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備如果得了天下,首先被殺的將是這二人,諸葛亮心知肚明

說到東漢末年, 每個人都能想到那個專權亂政, 群雄並起的年代以及後面那三分天下的相對穩定時期。

東漢末期, 皇帝更換頻繁, 其中不乏年時尚幼的「孩童」皇帝, 智力低下的「傻子」皇帝, 以及「桓帝, 靈帝, 哀帝」等一系列無所作為的君主, 皇權的連續更迭導致中央的政局不穩, 可能當皇帝的都認不全下站群臣。

以至于後來黃巾起義, 偌大一國家竟無平叛之力, 需要各州郡「招募鄉勇, 自行抵抗」這種做法無疑是將兵權放至地方, 面對如此沒落的國家, 這樣做直接導致地方權力過大, 超出中央控制。 劉備曾說過「黃巾平定之時, 就是群雄並起之日」。

就當時東漢政權名存實亡的現狀看, 確實如此, 至此劉備等一系列想做亂世之梟雄的人展開了一系列角逐。

局面形成

不得不說劉備前期在運氣這方面是真的不賴, 一織席販履之人, 巧逢關張二人, 會天大雨,

就去張飛家中喝酒談心, 誰知相談甚歡, 劉備對二人袒露心聲, 三人一拍即合, 決定幹一番大事,

劉備「只恨財力不足」, 張飛「某賣酒屠豬, 頗有家資」, 劉備「恐獨木不成林」關羽「如若不棄, 某願相隨」。 自此, 錢也有了, 人也有了, 三人「結為兄弟, 共舉大事」。

期初勢單力薄,

四處依附別人, 最後意識到自我建立根基的重要性, 四處求賢, 以其信義著于四海之名, 遍得四方仁人志士入其麾下, 徐庶臨走時更是為其推薦諸葛亮, 承蒙劉備三顧, 請得其出山相助, 而後數戰數捷。

更是與東吳聯合大破曹軍, 得龐統, 跨兩川, 正所謂「臥龍鳳雛, 二者得一, 可安天下」如今二者皆屬劉備, 重興大漢, 指日可待。 而後建立了將來三國之中實力相對弱小的蜀漢政權。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托丞相之職, 攬帝王之權, 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赤壁一敗, 使其不敢隨意南下, 但北方中原地區尚在, 百萬之軍尚存。 「大魏」的強大仍舊毋庸置疑, 不可輕易動搖。

至于孫權, 相比之下就有些坐享其成, 起初孫策在江東立業, 孫策死後, 基業傳至孫堅, 孫堅之後傳至孫權, 這是很明顯的「撿現成的」, 所謂「已曆三世, 國殷民富」, 加之以長江天險, 可以說是占盡地利。 而後東吳也是三國時期存在時間最長的。

興衰

興衰更替, 亙古不變, 曹操死後, 曹丕篡漢, 為續大漢之氣運, 劉備即帝位, 而後孫權稱帝, 對峙局面正式形成。

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為東吳所殺, 劉備「龍顏大怒」發兵東吳, 被陸遜火燒連營後托孤諸葛亮, 病故白帝城, 諸葛亮不計前嫌與東吳修好, 「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後率軍多次北伐, 後因多方面原因殞命五丈原。

而後鄧艾神兵 「空降」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國就此結束。

實力最強的魏國被司馬氏篡權,而後司馬炎建立晉朝,280年滅東吳,三國局面結束。

大膽設想

司馬炎建立的晉朝也短暫繁榮後迅速衰微,最後竟被少數民族亡國。那麼試想一下,如果不曾天降大雨,如果不曾失守街亭,鳳雛未曾落坡,荊州尚且保存,二爺不曾遇害,法正也不曾病故。

龐統守川,五虎上將隨丞相外出征戰討賊,足以克服中原,興複漢室。

劉備將得天下。但俗話說「功高震主」,先有韓信被「夷滅宗族」,後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歷史上諸多名將都在統一之後被奪去兵權或直接處死。

那麼如果最終奪天下者是劉備,那麼,首先被幹掉的功臣是哪兩位?

最有可能的首先是關羽,東吳不曾急于索取荊州,也不會白衣渡江,關羽也就不會死,那麼劉備統一中原之後,最有可能處死的,就是關羽。

雖說是「桃園三結義」,但就後來的「玄武門之變」看,親兄弟尚且痛下殺手,結拜之情就更為脆弱。關羽不比張飛,雖然瞧不起略勝于他的,但是有勇有謀,位高權重。

從早期諸葛亮隆中之時,給劉備的建議就是「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這兩地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而叫關羽一人獨守荊州,足見劉備對其之信任,水淹七軍,單刀赴會,足見其智慧與膽識,足以說明關羽乃蜀漢中一大帥才。

