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寶寶過早或過晚才學會走路都不是正常現象,不滿足這兩個條件,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聽說走路早的寶寶比較聰明, 走路比較晚的就...要不給你家孩子補補鈣吧!""隔壁老王家的孩子9個月大就開始走路啦"這般情景, 想必大多數媽媽都經歷過, 雖然嘴上說著要做個佛系媽媽, 但是你這明擺著在說我家娃智商低?兒童的智力發育參差不齊。 對於3歲前的寶寶, 民間通常看走路、說話等的早晚來判斷是否聰明。 7個月的時候, 寶寶就開始出現行走敏感期, 起先寶寶會表現出強烈的行走意願, 拒絕坐著, 可以借助腿部力量走幾步, 起初步子還不是很穩當!

據統計, 只有大約一半的嬰兒是在1歲左右學會走路的,

在10-15個月期間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 寶寶行為的發展有一定規律, 何時出現某種行為有一定次序。 如對積木的反應, 寶寶1歲時只有試疊動作, 15個月能疊起兩塊, 而18個月能疊起3-4塊, 這是兒童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逐步成熟所表現的不同行為反應。

過早或過晚:如果寶寶過早的學習走路, 肌肉還沒有發育好, 可能會造成腿部發育畸形, 腿疼等問題。 如果孩子是靠自己的意識早早的學會了走路的話, 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因為孩子自己如果想要走路, 就代表他自己的身體肌肉力度已經能夠支撐起他的整個身體, 這個時候走路就是自然發生的, 正常的。 如果孩子在第18個月還不會走路, 並且也沒有一點兒想站起來的意思,

這個時候就要去醫院檢查了。 看看是不是孩子的營養跟不上, 缺少某種微量元素。

孩子走路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肌肉足夠有力, 二是能過掌握身體的平衡。 這兩個因素的形成因人而異。 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都能掌握這兩種能力, 就算孩子不能儘早的走路, 也沒什麼科學依據可以證明孩子走路晚就不夠聰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