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怒江之咽喉,我軍在此地阻擋日寇3年,日軍始終不能渡過怒江!

惠通橋, 始建于明朝末年, 初為鐵鍊索橋。 是連接怒江兩岸的唯一通道。 在同治、光緒的時候, 由地方捐款, 建立成一座能通過馱馬的鐵鍊懸橋, 命名為臘猛橋!在1928年(民國十七年), 龍陵縣縣長楊醒蒼提議要把中式鐵鍊改為西式的鋼纜, 並且請了英國的工程師幫忙設計。 在兩年以後, 邱天培接任了龍鱗縣長一職, 繼續籌畫建橋。

在緬甸華僑分會會長梁金山的支持下, 在1935年初, 改建成為滇西第一座鋼纜吊橋, 橋面寬4.35米, 每次可以通行7匹負重的馱馬, 並且改名為“惠通橋”!

1937年, 全面抗戰爆發, 雲南省主席提議, 國民政府決定搶修滇緬公路,

為了讓惠通橋可以和滇緬公路配套, 把鋼纜吊橋改建為10級荷載公路橋。 改建後, 惠通橋長約120米, 寬5.7米, 惠通橋成為怒江上唯一可以通行汽車的大橋。

1941年的12月8日, 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 陸軍橫掃東南亞。 中美英三國組成反法西斯戰略同盟, 中國以第5、6、66軍, 三個軍一共10萬人, 組成了中國遠征軍第一路, 在1942年3月入緬, 與英國聯手抵抗日本。

在1940-1941年的時候, 日本為了破壞緬甸的公路, 對惠通橋進行了6次空襲, 出動了178架飛機, 投彈400多枚。 雖然經過修復, 惠通橋的負載力還是下降到每次只能通行7.5噸左右的一輛汽車。

雖然如此, 在1942年的3月, 被摧殘多次的惠通橋仍然承載著十萬中國遠征軍渡過怒江, 開往緬甸。

由於英軍一再延遲遠征軍進入緬甸的時間,

加上英軍配合不力。 導致中國遠征軍第200師、新38師在日本淩厲的反擊下站不住跟腳。 尤其是第56師更是全線潰敗, 日軍跟隨潰敗的遠征軍從緬甸北部, 攻入我國雲南。

1942年的4月底, 日軍的56師攻佔臘戌, 擊敗了遠征軍的第66軍阻擊部隊。 5月3日越過中緬邊境, 4日近占芒市, 5日進至松山東麓。 為了阻擋日軍的進犯, 獨立工兵第24營奉命炸斷了惠通橋。 將日軍阻擋於對岸, 兩軍隔著怒江對峙三年, 日軍始終不能渡過怒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