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得多,拉的臭,還不成形?教你3招應對孩子傷食瀉

秋天, 是腹瀉的高發期, 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常常中招!

每到這個時節, 中醫門診部也會接待很多鬧肚子的小病人。

孩子被捂得嚴嚴實實, 哭鬧不止, 肚子脹的不讓碰。

遇到這種情況, 如果先問家長:「孩子是爺爺奶奶帶的吧?」

十有八九都會猜中。

孩子腹瀉, 大部分家長最先想到的就是著涼, 其實不然。

臨床上0~6歲的孩子, 鬧肚子很可能是餵養不當造成的, 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傷食腹瀉。

孩子為什麼容易傷食腹瀉?

傷食腹瀉, 顧名思義, 是指給孩子喂過多的食物, 或突然改變飲食習慣, 導致脾胃功能紊亂, 也就是常說的消化不良, 最終引起了腹瀉。

孩子為什麼容易傷食腹瀉?這就要從小兒的生理特點說起了。

清代名醫吳鞠通在《溫病條辨·解兒難》中說到:「古稱小兒純陽, 此丹灶家言, 謂其未曾破身耳, 非盛陽之謂, 小兒稚陽未充, 稚陰未長也」.

簡單解釋, 就是幼兒雖然生長的很快,

但臟腑功能卻尚未發育完全, 比起成年人更容易發病。

不幸的是世界上有一種餓, 叫奶奶覺得你餓。

家長生怕孩子餓著而喂過多食物, 可孩子太小不能表達饑飽, 結果導致脾胃失常, 傷食腹瀉就這樣產生了。

如何判斷傷食腹瀉呢?

那麼,

在生活中大家該如何判斷是否為傷食腹瀉呢?我們分3步走:

1

看大便和舌苔

當孩子發生腹瀉, 家長首先要觀察孩子的大便。

排泄物中, 如果有奶瓣或未消化的食物殘渣, 是判斷傷食瀉的重要依據, 且大便多帶有酸臭氣味。

除此之外, 還要觀察舌苔, 傷食腹瀉的孩子舌苔厚膩, 或舌苔發黃。

2

摸肚子

摸摸孩子的肚子, 是否鼓脹, 輕按後孩子有沒有哭鬧等拒絕碰觸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 傷食腹瀉所造成的腹痛一般較輕, 且多在進食前後。

若出現疼痛劇烈、陣發性加劇、繞臍痛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3

問是否有其他癥狀

如果是長輩或保姆幫帶孩子, 要問問生病前後孩子的其他狀況。

傷食瀉的孩子食欲下降比較嚴重, 睡眠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噯氣吞酸的情況多見, 嚴重時會嘔吐出未消化的食物。

經過以上3步, 家長基本可以作出判斷。 如果僅為上述癥狀則無需緊張, 根據下文的方法調理就好。

若孩子腹瀉嚴重, 起病急、且伴隨出現體溫增高, 皮膚乾燥, 囟門和目眶凹陷, 哭泣無淚, 口唇深紅, 呼吸困難等癥狀就一定要謹慎。

說明很可能已經脫水, 病情危重, 請儘快就醫。

此外, 如果腹瀉初起大便稀, 便次增多, 裡急後重(想排便但感覺糞便被卡在肛門難以排出), 大便有黏凍, 膿血...

就要考慮孩子是否得了痢疾, 要與傷食瀉進行區分。

最後要特別強調,目前正值秋季,為輪狀病毒腹瀉高發季節,家長們也要多做警惕,區分方法請參照下表。

如何有效調理傷食腹瀉?

得了傷食腹瀉,家長不要驚慌,可以用推拿的手法進行調理。

傷食瀉的調理原則是消食導滯,行氣運脾。按摩以下跟脾胃、大腸相關的穴位能幫助緩解。

1

揉板門

方向:順時針

頻率:每分鐘120~16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運達上下之氣

2

清脾經

方向:離心(往指尖方向推拿)

頻率:每分鐘120~200次

作用:清脾胃濕熱,和胃降逆瀉胃火,除煩止渴

3

按揉中脘穴

位置:肚臍上四寸

方向:逆時針(逆時針止瀉,順時針通便)

頻率:每分鐘120~160次

作用:消食導滯,健脾和胃,行氣除脹

除了按摩以上穴位之外,還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項:

1、控制飲食

嬰幼兒每日食物攝入能量參考標準為1200千卡,蛋白質為40克,泄瀉嚴重伴嘔吐者禁食8~12小時,可餵食糖鹽水。

2、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用藥就醫,防止脫水

3、注意臀部衛生,大便後用溫水清洗下身

4、飲食清淡,以富有營養的流食為主,嬰兒母乳餵養

5、注意穿著,避免感冒或過熱,保持房屋清潔,空氣流通

最後把一首中醫育兒歌送給各位家長

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一點肉;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

少喝飲料多喝水,煎炸熏烤傷脾胃;

缺鋅缺鐵兒常見,調料脾胃是優先;

有病沒病吃小藥,正當病時失療效;

背暖肚暖足要暖,頭和心胸卻須涼。

有時愛孩子不應只是給予,還要適當限制,比起吃好喝好,科學餵養更加重要。

身為一名負責任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健康。

孩子生病不能只知道找醫生,還要進行反思,搞清孩子因何而病,總結經驗教訓,學習科學育兒知識,讓孩子茁壯健康成長。

最後要特別強調,目前正值秋季,為輪狀病毒腹瀉高發季節,家長們也要多做警惕,區分方法請參照下表。

如何有效調理傷食腹瀉?

得了傷食腹瀉,家長不要驚慌,可以用推拿的手法進行調理。

傷食瀉的調理原則是消食導滯,行氣運脾。按摩以下跟脾胃、大腸相關的穴位能幫助緩解。

1

揉板門

方向:順時針

頻率:每分鐘120~16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運達上下之氣

2

清脾經

方向:離心(往指尖方向推拿)

頻率:每分鐘120~200次

作用:清脾胃濕熱,和胃降逆瀉胃火,除煩止渴

3

按揉中脘穴

位置:肚臍上四寸

方向:逆時針(逆時針止瀉,順時針通便)

頻率:每分鐘120~160次

作用:消食導滯,健脾和胃,行氣除脹

除了按摩以上穴位之外,還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項:

1、控制飲食

嬰幼兒每日食物攝入能量參考標準為1200千卡,蛋白質為40克,泄瀉嚴重伴嘔吐者禁食8~12小時,可餵食糖鹽水。

2、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用藥就醫,防止脫水

3、注意臀部衛生,大便後用溫水清洗下身

4、飲食清淡,以富有營養的流食為主,嬰兒母乳餵養

5、注意穿著,避免感冒或過熱,保持房屋清潔,空氣流通

最後把一首中醫育兒歌送給各位家長

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一點肉;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

少喝飲料多喝水,煎炸熏烤傷脾胃;

缺鋅缺鐵兒常見,調料脾胃是優先;

有病沒病吃小藥,正當病時失療效;

背暖肚暖足要暖,頭和心胸卻須涼。

有時愛孩子不應只是給予,還要適當限制,比起吃好喝好,科學餵養更加重要。

身為一名負責任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健康。

孩子生病不能只知道找醫生,還要進行反思,搞清孩子因何而病,總結經驗教訓,學習科學育兒知識,讓孩子茁壯健康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