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2018網貸變形記:高死亡率預期與灰色產業交織的生死時刻

作者 | 張琴 周純

編輯 | 暴劍光

2018年, 對於網貸平臺來說, 是合規備案年。 但時間已至年中, 行業的焦慮仍在急劇上升, 沒有平臺能夠對於順利備案心裡有底。 甚至, 今年備案政策是否會落地, 行業內很多人都已沒有信心。

按照2017年12月發佈的“57號文”, 備案進度方面, 各地區應於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區內主要網貸機構備案工作, 最遲應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作。

但騰訊《棱鏡》近日自多地接近監管人士處獲悉, 網貸備案現已延期, 但對於延期多久, 現在暫無明確檔。

“地方監管和平臺都在等。 ”一位地方金融辦人士告訴《棱鏡》。

備案的延期, 讓本以為在2018年是生是死都會“有個痛快”平臺們, 在充滿變數的合規備案, 和高企的合規成本與運營成本雙重擠壓中, 壓力大到難以喘息。

“不是牌照, 勝似牌照”的網貸備案政策, 已被行業內視為決定平臺生死的分界線。 而資深分析人士則對《棱鏡》預測, 經歷備案一役, 整個行業或僅留下約200家平臺——也就是說, 約有九成平臺將被淘汰。

這也就意味著, 跨越這道界線, 僅占原有數量十分之一的平臺, 將以倖存者、勝利者的姿態, 坐享仍在不斷膨脹的億萬市場盛宴。

於是平臺們紛紛為備案斷臂求生、背水一戰。 而期間, 資本玩家入局、各路掮客輪番上場, 資本躁動、暗中角力……各色光怪陸離的現象正在不斷上演。

而對於那些備案無望的平臺來說,

宣佈清盤退出、謀求監管套利者有之;計畫轉型信用卡代償甚至私募者亦有之。

但“一鼓作氣”之後, 備案落地又發生變化, 這讓多位平臺人士感到焦慮與“喪氣”。

而從監管的角度來看, 監管細則的可操作性, 以及監管的屬地限制、實際驗收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的複雜性等, 都是監管方面在這次網貸備案中所面臨的挑戰。

“很多人認為完成備案就是穿上了金靴子, 但其實這是緊箍咒。 網貸備案不是終點, 而是起點。 ”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石鵬峰對《棱鏡》說。

行業動盪期:80%的平臺仍在消化存量

就在一周之前, 郭宇剛剛辦完了離職手續。

就職於北京一家小型網貸平臺的他, 在2015年入職這家平臺三年多之後,

選擇了裸辭。 半年以來, 郭宇已經是他所在部門離開的第六個人, 也是最後一個人。

事實上, 郭宇並不是沒有選擇。 一家規模相對來說更大的網貸平臺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但郭宇再三猶豫。 “監管靴子尚未落地, 這時候輕易選擇下家, 往往意味著未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

入職三年多來, 郭宇對其所在的平臺其實有著很深的感情。 但網貸備案的重壓之下, 其所在平臺管理團隊的大換血, 成了引發郭宇及同事們接連離職的導火索。

此前2016年8月24日, 《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細則落地。 上述辦法規定, 同一借款人在同一平臺的借款上限為20萬元, 同一個企業組織在同一個平臺的借款上限為100萬元。

而對於郭宇所在的平臺來說, 該平臺自2017年年初就開始準備備案相關資料, 但如今一年已經過去, 平臺還有4億多的存量業務尚需消化。

“在北京, 像我們這樣的情況可能有80%以上。 ”郭宇難掩悲觀。

而讓郭宇更感到“紮心”的是, 在合規備案的關鍵節點, 竟有資本玩家入局, 對原有平臺進行了一場徹底的大清洗與大換血。

時鐘要撥回到2017年下半年。

囿於備案“死限”降至, 平臺壓力大到“難以喘息”, 再加上攤子太多, 無法兼顧, 郭宇所在平臺的創始人, 以5億元的作價, 將平臺轉手給了一位浙江老闆。 這位老闆的另一重身份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同時也是一位資本運作高手。

但事情的發展漸漸超出郭宇的預期。 新老闆的入局,

正讓平臺猶如一輛脫軌的列車, 在錯誤的道路之上越走越遠。

他發現, 新老闆雖在資本市場遊刃有餘, 卻並不懂互聯網金融。 在以個人投資方式入住平臺以來, 新老板正不斷地將旗下的資產注入平臺。 這些資產主要是房貸、車貸和消費類信貸, 其中房貸占了絕大部分。

