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豐田寄予厚望的全新SUV,卻是個雞肋?

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 合資車企們也玩起了車海戰術。 前幾年, 大眾的SUV從只有途觀一款車, 今天已經發展到了探字輩、途字輩, 加一起一共10幾款車型。 雖然途觀L的銷量被自家其他車型分流了不少, 但這種車海戰術對品牌的總銷量還是有不小貢獻的。

如今, 豐田也在效仿這種做法, 不斷推出更加細分的車型。 今年早些時候, 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分別推出了定位介於卡羅拉和凱美瑞之間的亞洲獅和淩尚;不久前的天津車展上, 一汽豐田又帶來了一款全新車型——淩放HARRIER。

據悉, 淩放HARRIER定位為中型SUV, 介於RAV4榮放和皇冠陸放之間, 採用了和榮放相同的TNGA-K平臺打造。 那麼, 這款淩放HARRIER到底是一款什麼樣的車, 什麼樣的人適合購買它?這種的“夾縫”車型到底是真香還是雞肋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

HARRIER的身世

比RAV4高半級

曾經作為雷克薩斯RX出售

HARRIER這個名字, 對於國內消費者來說確實比較陌生,

但在海外, 它卻有著還算悠久的歷史。 自1997年上市以來, HARRIER車系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 而被一汽豐田拿來國產的便是於2020年推出的第四代車型。

自上市之初, 豐田給HARRIER的定位就是比RAV4高半級甚至一級。 前者不但尺寸和空間更大, 配置水準也更高一些。

以第二代HARRIER(2003-2013年)為例, 2003年這款車剛上市時, RAV4恰好也發展到了第二代(2000-2005)。 當時, 5門版的RAV4長度在4.2米左右, 軸距2.5米左右。

第二代5門版RAV4

而HARRIER的長度超過了4.7m, 軸距也在2.7m左右。

第二代HARRIER

動力總成上, RAV4主要搭載直列四缸1.8L或2.0L自吸引擎, 匹配5MT或4AT變速箱。 而HARRIER搭載的則是2.4L自吸L4引擎以及排量為3.0/3.3/3.5L的自吸V6引擎,

且不提供手動變速箱。

在日本市場上, 豐田有時會讓一些本土車型採用與其全球姊妹車型不同的車標, 比如HARRIER的車標就曾採用一種名為“鷂”的猛禽式造型, 以彰顯其與RAV4的區別。

而在美國市場, 第一、二代HARRIER更是化身雷克薩斯RX, 以豪華SUV的身份對外出售。

當年, 國內也有一批第二代HARRIER以雷克薩斯RX的名義出售, 這些RX可能就是不少車迷真正見識過的第一種HARRIER車型。

淩放:介於榮放和陸放之間

但更接近榮放

尺寸更接近榮放

現在, 一汽豐田進行了第四代HARRIER的國產化, 還給這款車取了一個中文名叫淩放, 讓它去填補“放字輩”中“小弟”RAV4榮放和“大哥”皇冠陸放之間的空白。

雖然一汽豐田還沒有在其官網上給出詳細的技術參數和配置清單,但是我們還是在各大門戶網站上找到了淩放的一些基本資訊。

車身尺寸方面,淩放的長/寬/高分別為4755/1855/1660mm,軸距為2690mm。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新車的車身寬度和軸距與RAV4榮放一模一樣,高度只是少了20mm,只有車身長度變化較大,增加了155mm;而與皇冠陸放相比,新車的每一項車身尺寸資料都還差出不少。

這樣看來,雖然淩放的定位是介於RAV4榮放和皇冠陸放之間,但僅從外部尺寸來看,它非常接近RAV4榮放,而不太像皇冠陸放。

動力和榮放相同

動力方面,先期發佈的淩放包括7個版本,其中4個為燃油版,搭載2.0L自吸引擎+CVT無級變速箱,且全部採用前輪驅動;餘下3個版本為油電混動版,搭載基於2.5L自吸引擎打造的混動系統,且分為前驅和四驅版本。

與RAV4榮放不同的是,淩放暫時不包括2.0L燃油版四驅車型,產品線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簡。具體到動力參數上,同種動力總成的淩放與RAV4榮放也有著一樣的最大馬力。

