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一生的幸事,教會孩子學會說不」3種方式最有效

孩子不敢拒絕背後的根源, 是自我意識和主權意識的缺失, 是不懂得與別人的道德和情感綁架相抗爭, 所以才會犧牲自我的利益去討好別人。

「孩子為什麼不懂拒絕?」

前段時間, 熱門話題就「如何教育孩子面對別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請求的時候, 勇敢說不?」, 從而引發不少網友的討論。

相信這也是不少家長所困擾的地方。

孩子小小的世界裡, 也藏著各自的爭權奪利, 他們小小的身軀裡, 同樣也藏著不懂拒絕的無奈、委屈和不甘。

而這無奈、委屈和不甘的背後, 潛藏著孩子的這兩種心理:

1、膽小:害怕好朋友不跟他玩, 擔會就此捨棄他

知乎網友@穆晨王 就分享了閨蜜孩子不懂拒絕的無奈。

閨蜜接兒子放學回家時, 兒子就委屈向她哭訴:

「自己在學校用努力換來的、全班最多的代幣, 被他的好朋友給換走了。 」

因為好朋友跟他說:如果他不換給那個朋友,

那麼以後就不再和他做好朋友了。

閨蜜孩子無奈, 只好給他。

但是路上覺得不公平, 所以委屈得哭了。

閨蜜的孩子之所以不敢拒絕, 說到底還是因為膽子太小, 害怕失去好朋友, 所以就算不願意也給了。

2、好面子, 常做一些違心的事

別看孩子還小, 但他們的虛榮好勝心有時比大人還強。

不少小朋友都會因為好面子, 而做一些違心的事情, 但苦果就是即使自己心裡不願意, 也不好意思拒絕。

孩子們的交際看似簡單, 實則複雜, 有時候孩子提出的要求比成年人更直白。

如果不敢或不善于拒絕, 就只能眼睜睜任自己吃虧, 然後壓抑情緒, 久而久之變得膽小懦弱, 在人際交往中常常處于弱勢地位。

家長不能時時刻刻保證自家孩子不吃虧,

那就要教會他對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勇敢說不。

孩子不敢拒絕背後的根源, 是自我意識和主權意識的缺失, 是不懂得與別人的道德和情感綁架相抗爭, 所以才會犧牲自我的利益去討好別人。

不懂拒絕的孩子看, 人生會有憋屈

前不久, 網上有這樣一個話題:「不懂拒絕的人有多累!」

其中一名網友投稿說:

自己從小是一個不懂得拒絕的人。

大學四年期間, 就因為自己的不懂拒絕而受了很多委屈。

每次別人對他有什麼請求, 他也是能幫就幫, 來者不拒。

漸漸地, 大家就形成了一個共識:有什麼事情都找他, 反正他也會幫別人辦好。

這樣的現狀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 如今工作了依然如此。

擔心自己作為一個職場新人, 拒絕幫助別人, 會導致自己在職場受氣或者不利于將來的發展。

可漸漸地, 他心理有些不平衡, 明明內心很抵觸這種事情, 卻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如今的他, 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 都有些不堪重負, 覺得好累。

這不禁讓我想起哥哥的兒子, 他今年剛上國中,

性格好, 愛幫助別人, 加上嫂子教育得好, 從小就是個小暖男, 很受大家的歡迎。

但最近這個小暖男告訴我:他不想「暖」了, 因為自己性格好, 愛幫助別人, 所以班上的很多同學有什麼事情都要找他。

可是那些事情明明他們自己可以做, 卻非要找我幫忙, 搞得我都沒有自己的娛樂時間了。

後來他說:姑姑, 我知道這樣可以和同學更友好, 可是我好累呀。

有時候, 我很想拒絕他們, 可一想到這樣會換來別人的不友善和冷漠, 我就忍不住心裡打顫。

聽他說完不禁感慨, 原來不懂拒絕, 是多數人的「通病」呀。

這個「通病」讓一個心地善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孩子, 活得很憋屈, 從而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利益去討好他人;