“如果按照原來的節奏下去, 本來平臺備案成功有很大的希望, 這下突然又迷失了, 周圍一片黑暗。 ”迷茫, 成了這段時間彌漫在郭宇和同事心間, 一個揮之不去的共同感受。

更糟糕的是, 自平臺賣出之後, 郭宇從未見過新老闆。 “新老闆幾乎不參與平臺經營和管理, 而是將一群職業經理人帶入公司。 ”

一場腥風血雨也隨之來襲。

以郭宇為代表的原有團隊抱怨, 新的管理團隊在專業性、前瞻性上存在著較大缺陷,雙方在經營理念和管理文化上都存在著嚴重差異。

差異背後,大大小小的衝突都在爆發。而在激烈的衝突之下,新老闆選擇更多的職業經理人——或者用郭宇的說法是“自己人”——來置換原有的團隊。

“團隊氛圍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公司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家公司了,於是很多人都想要離開。” 作為部門最後一個離開的人,郭宇在送走此前另外5個離開的同事後,終於也在離職材料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郭宇告訴《棱鏡》,現在自己正在做兩手準備,一是等網貸備案形式更加明朗之後繼續找一家成功備案的平臺,二是徹底轉行。

不過就《棱鏡》從多位權威人士交流所獲得資訊來看,目前網貸備案延期已經可以確定——郭宇的前一個計畫,或許又需要再等待更多的時間。

備案灰色產業:宣稱“包過”的掮客

對於網貸平臺而言,能順利通過備案,既是對過去創業幾年的一份完美答卷,更是決定了接下來的“生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於是,圍繞備案而衍生出來的各種業務,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這其中,既有聲稱能為備案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公司。一位熟悉網貸行業的人士告訴《棱鏡》,此前在青海、內蒙、西藏、湖南等地的“行情”是1500萬元“包過”,“一般都號稱自己有某某省金融辦的關係,類似于掮客角色。”

而在北京等地,網貸平臺會花費幾十萬元,主動去尋求和一些監管層認可的律所合作,讓對方來幫助自己進行合規整改。

與前述模式不同,還有一種“產業”卻讓平臺頭痛不已。

胡楊(化名)是一家中型P2P平臺的創始人,在過去兩個月,因為監管政策突然收緊導致區域業務出現一些問題,這個時候一家行業自媒體找上門來,手握一篇負面報導來表達“合作”的意向。

胡楊對此心知肚明,以為給對方投放幾十萬的廣告便可息事寧人,這差不多是行業的“潛規則”。

雙方約見在一家餐廳,伴隨著嘈雜的音樂,當他聽到對方口中報出“200萬”的價碼時,胡楊還是吃了一驚。“說白了他就是認准了你在備案的關鍵期,任何負面消息對平臺而言都是致命打擊。”

意識到雙方可能無法達成共識,胡楊藉口上洗手間,臨時下了一個錄音軟體,並再次引導對方說出“合作”的條件和金額,留下證據之後,他反將一軍,才讓對方鎩羽而歸。

胡楊的經歷並非個例,在一家互金上市平臺負責人的印象中,上一次被“敲詐”還是2015年夏天。當時平臺被駭客勒索比特幣,最終他們通過購買CDN服務等方式,扛住了駭客的流量攻擊。

而近期,圍繞著“網貸備案”這一關鍵字,新的利益鏈條和尋租空間正悄悄繞過監管的縫隙,逐漸滋生。

最近,一家號稱做風控諮詢的平臺找到上述平臺創始人,給他們出具了一份“備案評審報告”。

備案階段,平臺均是草木皆兵,稍有風聲,便猶如驚弓之鳥。

正是利用了平臺這種心理,對於這份不知所云的“備案評審報告”,對方獅子大開口,張嘴便要價20萬元。

該創始人哭笑不得,只好開門送客。

資本躁動:有“背景”的買家湧入

與上述“灰色產業者”相類似的是,在不斷趨嚴的備案市場中,以資訊和人脈為籌碼的掮客們,算是市場所催生出的參與者。

儘管在田成看來,互聯網時代的資訊和人脈毫無排他性可言。

技術男出身的田成,在幾年前入行,任職一家行業門戶高管後,很快在行業內建立了廣泛的人脈。

田成手中所掌握的資源,很快吸引了在備案縫隙中生長起來的,以人際網和資訊為籌碼的另一群人。

不久之前,一位自稱在行業中把握著多個優質待出售平臺資源的“客人”,不請自來。

在眉飛色舞地將自己描述得上可入天,下可遁地後,這位客人給田成留下了“還挺厲害”的第一印象。

但第二次見面,就讓田成對自己第一次見面時所產生的印象產生了嚴重懷疑。因為在追問了這位客人手頭幾個專案的詳細資訊,並瞭解如何收費後,田成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騙子”。

