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1年前,那個「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的女孩,如今嫁入豪門了嗎?

2010年, 《非誠勿擾》的舞臺上, 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問對面的女嘉賓是否願意和他一起騎腳踏車?

女嘉賓莞爾一笑說道:「我還是坐寶馬里哭會兒吧!」

這個叫做馬諾的女嘉賓, 高喊著「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 也不願意坐在單車上笑」的愛情宣言。

因此她成為了「拜金女」的代表。

隨著熱度褪去, 這個紅極一時的女嘉賓漸漸被人遺忘。

但是在多年之後, 馬諾卻因忍受不了網友長期的謾駡, 發佈了一條驚人的微博。

原來那一切都是一場早已導演好的「戲」。

那麼當初究竟是誰導演了這場戲?

11年過後, 馬諾又是否坐進了寶馬車呢?

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010年, 江蘇衛視推出了一檔名為《非誠勿擾》的相親類節目。

不同于其他男女搭配出場的節目類型,

《非誠勿擾》將形式設立為由24位美女嘉賓常駐, 每期只出場幾位男嘉賓。

「24位美女同臺」自然是該節目最大的亮點。

節目開場, 24位風格迥異的美女們走著臺步在鎂光燈下出場, 使得節目極具觀賞性。

這其中有位女嘉賓格外的受矚目, 她名叫馬諾。

金色披肩大波浪、短裙高跟鞋, 再配上她精緻的娃娃臉。

馬諾無疑是女嘉賓中最亮眼的存在。

再加上她大膽犀利的發言, 很快她便成節目裡關注度最高的女嘉賓。

對待那些自戀到家、油腔滑調的男人, 她從不客氣。

常常說出一些讓觀眾聽了特別過癮的言論。

「看見你吧, 我就覺得我來節目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現在夢該醒了。 」

「還沒有我的零頭多呢!」

「聽你說話, 我就覺得你欠抽, 我去找鞭子去,

這裡哪有鞭子, 快給我……」

「我希望導播能給我們放一首《解脫》, 然後讓他下去就算了。 」

這些話都出自馬諾之口。

那個時期最火的綜藝還不是選秀節目, 而是相親交友類節目。

《男才女貌》、《密室約會》都是當時很火的選秀節目。

在開始爭奪收視率這塊蛋糕時,

《非常勿擾》的成績並不理想。

可以說《非誠勿擾》能夠在收視率上站穩腳跟, 開播長達十年, 初代功臣馬諾功不可沒。

當初不少人觀看這檔節目都是為了看馬諾的精彩發言。

直到她說出了那句「名言」, 《非誠勿擾》徹底被她帶火了。

某一期節目來了一個喜歡騎行的小夥子。

當他問馬諾是否願意跟他一起去騎行時, 馬諾直言自己還是坐寶馬里哭吧。

自此, 馬諾「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 也不願意坐在單車上笑」的「名言」傳播開來。

這句現在看來是說出了不少女性心聲的言論,可在當初卻將馬諾變成了「拜金女」的典型代表。

在節目裡,馬諾對于條件差的男嘉賓幾乎根本不關注,而對于條件優越的男嘉賓,馬諾則會格外熱情。

因此馬諾也成為了大家攻擊的對象,網上對她的罵聲越來越多。

這對于節目組來說無疑是件好事,罵她的人越多,節目的關注度則越高。

因為「拜金女」馬諾,《非誠勿擾》的收視率開始飆升。

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非誠勿擾》劇組「安排」了一位為馬諾而來的男嘉賓。

這位男嘉賓化身「正義使者」,當著觀眾和其他女嘉賓的面開始攻擊馬諾。

「你其實不應該留在這裡,我覺得你應該讓出這個位置。我還想建議你一下,像你說的這些條件呢,像什麼寶馬裡面流眼淚,應該適合選美。因為下面坐的不是大款就是富豪,別說你坐在寶馬裡面流眼淚,你坐在保時捷裡流鼻涕都是可以的。」

