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穿開衩袈裟、吊帶佛衣抄經,“佛媛”的盛行將清靜之地褻瀆的一乾二淨,“清新寡欲”的背後滿滿的利慾薰心

都下名妓楚蓮香, 國色無雙, 每出則鳳蝶相隨, 慕其香也。 ——《天寶遺事》

古時名妓以美貌才藝聞名天下, 引眾人模仿追隨, 現時“名媛”以虛假表像妄圖聞名, 引眾人嘲諷奚落。

2020年10月一篇關於名媛觀察的文章引爆網路。

在這篇文章裡他說:

“我以為在群裡, 我可以和富婆們暢聊奢侈品, 分享人脈資源, 結交金融精英。 我發現我錯了, 潛伏半個月後我發現, 我進的不是名媛群, 是高配版的拼單群。 ”

能有多高配呢!

拼單的形式, 每人幾十塊錢就能有頂級的下午茶的享受。

每人幾百塊錢, 能夠享受上千塊錢起的頂級酒店,

頂級下午茶, 頂級包, 頂級酒店, 頂級車, 甚至是連二手的絲襪都不放過。

這些東西到手之後就是一通哢哢的拍照後再傳給下一位, 然後各個平臺的展示來炫耀自己所擁有的“ 財富”。

虛假的生活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這件事情被爆出之後, 這些所謂的名媛的真實生活暴露在了億萬人民群眾的眼中, 迎來的就是各種嘲諷。

隨後這些以虛假財富走進“名媛”圈的各位美女們都落荒而逃, 快速的讓人抓不到她們的小尾巴, 直接就消聲滅跡了。

這些名媛們的消失讓高配版的拼單消失了一段時間, 但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在“名媛”風之後又流行起了“佛媛”風。

相較於“名媛”的釣金龜婿, “佛媛”則是利用網路流量, 來更快的賺到錢。

2021年9月22日, 一個“工人日報批佛媛”的標題登上了微博的熱搜。

標語上說:

“禮佛、吃齋、焚香、表情清冷;名包、豪車、濃妝、種草帶貨。 近來, 在各大社交媒體上, 一群佛媛雜糅兩個毫不相干的人設, 站在了流量的上游。 ”

那麼佛媛到底是什麼?

網路上說是指經常在經書和茶杯邊上擺拍的人把寺廟和素餐館變成了網紅的打卡地。

這一番定義非常沒毛病。

仿佛這就是之前那些“名媛”的進化後形成的一股風氣, 將“名媛”地練習插花喝下午茶變成了臨摹心經, 打坐品茶;

將買奢侈品, 燭光晚餐變成了虔誠禮佛, 素食主義。

看似是真的清心寡欲, 一心向佛, 但真的是真心的嗎?

禮佛不信佛, 拜佛不敬佛, 這一番行徑似乎太過於虛假。

萬法本閑, 唯人自鬧, 這些佛媛們每一個都仿佛是清心冷淡, 不與亂世凡塵相符, 實則內心全都想要名利雙收, 享盡世間繁華。

其實真不真誠在這些佛媛們的社交帳號裡就能夠非常清晰的看出來。

大部分的佛媛們的頭髮幾乎都是黑色的長直發, 但頭髮的顏色是不是真的黑色, 隔著螢幕是看不太明顯, 有些比較明顯的頭髮的顏色則是比較接近于黑色的黑茶色之類的。

總之只要不是五花八門的顏色,接近於黑色就是了,畢竟想要顯示出自己真的在禮佛,太過於“欲望”化,在佛門清地太過於顯眼。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妝容濾鏡的原因,這些佛媛們真的就像常年清心禮佛的人一樣,面部表情都是清心寡欲的模樣。

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以白色、灰色、黑色為主,有的人還穿著麻布長裙,長裙上的顏色很單一,幾乎是以素色為主。

而且她們的裙子也都是非常長的,幾乎包住整個人,都是那種寬鬆肥大的款式。

禮佛可能不是真心的,但在外形上卻是盡可能地打扮得像禮佛的人一樣,一副飄飄欲仙,遠離塵世,歲月靜好的感覺。

而佛媛們身上戴的一些裝飾品也是有些講究的,戴的不再是小黃金大鑽石之類的“俗物”,

而是變成了在真正的禮佛人中常見的玉石類的東西,什麼翡翠鐲,玉佛吊墜,珍珠耳環,感覺整個人的格調一下子上升了不少。

看著上面這些很多人可能覺得非常的正常,沒有什麼槽點,但怎麼可能只有這些呢!

