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說話晚?說不清?抓住這個黃金期,6招解決寶寶語言發育問題

“學說話”是家長頗為關注的一環, 但有家長太著急, 動不動和別人家的孩子比, 然後懷疑自己孩子落後了。 也有家長心太大, “迷信”貴人語遲, 結果錯過孩子的語言發育黃金期, 後悔也來不及了。

到底是“貴人語遲”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又怎麼讓寶寶“早開金口”?

01

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

寶寶們很早就有了語言發育, 也會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所以家長可以開始和寶寶互動。

寶寶的語言發展順序

新生兒:用哭聲和成人交流;

1~2月:發a、o和e等;

3~4月:會發咿咿呀呀, 能應答成人語音;

5~6月:會發g、k、b和p等音, 偶爾會發kaka、lala;

7~8月:類似mama、baba的聲音,

但是是無意識的;

9~10月:有意識地發mama、baba音, 懂得詞語和動作之間的聯繫;

11~12月:發出較多的字音, 不同音節連續發音, 會出現成人聽不懂的語言。

雖然, 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速度存在個體差異, 但一般來說:3個月還不能微笑、和家長有目光交流;6個月時還不會轉頭尋找聲源;1歲時對自己的名字仍無反應;1歲半時還不會說任何字;2歲時詞彙量少於30個;3歲時詞彙量少於50個,

家長就需提高警惕。

小編還找到了《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對語言發育遲緩癥狀的描述, 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02

語言發育遲緩, 當心是這些病!

生理疾病

先天性唇裂齶裂、聽力障礙、神經因素造成的失音、腦部受損導致的失語癥等, 會導致寶寶“啞巴”或者說話晚。

“那舌系帶過短、口吃會影響語言發育嗎?”

其實舌系帶短, 更多導致寶寶發音不準。 澳洲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發表在《國際語音語言病理學雜誌》上的研究則表明:“口吃的兒童和不口吃的兒童, 一樣擁有適合發育情況的語言技能。 ”

智力發育落後

智力低下的寶寶, 理解、表達詞語意思和模仿說話的能力也會比較差, 所以說話晚。

自閉癥

相比於語言發育遲緩的“不會說話”, 自閉癥寶寶是“不想說話”。

自閉癥寶寶也往往有社交障礙, 如不喜歡父母的擁抱, 不注視人, 抗拒外人的親近舉動;有刻板行為如頻繁眨眼、拍掌等,

別人阻止時還會強烈反抗。

如果寶寶是因為疾病、遺傳這些先天因素而說話晚, 家長需要帶寶寶看醫生, 針對性解決問題。 如果不是, 就要考慮到後天語言環境的問題, 並積極改善寶寶的語言環境。

03

抓住黃金期, 助力寶寶語言發育

0~3歲是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 家長們要從生理發展、認知發展和社會性與情感性的發展這三個維度出發, 把握住黃金期。

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寶寶能開口說話, 需要面部肌肉的支援, 也就要鍛煉咀嚼肌。

家長要給寶寶逐漸增加輔食硬度:一般6月齡以泥狀食物為主, 7~9月齡以沫狀食物(如肉沫、爛粥爛面)為主, 10~12月齡以碎狀、丁塊狀為主。

用兒語溝通

家長“一對一輔導”, 可是提高寶寶語言能力的最好方法。

平時和寶寶說話, 要發音清晰、聲調較高、吐字緩慢, 說簡短重複的話語, 如“寶寶, 媽媽愛你”, 不要說長而且信息量大的句子。

家長適當裝傻,引導寶寶多說

寶爸媽可別把懂“嬰語”當本事。不要寶寶還沒開口,只是給個手勢或者說個關鍵字,就立馬懂寶寶要幹什麼並幫TA完成。

寶寶掌握了“捷徑”,體會不到說話的成就感,就慢慢地懶得開口了。家長可以裝作不懂寶寶的肢體語言或詞語,引導TA說出更多想法。

一起讀繪本

能增進親子感情,有助於寶寶學習發音。可以和寶寶討論劇情,比如將陳述式的“小熊住在森林”換成“小熊的家在哪裡呀?”引導寶寶說出更多詞語。

帶孩子出門認識新事物

接觸外面的人和新鮮事物,能引發寶寶的好奇,鍛煉說話能力。

多點耐心,讓說話變成開心的事

家長可以用生動誇張的表情,有情感地和寶寶說話。寶寶主動說話時,家長別不回應或者只是簡單地“嗯”、“好”,要傾聽並積極回應,讓寶寶覺得自己說話有力量,得到了重視。

如果教寶寶說一些句子,但他們說不好或者發音有問題,千萬不要指責或嘲笑,小孩子要是挫敗了自信心,後續就不願意開口了。

讓寶寶和同齡人玩耍

帶寶寶和小朋友接觸,在家或者去公園玩遊戲,讓他們自由溝通,能促進語言能力、提高模仿能力,也培養了社交能力。

請注意!

很多家長喜歡用電子產品“穩住”孩子,但電視裡的動畫片,早教機播放的兒歌和故事也很難助力寶寶說話。長時間盯著視頻不說話,還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甚至影響視力和大腦。

所以不要讓孩子跟著電子產品學說話。如果想聽想看,最好是家長和寶寶一起,並且合理控制時間。

小孩子的世界很奇妙,想早點探尋寶寶多彩的世界,就需要各位家長努努力,助力寶寶們“妙語連珠”啦。

家長適當裝傻,引導寶寶多說

寶爸媽可別把懂“嬰語”當本事。不要寶寶還沒開口,只是給個手勢或者說個關鍵字,就立馬懂寶寶要幹什麼並幫TA完成。

寶寶掌握了“捷徑”,體會不到說話的成就感,就慢慢地懶得開口了。家長可以裝作不懂寶寶的肢體語言或詞語,引導TA說出更多想法。

一起讀繪本

能增進親子感情,有助於寶寶學習發音。可以和寶寶討論劇情,比如將陳述式的“小熊住在森林”換成“小熊的家在哪裡呀?”引導寶寶說出更多詞語。

帶孩子出門認識新事物

接觸外面的人和新鮮事物,能引發寶寶的好奇,鍛煉說話能力。

多點耐心,讓說話變成開心的事

家長可以用生動誇張的表情,有情感地和寶寶說話。寶寶主動說話時,家長別不回應或者只是簡單地“嗯”、“好”,要傾聽並積極回應,讓寶寶覺得自己說話有力量,得到了重視。

如果教寶寶說一些句子,但他們說不好或者發音有問題,千萬不要指責或嘲笑,小孩子要是挫敗了自信心,後續就不願意開口了。

讓寶寶和同齡人玩耍

帶寶寶和小朋友接觸,在家或者去公園玩遊戲,讓他們自由溝通,能促進語言能力、提高模仿能力,也培養了社交能力。

請注意!

很多家長喜歡用電子產品“穩住”孩子,但電視裡的動畫片,早教機播放的兒歌和故事也很難助力寶寶說話。長時間盯著視頻不說話,還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甚至影響視力和大腦。

所以不要讓孩子跟著電子產品學說話。如果想聽想看,最好是家長和寶寶一起,並且合理控制時間。

小孩子的世界很奇妙,想早點探尋寶寶多彩的世界,就需要各位家長努努力,助力寶寶們“妙語連珠”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