對于這樣的言論,馬諾臉上的笑容開始消失。

然而帶有目的性的男嘉賓並沒有打算放過她。

「其實全國這麼多網友,他們上完一天班非常累,他們回家以後呢,他們還要開開電腦,然後說你兩句,所以你要體諒別人。」

如此直白的炮轟,明顯就是想要點燃戰火。

就在觀眾等著看好戲時,馬諾卻一反常態,沒有犀利回懟。

只是含淚說了一句:「其實我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對不起」。

隨後轉身離場,留下一臉得意的男嘉賓。

這場帶有人身攻擊的罵戰讓《非誠勿擾》創下了節目播出以來的歷史新高。

而馬諾在被這位「正義使者」教育了以後,也變得收斂了很多。

幾期之後,馬諾就與一位自由攝影師牽手下臺。

離開了《非誠勿擾》的舞臺。

馬諾在此時離開可以說對于節目和她自己都是非常有利的。

《非誠勿擾》靠著馬諾已經徹底火了起來,而且也找到了製造話題和熱度的手段。

而已經靠著「拜金」、「物質」火遍全網的馬諾,離開《非誠勿擾》以後也有了更大的舞臺。

那時的網紅還沒有遍地都是,流量明星也還沒有批量生產。

因此馬諾成為了娛樂圈的「香餑餑」。

各種綜藝節目找上馬諾,希望可以靠著「拜金女」的話題度給自己帶來收視率。

電影中拜金物質的角色也仿佛是為她量身打造,排著隊地等她參演。

馬諾成功地從一個收入不穩定的平面模特變成了娛樂圈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

據說當時她的演出費已經達到了二線明星的價格。

2011年,馬諾出演了微電影《小女孩》,同年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好想》。

2012年,楊千嬅、余文樂、楊冪主演的《春嬌與志明》劇組邀請馬諾出演。

同年馬諾發行了第二張個人專輯。

短短幾年,馬諾就參演了足足十六部影視劇。

而且後期的馬諾也開始漸漸轉型,出演的角色由原來的拜金女變成了清純少女。

只可惜她留給大眾的印象只有拜金跟物質這樣負面的形象。

因為形象不好,馬諾出道以後就一直不斷被人「黑」。

有人寫文章罵她,有人編造她的黑歷史。

還有的網站甚至公開發佈P上她頭像的豔照。

這樣的「黑紅」,也給她的生活帶來了不少影響。

走在路上別人碰到她都會帶著鄙夷的目光。

網上關于她的留言不是謾駡,就是諷刺挖苦。

漸漸地,馬諾消失在了娛樂圈裡,也消失在了公眾視野裡。

有人說是因為馬諾當初發表的言論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被廣電總局封殺了;

也有人說馬諾是因為受不了大眾的指責和輿論的壓力,選擇離開娛樂圈這個是非之地。

真相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只是馬諾真的是一個物質拜金的女孩子嗎?

二、狂妄背後的心酸

馬諾的出身其實並不好,雖然她出生在北京,但她卻不是北京人。

她的父母都是從安徽老家到北京打工的,文化水準都不高。

一家人就靠著一個不足兩平米的水果攤為生,生活條件並不富裕。

小時候的馬諾雖然長得漂亮,但是由于家中生活條件拮據,她只能穿著別人給的舊衣服,留著不用買頭繩的短髮,完全就是一副男生樣。

留著長長的卷髮,穿上漂亮的公主裙,是馬諾從小的夢想。

長大的馬諾,越來越好看,憑藉著甜美的聲音,她考上了北京現代音樂學院。

藝術類的院校學費都很昂貴。

為了幫家裡分擔,馬諾利用業餘時間做兼職模特。

馬諾雖然身材樣貌都不錯,但是一個沒有背景沒有人脈的學生,能接到的活酬勞都不高,而且還不穩定。

那時馬諾曾經有一陣生活很拮據,不得不借住到表姐家,過著寄人籬下、看人臉色的日子。

可是沒過多久,馬諾就被表姐轟了出來。

一天晚上,兼職結束的馬諾回到表姐家,發現行李已經被碼放在了門口。

倔強的馬諾沒有敲開門哀求,而是拿著行李離開了。

那天晚上,馬諾拿著行李在街上四處找房屋仲介,唯一一家沒有關門的仲介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租了最便宜的房子後,馬諾深深地領悟了一個道理:

除了自己誰都靠不住,自己一定要有錢才能硬氣。

2010年,江蘇衛視開始籌備《非誠勿擾》。

馬諾憑藉著靚麗的外表和犀利的言論被節目組選中,開始登上大螢幕。

為了增加自己的關注度,她在節目上大膽發言,甚至自曝隱私。

很快馬諾就成為了《非誠勿擾》舞臺上最受矚目的女嘉賓。

主持人頻頻與其互動,給她的鏡頭也多于其他嘉賓。

伴隨著外界的爭議與關注,馬諾和節目一起火了起來。

節目中,馬諾為了吸引目光,說出了很多過于現實的言論,也因此被貼上了「拜金女」的標籤。

憑藉著超高的話題度與人氣流量,馬諾得到了不少福利。

上綜藝、拍電影、出唱片,短短幾年她就成為了三棲藝人,名利雙收。

馬諾完全可以坐在自己買的寶馬車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只是這種過于現實的價值觀帶來的影響太大了。

為了防止對年輕人造成錯誤的價值導向,馬諾被國電總局「封殺」,很多曾經拍攝的影視作品也將她的戲份全數刪除。

一個炙手可熱的網紅就這樣銷聲匿跡了。

但是「拜金女」卻成為了她永遠的標籤。

三、是非過後,歲月靜好

在馬諾消失在公眾視野後,依舊有網友時時惦記著她,常常到她的微博下留言問她是否找到了寶馬車。

面對著始終不停歇的謾駡與指責,馬諾終于發聲了。

2019年2月11日,馬諾在微博上曝出了當年「拜金」的內幕。

原來一切都是節目組安排好的,她不過是按照著臺本演繹罷了。

節目中她無論是奚落男嘉賓,還是巴結富二代,都是一早就安排好的劇情。

接受誰拒絕誰都要聽節目組的安排。

而那些非常有看點的男嘉賓也都是節目組找來的「演員」,當然也包括當初那位炮轟她的「正義使者」。

對于馬諾的爆料,大多數網友選擇相信並且對其改觀。

畢竟《非誠勿擾》播出這十年,「炒作」已經成為這檔節目最大的標籤。

女嘉賓被爆已婚,女嘉賓下臺後就牽手拒絕的富二代,嘉賓身份與實際不符,這些負面新聞早已讓這檔節目沒了可信度。

微博的最後,馬諾寫道:

「我學到的最深刻的東西就是把別人都當好人,這樣會被騙得好慘,例如:我。」

對此網友並不買帳。

馬諾當初欺騙觀眾,與節目組沆瀣一氣,賺得缽滿盆盈,如今落寞收場就把所有的鍋都甩到了節目組身上。

因此很多網友覺得馬諾的虛偽跟當初在節目上一樣,並未改變。

之後有網友拍到馬諾榜上了開法拉利的大款,也有人爆料她與外籍男子結婚。

這一切的消息都還在圍著她還是個拜金女。

無論當初馬諾是無辜被騙還是因為利益的誘惑而鋌而走險,

「拜金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她始料未及的。

因為這個身份她被網友網暴了十年。

作為一個女孩子,想要更好的生活並沒有什麼錯,而馬諾也並非從一開始就對物質趨之若鶩。

曾經的她也是一個追求愛情的女孩子,只可惜她遇人不淑。

那時馬諾還在上大學,愛情至上的她跟一個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交往。

那時的馬諾單純天真,以為愛情就是一切。

相信那個男人說的一切,相信那個男人會跟她永遠在一起,會跟她結婚,這些花言巧語讓馬諾不惜用自己辛苦打工掙來的錢養著男友。

馬諾的同學就曾爆料,那個男的跟馬諾在一起的那幾年都沒送過她一件禮物,一直是靠馬諾養他。

可惜的是,這個男人一邊吃著馬諾的「軟飯」,一邊跟別的女人交往。

可憐的馬諾被渣男騙了感情,也騙了錢。

也許是這段養「軟飯男」的經歷,讓馬諾的擇偶觀產生了巨大的轉變。

沒人能保證坐在腳踏車後面就永遠不會哭,一樣是哭,坐在寶馬里至少還風吹不著雨淋不著了。

也許很多女生都跟馬諾有著同樣的想法,只是她們對此諱莫如深,而馬諾卻將此宣之于口。

也許現在的人們可以理解馬諾的直白,理解她自幼悲慘的經歷使得她把物質看得重了。

而當時人們卻對她群起而攻之,每個人都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辱駡指責她。

如今已經年過三十的馬諾,依舊未婚。

離開了娛樂圈後的馬諾就像一個普通女孩子一樣。

平時曬曬美食、旅遊拍照,偶爾畫上幾幅小畫。

完全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

這或許對于馬諾來說是最好的結局。

她風光過、迷失過;貧窮過、富有過。

在經歷了這些起起伏伏後,她選擇回歸平靜。

做一個普通女孩,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是不知如今坐在寶馬車裡哭是否還是她的愛情觀?

像馬諾這樣靠著炒作、負面新聞搏出位的網紅有很多。

為了利益她們可以出賣很多東西,形象、隱私、甚至自己。

只是靠犧牲這些換來的熱度,終究無法長久。

當熱度消散、名利遠去,留下的往往只有貼在身上的,那張永遠揭不掉的標籤。

即使這樣,仍然還有無數的人紛紛效仿,想要走這條捷徑。

只是不知,當他們創造的話題被新的熱點取代後,當他們被大家漸漸遺忘後。

他們是否會後悔自己選的這條捷徑。

這句現在看來是說出了不少女性心聲的言論,可在當初卻將馬諾變成了「拜金女」的典型代表。

在節目裡,馬諾對于條件差的男嘉賓幾乎根本不關注,而對于條件優越的男嘉賓,馬諾則會格外熱情。

因此馬諾也成為了大家攻擊的對象,網上對她的罵聲越來越多。

這對于節目組來說無疑是件好事,罵她的人越多,節目的關注度則越高。

因為「拜金女」馬諾,《非誠勿擾》的收視率開始飆升。

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非誠勿擾》劇組「安排」了一位為馬諾而來的男嘉賓。

這位男嘉賓化身「正義使者」,當著觀眾和其他女嘉賓的面開始攻擊馬諾。

「你其實不應該留在這裡,我覺得你應該讓出這個位置。我還想建議你一下,像你說的這些條件呢,像什麼寶馬裡面流眼淚,應該適合選美。因為下面坐的不是大款就是富豪,別說你坐在寶馬裡面流眼淚,你坐在保時捷裡流鼻涕都是可以的。」