皇冠陸放作為定位更高的車型,全系標配基於2.5L自吸引擎打造的混動系統,但這套系統的動力水準要明顯高於RAV4榮放和淩放上的混動系統。

皇冠陸放的定位要比淩放和RAV4榮放都高

綜上所述,至少從車身尺寸和動力參數上來看,淩放幾乎就是換殼版RAV4榮放,二者都還與皇冠陸放有著明顯差別。

遺憾的是,目前一汽豐田官方還沒有公佈淩放HARRIER的具體配置清單,我們也就無從推斷最新的淩放HARRIER能否像前幾代車型那樣,在配置豐富度、豪華性、舒適性等方面勝過同時期的RAV4榮放。如果不能,那前者恐怕就是後者的換殼版了。

外觀少了幾分粗獷

多了幾分協調順暢

除了整體定位介於榮放和陸放之間,淩放的設計也和豐田的其它車型有所區別。相比豐田的現有車型,淩放的內外飾設計更加時尚、年輕化一些。

不管RAV4、威蘭達,還是漢蘭達、陸放,設計語言都偏向粗獷和誇張一些。但淩放的外觀卻少了很多淩厲和攻擊性,多了幾分協調順暢和動感之美。

這一點在車身側面體現的最為明顯,沒有了棱角分明的腰線,溜背式的車尾把車側線條勾勒的更顯和諧柔美。

可以說,在豐田緊湊型以上的SUV裡,更多是追求的中庸穩重,但整體的設計風格也是變得愈加粗獷和豪放,而淩放卻是少有的走協調動感風格的。

當然了,如果和其它品牌競品相比,淩放的設計恐怕也算不上一個出彩的亮點。

“見縫插針”的定位

目標客戶卻並不小眾

淩放的這種定位,滿足的是更細分的消費需求,最終的目標就是,只要想買一款豐田的SUV,那麼總有一個尺寸適合你。這種策略我們可以形象的稱之為“見縫插針”,當然了這並不是貶義,畢竟給我們更多的選擇總不是壞事。

道理很簡單,目前RAV4/威蘭達的主力車型價格大概在20萬元左右,漢蘭達、皇冠陸放的主力車型價格普遍在30萬元左右。這中間有近10萬元的空檔區間,對豐田來說,這絕對是產品佈局上的一大漏洞。

而手握25萬元左右預算,又想買輛家用SUV的消費者可是一撥又一撥。放眼整個市場,這個價位可以買到的車型可真不少:追求大空間,本田冠道和大眾途觀L都是不錯的選擇;追求配置水準和豪華感,林肯冒險家、凱迪拉克XT4包君滿意。

冠道堪稱“大五座”SUV車型的標桿 甚至,這個價位已經可以覆蓋入門款的賓士GLA、寶馬X1和奧迪Q3了。

性價比高、空間充裕的寶馬X1

可惜,如果消費者想買一輛豐田的SUV,就會很尷尬:買入門款漢蘭達/皇冠陸放的話,還要再添進去幾萬才買得起;買頂配RAV4榮放/威蘭達吧,自己好像又不需要那些高端配置。

那麼淩放的目標使用者也就很清晰了,那就是手握25萬元左右預算,想買一輛豐田SUV,但是又覺得RAV4/威蘭達太小、漢蘭達/皇冠陸放太大或者太貴的這群人。

聽上去這好像是一個比較小眾的需求,但因為目標車型是豐田,所以絕對人數上,這其實並不是一個小數。

銷量不高

但不代表產品失敗

那這種“見縫插針”策略的成果如何呢?或者說,淩放上市後銷量會如何呢?有不少人用亞洲獅、淩尚“銷量撲街”來預測淩放上市後銷量也很慘澹。那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亞洲獅和淩放的銷量。據統計,從今年4月到8月,亞洲獅的總銷量為23296臺,月均四五千輛;7月到8月,淩尚的總銷量為3311輛,月均不到2000輛。

如果和卡羅拉、雷淩比,這樣的銷量顯然是不夠看的,或者說是不及格的。但也要知道,亞洲獅和淩尚的定位本就和卡羅拉、雷淩不一樣。卡羅拉、雷淩就是要走量的,銷量低於1萬輛那都算是撲街了。

但亞洲獅、淩尚的定位就是用來彌補卡羅拉和凱美瑞之間空檔的,並且這個14-17萬的區間市場份額本就不大。所以亞洲獅、淩尚這樣的銷量真的算不上撲街。

並且,在造車平臺化、模組化的今天,開發一款“夾縫”車型的成本比之前完全開發一款新車已經大幅降低了。

其實,亞洲獅和淩尚的銷量其實是符合豐田預期的,否則豐田也就不會在用相同的策略推出一款淩放了。

所以,我們不能用RAV4或者漢蘭達的銷量來要求淩放,淩放面對的本來就是一個更小眾的市場。豐田對其銷量的期待是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是這個數量一定會比RAV4低得多。