“就是想騙取一些仲介費,至於後續怎麼對接、怎麼推進,賣方是否可以完成備案,他都不會打包票。”於是,田成皺著眉頭將這位客人“請”了出去。事實上,這種情況近期已經在田成面前反復上演了多次。

田成告訴《棱鏡》,掮客們大多是之前倒賣小貸牌照、支付牌照的那撥人。而仲介費有的會收取待收餘額的7%、8%左右,全看個人,沒有明確標準。

此前2017年12月中旬,關於網貸備案整改驗收的57號文提到,對於不同情況的網貸平臺,將採取不同的政策。

其中,“對於那些積極配合整改驗收工作而沒有通過的平臺,可根據具體情況,或……整合相關部門及資源,採取市場化方式,進行並購重組。”

而近來常幫買方推薦,帶人和湖南、貴州、雲南、廣西等地區平臺去談並購的田成發現,當前的網貸市場,確實存在著相對活躍的並購需求。

這種並購需求在2017年迎來了高峰期。據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1月底,全國共完成72起並購案例,涉及55家平臺。

就田成的觀察來看,目前市場整體買家多於賣家。其中買家很多為背景強大的上市公司、國資企業。

“某些上市公司會收購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小平臺,他們希望憑藉自己的背景和資本拿到一些資源,通過自己的政府關係或者是市場關係拿到備案。目前這種買家是非常多的。”田成告訴《棱鏡》。

賣家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希望賣殼給相對來說有背景的公司,讓它可以備案;另外一種則希望引入一個有強大資本,或者是強大背景的公司,最好是央企,希望通過這樣一些背景去備案。

“其實現在的網貸備案,很大程度上是背景博弈,或者是資本博弈的一個過程。”田成表示。

而就《棱鏡》從掮客和資深行業分析人士交流得出的資訊來看,隨著網貸備案進程的推進,並購雙方的主導位置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棱鏡》瞭解到,目前主要有兩種收購模式,一種是不管平臺備案通過與否,交易作價大約為待收額度的2到3折。比如待收餘額10億元,則賣方售價為2億元到3億元左右。

第二種情況,則是對是否可以備案進行對賭。此類網貸殼資源買賣交易,通常採取“底價+備案對賭”的模式,意即在備案之前,預付部分款項,備案成功後再付全款。

不過,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棱鏡》從一位市場人士處瞭解到,有的平臺拿到了整改通知書,便自詡備案必定能通過。“待售就幾千萬元,平臺價格也敢往幾億,甚至十幾億來報。”

不過萬事一個永恆不變的地方在於,變化總是在不斷發生。一位網貸行業分析人士對《棱鏡》表示,近來,網貸殼資源價格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例如之前有平臺報價可以超過待收餘額的4折,但現在出現了下降,尤其是對於小平臺。

“最近一個月這種趨勢尤其明顯,主要是受到網貸備案延期的影響。”該人士對《棱鏡》分析稱。

(2017年以來部分平臺並購支付對價,資料來源:網貸之家)

高企的備案成本:數百萬起步

李量所在的平臺,或許就是田成口中所說的,擁有國資背景的,“別人家的平臺”。

對於李量來說,他的狀態相對來說會鬆弛很多。

李量目前是華北一家小型平臺的負責人,這是一家具有國資背景的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的交易量只有大約2.4億元人民幣。

對於備案,李量顯得頗有信心。“如果我們拿不了備案的話,我們市其他的幾家更拿不下來。”

李量的信心似乎不無道理。由於是國資背景,監管在資訊互通上,會相應給予李量所在的平臺以更多的關照,而其所在的平臺也“會來事、比較勤快”,因此一旦有新的動態,監管願意主動“吹風通氣”。