對于這樣的言論,馬諾臉上的笑容開始消失。

然而帶有目的性的男嘉賓並沒有打算放過她。

「其實全國這麼多網友,他們上完一天班非常累,他們回家以後呢,他們還要開開電腦,然後說你兩句,所以你要體諒別人。」

如此直白的炮轟,明顯就是想要點燃戰火。

就在觀眾等著看好戲時,馬諾卻一反常態,沒有犀利回懟。

只是含淚說了一句:「其實我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對不起」。

隨後轉身離場,留下一臉得意的男嘉賓。

這場帶有人身攻擊的罵戰讓《非誠勿擾》創下了節目播出以來的歷史新高。

而馬諾在被這位「正義使者」教育了以後,也變得收斂了很多。

幾期之後,馬諾就與一位自由攝影師牽手下臺。

離開了《非誠勿擾》的舞臺。

馬諾在此時離開可以說對于節目和她自己都是非常有利的。

《非誠勿擾》靠著馬諾已經徹底火了起來,而且也找到了製造話題和熱度的手段。

而已經靠著「拜金」、「物質」火遍全網的馬諾,離開《非誠勿擾》以後也有了更大的舞臺。

那時的網紅還沒有遍地都是,流量明星也還沒有批量生產。

因此馬諾成為了娛樂圈的「香餑餑」。

各種綜藝節目找上馬諾,希望可以靠著「拜金女」的話題度給自己帶來收視率。

電影中拜金物質的角色也仿佛是為她量身打造,排著隊地等她參演。

馬諾成功地從一個收入不穩定的平面模特變成了娛樂圈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

據說當時她的演出費已經達到了二線明星的價格。

2011年,馬諾出演了微電影《小女孩》,同年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好想》。

2012年,楊千嬅、余文樂、楊冪主演的《春嬌與志明》劇組邀請馬諾出演。

同年馬諾發行了第二張個人專輯。

短短幾年,馬諾就參演了足足十六部影視劇。

而且後期的馬諾也開始漸漸轉型,出演的角色由原來的拜金女變成了清純少女。

只可惜她留給大眾的印象只有拜金跟物質這樣負面的形象。

因為形象不好,馬諾出道以後就一直不斷被人「黑」。

有人寫文章罵她,有人編造她的黑歷史。

還有的網站甚至公開發佈P上她頭像的豔照。

這樣的「黑紅」,也給她的生活帶來了不少影響。

走在路上別人碰到她都會帶著鄙夷的目光。

網上關于她的留言不是謾駡,就是諷刺挖苦。

漸漸地,馬諾消失在了娛樂圈裡,也消失在了公眾視野裡。

有人說是因為馬諾當初發表的言論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被廣電總局封殺了;

也有人說馬諾是因為受不了大眾的指責和輿論的壓力,選擇離開娛樂圈這個是非之地。

真相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只是馬諾真的是一個物質拜金的女孩子嗎?

二、狂妄背後的心酸

馬諾的出身其實並不好,雖然她出生在北京,但她卻不是北京人。

她的父母都是從安徽老家到北京打工的,文化水準都不高。

一家人就靠著一個不足兩平米的水果攤為生,生活條件並不富裕。

小時候的馬諾雖然長得漂亮,但是由于家中生活條件拮據,她只能穿著別人給的舊衣服,留著不用買頭繩的短髮,完全就是一副男生樣。

留著長長的卷髮,穿上漂亮的公主裙,是馬諾從小的夢想。

長大的馬諾,越來越好看,憑藉著甜美的聲音,她考上了北京現代音樂學院。

藝術類的院校學費都很昂貴。

為了幫家裡分擔,馬諾利用業餘時間做兼職模特。

馬諾雖然身材樣貌都不錯,但是一個沒有背景沒有人脈的學生,能接到的活酬勞都不高,而且還不穩定。

那時馬諾曾經有一陣生活很拮據,不得不借住到表姐家,過著寄人籬下、看人臉色的日子。

可是沒過多久,馬諾就被表姐轟了出來。

一天晚上,兼職結束的馬諾回到表姐家,發現行李已經被碼放在了門口。

倔強的馬諾沒有敲開門哀求,而是拿著行李離開了。

那天晚上,馬諾拿著行李在街上四處找房屋仲介,唯一一家沒有關門的仲介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租了最便宜的房子後,馬諾深深地領悟了一個道理:

除了自己誰都靠不住,自己一定要有錢才能硬氣。

2010年,江蘇衛視開始籌備《非誠勿擾》。

馬諾憑藉著靚麗的外表和犀利的言論被節目組選中,開始登上大螢幕。

為了增加自己的關注度,她在節目上大膽發言,甚至自曝隱私。

很快馬諾就成為了《非誠勿擾》舞臺上最受矚目的女嘉賓。

主持人頻頻與其互動,給她的鏡頭也多于其他嘉賓。

伴隨著外界的爭議與關注,馬諾和節目一起火了起來。

節目中,馬諾為了吸引目光,說出了很多過于現實的言論,也因此被貼上了「拜金女」的標籤。

憑藉著超高的話題度與人氣流量,馬諾得到了不少福利。

上綜藝、拍電影、出唱片,短短幾年她就成為了三棲藝人,名利雙收。

馬諾完全可以坐在自己買的寶馬車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只是這種過于現實的價值觀帶來的影響太大了。