作為當代時尚女性,又想在“佛道”上讓自己出圈,僅僅靠這些東西怎麼可能讓“愛佛”的佛媛們滿意,所以她們又在自己的指甲上做了些門道。

真正的禮佛人的指甲都是平整乾淨的,上面沒有任何的花花繞繞。

而這些佛媛們的指甲上面有的是佛經、佛法、佛紋,甚至為了與佛相匹配專門染上了墨綠色來相配,用專業術語說這叫“莫丹迪色”。

除此之外這些佛媛們每天都會在自己的帳號裡更新自己的禮佛動態,打坐、品茶、臨摹佛經,每天都是這些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地方換了一下而已。

看著這一切她們似乎真的在“佛”的面前充滿了虔誠,但是若細看,很容易就能察覺出這些人的作品裡所內涵的東西。

偽裝的表面始終是不長久的,最終都會將她們隱藏的最虛假的東西揭露出來。

隨著佛媛們的作品流量的上升,被很多人看到之後,就開始有人指出了她們的錯誤。

有一些名媛在日常更新中曬出了自己描摹佛經時的視頻,但很快就被一個網友指出了她描摹視頻中出現的錯誤。

“小姐姐 提醒一個事 心經抄寫錯方向了。”

佛經的抄寫和古時候人寫字一樣都是從右向左寫,而這個佛媛則是按照了現代人的寫字習慣,從左向右抄寫。

說是抄寫,實則就是臨摹,而她們的臨摹本在網購平臺上隨處可見,十塊錢能買一遝,絲毫不見一點誠意。

這些也就算了,畢竟都被稱作“佛媛”了,還能夠指望她們真的理解佛道經義?這不是瞎扯嘛!

要是真的就像上面說的這樣就算做樣子,也能做得頭頭是道,倒也無傷大雅,過就過分在她們已經被虛榮心徹底變得太過於“欲望”化。

穿素衣,拜佛,抄經書,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讓人不太能看出來不合適的地方。

下面的這些就過分了。

你見過坦胸露背,穿著吊帶超短裙,搔首弄姿抄寫經書的嗎?

你見過拿毛筆只用拇指和食指“掐尖兒”式的握筆抄寫經書的嗎?

之前沒見過,現在見到了,有人調侃她們說:穿的衣服比你抄的經書還少。

這話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道理的。

當然了她們也不可能只有抄寫經書這一項事情,她們有的人甚至會花錢去寺廟“掃蕩”,“掃蕩”什麼?

當然是拍照,也不是隨拍,是擺拍。

怎麼拍?穿著清涼的吊帶裝,無視路人的眼光,四處在寺廟裡遊蕩,也不在意這是在無欲無求的佛門清地,就這樣堂而皇之地進行擺拍。

因此還為了自己的行為造了一個新詞。

曰“佛欲”。也是真能扯,到底是佛有欲望還是你的欲望太大了。

這些佛媛裡面很少一部分的人是為了拍一些拜佛時的照片,更多的人則是為了炫耀。

炫耀自己的車,炫耀自己的包包,炫耀自己桌子上的裝飾品。

在批佛媛的文章裡說:

“在豪宅裡起床喝個早茶,抱著大牌包包打坐修行,穿開衩袈裟吊帶佛衣,逢年過節開著跑車上山進香。”

這段話可以說已經形容得非常形象了。

這段話也是形容第一位稱自己為“佛媛”的一位陳姓女子。

光看形象這位女子就不是真心禮佛的樣子。

開著保時捷去寺廟,時不時地再換一輛勞斯萊斯,當然了,人家有錢,開什麼樣的車網友們也管不著。

但是她的穿著卻被很多人吐槽,一身無袖連衣裙,還是個高開衩的,拖拉著一雙拖鞋,就這麼走進了寺廟,同時旁邊還有專人為她拍攝。

除了她還有更過分的,有的還穿著超短的無袖裙子,斜坐在蒲團上光著腳丫子,露著大白腿端著茶具,手握蒲扇,仰頭四十五度,這是在...展現你的“佛欲”嗎?