跑路、停業、民間借貸,李量告訴《棱鏡》,幾年之前,該省的網貸平臺一直受到諸多負面新聞的困擾。受此影響,該省的互聯網金融監管一直處於一個相對保守的狀態。

李量告訴《棱鏡》,目前該地監管的主要思路是,不要做得太激進,但是也不能太落後,別人出來一個什麼政策,就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調整,爭取使得風險可控。

“事實上,在這場備案之戰中,無論是平臺還是監管,都是很痛苦的。”網貸天眼CEO田維贏對《棱鏡》說。

蘇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甯也贊同這種說法。其對《棱鏡》談到,監管機構如何在大量的系統開發與對接中,做好資訊採集與對比工作;以及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實現高效監管,都是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

業務和監管這兩關,李量認為相對順利。不過,對於其所在的體量並不大的這家平臺來說,高企的備案成本,反倒成了備案”升級打怪“的比較大的阻礙。

前一段時間,平臺所在地的互金協會,組織會員機構和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針對法律意見書和專項審計報告,組織了幾場會談。

收費問題成了數方一個較大的爭議點。

“最後雙方的價格都沒有咬死,但總體來說,價格都是不低的。”李量告訴《棱鏡》,律師事務所的法律意見書大約是30萬元的水準,會計事務所的專項審計報告,大概是20-25萬這麼一個價格區間。

這就意味著,在經濟並不發達的當地,法律意見書加上專項審計報告,大約為50-55萬元,再加上銀行存管費用、電子簽章、ICP經營許可等數項花費,一家網貸平臺的備案成本將高達數百萬元。

這樣一筆支出,對於北上廣深的大型平臺來說,尚且構成一定壓力,毋庸說對於這樣一家地處華北某二線城市,以往日常開支就侵佔相當利潤空間的平臺來說了。

進退維谷:想說退出不容易

重壓之下,市場的化學反應正在繼續。

李量注意到,當地許多備案無望的網貸平臺,已經紛紛清退了旗下的催收團隊,同時,許多當地的平臺,甚至已經在籌畫清盤退出。

相比于李量,P2P屆的“網紅”,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可能狀態會略顯焦慮。

在業界,紅嶺創投一直以大額標的著稱,而其市場爆出50億元不良資產的消息,也使得其在這場合規備案的攻堅戰中,面臨著諸多挑戰。

周世平對《棱鏡》表示,目前紅嶺創投不良資產的處置難點主要是期限較長,目前的做法是已跟多家資產管理公司洽談收購。此前,紅嶺創投經過合作機構合作開發,訴訟拍賣等手段,去年已經回收現金將近20億元。2018年不良資產處置按目前進度有望達到30億元。

而對於讓行業無比焦灼的備案,周世平則計畫借助收購來曲線完成。《棱鏡》自深交所和工商資料處查詢發現,A股上市公司深南股份(002417 .sz,原名“三元達”,周世平為實際控制人)和紅嶺創投,已於3月份分別收購了深圳市億錢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億錢貸”)51%股權和剩餘49%的股權。

“別的行業創業退出就退出了,大不了換條賽道重新再來,網貸這種跟金融相關的創業,還真沒法想退就退,弄不好還引來牢獄之災。”一家中型P2P平臺的創始人對《棱鏡》感慨,他甚至開始後悔四年之前的那個創業決定。

從存管、限額到“現金貸”一刀切再到備案,一步步趨緊的監管政策,讓他對網貸行業的前途感到迷茫。“繞了一圈才發現,金融真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而近期善林金融等平臺“爆雷”、創始人自首等事件,也讓他心有餘悸。

他對《棱鏡》談起他眼下的計畫:先慢慢消化平臺2億多元的存量業務,保證不出問題,再逐步退出,讓自己能順利“上岸”。

5月3日,盈燦諮詢以網貸之家評級位於前100的平臺為樣本,對評級前100平臺的備案進程進行統計。

報告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評級前100的平臺同時滿足銀行存管、資訊系統安全等級測評、電子簽章及存證、借款限額要求的僅42家。

就備案主要阻礙來看,協力廠商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訊安全測評機構等)已經成為影響平臺備案進程的關鍵因素,如法律意見書、專項審計報告等直接影響到平臺能否備案。

而對於平臺來說,在備案延期的背景下,如何在消化存量的同時,承受住較大的運營壓力和合規壓力,同時找到精細運作的盈利模式,是擺在未來平臺面前巨大的問題。

“千萬不要覺得我這次熬過去就好了。”石鵬峰對《棱鏡》表示,戴上備案這個緊箍咒了,平臺要重新考量的是,原有的商業模式是否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原有的業務是否還是一個賺錢的業務。