為了防止對年輕人造成錯誤的價值導向,馬諾被國電總局「封殺」,很多曾經拍攝的影視作品也將她的戲份全數刪除。

一個炙手可熱的網紅就這樣銷聲匿跡了。

但是「拜金女」卻成為了她永遠的標籤。

三、是非過後,歲月靜好

在馬諾消失在公眾視野後,依舊有網友時時惦記著她,常常到她的微博下留言問她是否找到了寶馬車。

面對著始終不停歇的謾駡與指責,馬諾終于發聲了。

2019年2月11日,馬諾在微博上曝出了當年「拜金」的內幕。

原來一切都是節目組安排好的,她不過是按照著臺本演繹罷了。

節目中她無論是奚落男嘉賓,還是巴結富二代,都是一早就安排好的劇情。

接受誰拒絕誰都要聽節目組的安排。

而那些非常有看點的男嘉賓也都是節目組找來的「演員」,當然也包括當初那位炮轟她的「正義使者」。

對于馬諾的爆料,大多數網友選擇相信並且對其改觀。

畢竟《非誠勿擾》播出這十年,「炒作」已經成為這檔節目最大的標籤。

女嘉賓被爆已婚,女嘉賓下臺後就牽手拒絕的富二代,嘉賓身份與實際不符,這些負面新聞早已讓這檔節目沒了可信度。

微博的最後,馬諾寫道:

「我學到的最深刻的東西就是把別人都當好人,這樣會被騙得好慘,例如:我。」

對此網友並不買帳。

馬諾當初欺騙觀眾,與節目組沆瀣一氣,賺得缽滿盆盈,如今落寞收場就把所有的鍋都甩到了節目組身上。

因此很多網友覺得馬諾的虛偽跟當初在節目上一樣,並未改變。

之後有網友拍到馬諾榜上了開法拉利的大款,也有人爆料她與外籍男子結婚。

這一切的消息都還在圍著她還是個拜金女。

無論當初馬諾是無辜被騙還是因為利益的誘惑而鋌而走險,

「拜金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她始料未及的。

因為這個身份她被網友網暴了十年。

作為一個女孩子,想要更好的生活並沒有什麼錯,而馬諾也並非從一開始就對物質趨之若鶩。

曾經的她也是一個追求愛情的女孩子,只可惜她遇人不淑。

那時馬諾還在上大學,愛情至上的她跟一個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交往。

那時的馬諾單純天真,以為愛情就是一切。

相信那個男人說的一切,相信那個男人會跟她永遠在一起,會跟她結婚,這些花言巧語讓馬諾不惜用自己辛苦打工掙來的錢養著男友。

馬諾的同學就曾爆料,那個男的跟馬諾在一起的那幾年都沒送過她一件禮物,一直是靠馬諾養他。

可惜的是,這個男人一邊吃著馬諾的「軟飯」,一邊跟別的女人交往。

可憐的馬諾被渣男騙了感情,也騙了錢。

也許是這段養「軟飯男」的經歷,讓馬諾的擇偶觀產生了巨大的轉變。

沒人能保證坐在腳踏車後面就永遠不會哭,一樣是哭,坐在寶馬里至少還風吹不著雨淋不著了。

也許很多女生都跟馬諾有著同樣的想法,只是她們對此諱莫如深,而馬諾卻將此宣之于口。

也許現在的人們可以理解馬諾的直白,理解她自幼悲慘的經歷使得她把物質看得重了。

而當時人們卻對她群起而攻之,每個人都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辱駡指責她。

如今已經年過三十的馬諾,依舊未婚。

離開了娛樂圈後的馬諾就像一個普通女孩子一樣。

平時曬曬美食、旅遊拍照,偶爾畫上幾幅小畫。

完全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

這或許對于馬諾來說是最好的結局。

她風光過、迷失過;貧窮過、富有過。

在經歷了這些起起伏伏後,她選擇回歸平靜。

做一個普通女孩,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是不知如今坐在寶馬車裡哭是否還是她的愛情觀?

像馬諾這樣靠著炒作、負面新聞搏出位的網紅有很多。

為了利益她們可以出賣很多東西,形象、隱私、甚至自己。

只是靠犧牲這些換來的熱度,終究無法長久。

當熱度消散、名利遠去,留下的往往只有貼在身上的,那張永遠揭不掉的標籤。

即使這樣,仍然還有無數的人紛紛效仿,想要走這條捷徑。

只是不知,當他們創造的話題被新的熱點取代後,當他們被大家漸漸遺忘後。

他們是否會後悔自己選的這條捷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