劉備若是一統天下,關羽就是開國元勳,屆時除了封侯賞爵之外,最主要的可能就是自身手握重兵。除此之外,關二爺的性格可以說是極度高傲,甚至目中無人,得知馬超「不減呂布當年之勇」,多次致信要一較高低,估計除了劉備可能誰都不放在眼裡。

劉備如果除掉他可以說是為以後考慮,劉備在時關羽肯定以他馬首是瞻,但終有一天也會壽終正寢,他死之後,劉禪繼位,尚且不論劉禪才智與否,一旦劉備不在,關羽會聽他的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所以劉備如若完成統一,為蜀漢的以後想也罷,為劉禪上位掃平障礙也罷,哪怕背上背信棄義的駡名,第一個也最有可能會殺死手握重拳的關羽。

話說還有一人劉備在統一之後也會除掉,就是西涼馬超,也是一員得力幹將,叛曹後父親被曹操所殺,為報馬騰之仇殺得曹操割須棄袍于潼關,後于葭萌關被蜀軍散佈謠言,最終進退兩難之際投奔劉備,成為五虎上將之一。

昔日叛得了曹操今日也可叛變劉備。馬超自入劉備麾下其後便沒了訊息,其實歷史上的馬超也未曾得到重用。

此外,馬超投誠所帶著並不止他們弟兄,更有一大批西涼人馬,也可以說是馬超親信,顯然不可能因為馬超的投降就將這一大批人馬收自己所用,將來若馬超生異心,且不說其本身戰鬥力,但是驍勇善戰的西涼騎兵也不好處理。

可見,馬超如不病故,劉備統一天下之後,自身也劫數難逃。

這種種設想,雖說都是可能,以諸葛亮之深謀遠略相信已經了然于心,只是不說破罷了。

而後鄧艾神兵 「空降」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國就此結束。

實力最強的魏國被司馬氏篡權,而後司馬炎建立晉朝,280年滅東吳,三國局面結束。

大膽設想

司馬炎建立的晉朝也短暫繁榮後迅速衰微,最後竟被少數民族亡國。那麼試想一下,如果不曾天降大雨,如果不曾失守街亭,鳳雛未曾落坡,荊州尚且保存,二爺不曾遇害,法正也不曾病故。

龐統守川,五虎上將隨丞相外出征戰討賊,足以克服中原,興複漢室。

劉備將得天下。但俗話說「功高震主」,先有韓信被「夷滅宗族」,後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歷史上諸多名將都在統一之後被奪去兵權或直接處死。

那麼如果最終奪天下者是劉備,那麼,首先被幹掉的功臣是哪兩位?

最有可能的首先是關羽,東吳不曾急于索取荊州,也不會白衣渡江,關羽也就不會死,那麼劉備統一中原之後,最有可能處死的,就是關羽。

雖說是「桃園三結義」,但就後來的「玄武門之變」看,親兄弟尚且痛下殺手,結拜之情就更為脆弱。關羽不比張飛,雖然瞧不起略勝于他的,但是有勇有謀,位高權重。

從早期諸葛亮隆中之時,給劉備的建議就是「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這兩地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而叫關羽一人獨守荊州,足見劉備對其之信任,水淹七軍,單刀赴會,足見其智慧與膽識,足以說明關羽乃蜀漢中一大帥才。

劉備若是一統天下,關羽就是開國元勳,屆時除了封侯賞爵之外,最主要的可能就是自身手握重兵。除此之外,關二爺的性格可以說是極度高傲,甚至目中無人,得知馬超「不減呂布當年之勇」,多次致信要一較高低,估計除了劉備可能誰都不放在眼裡。

劉備如果除掉他可以說是為以後考慮,劉備在時關羽肯定以他馬首是瞻,但終有一天也會壽終正寢,他死之後,劉禪繼位,尚且不論劉禪才智與否,一旦劉備不在,關羽會聽他的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所以劉備如若完成統一,為蜀漢的以後想也罷,為劉禪上位掃平障礙也罷,哪怕背上背信棄義的駡名,第一個也最有可能會殺死手握重拳的關羽。

話說還有一人劉備在統一之後也會除掉,就是西涼馬超,也是一員得力幹將,叛曹後父親被曹操所殺,為報馬騰之仇殺得曹操割須棄袍于潼關,後于葭萌關被蜀軍散佈謠言,最終進退兩難之際投奔劉備,成為五虎上將之一。

昔日叛得了曹操今日也可叛變劉備。馬超自入劉備麾下其後便沒了訊息,其實歷史上的馬超也未曾得到重用。

此外,馬超投誠所帶著並不止他們弟兄,更有一大批西涼人馬,也可以說是馬超親信,顯然不可能因為馬超的投降就將這一大批人馬收自己所用,將來若馬超生異心,且不說其本身戰鬥力,但是驍勇善戰的西涼騎兵也不好處理。

可見,馬超如不病故,劉備統一天下之後,自身也劫數難逃。

這種種設想,雖說都是可能,以諸葛亮之深謀遠略相信已經了然于心,只是不說破罷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