讓一個沒有原則不懂拒絕的孩子, 面對他人的請求始終唯唯諾諾,周全了所有人,唯獨不能夠周全自己。

但事實是,一個人只有周全了自己,讓自己的內心舒坦,才可能周全他人。

教會孩子拒絕,是父母的必修課

學會拒絕,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學會的一種社交和捍衛自己權益的技巧。

但孩子並不是出生就懂得拒絕,這就需要父母針對性而有力的指導。

1、引導孩子勇敢說「不」,勇于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會孩子拒絕的第一步,便是:引導孩子勇敢說「不」,勇于表達自己的感受。

繪本《讓孩子學會說「不」》中的凱爾,每次當他的威力叔叔來家裡玩,都會故意和他撓癢癢,故意這樣逗他玩。

雖然他自己不喜歡威力叔叔這樣的方式,但是礙于他是長輩,所以即便很討厭也不好意思拒絕。

直到後來有一天,他私下和媽媽說:自己不喜歡威力叔叔給自己抓癢癢,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媽媽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忽略了兒子的問題和抗拒,而是一本正經地告訴他:「身體是你自己的,如果你不允許,別人沒有權利碰你。」

如果你不喜歡,可以在下次威力叔叔撓你癢癢之前說出來。

後來,當威力再次來到凱爾家玩想要撓他時,他終于鼓起勇氣向威力說:你撓得癢癢太多了,讓我很不舒服。

就在他以為威力會繼續「侵犯」他時,沒想到威力叔叔卻聽他的了。

是呀,很多時候,在我們沒有明確說「不」之前,也會心生畏懼,擔心別人會因此而讓自己難堪,從而在腦中胡亂編織一些虛構的場景來嚇退自己。

但其實說出「不」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別人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固執。

凱爾的媽媽很棒,在孩子想要說「不」卻又勇氣不足時,是她的鼓勵讓兒子勇敢向別人表達出自己的不滿,最終自己得到尊重。

2、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少給孩子貼上拒絕就是「敵意」的標籤

一個人之所以害怕拒絕,不過是因為他對拒絕的認知,一直停留在「敵意」有著不合理的認識層面,所以才不敢拒絕,一直退讓。

但其實,和童年的陰影有關。

如果父母在孩子童年時,常常在他耳邊縈繞這幾句話:

「你不滿足媽媽的要求,媽媽就不愛你了。

父母讓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

誰讓你頂嘴了?不準頂嘴!」

多半是父母在孩子幼年時剝奪了孩子拒絕的自主意識和權利,讓孩子慢慢習以為常,唯命是從,就算不合理,也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拒絕代表著糟糕的「敵意」和不友好。

3、讓孩子明白:拒絕,並不意味著一段關係的結束,而是被尊重的開始

《習慣逃避》一書中寫道:「一個人之所以害怕衝突,是因為他對人際衝突有很多不合理的認知。」

他們擔心自己的拒絕,會帶來兩個人不和諧的衝突,從而帶來兩個好朋友之間關係的結束,擔心別人會因此而不理自己,疏遠自己。

但其實這是一種對人際關係和衝突認知的誤解。

因為人與人之間觀點和話語的衝突,永遠只是觀點上的不同和被否定,並不意味否定你這個人。

所以,告訴孩子,大膽的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請求,因為別人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疏遠你,反而會尊重你。

蔣方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你高傲的樣子,而不是你卑微討好的樣子。」

你的拒絕,不會讓別人對你有一絲的不滿,他們或許都不會有這種感受,只不過是有那麼一點驚訝,隨之也會審視自己曾經對你的不合理行為。

所以勇敢說出「不」和拒絕別人並沒有那麼可怕,相反很容易。

可是正如那句話所說:萬事開頭難。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不敢說出「不」,只不過是在還沒開始之前,就在自己心中設下魔障,腦補各種拒絕後的不好場景,以致于嚇退自己。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的鼓勵來説明孩子突破心中的魔障。