“綜合考量確定之後,再決定平臺是要衝擊備案,還是選擇轉型,又或者是選擇功成身退——至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說。

新的管理團隊在專業性、前瞻性上存在著較大缺陷,雙方在經營理念和管理文化上都存在著嚴重差異。

差異背後,大大小小的衝突都在爆發。而在激烈的衝突之下,新老闆選擇更多的職業經理人——或者用郭宇的說法是“自己人”——來置換原有的團隊。

“團隊氛圍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公司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家公司了,於是很多人都想要離開。” 作為部門最後一個離開的人,郭宇在送走此前另外5個離開的同事後,終於也在離職材料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郭宇告訴《棱鏡》,現在自己正在做兩手準備,一是等網貸備案形式更加明朗之後繼續找一家成功備案的平臺,二是徹底轉行。

不過就《棱鏡》從多位權威人士交流所獲得資訊來看,目前網貸備案延期已經可以確定——郭宇的前一個計畫,或許又需要再等待更多的時間。

備案灰色產業:宣稱“包過”的掮客

對於網貸平臺而言,能順利通過備案,既是對過去創業幾年的一份完美答卷,更是決定了接下來的“生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於是,圍繞備案而衍生出來的各種業務,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這其中,既有聲稱能為備案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公司。一位熟悉網貸行業的人士告訴《棱鏡》,此前在青海、內蒙、西藏、湖南等地的“行情”是1500萬元“包過”,“一般都號稱自己有某某省金融辦的關係,類似于掮客角色。”

而在北京等地,網貸平臺會花費幾十萬元,主動去尋求和一些監管層認可的律所合作,讓對方來幫助自己進行合規整改。

與前述模式不同,還有一種“產業”卻讓平臺頭痛不已。

胡楊(化名)是一家中型P2P平臺的創始人,在過去兩個月,因為監管政策突然收緊導致區域業務出現一些問題,這個時候一家行業自媒體找上門來,手握一篇負面報導來表達“合作”的意向。

胡楊對此心知肚明,以為給對方投放幾十萬的廣告便可息事寧人,這差不多是行業的“潛規則”。

雙方約見在一家餐廳,伴隨著嘈雜的音樂,當他聽到對方口中報出“200萬”的價碼時,胡楊還是吃了一驚。“說白了他就是認准了你在備案的關鍵期,任何負面消息對平臺而言都是致命打擊。”

意識到雙方可能無法達成共識,胡楊藉口上洗手間,臨時下了一個錄音軟體,並再次引導對方說出“合作”的條件和金額,留下證據之後,他反將一軍,才讓對方鎩羽而歸。

胡楊的經歷並非個例,在一家互金上市平臺負責人的印象中,上一次被“敲詐”還是2015年夏天。當時平臺被駭客勒索比特幣,最終他們通過購買CDN服務等方式,扛住了駭客的流量攻擊。

而近期,圍繞著“網貸備案”這一關鍵字,新的利益鏈條和尋租空間正悄悄繞過監管的縫隙,逐漸滋生。

最近,一家號稱做風控諮詢的平臺找到上述平臺創始人,給他們出具了一份“備案評審報告”。

備案階段,平臺均是草木皆兵,稍有風聲,便猶如驚弓之鳥。

正是利用了平臺這種心理,對於這份不知所云的“備案評審報告”,對方獅子大開口,張嘴便要價20萬元。

該創始人哭笑不得,只好開門送客。

資本躁動:有“背景”的買家湧入

與上述“灰色產業者”相類似的是,在不斷趨嚴的備案市場中,以資訊和人脈為籌碼的掮客們,算是市場所催生出的參與者。

儘管在田成看來,互聯網時代的資訊和人脈毫無排他性可言。

技術男出身的田成,在幾年前入行,任職一家行業門戶高管後,很快在行業內建立了廣泛的人脈。

田成手中所掌握的資源,很快吸引了在備案縫隙中生長起來的,以人際網和資訊為籌碼的另一群人。

不久之前,一位自稱在行業中把握著多個優質待出售平臺資源的“客人”,不請自來。

在眉飛色舞地將自己描述得上可入天,下可遁地後,這位客人給田成留下了“還挺厲害”的第一印象。

但第二次見面,就讓田成對自己第一次見面時所產生的印象產生了嚴重懷疑。因為在追問了這位客人手頭幾個專案的詳細資訊,並瞭解如何收費後,田成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騙子”。

