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父母的「拎不清」:拿盡孝標準要求子女養老,不反思空煩惱

我一直對一個朋友的做法不是很理解。 她畢業多年收入不錯, 但從來沒給父母表示過什麼。 如果父母生病住院, 姐弟打電話跟她說, 她也只是讓他們捎點錢, 連看都不想去看。

這個朋友平時待人熱情大方, 又十分急公好義, 不是這種薄情的樣子啊!

我實在沒忍住好奇, 問了原因才知道, 原來她從小被父母送到外婆家, 十幾歲才接回城裡跟父母居住。 常年的農村生活讓她像個假小子, 父母改造不成又對她諸多嫌棄, 讓她想要跟父母搞好關係的心徹底死了。 自從外公外婆相繼去世後, 她就覺得這個世界上沒什麼親人了。

我問她:那你父母不說你嗎?她無奈地笑:當然說我, 又是罵我不孝啦, 又是覺得白生我啦。 可我怎麼沒盡義務, 錢也給了, 只是沒對他們噓寒問暖而已。 以後他們老了, 我會管吃管喝, 但不是他們想象的那種, 拖家帶口去看望, 噓寒問暖又體貼。 他們沒給我的, 我也給不了他們!

朋友最後的幾句話讓我意識到, 「給父母盡孝」和「給父母養老」還真不是一回事。

但是中國父母們最大的拎不清就在這裡:他們拿著盡孝標準去要求子女養老, 子女只要沒做到, 就被道德綁架為「不孝」, 卻不反思早年間自己做過什麼。 到後來子女和自己都很煩惱。

早年對子女關心少, 老了卻要求子女噓寒問暖地盡孝?雙標

這種情形讓我想起以前在家收看的法制節目。 一位老人控告子女不孝順, 調解員到家裡瞭解情況才發現, 三個子女每人每月兌錢給老人生活費, 這些費用也夠老人生活的了。

結果老人氣憤地說, 他們從來都是把錢拍桌子上就走, 從來沒給他過好臉色, 也沒人噓寒問暖過。

子女覺得很冤, 沒少他吃沒短他穿, 我們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了呀。

調解員問, 能不能多關心一下老爸。 子女們紛紛搖頭:不可能。 說從小爸爸就愛喝酒賭博, 一言不合就打孩子打老婆, 自己早就受夠了。 自從母親去世後, 我們就當沒這個爸,

給錢送面也只是出于義務, 感情上的慰藉給不了。 調解員無話可說。

贍養分兩層:養老和盡孝

其實, 對父母的贍養分兩層:養老和盡孝。 養老是責任和義務, 生活層面上給吃給喝, 保障父母生活無憂;盡孝是愛與親情, 天冷有人督促穿衣, 孤單有人說笑慰藉。 父母和子女的愛也是相互的。 我年幼時你愛我護我, 你年邁了我敬你疼你。

但如果父母沒做到, 就別以「盡孝」的標準來要求子女。 子女只要完成養老義務就行了。

說實話, 這層關係也適用于婆婆和兒媳。 很多婆婆會覺得, 法律沒規定我幫你帶娃, 但卻要求你給我養老, 錯。

兒媳在法律上並沒贍養公婆義務, 只要兒子贍養了她就盡到了輔助贍養的義務, 畢竟老公忙著照顧爸媽時, 她還要操持這個家。

婆婆在兒媳生娃、坐月子這些最難的時候沒有去幫忙, 或者對兒媳極度冷淡, 老了也別總指望兒媳能對自己熱情起來。

畢竟, 有付出才有收穫, 人的關係是相互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