告訴他:不要自我設想一萬種不好的可能,因為大部分都不存在,就算有,也可以向父母求救,父母會為他「撐腰」。

而這也是父母教給孩子的一項必修課,因為孩子有時候太容易被別人情感綁架,從而妥協,最後保不住自己心愛的東西,眼睜睜看著被別人奪走卻無可奈何。

面對他人的請求始終唯唯諾諾,周全了所有人,唯獨不能夠周全自己。

但事實是,一個人只有周全了自己,讓自己的內心舒坦,才可能周全他人。

教會孩子拒絕,是父母的必修課

學會拒絕,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學會的一種社交和捍衛自己權益的技巧。

但孩子並不是出生就懂得拒絕,這就需要父母針對性而有力的指導。

1、引導孩子勇敢說「不」,勇于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會孩子拒絕的第一步,便是:引導孩子勇敢說「不」,勇于表達自己的感受。

繪本《讓孩子學會說「不」》中的凱爾,每次當他的威力叔叔來家裡玩,都會故意和他撓癢癢,故意這樣逗他玩。

雖然他自己不喜歡威力叔叔這樣的方式,但是礙于他是長輩,所以即便很討厭也不好意思拒絕。

直到後來有一天,他私下和媽媽說:自己不喜歡威力叔叔給自己抓癢癢,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媽媽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忽略了兒子的問題和抗拒,而是一本正經地告訴他:「身體是你自己的,如果你不允許,別人沒有權利碰你。」

如果你不喜歡,可以在下次威力叔叔撓你癢癢之前說出來。

後來,當威力再次來到凱爾家玩想要撓他時,他終于鼓起勇氣向威力說:你撓得癢癢太多了,讓我很不舒服。

就在他以為威力會繼續「侵犯」他時,沒想到威力叔叔卻聽他的了。

是呀,很多時候,在我們沒有明確說「不」之前,也會心生畏懼,擔心別人會因此而讓自己難堪,從而在腦中胡亂編織一些虛構的場景來嚇退自己。

但其實說出「不」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別人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固執。

凱爾的媽媽很棒,在孩子想要說「不」卻又勇氣不足時,是她的鼓勵讓兒子勇敢向別人表達出自己的不滿,最終自己得到尊重。

2、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少給孩子貼上拒絕就是「敵意」的標籤

一個人之所以害怕拒絕,不過是因為他對拒絕的認知,一直停留在「敵意」有著不合理的認識層面,所以才不敢拒絕,一直退讓。

但其實,和童年的陰影有關。

如果父母在孩子童年時,常常在他耳邊縈繞這幾句話:

「你不滿足媽媽的要求,媽媽就不愛你了。

父母讓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

誰讓你頂嘴了?不準頂嘴!」

多半是父母在孩子幼年時剝奪了孩子拒絕的自主意識和權利,讓孩子慢慢習以為常,唯命是從,就算不合理,也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拒絕代表著糟糕的「敵意」和不友好。

3、讓孩子明白:拒絕,並不意味著一段關係的結束,而是被尊重的開始

《習慣逃避》一書中寫道:「一個人之所以害怕衝突,是因為他對人際衝突有很多不合理的認知。」

他們擔心自己的拒絕,會帶來兩個人不和諧的衝突,從而帶來兩個好朋友之間關係的結束,擔心別人會因此而不理自己,疏遠自己。

但其實這是一種對人際關係和衝突認知的誤解。

因為人與人之間觀點和話語的衝突,永遠只是觀點上的不同和被否定,並不意味否定你這個人。

所以,告訴孩子,大膽的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請求,因為別人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疏遠你,反而會尊重你。

蔣方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你高傲的樣子,而不是你卑微討好的樣子。」

你的拒絕,不會讓別人對你有一絲的不滿,他們或許都不會有這種感受,只不過是有那麼一點驚訝,隨之也會審視自己曾經對你的不合理行為。

所以勇敢說出「不」和拒絕別人並沒有那麼可怕,相反很容易。

可是正如那句話所說:萬事開頭難。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不敢說出「不」,只不過是在還沒開始之前,就在自己心中設下魔障,腦補各種拒絕後的不好場景,以致于嚇退自己。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的鼓勵來説明孩子突破心中的魔障。

告訴他:不要自我設想一萬種不好的可能,因為大部分都不存在,就算有,也可以向父母求救,父母會為他「撐腰」。

而這也是父母教給孩子的一項必修課,因為孩子有時候太容易被別人情感綁架,從而妥協,最後保不住自己心愛的東西,眼睜睜看著被別人奪走卻無可奈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