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兒童發熱如何科學處理?學起來!

時至初夏, 是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活躍期, 這一期間, 抵抗力較弱的兒童極易出現發熱、咳嗽、皮疹等症狀。 作為年輕一代的 80 後、90後父母, 遇見孩子發熱往往會很緊張、手足無措, 甚至憂慮不已。

發熱真的很可怕嗎?

孩子發熱如何科學應對?

為此, 我們專門走訪了金台醫院兒科專家, 針對大家的疑問和處理誤區, 開出“藥方”。

發熱會傷害孩子嗎?

金台醫院兒科主任符改梅副主任醫師介紹, 發熱是兒童常見的症狀, 處於幼兒期的孩子則更容易發熱。 引起孩子發熱的原因有很多,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發熱的處理措施也不盡相同。 渾身發燙、滿臉通紅、精神萎靡是最常見的表現, 不少家長常會採取不理性的選擇, 比如自己給孩子吃多種退熱藥、多種抗生素, 或者急於要求醫生給孩子打針快速退燒等等, 這些都是常見的誤區。

其實, 發熱是體溫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體溫波動的上限 1℃, 臨床通常採用腋窩測量, 把大於等於37.5℃, 定性為發熱。 發熱分為四個等級, 其中 37.3℃—38℃(口腔測量)屬於低熱階段, 38.1℃—39℃屬於中等發熱階段, 39.1℃—41℃屬於高熱階段, 41℃往上屬於超高熱階段, 多半孩子都會在低、中兩個階段。 發熱時家長不必太過恐慌, 因為發熱是人體免疫系統發揮防禦作用的表現之一, 有助於機體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 促進炎症細胞增殖抗感染。 發熱雖然會讓孩子不舒服,

但目前並沒什麼證據證明發熱本身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除非是少見的熱性癲癇持續狀態或是中暑, 即使這樣, 發熱也不會把腦子“燒壞”。 相反, 體溫升高有利於病菌的清除, 發熱對孩子的病情恢復是有利的。

什麼時候去醫院?

孩子一旦出現發熱的症狀, 不少年輕父母和長輩之間往往會因為送不送醫、什麼時候送醫出現意見分歧。 符改梅建議, 對於一歲以內的孩子尤其是新生兒來說, 出現發熱症狀最好還是及時送醫就診。 因為新生兒發熱大多數是因為嚴重感染所致, 比如肺炎、膿毒血症等, 新生兒的免疫系統不完善, 僅憑家長自己是無法判斷的。 較大的孩子, 家長則可居家注意觀察其吃、喝、玩等一般狀態,

如果孩子打不起精神、互動性差、反應遲鈍、昏昏欲睡等, 同時有頭痛、脖子硬、抽搐、喉嚨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 反復嘔吐、腹瀉等症狀, 應該立即去醫院。 特別是一些持續發熱(2 歲以下的孩子持續超過 24 小 時, 2 歲 及 2 歲 以 上 的 孩 子持續發熱超過 3 天), 體溫反復超過 39℃, 家長還是儘早送孩子就醫。

退熱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相關研究表明, 退熱的最佳時機是在體溫(腋溫)大於等於 38.2℃時。 孩子一旦出現情緒低落、不舒適的症狀, 推薦口服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進行退熱, 也可進行物理降溫, 正確的做法是減少孩子的衣物, 並保持所處環境涼爽。 符改梅認為, 同時補充足夠的水分對於退熱十分重要。 按體重每公斤攝入水分80 到 100 毫升,

以體重 10 公斤的一歲小孩為例, 一天的水分攝入量至少要在 800 到 1000毫升。

此外, 攝入的水最好以糖鹽水為宜, 糖和鹽的參入比例約為 5:1。 “這樣在有效補充水分的同時, 還可以幫助孩子補充電解質, 預防脫水保持酸鹼度平衡。 ”符改梅說。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 最好不要聯合使用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兩種退熱藥物, 也不推薦交替使用。 不建議用冰水和酒精為孩子退熱, 這容易增加孩子的不舒適感。 同時, 金台醫院兒科中西醫結合主治醫師任曉峰介紹, 一些中醫療法也對於孩子退熱效果明顯。

家長可以用手掌為孩子搓脊柱(督脈), 由上而下每分鐘 30 次, 直至孩子皮膚發紅有汗出現, 時長至少五分鐘;也可快速搓孩子的前臂外側(清天河水),

每分鐘控制在 200 下, 三到五分鐘直至皮膚發紅;為孩子揉腳底板(湧泉穴), 引熱下行, 按揉 5 分鐘即可, 力度保持均勻柔和。 風寒感冒引起發熱, 用生薑水泡腳也是不錯的退熱方法, 但水溫要適宜, 最好在 40℃左右, 泡半小時即可。 以上這些中醫手法目的是為了發汗退熱, 經臨床檢驗, 效果較好, 且不易反彈。 但他仍建議, 如果孩子體溫高於 39℃且精神差, 應儘早去醫院就診, 以免延誤病情。

(曉磊 楚然)

編輯:姚婷 審核:潘國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