選擇更多是好事

但更期待特色產品

產品線越來越密

但很多只是同質化堆砌

最近這些年,隨著中國車市越來越重要,車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的車企都在努力向中國導入更多車型。以前車企們看不上的細分市場,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前有大眾,現在有豐田,其實還有很多車企也都在做著一樣的事情。

那該怎麼看車企這種操作呢,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首先,車企給我們更多選擇,這當然是好事。中國市場現在幾乎是全世界可選車型最豐富的汽車市場了,這一點國內的消費者還是比較幸福的。

但同時我們也期待車企能帶來更多的差異化選擇,而不只是盲目的堆砌產品線。比如大眾的SUV,從最小的途鎧、探影,到最大的途昂、攬境,不管設計還是動力系統,都高度趨同,基本只是大小號的區別。 你能認出幾個? 隨著消費升級,我們想要的是更加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而不只是把車型佈置的密不透風。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證明例子,比如坦克300,雖然硬派越野車是絕對的小眾需求,但只要一款產品能夠真正打動消費者,它的銷量又能差到哪去呢?

真正有個性需求的人

可能無車可選

一方面是同質化車型越堆越多,越堆越密,但對於真正的個性化需求來說,有些朋友卻面臨無車可選的尷尬。

比如,坦克300上市之前,20萬元價位下,年輕、時尚、兼顧越野和城市駕駛的硬派SUV幾乎就沒有;再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上市之前,3萬左右的純電車中恐怕只有老年代步車,可以合法上路的正規純電車型可謂鳳毛麟角。這些車型的成功都在於發現並滿足了消費者們獨特的、個性化的需求。

其實很多車企從來都不缺乏這樣有特色的產品,只是出於各種考慮,始終沒有把這些車型引入國內。就以RAV4榮放舉例吧,這款車在海外版本是有2.5L自吸引擎+8AT這套動力總成可選的。不但動力更強,8AT的駕駛質感也比CVT要強一些。

並且,除了前驅系統外,這套動力總成還能匹配帶動態扭矩向量控制功能的四驅系統(Dynamic Torque Vectoring AWD,以下簡稱DTV四驅系統)。有了這套四驅系統,車輛的操控穩定性和脫困性能都更上一層樓。

有了2.5L引擎+8AT變速箱+DTV四驅系統,海外版的RAV4便能化身“越野利器”。當然,RAV4的通過性、越障性終究無法與硬派越野車抗衡,但它確實與一眾幾乎毫無越野能力的城市SUV劃清了界限。

可惜的是,這樣的車型並沒有被引進國內(國內高配車型也帶DTV四驅,但動力系統採用2.0L+CVT)。在不少人眼中,國內的RAV4榮放/威蘭達依然是一款底盤更高的買菜車,而不是帶娃、撒 野都勝任的SUV。

特色產品銷量可能不好

但卻是消費者期待的

當然了,很多類似的車型雖然我們很期待,但真正引入國內之後,銷量可能並不好,這便是車企們不願意引進它們的原因。

但是,消費者個性的需求能否得到滿足,也是衡量一個汽車市場是否成熟和發達的標誌。並且,如果未來車企真的想搶佔更加細分的市場,也必須要推出滿足個性需求的車型,而不只是盲目地堆砌車款。

寫在最後

淩放HARRIER目前只是剛剛亮相,一汽豐田官方暫未透露這款車的指導價格。不過坊間推測,這款車的指導價很可能會處於RAV4榮放(17.58-25.98萬元)和皇冠陸放(27.58-35.08萬元)之間,大概會在22-28萬元區間內,其中主銷車型的價格會在25萬元左右。

讓它去填補“放字輩”中“小弟”RAV4榮放和“大哥”皇冠陸放之間的空白。

雖然一汽豐田還沒有在其官網上給出詳細的技術參數和配置清單,但是我們還是在各大門戶網站上找到了淩放的一些基本資訊。

車身尺寸方面,淩放的長/寬/高分別為4755/1855/1660mm,軸距為2690mm。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新車的車身寬度和軸距與RAV4榮放一模一樣,高度只是少了20mm,只有車身長度變化較大,增加了155mm;而與皇冠陸放相比,新車的每一項車身尺寸資料都還差出不少。