還有的穿著緊身旗袍,將腰線剛剛好全部展現出來,手撐在桌案前,面前還放著沒描完的佛經。

她們還在自己的帳號裡說:

“留三分貪財好色,以防與世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經,以圖踏踏實實謀此生。”

踏踏實實倒是沒看出來,那三分的貪財好色倒是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另一位佛媛的帳號裡,有著一張穿著袈裟的照片,不過這照片,多多少少有點不合適。

這位女子裡面穿的是吊帶印花長裙,外面穿著的是僧侶所穿的“海清”,但是她卻沒有把海清裹起來,而是直接當開衫穿著,寬大的海清在她身上顯得不倫不類。

這張照片裡的槽點還不止這一處,穿著海清就要遵循佛家禮儀,應該是放掌或者雙手合十,面部虔誠,

她卻雙手自然垂下,同時還拎著她那迪奧包包放在身前,這是在幹嘛,當然是炫耀包包啊。

其實在佛媛風剛開始風靡的時候,就已經有人看到了其中的本質,

甚至有人調侃說:

“學到的新定義:佛媛。佛媛發自己喝茶,抄經,穿中式的衣服,大家紛紛覺得有格調,想要效仿。可你問她誰是青蓮居士,王右軍又是誰,她一概不知。”

非常精準的吐槽,這些佛媛們只是借佛門來展現自己的“秀”。

甚至更加離譜的是還有人在酒店的大廳裡用投影儀投放佛像。

自己坐在蒲團行雙手合十“虔誠”拜佛,後面卻是酒店小哥在給她哢哢哢的拍拍照。

不僅如此,有的人不滿足於這些表像的打扮,開始對自己的身體動起了手,為了使自己與“佛”更為相近,她們不惜在自己的耳朵上打上玻尿酸,以使自己的耳朵看起來更為飽滿。

但,這些佛媛做這些真的只是為了展示自己嗎,其實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人會做著吃力不太好的事情。

“佛媛”一出,相信她們自己也知道,自己會承受不少的謾駡與指點。

那她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金錢。

其實這也算是她們在跟隨時代的潮流,在當今的時代,無欲無求,清心寡欲的人似乎成了人人羨慕的對象,靜心養性也成為了很多人休閒時候的選擇。

而佛媛們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來為自己賺取流量,進而轉化為金錢。

她們在各個平臺的帳號上,每一個作品都暗含這修身養性的佛道,但同時也存在著世間的俗氣。

就比如一張品茶的照片就能看到許多東西,照片裡有一張偏復古的木質桌子,桌面上放著三四盤點心,一碗茶葉幾套茶具幾杯茶,

看著似乎沒有什麼,但她的照片上卻標著“可以親手泡茶”“店裡有各種好茶”

甚至就連文案上也會標注著這間茶室的地理位置。

這麼做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明著給這些店鋪招客源。

就像網紅打卡美食店一樣,只不過她們是以“佛媛”的名義給這些店鋪帶來客流量。

在如今巨大的生活壓力下,一些人已經做到無欲無求,“躺平”于現實生活中,也有些人不甘於目前的狀態,“內卷”在各種競爭中,

最後剩下的就是這些妄圖不付出努力就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

憤世嫉俗的同時又癡心妄想,整日生活在自己內心所描繪的藍圖裡。

而這些“佛媛”的出現恰好滿足了這些人內心的欲望,所以開始羨慕她們,渴望變成她們現在所生活的樣子。

佛門清地,本意忘記世俗的欲望,淡泊名譽,與世無爭,靜心靜性之地,忽然間闖進去了一批不知本體為何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魎,在這一方清淨之地到處晃蕩,染指,褻瀆。

佛語說: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憂是處。

這世間啊,虛假的東西太多,做不到無欲無求,那就做到堅守本心,若兩者皆無法做到,那就少一些貪欲,

沒有一眼看穿的能力,那就不要心存幻想,腳踏實地,回歸本真,才是一個人應該有的樣子。

總之只要不是五花八門的顏色,接近於黑色就是了,畢竟想要顯示出自己真的在禮佛,太過於“欲望”化,在佛門清地太過於顯眼。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妝容濾鏡的原因,這些佛媛們真的就像常年清心禮佛的人一樣,面部表情都是清心寡欲的模樣。

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以白色、灰色、黑色為主,有的人還穿著麻布長裙,長裙上的顏色很單一,幾乎是以素色為主。

