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致父母:無論多丟臉,請和孩子站一邊!

1

有位讀者最近跟我們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讀國中的時候, 有天放學遇到其他班的兩個學生挑事, 沒忍住, 和他們狠狠打了一架。

班主任知道這件事後, 把我叫到辦公室, 問了自己兩個非常經典的問題。

他說:「架只要打起來, 沒有哪一方是好東西。 放學那麼多學生, 怎麼人家就盯上了你?肯定是你先做了什麼事, 惹到他們吧?「

我又生氣又委屈, 不知哪裡來的勇氣, 懟了他一句:「我沒有錯。 」

這麼一說班主任更來氣, 他打電話將我的父親叫來辦公室, 把問題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 父親聽完, 轉過頭來, 很平靜地問我:「不是你先挑的事嗎。

我搖頭。

父親歎了口氣, 他對班主任說:「老師, 我相信我的孩子。 這中間肯定有什麼誤會, 還請學校能查清楚。 如果是我孩子的問題, 我一定帶著他登門道歉, 如果是對方的問題, 我也希望他能得到那兩個孩子的道歉。 」

聽完父親的話, 我的心裡似乎被什麼東西猛撞了一下, 鼻子一酸, 淚終于嘩嘩地掉下來。

被打的時候沒有哭, 被老師懷疑的時候沒有哭, 可被父親信任的時候, 卻再也忍不住。

如今的我已為人父, 想起父親那天的話依然溫暖無比, 我暗自下定決心, 不管遇到多大的問題, 未來我也要站在我的孩子身邊, 相信他。

有這樣的父親, 孩子是非常幸運的, 因為他傳達給孩子的是:我始終和你站在一邊。

對于孩子來說, 這種信任不僅是愛, 是安全感, 更是成長路上的底氣。

2

始終和孩子站在一邊是需要勇氣的。

中國人好面子, 即使是在孩子的問題上。

當孩子闖禍、犯錯、或者有失禮行為的時候, 大人常常害怕別人認為自己沒有把孩子教育好, 于是顧不得孩子的感受,

開始指責批評孩子。

比如:

別人家的小孩來家裡做客, 看上自家孩子的玩具, 不管孩子願不願意, 父母一定會從孩子手裡搶過來送給人家, 孩子哭, 還會責怪他小氣、自私、不懂事;

孩子學會了一項才藝, 逢年過節就逼著孩子表演, 一旦孩子不願意, 就開始指責孩子膽子小, 沒出息;

孩子公共場合下不小心闖禍, 撞到了人或者冰淇淋掉到了地上, 一定會大聲說幾句斥責的話來逃避尷尬;

……

大人跨不過去自己的面子, 常常選擇站在別人那一邊, 去指責孩子的問題, 對孩子的教育, 就好像是教給別人看的。

面對孩子身上的問題, 父母表現得像個敵人, 很少考慮到要維護孩子, 陪孩子一起去解決這些難題。

必須承認,

很多父母從不和孩子站在一起, 永遠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3

在《不完美的禮物》一書中, 有個小故事:

媽媽帶著八歲的女兒逛百貨公司買鞋子, 結果當時賣鞋子的專櫃正好在放一首流行歌曲, 她的女兒竟然當場跳起舞。 專櫃旁邊剛好有幾個大人帶著孩子來買鞋子,

大家全盯著女兒跳奇怪的舞蹈, 有的人臉上帶著取笑的表情, 有的甚至在交頭接耳。 女兒有點不知所措, 她停了下來, 無助地看著媽媽, 沒想到媽媽笑著說:「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動作加進去呀!」 于是, 女兒繼續開心地跳她的舞, 媽媽的視線也不曾離開女兒身上, 在一旁欣賞著女兒的即興表演。 媽媽說:「我不想‘背叛’我的女兒, 我選擇站在女兒這邊。 」

如果把這個故事放在現實中, 會有不少父母因為面子, 打斷孩子, 一邊拉走孩子走一邊罵:「跳什麼跳, 不嫌丟人啊。 」

但這位媽媽選擇了站在女兒這邊。

和孩子站在一邊, 意味著我陪著你, 我相信你, 意味著不管你面對多大的困難, 多少的流言蜚語, 我和你總是同一個戰線的。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這樣的力量。

4

看到這,很多大人可能會疑惑:始終和孩子站在一起,那不是護犢子嗎?

其實和孩子站在一邊,不是護短。

孩子犯錯,你可以批評,可以懲罰,但是一定要他知道,你是一如既往地愛他支持他的,是他最強大的支撐。

有位媽媽曾經留言說6歲的兒子和小朋友玩,不小心把鄰居家的電瓶車碰倒,把後視鏡摔壞了。

媽媽看到後很生氣,但其實孩子更害怕,她忍住沒有責怪孩子,反而蹲下來告訴他:「別怕,媽媽在這兒,媽媽陪你一起去跟叔叔說。」

她陪著孩子去鄰居家道歉賠償,人家沒有責怪,反而誇孩子懂事。

媽媽說:「孩子做錯事,比起指責,更需要的是説明,那個時候如果連我都不站在他旁邊幫助他,他才是最無助的吧。」

孩子犯了錯、闖了禍不可怕,爸爸媽媽可以陪他一起去面對,去承擔。

有了父母的愛和信任,孩子才有力量對抗全世界。

正如有句話所說:

「和孩子站在一邊打敗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這樣的力量。

4

看到這,很多大人可能會疑惑:始終和孩子站在一起,那不是護犢子嗎?

其實和孩子站在一邊,不是護短。

孩子犯錯,你可以批評,可以懲罰,但是一定要他知道,你是一如既往地愛他支持他的,是他最強大的支撐。

有位媽媽曾經留言說6歲的兒子和小朋友玩,不小心把鄰居家的電瓶車碰倒,把後視鏡摔壞了。

媽媽看到後很生氣,但其實孩子更害怕,她忍住沒有責怪孩子,反而蹲下來告訴他:「別怕,媽媽在這兒,媽媽陪你一起去跟叔叔說。」

她陪著孩子去鄰居家道歉賠償,人家沒有責怪,反而誇孩子懂事。

媽媽說:「孩子做錯事,比起指責,更需要的是説明,那個時候如果連我都不站在他旁邊幫助他,他才是最無助的吧。」

孩子犯了錯、闖了禍不可怕,爸爸媽媽可以陪他一起去面對,去承擔。

有了父母的愛和信任,孩子才有力量對抗全世界。

正如有句話所說:

「和孩子站在一邊打敗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