這樣看來,雖然淩放的定位是介於RAV4榮放和皇冠陸放之間,但僅從外部尺寸來看,它非常接近RAV4榮放,而不太像皇冠陸放。

動力和榮放相同

動力方面,先期發佈的淩放包括7個版本,其中4個為燃油版,搭載2.0L自吸引擎+CVT無級變速箱,且全部採用前輪驅動;餘下3個版本為油電混動版,搭載基於2.5L自吸引擎打造的混動系統,且分為前驅和四驅版本。

與RAV4榮放不同的是,淩放暫時不包括2.0L燃油版四驅車型,產品線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簡。具體到動力參數上,同種動力總成的淩放與RAV4榮放也有著一樣的最大馬力。

皇冠陸放作為定位更高的車型,全系標配基於2.5L自吸引擎打造的混動系統,但這套系統的動力水準要明顯高於RAV4榮放和淩放上的混動系統。

皇冠陸放的定位要比淩放和RAV4榮放都高

綜上所述,至少從車身尺寸和動力參數上來看,淩放幾乎就是換殼版RAV4榮放,二者都還與皇冠陸放有著明顯差別。

遺憾的是,目前一汽豐田官方還沒有公佈淩放HARRIER的具體配置清單,我們也就無從推斷最新的淩放HARRIER能否像前幾代車型那樣,在配置豐富度、豪華性、舒適性等方面勝過同時期的RAV4榮放。如果不能,那前者恐怕就是後者的換殼版了。

外觀少了幾分粗獷

多了幾分協調順暢

除了整體定位介於榮放和陸放之間,淩放的設計也和豐田的其它車型有所區別。相比豐田的現有車型,淩放的內外飾設計更加時尚、年輕化一些。

不管RAV4、威蘭達,還是漢蘭達、陸放,設計語言都偏向粗獷和誇張一些。但淩放的外觀卻少了很多淩厲和攻擊性,多了幾分協調順暢和動感之美。

這一點在車身側面體現的最為明顯,沒有了棱角分明的腰線,溜背式的車尾把車側線條勾勒的更顯和諧柔美。

可以說,在豐田緊湊型以上的SUV裡,更多是追求的中庸穩重,但整體的設計風格也是變得愈加粗獷和豪放,而淩放卻是少有的走協調動感風格的。

當然了,如果和其它品牌競品相比,淩放的設計恐怕也算不上一個出彩的亮點。

“見縫插針”的定位

目標客戶卻並不小眾

淩放的這種定位,滿足的是更細分的消費需求,最終的目標就是,只要想買一款豐田的SUV,那麼總有一個尺寸適合你。這種策略我們可以形象的稱之為“見縫插針”,當然了這並不是貶義,畢竟給我們更多的選擇總不是壞事。

道理很簡單,目前RAV4/威蘭達的主力車型價格大概在20萬元左右,漢蘭達、皇冠陸放的主力車型價格普遍在30萬元左右。這中間有近10萬元的空檔區間,對豐田來說,這絕對是產品佈局上的一大漏洞。

而手握25萬元左右預算,又想買輛家用SUV的消費者可是一撥又一撥。放眼整個市場,這個價位可以買到的車型可真不少:追求大空間,本田冠道和大眾途觀L都是不錯的選擇;追求配置水準和豪華感,林肯冒險家、凱迪拉克XT4包君滿意。

冠道堪稱“大五座”SUV車型的標桿 甚至,這個價位已經可以覆蓋入門款的賓士GLA、寶馬X1和奧迪Q3了。

性價比高、空間充裕的寶馬X1

可惜,如果消費者想買一輛豐田的SUV,就會很尷尬:買入門款漢蘭達/皇冠陸放的話,還要再添進去幾萬才買得起;買頂配RAV4榮放/威蘭達吧,自己好像又不需要那些高端配置。

那麼淩放的目標使用者也就很清晰了,那就是手握25萬元左右預算,想買一輛豐田SUV,但是又覺得RAV4/威蘭達太小、漢蘭達/皇冠陸放太大或者太貴的這群人。

聽上去這好像是一個比較小眾的需求,但因為目標車型是豐田,所以絕對人數上,這其實並不是一個小數。

銷量不高

但不代表產品失敗

那這種“見縫插針”策略的成果如何呢?或者說,淩放上市後銷量會如何呢?有不少人用亞洲獅、淩尚“銷量撲街”來預測淩放上市後銷量也很慘澹。那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亞洲獅和淩放的銷量。據統計,從今年4月到8月,亞洲獅的總銷量為23296臺,月均四五千輛;7月到8月,淩尚的總銷量為3311輛,月均不到2000輛。