而且她們的裙子也都是非常長的,幾乎包住整個人,都是那種寬鬆肥大的款式。

禮佛可能不是真心的,但在外形上卻是盡可能地打扮得像禮佛的人一樣,一副飄飄欲仙,遠離塵世,歲月靜好的感覺。

而佛媛們身上戴的一些裝飾品也是有些講究的,戴的不再是小黃金大鑽石之類的“俗物”,

而是變成了在真正的禮佛人中常見的玉石類的東西,什麼翡翠鐲,玉佛吊墜,珍珠耳環,感覺整個人的格調一下子上升了不少。

看著上面這些很多人可能覺得非常的正常,沒有什麼槽點,但怎麼可能只有這些呢!

作為當代時尚女性,又想在“佛道”上讓自己出圈,僅僅靠這些東西怎麼可能讓“愛佛”的佛媛們滿意,所以她們又在自己的指甲上做了些門道。

真正的禮佛人的指甲都是平整乾淨的,上面沒有任何的花花繞繞。

而這些佛媛們的指甲上面有的是佛經、佛法、佛紋,甚至為了與佛相匹配專門染上了墨綠色來相配,用專業術語說這叫“莫丹迪色”。

除此之外這些佛媛們每天都會在自己的帳號裡更新自己的禮佛動態,打坐、品茶、臨摹佛經,每天都是這些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地方換了一下而已。

看著這一切她們似乎真的在“佛”的面前充滿了虔誠,但是若細看,很容易就能察覺出這些人的作品裡所內涵的東西。

偽裝的表面始終是不長久的,最終都會將她們隱藏的最虛假的東西揭露出來。

隨著佛媛們的作品流量的上升,被很多人看到之後,就開始有人指出了她們的錯誤。

有一些名媛在日常更新中曬出了自己描摹佛經時的視頻,但很快就被一個網友指出了她描摹視頻中出現的錯誤。

“小姐姐 提醒一個事 心經抄寫錯方向了。”

佛經的抄寫和古時候人寫字一樣都是從右向左寫,而這個佛媛則是按照了現代人的寫字習慣,從左向右抄寫。

說是抄寫,實則就是臨摹,而她們的臨摹本在網購平臺上隨處可見,十塊錢能買一遝,絲毫不見一點誠意。

這些也就算了,畢竟都被稱作“佛媛”了,還能夠指望她們真的理解佛道經義?這不是瞎扯嘛!

要是真的就像上面說的這樣就算做樣子,也能做得頭頭是道,倒也無傷大雅,過就過分在她們已經被虛榮心徹底變得太過於“欲望”化。

穿素衣,拜佛,抄經書,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讓人不太能看出來不合適的地方。

下面的這些就過分了。

你見過坦胸露背,穿著吊帶超短裙,搔首弄姿抄寫經書的嗎?

你見過拿毛筆只用拇指和食指“掐尖兒”式的握筆抄寫經書的嗎?

之前沒見過,現在見到了,有人調侃她們說:穿的衣服比你抄的經書還少。

這話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道理的。

當然了她們也不可能只有抄寫經書這一項事情,她們有的人甚至會花錢去寺廟“掃蕩”,“掃蕩”什麼?

當然是拍照,也不是隨拍,是擺拍。

怎麼拍?穿著清涼的吊帶裝,無視路人的眼光,四處在寺廟裡遊蕩,也不在意這是在無欲無求的佛門清地,就這樣堂而皇之地進行擺拍。

因此還為了自己的行為造了一個新詞。

曰“佛欲”。也是真能扯,到底是佛有欲望還是你的欲望太大了。

這些佛媛裡面很少一部分的人是為了拍一些拜佛時的照片,更多的人則是為了炫耀。

炫耀自己的車,炫耀自己的包包,炫耀自己桌子上的裝飾品。

在批佛媛的文章裡說:

“在豪宅裡起床喝個早茶,抱著大牌包包打坐修行,穿開衩袈裟吊帶佛衣,逢年過節開著跑車上山進香。”

這段話可以說已經形容得非常形象了。

這段話也是形容第一位稱自己為“佛媛”的一位陳姓女子。

光看形象這位女子就不是真心禮佛的樣子。

開著保時捷去寺廟,時不時地再換一輛勞斯萊斯,當然了,人家有錢,開什麼樣的車網友們也管不著。

但是她的穿著卻被很多人吐槽,一身無袖連衣裙,還是個高開衩的,拖拉著一雙拖鞋,就這麼走進了寺廟,同時旁邊還有專人為她拍攝。

除了她還有更過分的,有的還穿著超短的無袖裙子,斜坐在蒲團上光著腳丫子,露著大白腿端著茶具,手握蒲扇,仰頭四十五度,這是在...展現你的“佛欲”嗎?