“就是想騙取一些仲介費,至於後續怎麼對接、怎麼推進,賣方是否可以完成備案,他都不會打包票。”於是,田成皺著眉頭將這位客人“請”了出去。事實上,這種情況近期已經在田成面前反復上演了多次。

田成告訴《棱鏡》,掮客們大多是之前倒賣小貸牌照、支付牌照的那撥人。而仲介費有的會收取待收餘額的7%、8%左右,全看個人,沒有明確標準。

此前2017年12月中旬,關於網貸備案整改驗收的57號文提到,對於不同情況的網貸平臺,將採取不同的政策。

其中,“對於那些積極配合整改驗收工作而沒有通過的平臺,可根據具體情況,或……整合相關部門及資源,採取市場化方式,進行並購重組。”

而近來常幫買方推薦,帶人和湖南、貴州、雲南、廣西等地區平臺去談並購的田成發現,當前的網貸市場,確實存在著相對活躍的並購需求。

這種並購需求在2017年迎來了高峰期。據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1月底,全國共完成72起並購案例,涉及55家平臺。

就田成的觀察來看,目前市場整體買家多於賣家。其中買家很多為背景強大的上市公司、國資企業。

“某些上市公司會收購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小平臺,他們希望憑藉自己的背景和資本拿到一些資源,通過自己的政府關係或者是市場關係拿到備案。目前這種買家是非常多的。”田成告訴《棱鏡》。

賣家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希望賣殼給相對來說有背景的公司,讓它可以備案;另外一種則希望引入一個有強大資本,或者是強大背景的公司,最好是央企,希望通過這樣一些背景去備案。

“其實現在的網貸備案,很大程度上是背景博弈,或者是資本博弈的一個過程。”田成表示。

而就《棱鏡》從掮客和資深行業分析人士交流得出的資訊來看,隨著網貸備案進程的推進,並購雙方的主導位置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棱鏡》瞭解到,目前主要有兩種收購模式,一種是不管平臺備案通過與否,交易作價大約為待收額度的2到3折。比如待收餘額10億元,則賣方售價為2億元到3億元左右。

第二種情況,則是對是否可以備案進行對賭。此類網貸殼資源買賣交易,通常採取“底價+備案對賭”的模式,意即在備案之前,預付部分款項,備案成功後再付全款。

不過,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棱鏡》從一位市場人士處瞭解到,有的平臺拿到了整改通知書,便自詡備案必定能通過。“待售就幾千萬元,平臺價格也敢往幾億,甚至十幾億來報。”

不過萬事一個永恆不變的地方在於,變化總是在不斷發生。一位網貸行業分析人士對《棱鏡》表示,近來,網貸殼資源價格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例如之前有平臺報價可以超過待收餘額的4折,但現在出現了下降,尤其是對於小平臺。

“最近一個月這種趨勢尤其明顯,主要是受到網貸備案延期的影響。”該人士對《棱鏡》分析稱。

(2017年以來部分平臺並購支付對價,資料來源:網貸之家)

高企的備案成本:數百萬起步

李量所在的平臺,或許就是田成口中所說的,擁有國資背景的,“別人家的平臺”。

對於李量來說,他的狀態相對來說會鬆弛很多。

李量目前是華北一家小型平臺的負責人,這是一家具有國資背景的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的交易量只有大約2.4億元人民幣。

對於備案,李量顯得頗有信心。“如果我們拿不了備案的話,我們市其他的幾家更拿不下來。”

李量的信心似乎不無道理。由於是國資背景,監管在資訊互通上,會相應給予李量所在的平臺以更多的關照,而其所在的平臺也“會來事、比較勤快”,因此一旦有新的動態,監管願意主動“吹風通氣”。

跑路、停業、民間借貸,李量告訴《棱鏡》,幾年之前,該省的網貸平臺一直受到諸多負面新聞的困擾。受此影響,該省的互聯網金融監管一直處於一個相對保守的狀態。

李量告訴《棱鏡》,目前該地監管的主要思路是,不要做得太激進,但是也不能太落後,別人出來一個什麼政策,就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調整,爭取使得風險可控。