如果和卡羅拉、雷淩比,這樣的銷量顯然是不夠看的,或者說是不及格的。但也要知道,亞洲獅和淩尚的定位本就和卡羅拉、雷淩不一樣。卡羅拉、雷淩就是要走量的,銷量低於1萬輛那都算是撲街了。

但亞洲獅、淩尚的定位就是用來彌補卡羅拉和凱美瑞之間空檔的,並且這個14-17萬的區間市場份額本就不大。所以亞洲獅、淩尚這樣的銷量真的算不上撲街。

並且,在造車平臺化、模組化的今天,開發一款“夾縫”車型的成本比之前完全開發一款新車已經大幅降低了。

其實,亞洲獅和淩尚的銷量其實是符合豐田預期的,否則豐田也就不會在用相同的策略推出一款淩放了。

所以,我們不能用RAV4或者漢蘭達的銷量來要求淩放,淩放面對的本來就是一個更小眾的市場。豐田對其銷量的期待是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是這個數量一定會比RAV4低得多。

選擇更多是好事

但更期待特色產品

產品線越來越密

但很多只是同質化堆砌

最近這些年,隨著中國車市越來越重要,車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的車企都在努力向中國導入更多車型。以前車企們看不上的細分市場,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前有大眾,現在有豐田,其實還有很多車企也都在做著一樣的事情。

那該怎麼看車企這種操作呢,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首先,車企給我們更多選擇,這當然是好事。中國市場現在幾乎是全世界可選車型最豐富的汽車市場了,這一點國內的消費者還是比較幸福的。

但同時我們也期待車企能帶來更多的差異化選擇,而不只是盲目的堆砌產品線。比如大眾的SUV,從最小的途鎧、探影,到最大的途昂、攬境,不管設計還是動力系統,都高度趨同,基本只是大小號的區別。 你能認出幾個? 隨著消費升級,我們想要的是更加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而不只是把車型佈置的密不透風。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證明例子,比如坦克300,雖然硬派越野車是絕對的小眾需求,但只要一款產品能夠真正打動消費者,它的銷量又能差到哪去呢?

真正有個性需求的人

可能無車可選

一方面是同質化車型越堆越多,越堆越密,但對於真正的個性化需求來說,有些朋友卻面臨無車可選的尷尬。

比如,坦克300上市之前,20萬元價位下,年輕、時尚、兼顧越野和城市駕駛的硬派SUV幾乎就沒有;再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上市之前,3萬左右的純電車中恐怕只有老年代步車,可以合法上路的正規純電車型可謂鳳毛麟角。這些車型的成功都在於發現並滿足了消費者們獨特的、個性化的需求。

其實很多車企從來都不缺乏這樣有特色的產品,只是出於各種考慮,始終沒有把這些車型引入國內。就以RAV4榮放舉例吧,這款車在海外版本是有2.5L自吸引擎+8AT這套動力總成可選的。不但動力更強,8AT的駕駛質感也比CVT要強一些。

並且,除了前驅系統外,這套動力總成還能匹配帶動態扭矩向量控制功能的四驅系統(Dynamic Torque Vectoring AWD,以下簡稱DTV四驅系統)。有了這套四驅系統,車輛的操控穩定性和脫困性能都更上一層樓。

有了2.5L引擎+8AT變速箱+DTV四驅系統,海外版的RAV4便能化身“越野利器”。當然,RAV4的通過性、越障性終究無法與硬派越野車抗衡,但它確實與一眾幾乎毫無越野能力的城市SUV劃清了界限。

可惜的是,這樣的車型並沒有被引進國內(國內高配車型也帶DTV四驅,但動力系統採用2.0L+CVT)。在不少人眼中,國內的RAV4榮放/威蘭達依然是一款底盤更高的買菜車,而不是帶娃、撒 野都勝任的SUV。

特色產品銷量可能不好

但卻是消費者期待的

當然了,很多類似的車型雖然我們很期待,但真正引入國內之後,銷量可能並不好,這便是車企們不願意引進它們的原因。

但是,消費者個性的需求能否得到滿足,也是衡量一個汽車市場是否成熟和發達的標誌。並且,如果未來車企真的想搶佔更加細分的市場,也必須要推出滿足個性需求的車型,而不只是盲目地堆砌車款。

寫在最後

淩放HARRIER目前只是剛剛亮相,一汽豐田官方暫未透露這款車的指導價格。不過坊間推測,這款車的指導價很可能會處於RAV4榮放(17.58-25.98萬元)和皇冠陸放(27.58-35.08萬元)之間,大概會在22-28萬元區間內,其中主銷車型的價格會在25萬元左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