還有的穿著緊身旗袍,將腰線剛剛好全部展現出來,手撐在桌案前,面前還放著沒描完的佛經。

她們還在自己的帳號裡說:

“留三分貪財好色,以防與世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經,以圖踏踏實實謀此生。”

踏踏實實倒是沒看出來,那三分的貪財好色倒是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另一位佛媛的帳號裡,有著一張穿著袈裟的照片,不過這照片,多多少少有點不合適。

這位女子裡面穿的是吊帶印花長裙,外面穿著的是僧侶所穿的“海清”,但是她卻沒有把海清裹起來,而是直接當開衫穿著,寬大的海清在她身上顯得不倫不類。

這張照片裡的槽點還不止這一處,穿著海清就要遵循佛家禮儀,應該是放掌或者雙手合十,面部虔誠,

她卻雙手自然垂下,同時還拎著她那迪奧包包放在身前,這是在幹嘛,當然是炫耀包包啊。

其實在佛媛風剛開始風靡的時候,就已經有人看到了其中的本質,

甚至有人調侃說:

“學到的新定義:佛媛。佛媛發自己喝茶,抄經,穿中式的衣服,大家紛紛覺得有格調,想要效仿。可你問她誰是青蓮居士,王右軍又是誰,她一概不知。”

非常精準的吐槽,這些佛媛們只是借佛門來展現自己的“秀”。

甚至更加離譜的是還有人在酒店的大廳裡用投影儀投放佛像。

自己坐在蒲團行雙手合十“虔誠”拜佛,後面卻是酒店小哥在給她哢哢哢的拍拍照。

不僅如此,有的人不滿足於這些表像的打扮,開始對自己的身體動起了手,為了使自己與“佛”更為相近,她們不惜在自己的耳朵上打上玻尿酸,以使自己的耳朵看起來更為飽滿。

但,這些佛媛做這些真的只是為了展示自己嗎,其實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人會做著吃力不太好的事情。

“佛媛”一出,相信她們自己也知道,自己會承受不少的謾駡與指點。

那她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金錢。

其實這也算是她們在跟隨時代的潮流,在當今的時代,無欲無求,清心寡欲的人似乎成了人人羨慕的對象,靜心養性也成為了很多人休閒時候的選擇。

而佛媛們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來為自己賺取流量,進而轉化為金錢。

她們在各個平臺的帳號上,每一個作品都暗含這修身養性的佛道,但同時也存在著世間的俗氣。

就比如一張品茶的照片就能看到許多東西,照片裡有一張偏復古的木質桌子,桌面上放著三四盤點心,一碗茶葉幾套茶具幾杯茶,

看著似乎沒有什麼,但她的照片上卻標著“可以親手泡茶”“店裡有各種好茶”

甚至就連文案上也會標注著這間茶室的地理位置。

這麼做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明著給這些店鋪招客源。

就像網紅打卡美食店一樣,只不過她們是以“佛媛”的名義給這些店鋪帶來客流量。

在如今巨大的生活壓力下,一些人已經做到無欲無求,“躺平”于現實生活中,也有些人不甘於目前的狀態,“內卷”在各種競爭中,

最後剩下的就是這些妄圖不付出努力就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

憤世嫉俗的同時又癡心妄想,整日生活在自己內心所描繪的藍圖裡。

而這些“佛媛”的出現恰好滿足了這些人內心的欲望,所以開始羨慕她們,渴望變成她們現在所生活的樣子。

佛門清地,本意忘記世俗的欲望,淡泊名譽,與世無爭,靜心靜性之地,忽然間闖進去了一批不知本體為何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魎,在這一方清淨之地到處晃蕩,染指,褻瀆。

佛語說: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憂是處。

這世間啊,虛假的東西太多,做不到無欲無求,那就做到堅守本心,若兩者皆無法做到,那就少一些貪欲,

沒有一眼看穿的能力,那就不要心存幻想,腳踏實地,回歸本真,才是一個人應該有的樣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