“事實上,在這場備案之戰中,無論是平臺還是監管,都是很痛苦的。”網貸天眼CEO田維贏對《棱鏡》說。

蘇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甯也贊同這種說法。其對《棱鏡》談到,監管機構如何在大量的系統開發與對接中,做好資訊採集與對比工作;以及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實現高效監管,都是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

業務和監管這兩關,李量認為相對順利。不過,對於其所在的體量並不大的這家平臺來說,高企的備案成本,反倒成了備案”升級打怪“的比較大的阻礙。

前一段時間,平臺所在地的互金協會,組織會員機構和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針對法律意見書和專項審計報告,組織了幾場會談。

收費問題成了數方一個較大的爭議點。

“最後雙方的價格都沒有咬死,但總體來說,價格都是不低的。”李量告訴《棱鏡》,律師事務所的法律意見書大約是30萬元的水準,會計事務所的專項審計報告,大概是20-25萬這麼一個價格區間。

這就意味著,在經濟並不發達的當地,法律意見書加上專項審計報告,大約為50-55萬元,再加上銀行存管費用、電子簽章、ICP經營許可等數項花費,一家網貸平臺的備案成本將高達數百萬元。

這樣一筆支出,對於北上廣深的大型平臺來說,尚且構成一定壓力,毋庸說對於這樣一家地處華北某二線城市,以往日常開支就侵佔相當利潤空間的平臺來說了。

進退維谷:想說退出不容易

重壓之下,市場的化學反應正在繼續。

李量注意到,當地許多備案無望的網貸平臺,已經紛紛清退了旗下的催收團隊,同時,許多當地的平臺,甚至已經在籌畫清盤退出。

相比于李量,P2P屆的“網紅”,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可能狀態會略顯焦慮。

在業界,紅嶺創投一直以大額標的著稱,而其市場爆出50億元不良資產的消息,也使得其在這場合規備案的攻堅戰中,面臨著諸多挑戰。

周世平對《棱鏡》表示,目前紅嶺創投不良資產的處置難點主要是期限較長,目前的做法是已跟多家資產管理公司洽談收購。此前,紅嶺創投經過合作機構合作開發,訴訟拍賣等手段,去年已經回收現金將近20億元。2018年不良資產處置按目前進度有望達到30億元。

而對於讓行業無比焦灼的備案,周世平則計畫借助收購來曲線完成。《棱鏡》自深交所和工商資料處查詢發現,A股上市公司深南股份(002417 .sz,原名“三元達”,周世平為實際控制人)和紅嶺創投,已於3月份分別收購了深圳市億錢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億錢貸”)51%股權和剩餘49%的股權。

“別的行業創業退出就退出了,大不了換條賽道重新再來,網貸這種跟金融相關的創業,還真沒法想退就退,弄不好還引來牢獄之災。”一家中型P2P平臺的創始人對《棱鏡》感慨,他甚至開始後悔四年之前的那個創業決定。

從存管、限額到“現金貸”一刀切再到備案,一步步趨緊的監管政策,讓他對網貸行業的前途感到迷茫。“繞了一圈才發現,金融真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而近期善林金融等平臺“爆雷”、創始人自首等事件,也讓他心有餘悸。

他對《棱鏡》談起他眼下的計畫:先慢慢消化平臺2億多元的存量業務,保證不出問題,再逐步退出,讓自己能順利“上岸”。

5月3日,盈燦諮詢以網貸之家評級位於前100的平臺為樣本,對評級前100平臺的備案進程進行統計。

報告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評級前100的平臺同時滿足銀行存管、資訊系統安全等級測評、電子簽章及存證、借款限額要求的僅42家。

就備案主要阻礙來看,協力廠商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訊安全測評機構等)已經成為影響平臺備案進程的關鍵因素,如法律意見書、專項審計報告等直接影響到平臺能否備案。

而對於平臺來說,在備案延期的背景下,如何在消化存量的同時,承受住較大的運營壓力和合規壓力,同時找到精細運作的盈利模式,是擺在未來平臺面前巨大的問題。

“千萬不要覺得我這次熬過去就好了。”石鵬峰對《棱鏡》表示,戴上備案這個緊箍咒了,平臺要重新考量的是,原有的商業模式是否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原有的業務是否還是一個賺錢的業務。

“綜合考量確定之後,再決定平臺是要衝擊備案,還是選擇轉型,又或者是選擇功成身退——至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