的緊急情況,比如和敵人不期而遇,或者陷入敵軍的追擊,這時候可沒有多少時間給士兵慢慢挖戰壕。在緊急情況下,士兵只需要在10分鐘內快速挖掘隱藏自己的散兵坑,也被稱為「半身坑」。士兵將浮土壘砌起來架起武器,身體只要能在坑裡臥倒或蹲下就夠了,坑深在40cm左右。

就是這40cm的深坑,在緊急時刻能拯救一個士兵的生命。在交火結束之後,士兵應該快速撤離戰場,要是被命令駐守陣地,那麼士兵們馬上要開始擴建散兵坑。全體士兵要在一小時內把這個40cm的「坑」挖掘到1m到1.5m,可以彎腰站立不被攻擊。如需進一步挖掘,則需要將坑道貫穿,使其變成能行走的「壕」,最後向斜下方挖一個小洞來躲避炮火,這個工作可能需要一天。

這些戰壕再擴張,就需要工兵的配合,用沙包和木板加固,戰壕深度要在2m,寬度能讓兩人通過,這才是完全版的戰壕。當然,這都是在時間和空間允許的情況下才能施工,而且還要考慮士兵的體力。畢竟人不是挖掘機,連續土工作業五到六個小時,如此大的勞動量會讓士兵筋疲力盡,如果發生突然的襲擊,士兵可能會沒力氣投入戰鬥。

▲二戰時的機槍戰壕模型

《硫磺島家書》中的日軍居然在硫磺島堅硬的火山灰上挖戰壕,士兵們累到體力不支,甚至有人因勞累病死,這是符合當時歷史的。

▲《硫磺島家書》日軍挖戰壕的情景

但如果是短兵相接的緊急情況,比如和敵人不期而遇,或者陷入敵軍的追擊,這時候可沒有多少時間給士兵慢慢挖戰壕。在緊急情況下,士兵只需要在10分鐘內快速挖掘隱藏自己的散兵坑,也被稱為「半身坑」。士兵將浮土壘砌起來架起武器,身體只要能在坑裡臥倒或蹲下就夠了,坑深在40cm左右。

就是這40cm的深坑,在緊急時刻能拯救一個士兵的生命。在交火結束之後,士兵應該快速撤離戰場,要是被命令駐守陣地,那麼士兵們馬上要開始擴建散兵坑。全體士兵要在一小時內把這個40cm的「坑」挖掘到1m到1.5m,可以彎腰站立不被攻擊。如需進一步挖掘,則需要將坑道貫穿,使其變成能行走的「壕」,最後向斜下方挖一個小洞來躲避炮火,這個工作可能需要一天。

這些戰壕再擴張,就需要工兵的配合,用沙包和木板加固,戰壕深度要在2m,寬度能讓兩人通過,這才是完全版的戰壕。當然,這都是在時間和空間允許的情況下才能施工,而且還要考慮士兵的體力。畢竟人不是挖掘機,連續土工作業五到六個小時,如此大的勞動量會讓士兵筋疲力盡,如果發生突然的襲擊,士兵可能會沒力氣投入戰鬥。

▲二戰時的機槍戰壕模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